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故事插图简笔画:《人生百字铭》之第一集为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40:22

第 一 集  为 人

                                                               1为人如构室    2人生之正路

                                                               3立人之根基    4不可不知耻

                                                               5明辨是与非    6明辨义与利

                                                               7要见利思义    8要心存仁义

                                                               9不义不能处   10穷达贵持节

1为人如构室

为人如构室,先须根基坚固,始可承载。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①。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②。是不必己,非不必人③。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④。饥不从猛虎食,暮不随野雀栖⑤。堂堂正正做人,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⑥。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⑦。

     注  释

①引自明朝魏裔介《琼琚佩语》。构室:建造房屋。忠诚敦厚:尽心尽力,诚恳厚道。

②引自宋朝林逋《省心录》。诚、恕、和、忍,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③引自明朝张居正《少师存斋徐相公七十寿序》。

      ④引自三国诸葛亮《将苑·出师》。

⑤引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词·猛虎行》。

⑥笔者根据上下文意撰。

      ⑦引自元朝张养浩《山坡羊·述怀》曲。惮:怕。休教:莫使。轻慢:不敬重,蔑视。

2人生之正路    

    义,人之正路也①。万事莫贵于义②。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③。义在正我,不在正人,此其法也④。“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不宜不为⑤。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⑥。夫义者,所以禁限人之为恶与奸者也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⑧。

     注  释

①引自《孟子·离娄上》。义:正确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泛指道德规范或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正路:指正确的道路。

②引自《墨子·天志下》。

③引自《墨子·天志上》。此句意为,天下的事物,合乎义的就能存在,不合乎义的必定灭亡;合乎义的就能富足,不合乎义的必定穷困;合乎义的就能得到治理,不合乎义的必定混乱。

④引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法:法度。义的意思是在于纠正自我,不在于纠正别人,这就是它的法度。

⑤引自《韩非子·解老》。“不宜不为”四字为笔者所加。意为,所谓义,就是说处理事情要合适宜,适宜的才去做,不适宜的就不能做。

⑥引自《商君书·画策》。意为,如果不合乎义,即使饥饿难忍,也不苟且就食;即使面临死亡威胁,也不苟且偷生。

⑦引自《荀子·强国》。意为,正义,就是用来限制和禁止人们做恶与进行奸邪活动的。

⑧引自《论语·述而》。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金钱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好像空中的浮云一样,毫不动心挂意。

3立人之根基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①。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根基②。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③。耻者,不从枉也、羞为非也④。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⑤。人而无耻,何以为人哉⑥?耻存,则进于圣贤;耻失,则入于禽兽⑦。倘士、民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⑧!

注 释

①源自《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在帐蓬之外,绷起帐篷四角,以使帐蓬牢固不动的四条大绳,喻维护国家统治的四根支柱,缺一不可。

②源自宋朝欧阳修《新五代史·杂传》:“立人之大节”。治人:治理、统治他人。立人:立身,做人。

③引自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④源自唐朝柳宗元《四维论》:所谓耻者,曰“不从枉也”;世人之名耻者,曰:“羞为非也”。不从枉:不参与不正直的事,不顺从邪恶。不为非:不做坏事。

⑤引自清末康有为《孟子微》卷六。有所不为:指坏事、不好的事、不该做的事不去做。无事不可为:没有什么事(包括坏事)不去干。全句意为,人所以能够做到不该做的事不做,是因为尚有羞耻心在。倘若一点羞耻心都没有了,那么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⑥引自《陆九渊集·拾遗?人不可以无耻》。

⑦源自宋朝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尽心上》:“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为甚大。”

⑧源自清朝龚自珍《明良论二》:“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指当官的。民:指老百姓。

4不可不知耻

人不可以无耻①。耻,便是羞辱之心②。无羞辱之心,非人也③。辱,莫大于不知耻④。耻之于人,大矣⑤。人而无耻,则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天下其有不乱、其有不亡者乎⑥!人而有耻,则能有所不为⑦,则能保社会繁荣、平安⑧。故治世之大法,乃在教化风俗⑨。风俗之美,首在养民知耻⑩。

注 释

①引自《孟子·尽心上》。

②引自朱熹《朱子语录》卷十三。羞辱:指羞耻、憎恶。

③引自《孟子·公孙丑上》。

④引自王通《中说·关朗》。

⑤引自《孟子·尽心上》。大:重大。

⑥源自顾炎武《日知录·廉耻》:“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其有不亡者乎!”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无所节制。

⑦引自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有所不为:以道义为标准,不该干的事不干。

⑧笔者增添。

⑨笔者据上下文意撰。

⑩引自康有为《孟子微》卷六。

5明辨是与非

     天下义理,只有一个:是与非而已。是便是是,非便是非①。无是非之心,非人也②。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③。类非而是,类是而非,理辨不可不明④。是是,非非,谓之智;非是,是非,谓之愚⑤;是而非之,非而是之,谓之奸⑥。好恶失其宜,是非乱其真⑦。是非混淆,国之大患也⑧。

注  释

①宋朝朱熹语。

②引自《孟子·公孙丑上》。

③引自《淮南子·主术训》。

      ④源自《吕氏春秋·慎行论》:“辞多类非而是、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⑤引自《荀子·修身》。

⑥源自《晏子春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诽也”。奸:此处作奸邪解,奸诈、邪恶之意。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是奸诈行为。

⑦引自《二程全书·二》。

⑧笔者语。

6明辨义与利

学莫先于义利之辨①。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②。当营而营,当取而取,便是义;不当营而营,不当取而取,便是利③。见利思义④。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⑤。义以利生,利以丰民⑥。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⑦。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⑧。人必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⑨。

    注  释

①引自刘宗周《人谱类记》。

②引自《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③引自陈淳《北溪字义·义利》。营:谋求。

④引自《论语·宪问》。   

⑤引自《论语·宪问》。     

⑥引自《国语·晋语一》。

⑦引自《颜元集·四书正误》卷一。

⑧引自《荀子·大略》。

⑨引自《颜元集·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斡旋乾坤:斡旋,扭转。乾坤,天地。寓意革故鼎新,振兴国家。           

7要见利思义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①。君子以义为质②。见利争让,闻义争为③。临财不苟得,临难不苟免④。利人者,即为;不利人者,即止⑤。义之所在,毅然必为⑥。人之毁誉欢戚、事之成败利钝、己之死生祸福,皆所不顾⑦。故有名士不爱无名钱,若爱一文,则不值一文矣⑧。

注 释

①引自汉朝王符《潜夫论?赞学》。

②引自《论语·卫灵公》。“质”,本意,“以义为质”,即以义为根本。

③引自王通《文中子?魏相篇》。

④引自《礼记·曲礼上》。全句意为在财货面前,如义不当得,就不要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在面临危难的时候,若义不能免,就不要苟且贪生,偷偷地逃跑。

⑤引自《墨子·非乐上》。意为有利于别人的事就可以做,不利于别人的事,则不能做。

⑥引自宋曛《古今药石·理学名臣言行录》。

⑦引自宋曛《古今药石?理学名臣言行录》。

⑧引自李惺《药言》。有名士:有德行的人士。不用无名钱:不用来路不明的钱。不值一文:意谓丧失人格。

8要心存仁义

人生在世,苟能心存仁义,时行方便;释冤解仇,利物救民;捐赀成美,垂训教人,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倘若心存恶意,奸盗邪淫;坏人名节,妒人技能;恃势辱善,倚富压贫;引人作恶,不报有恩;倒行逆施,肥家润身,则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也。

注:本文系根据《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士真经》、《东岳大帝回生宝训》等几篇经文整理而成。

9不义不能处

    要得富贵福泽,天主张,由不得我;要做贤人君子,我主张,由不得天①。非分之福,无故之获,切莫妄想;淡泊之守,镇定之操,务须谨记②。不义不处③,不忮不求④。处其实,安其内⑤。为其所当为,不为其所不当为⑥。方方正正面世人,清清白白对苍天⑦。安能苟荣禄,扰扰复营营⑧。

    注  释

①引自清朝金缨《格言联壁》。

②笔者语。

③引自《墨子·非儒下》。

④引自《诗经·邺风·雄雉》。忮:嫉妒。

⑤引自明朝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内:指内心世界。

⑥引自明朝刘基《郁离子·戚之次且》。

⑦源自俗语。

⑧引自宋朝梅晓臣《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诗。荣禄:官职和奉禄。扰扰复营营:上下左右往来周旋的样子。

10穷达贵持节

君子处事,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①。富,人之所欲也。苟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宁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于贫贱,义不可去也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③,富贵不淫,贫贱不移④。穷不失义,达不离道⑤。苟“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⑥。

注  释

①引自《二程集·经说·论语解·子罕》。从俗:随从世俗。

②引自《二程集·经说·论语解·述而》。屈己:使自己屈就。

③引自《论语·学而》。

④引自元朝方回《桐红续集》卷29:《赵观父石心铭》。

⑤引自《孟子·尽心上》。意为,穷困的时候不失去道义,仕途亨通、通达的时候也不离开道义。

⑥引自王夫之《尚书引义·大诰》,增一“苟”字。生以载义:用生命负载道义。义以立生:以道义为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