辘轳女人和井第八集:河南七学者筹建学术俱乐部 欲当谋士影响中央决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56:30
河南七名知名学者日前筹建新学术俱乐部,他们希望这个俱乐部将使他们从批判社会的“学者”转变为建言献策的“谋士”。有专家指出,新学术俱乐部应属民间智库,而且也值得鼓励,但中国国内环境并不适合民间智库的发展。

七学者筹建民间俱乐部

  《河南商报》报道,几个月来,省商务厅410房间似乎就没安静过。刘伟、耿明斋、霍彦立、史璞、冯德显、彭诗金、宋向清这七位河南经济学术界响当当的名字,被一通通电话连在一起。

  他们本月13日筹建的“新学术俱乐部”就要开始第一次活动了。在他们心中,这个俱乐部将使他们从批判社会的“学者”转变为建言献策的“谋士”。

  宋向清是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他说,之所以组建“新学术俱乐部”,是由于长久以来,中国在做出各种重大政策决议时,来自河南的声音一直很微弱。

  宋向清说:“如何解决中国崛起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意见。打个比方说,关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问题,北京的学者大多主张压缩地方权力;而上海的学者则主张扩大地方自主权,增强地方活力。”

  “河南的失语必将会影响河南经济的发展。”河南省社科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认为,各种思想的形成都会受到个人背景、地区利益、教育程度、研究深度等因素的影响。河南学者如果在“思想争鸣”中失语,河南的情况就有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因此,政府在制定各种政策时,就可能很难做到周全。

主要观点将上报国务院

  “新学术俱乐部”被发起人定位为“非官方、非正式、自发性、松散型的民间高端智能型兴趣组织”。发起人在行动方案中约定,每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六,俱乐部成员就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某一个新问题或新矛盾进行讨论。

  议题的选择与国家或地区重大经济或社会事件紧密结合,基于典型性、重要性、全国性和可能性等考虑,由俱乐部成员提议,经发起人研究后确定。且所有议题均限于学术性质。

  在活动举办日前15天,议题提出人向秘书处提出议题,并整理出自己对该议题的主要观点。

  活动当日,当期议题提出者阐释新观点,随后由参加活动的各成员对其观点进行质疑、补充、完善。宋向清说:“我们的所有发言都会有专门的记录员记录、整理。每期议题及主要观点整理后,将适时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河南委省政府的有关部门。”发言中如果有不涉及知识产权、不存在保密问题等的观点,可能会由俱乐部统一对外发布。

形成合力影响政府决策

  “历史上,河南曾出现过老子等思想圣人和《道德经》等思想圣典。目前的河南,想仅靠一个人或一篇论文去影响国家决策是不可能的。如果集合河南学术界的力量,将河南声音表达出去,可能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冯德显说。

  在俱乐部制定的《新学术俱乐部行动方案》中,明确地表达了学者们想利用众人合力影响政府决策的愿望:在中国崛起理论研究和思想交锋中,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对俱乐部成员的观点进行内部批判、质疑、补充和完善,最终达成“河南共识”,提出“河南观点”,对外形成“河南声音”,并争取影响国家崛起过程中相关新政策新法规的拟订。

  因为俱乐部的讨论活动定在“思念 果岭山水”进行,而俱乐部发起人有7位,所以有人根据“竹林七贤”的雅事,称这7位发起人为“果岭七贤”。

  “如果有一天,河南省或者中央政府在制定决策时,邀请我们提供前期调研报告,甚至执笔起草决策,‘河南共识’就真的发挥了作用。”宋向清笑说,“到那一天,也真算沾了‘贤’的边儿了。”

哗众取宠VS现实需要

  政府部门已有官方学术智囊团,为何还要用这样的民间组织反映声音?这是否是借学术之名哗众取宠?冯德显说,“河南经济发展速度快、势头好,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经济热的背后,需要有人冷静下来进行理性思考。新学术俱乐部”就是把具备这种能力又关心社会发展的专家和学者集中起来,对河南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反思、总结,然后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冯德显说,以往的专家讨论会大多是政府部门组织的,“在正规场合,出于各种可以理解的原因,大家使用的都是经过过滤的官方语言,这使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难以被真正触及。”这种“欲说还休”的局面,使学者们想要建立起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松散组织,在绝对放松的环境里探讨问题。

  宋向清补充说:“这种探讨,会更尖锐、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敏感问题。因此俱乐部的成立是很有必要的。”

  有专家指出,新学术俱乐部的确有民间智库的意思,值得鼓励,但中国国内环境并不适合民间智库的发展。据了解,目前中国不乏此类智库,但生存与发展面临种种制度障碍,只能勉强维持,甚至难以为继。

  中国首届智库论坛2006年11月在北京举行,长期为中国决策层提供政策和咨询、却一直披着神秘面纱的十大中国著名“智库”浮出水面。不过,稍加观察即会发现,这十大智库全部是官方或半官方机构。而真正民间的智库,却一家也没有。这样的智库结构,显然无法令智库扮演其本应有的社会、政治功能,由它们制定出来的法律或政策,由于缺乏足够的公共性,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分析认为,民间智库的缺位使整个社会损失了一个凝聚共识、理性表达意见的有效渠道。真正意义上的智库能否获得发育空间,取决于政府是否愿意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政府是否意识到精英的见识和民众的意见对于立法与决策正当性的决定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