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丹白露枫丹花园房价:《傲慢与偏见》作者不结婚之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42:05
转自 新浪论坛 > 博论坛 > 文化漫谈
《傲慢与偏见》作者不结婚之迷 [2008-06-09 12:46:33] (初识干戈著) 奥斯丁这个名字对我们中国观众都很熟悉,在英国更是家喻户晓。我们因为《理智与情感》认识她,因为《傲慢与偏见》喜爱她。因为《爱玛》而了解她。她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一年,但却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宝藏。今天重读奥斯丁的小说,那漫不经心的讽刺,那睿智幽默的语言,那峰回路转的情节,都会深深地打动你,让你感觉到她的笑,她的泪,她的烦恼,她的叹息,甚至她嘴角神经质的微微一颤。看了又看她笔下一个又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美丽多情的奥斯丁竟会是一个终其一生都守候在闺房的独身主义者。浏览过她周围人对她的评价,竟说她是一个做作的人。沉思了数月有余,我才渐渐明白,我最钟情的作家原来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的性情就像冰天雪地里燃起的幽蓝色火焰,是一个有时连她自己也难以琢磨的矛盾中的舞动精灵。她的生活时时刻刻处在矛盾当中。      奥斯丁写过许许多多动人的爱情故事,自己却从未步入过婚姻的殿堂。纠其原因,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独身主义,症结正是她矛盾的婚姻观。她的婚姻观大概有如下几点:      其一,当时的英国女人们结婚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保护,而奥斯丁恰恰出生在一个既不太穷,又称不上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她的家庭中有慈爱的父母,友爱的兄弟姐妹,大家济济一堂,并不会体会到如今天独生子女一样的孤独寂寞,有父母的关心,兄弟们的照顾,她大概经常很满足,很快乐了吧。      她父亲是乡村牧师终生未嫁,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奥斯丁自己也有一点微薄的稿费,靠着这些来源过日子,她虽然不能得到嫁入上流社会所能得到的锦衣玉食,但至少粗茶淡饭,也能衣食无忧。不至于还达不到温饱水平,至少也得是个小康。所以,她有自由选择嫁与不嫁的物质权力。     其二,奥斯丁的不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有一位知己的好姐姐。奥斯丁的姐姐卡桑德拉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淑女。她温和的性格,聪明的头脑和优雅的举止,使我们这位从不轻易赞扬别人的清高的作家深深折服。奥斯丁所有的心里话,所有的秘密和隐私,全都会向她心中这位最高贵的姐姐倾吐,我们从她和姐姐的信中就会找到答案。傲慢与偏见中的大姐简,虽然用了作者自己的名字,但这个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情脾气,就如她的亲爱的大姐姐一般。      正如《爱玛》中写到的爱玛的家庭教师兼亲密伙伴一样,她不愿“远嫁”,是否就是舍不得离开这个从小一起长大,对她亦师亦友,亦母亦姐的卡桑德拉温暖庇护的肩膀?亦或是在姐姐未婚夫溘然离世,决定终身不嫁后,也看破红尘,心甘情愿陪着她不幸的姐姐?这些我们都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奥斯丁的不嫁,与她的姐姐独守空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三,她外表坚强果敢,实际内心却温柔含蓄,这使她在幸福的关键时刻错失良机而遗憾终生。她的初恋,奥斯丁家中的朋友,汤姆·勒弗洛伊,曾经追求过她,也确使她芳心暗动。可是好景不长,当汤姆不得不离开时,简的含蓄和羞怯,让她把心中久久藏着的我爱你三个字含着泪咽下了肚子。而汤姆也最终没有提出求婚的请求,使得一对恋人如劳雁分飞。     望着汤姆渐行渐远的背影,简只是叹了口气,不无讽刺地说:“他根本没有爱过我,只是我自作多情,现在我只有反过来嘲笑自己罢了。”她只能用这种假设来聊以自慰,假装自己根本没有在乎过。一笑而过,换来的却是刻骨伤痛。正如傲慢与偏见中伊利莎白的好友卡罗蒂说的:“要是一个女人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也用这钟技巧遮遮掩掩,不让她他知道她对他有意思,那她可能就没有机会搏得他的欢心。”正是奥斯丁自己说过的话,却在她身上得到了残忍的实践。    从古至今,文人自古便是如此,他们善于把自己炽热的情感深深埋藏于内心,等待着被白马王子(白雪公主)发现或拯救。殊不知那样的事仅仅发生在童话故事中,现实生活是很少见的。他们闭住了自己的口,紧锁了心门,以至于让有情人也无法打开。这样的含蓄,这样的忍让,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他们从不考虑。生活中,机会都是靠自己来把握,错过了就不会再来。爱情也是一样,就如同盛开的蓓蕾,虽然美丽,却容易凋谢,每个人都得小心地保护它。正如易中天所说的,错过了爱情也就错过了人生,我们的幸福,要靠自己来争取。谁见得,大胆奔放的表达就有失淑女绅士的风度。不然,韩国的豪杰春香怎么能一代代地火下去呢,就是因为春香敢于争取,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其四,奥斯丁是个作家,她所有的梦想与希望,失望与落寞都可以流露在笔端,而不会郁郁闷在心里。这既是作家的优点,也是他们的缺陷,既帮助他们疏解了心中的郁闷,也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与世隔绝,过着修道士一样的生活。所以,每当心情不快,或是十分高兴的时候,奥斯丁都会拿起笔,走进她的幻想世界,创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来娱乐自己,同时,也给我们后人留下现如今可以追念她的鲜活的文字。     其五,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可能始终没有出现。当观看新版傲慢与偏见电影时,达西在音乐声中缓缓走来,观众们都百感交集,连影片的化妆师都说,我宁愿是故事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是作家创造的,就如同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作家能不爱惜的。可想而知,连观众都这么喜欢剧中的达西,何况奥斯丁自己呢。她不仅喜欢这个人物,而且很可能把这个有血有肉的男主角当成自己心中理想的配偶了。要知道,她当时创作傲慢与偏见时,只有二十二岁芳龄啊,谁知道她写的是不是自己心中的王子呢。但要知道,现实生活中这样既有财有貌,又有德有才,而且侮辱过他还不生气的,宽宏大量的忠实男子可是少之又少,还能钟情于你的更是微乎其微。现实生活中,有钱有势人总成眷属恐怕才是事实。可见,奥斯丁要想找到这样的伴侣,要比她创作这部流芳后世的经典小说还要困难,所以,她也就不得不独身了。       以上五点是她不必结婚的证据,但奥斯丁并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看破红尘的隐士,相反,她内心中充满火一样的激情,就像那奔腾的江河要咆哮着汇入大海。二十二岁的如花年华,怎能耐得住寂寞?即便是拥有善良的家人,她也沉迷于美好爱情的幻想。有了激情和才华,自然不吐之不快。于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便诞生了。傲慢与偏见中独立有思想的伊利莎白,不正是奥斯丁本人的化身么?当伊利莎白说:“”时,那是作者在呼喊着内心的声音。她愿得到爱情,但决不能以自尊和人格独立作为牺牲。她嘲笑一切可笑的事物,嘲笑人们愚蠢,虚荣,自以为是的缺陷,同时,也大胆地拒绝了有权有势的达西的求婚。这才使得达西不仅重新认识了伊利莎白,也重新认识了自己,改正了傲慢的毛病。她的小说中,虽然门第相差悬殊,但两人终于突破了心灵上的重重阻碍而走到了一起,奥斯丁的愿望是多么单纯可爱,多么令人起敬。虽然我们不能说傲慢与偏见就是她的自传,伊利莎白就是她本人,但我们至少可以承认,伊利莎白身上有许多奥斯丁的影子。只有有感情的人才能创作出令人感动的作品,一个作家必须具有饱满的情感。同样,奥斯丁就是这样一位作家,用自己的灵魂铸就了这不作品。正如蒲松龄用创作狐仙的故事来填补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救赎自己的灵魂,奥斯丁也是一样。     在她的后期作品里,爱玛是最具成就的一部。主人公爱玛是个热心,善良,同时又自以为是的人,相对伊丽莎白的完美,她似乎更接近我们普通人。在经历一系列磨难后,她才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真爱就是身边这个一直不断地指出她的错误,令她颇感头疼的康奈利先生,这是否也从侧面反映了奥斯丁本人的经历。她曾拒绝了求婚者的请求,也许到了中年,她感到很是后悔莫及吧。毕竟年华已逝,自己心中的真爱也随着岁月,流水落花春去也。    纵观奥斯丁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她总是在不断想要劝导女士们什么。从最开始的理智与情感,玛利安就是因为太过情感用事而被欺骗,伊丽莎白因为心存偏见而险些错过了达西,爱玛因为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而一直漠视对奈特利的感情,每一部小说中,似乎都想劝荐着人们什么东西,她的这些生动的,深入浅出的谆谆告诫一定曾帮助过不少人理解人生,但这钟太过理性的人面对婚姻也势必谨小慎微,不敢轰轰烈烈去爱。生活中,许多爱情是没有理性的,是凭着某钟感觉和缘分的。所以太过小心地寻找,几乎没有人能符合她的标准。     奥斯丁总是嘲笑那些为了保护而结合的婚姻,但她从未嘲笑过婚姻本身。在她的小说中,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淑女总是为了寻求婚姻的保护而委曲求全地嫁给了那些愚蠢却自诩高明的家伙,奥斯丁从来都是对此嗤之以鼻。比如傲慢与偏见中夏绿蒂嫁给了柯林斯,伊利莎白就感觉到她们之间不可能在出现过去那样的友谊了。为什么?因为她们根本的价值观不同了。但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总是能找到爱自己,并且不在乎自己门第的绅士,这说明奥斯丁承认爱情的存在,肯定自尊基础上的相亲相爱的婚姻会给幸福带来多大的好处,对于这点,她已经让自己笔下的女主角不断地实践过了,她对这样的幸福是很有把握的。依此来看,也决不能把奥斯丁认为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独身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