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影片男人的天堂:关于上海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52:18
 关于上海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思考

  ■王新奎
  本文提要
  ●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关键是要形成作为国际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国际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是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
  ●提高上海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关键是实现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上海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程度的提高将增强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与此同时,上海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的增强又对其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加入WTO以后,融入经济全球化已是必然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可能率先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当前,上海应发挥勇于制度创新的精神,从微观层面做起,在微观制度设计、地方立法程序、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等各个方面,以不断增强自身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为目标,切切实实地推进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
  
  一、从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目标的角度来考察率先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
  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是上海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市场化、信息化和法治化则是实现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基础和手段。其中,国际化推动市场化、信息化和法治化,而市场化、信息化和法治化又支撑国际化,两者构成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必要条件。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要求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又要求社会和经济管理的法治化和运作的信息化。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过程同时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需要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以及社会和经济管理的法治化以及运作的信息化来保证。
  
  二、从构成国际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考察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
  构成国际中心城市竞争力的不仅仅是其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其配置资源的能力。在这里,所谓资源配置是指物质资源(土地、货物和资本)的配置,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信息资源的配置;所谓配置资源的能力是指配置资源的范围、配置资源的数量和配置资源的效率。
  如果我们从构成上海作为国际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资源配置能力的角度,来考察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中心城市所能配置的资源涵盖范围的大小。国际化程度越高,所能配置的资源涵盖的范围就越大。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中心城市所能配置资源数量的多少。资源的配置是在资源的流动过程中进行的,而资源的流动性的大小又与市场化程度高低有关。市场化程度越高,资源的流动性越大,配置资源的数量就越多。
  社会和经济管理法治化程度和运作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中心城市集聚资源的能力的强弱。资源总是流向配置效率最高的地方。而资源配置的效率又与法治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关。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集聚资源的能力也就越强。
  因此,上海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程度越高,就越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国际中心城市的特征也就越明显。
  
  三、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来看率先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机遇
  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来看,目前存在率先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机遇。
  首先,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来看,中国加入WTO,其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的领域,而更多地表现在对这种贸易所实施的政府管理的领域。我国逐步推进的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将为上海提高在国际化环境下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供越来越大的回旋余地。
  其次,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来看,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历了企业微观经营机制改革、市场中观资源配置制度改革两个阶段。上海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改革,在物质资源的配置能力方面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正从企业微观经营机制改革和市场中观资源配置制度改革阶段进入宏观政策环境改革阶段。宏观政策环境改革的核心是实现社会和经济管理的法治化和运行的信息化。这就为上海在市场化、法治化和信息化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配置能力和效率提供了越来越大的空间。
  最后,从上海本身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在今后十年内,上海的人均GDP将跨越从5000美元到 10000美元的关键阶段,要实现这一跨越,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范围的国际化和配置手段的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并且,在这一阶段,从供给方面来看,上海的产业结构将逐步向服务化的方向演变,产业层次将逐步向高技术化的方向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的重心将逐步从物质产品生产领域向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的领域转移。从需求方面来看,消费结构也将逐步从以物质产品的消费为主转向以教育服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消费为主。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因社会经济供求结构的巨大变化,诸多的发展瓶颈越来越多地需要通过信息、市场和法治的手段来解决,由此对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上海本身社会经济发展的上述阶段性特征,将为上海率先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提供了内在动力。
  
  四、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率先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突破口
  在当前中国加入WTO、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宏观政策环境改革阶段的情况下,上海率先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是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在现阶段,上海必须通过体制创新,根据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从构成上海作为一个国际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资源配置能力的角度,牢牢抓住中国加入WTO和举办 2010年世博会的机遇,从微观层面寻找突破口,来率先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
  在我国尚未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情况下,上海可抓住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机遇,以及世博会以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成功举办一届世博会的需要,按“特事特办、先行先试”的原则,提高上海在国际货物流动、资本流动、自然人流动、信息流动方面的国际化程度。目前,可考虑在微观层面采取的提高上海国际化程度的措施有:(1)切实落实各项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上海的政策,探索吸引国际机构落户上海的新举措。(2)在上海行政区域的范围内,按举办世博会的需要,适当放宽对跨国自然人流动和信息流动的限制。(3)在不改变国家金融宏观管理政策的前提下,通过金融创新,发展支付工具产业,提高中外企业和中外消费者在国际跨境支付和国内跨地区支付方面的便利度。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上海通过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以及包括证券市场、期货交易所、货币市场和产权交易所在内的要素市场的建设,在物质资源的配置能力方面已在全国确立了相对的优势地位。下一阶段,可利用上海在物质资源配置能力方面已形成的优势,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的机遇,带动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可考虑在微观层面采取的提高上海市场化程度的措施有:(1)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国有产权改革方面,按率先实现体制创新的要求,设计改革和操作方案。(2)提高上海产权交易所的能级,增强上海产权交易所在国内外的辐射能力,扩大交易规模,提高交易效率。(3)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在上海率先形成一整套为产权交易服务的中介服务体系,提供符合国际规范的企业并购咨询、会计和法律服务。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整个法制大环境将逐步向国际规范靠拢。但正如2002年度WTO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评审结论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困难,关键不在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而在于法律的实施,特别是中央以下一级政府的法律的实施。因此,上海要率先实现法治化,可首先在法律实施的透明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上下功夫。同样的法律,以不同的理念和方式去实施,将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目前,可考虑在微观层面采取的提高上海法治化程度的措施有:(1)在地方立法方面,在立法的功能上,要重视立法在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立法程序上,继续加强立法的透明度,提高公民对立法的参与性,建立在立法过程中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坚决改变目前部门立法功能过强的状况。(2)在政府执法方面,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改变政府的执法理念和行政方式,提高政府执法的透明度、程序性和规范化。(3)按WTO的规则,建立完整的贸易救济制度,包括仲裁、行政裁决和司法审查。同时扶植和支持相关的法律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并加强对这些机构的规范管理。
  社会经济的信息化涉及到以下三个主要领域:一是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信息设备制造业和相关的软件开发产业;二是作为信息传递工具的通讯基础设施;三是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的信息服务业。所谓信息化,或所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发达的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的信息服务业。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优势。如果说,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上海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产业和土地资源优势,那么,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上海的经济增长将越来越多地依托于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优势。目前,可考虑在微观层面采取的提高上海信息化程度的措施有:(1)提高上海的信息开放度,加快上海与国际和国内两个扇面的信息流量和信息交流速度,增强上海的信息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2)扶植和支持增值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增值通讯、信息咨询、虚拟公司等)的发展。(3)构建有利增值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法制和政策环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
  如果在客观地回顾近10年来上海建设“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历程的同时,从构成上海作为一个国际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资源配置能力的角度来考察上海率先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问题,就可以发现,我们必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上,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性转变:从重视本行政区域内的资源配置,转向同时重视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以此达到率先实现国际化的目标;从重视物质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转向同时重视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以此达到率先实现国际化的目标;从重视可配置资源数量的增加,转向同时重视可配置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以此达到率先实现法治化和信息化的目标。
  (作者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外贸学院院长、教授)

——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