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厦门公务员职位表:歌曲对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7:46

歌曲对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从决定楚汉战争胜负的两首歌曲说起

 

歌曲的作用——使人精神振奋或消沉

春秋时代,管仲在齐桓公派人接他回国的途中怕追兵追上,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加快速度又不觉得疲劳,就自己临时编唱了令人精神兴奋的歌曲,教给陪他同行的士兵,以提高他们的兴奋度(精神兴奋剂),士兵们唱着歌曲,精神倍增,于不知不觉间就将追兵远远甩在后边,成就了一代名相管仲后来的伟大事业。

春秋时代,著名的音乐家师旷曾经评论他在船上“听到”的卫国音乐,认为那是一种“靡靡之音”,对人的思想麻醉作用很大,断然说道:“此亡国之音也”。

师旷的观点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建国以来我们有过很多慷慨激昂、催人向上合唱歌曲,对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与振奋精神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但近些年来,由一些地区发端的靡靡之音几乎充斥了各类舞台,那种催人向上的歌曲就少得可怜了。我们的民族士气(仅以见义勇为为例,这种正气本是应该由人自身产生,但我们社会目前对这种行为的需求,却要在精神与物质的奖励下才有可能。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敢出手相助。这与当年的社会风气相差甚远。)是否与此种靡靡之音的音乐盛行有某种关联?

当然,我并不认为人们就总得高唱一些慷慨激昂的歌曲,只是觉得时下社会上的健康歌曲太少了。某一种风格的音乐并不代表全部,人们无疑是喜欢多种音乐风格的。

《国语·郑语》中“史伯对桓公问”曰:“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说的就是一种声音不能成为音乐,没有听头;一种颜色不成文采,没有看头;一种味道不成美食,没有吃头;一种事物没有比较,无法品评。因此要讲究“百花齐放”,不能再让靡靡之音、无病呻吟之声独霸舞台和屏幕了。

这种由声带散播的病毒,对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士气的影响绝不可小觑。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著名的歌曲说起。

 

长歌当哭亦可当笑

人们在形容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时,特别是指男人在悲痛欲绝时抒发胸中愤懑之情常用此词,即以歌代哭。《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我们还可以说,有些人得意忘形之际,亦可以“长歌当笑”,拙文“刘邦歌《大风》的奥秘”,就是人在得意至极时的一种神态。

古往今来“长歌当哭”中的极品,应当是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

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截然不同情绪的两种歌,这两种歌,在两千多年前那场气势恢宏的楚汉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巨大作用。

 

胜利之歌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也是关键的一年。刘邦与韩信、彭越合兵,将项羽围困在垓下(即今安徽灵璧东南)。将楚军围困之后,为了对付项羽身边的难以战胜、强悍“铁杆”的“江东八千子弟兵”,在张良的建议下,汉军采取了心理攻势。在围困之夜,汉军有意识有组织地将会唱“楚歌”的人(我估计是张良派人从时谓“楚地”,即现在的江苏徐州一带地区大肆招募来的民间歌手,绝对不仅仅是从汉军中挑选出来的会唱歌的士兵。因为歌声能打动人也亟需歌这驾驭歌曲的能力,歌唱水平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现今卡拉OK中大量五音不全者恐怕不能胜任)分布四周的山上,集体合唱那些江东子弟兵的家乡歌曲,即所谓“楚歌”。这种歌是地方性的民歌,带有很强的地方色彩,曲调一定相当忧郁。汉方的目的很明显:一是让楚军士兵通过歌声知道,他们的家乡可能已被占领,要不然哪里来的这么多“地道”的“楚人”唱此歌曲?二,这些歌的曲调优美、娴静、忧伤、哀怨,使楚军在长年累月的杀伐声中犹如听到一溪潺潺流水,仿佛听到心爱姑娘的款款低吟,会引起士兵们浓厚的思乡情结。一时间令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致使人们雄心陡减,豪气渐无。军心既已瓦解,战斗力还存在么?汉兵几乎可以不费“一枪一弹”轻取胜利了。

诗言志,歌咏言,言为心声—战争竟然由歌曲决定了胜负。

 

失败的哀歌

不但那些楚兵听了以后意志涣散,就连那位气焰万丈的楚霸王,楚兵的主帅项羽,听了夜里四周飘来的阵阵楚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心生疑窦:难道后方被人家占了?《史记》说,项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以后,“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第二,听了这些大约在自己童年时代就熟悉的歌曲,就像吃了“断魂散”一样,浑身再也提不起精神,信心大挫。自己在心里就已认定:败了,再也不行了。于是,这位驰骋疆场多年的末路英雄,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长歌当哭,唱下了那首好像是对自己人生总结般的悲壮歌曲《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霸王一生两爱:名驹美人,行军打仗一直相随。胜利是一定共享胜果,此时失败的恶果也要共担了)。此歌一定彻底涣散了楚霸王自己以及身边的亲随的意志。

 

哀莫大于心死

楚霸王此时已经无力兼顾整个战场形势了,无心思考局势能否起死回生,再也无法找到出路,一脸迷惘,用现代时髦的名词就是“大脑一片空白”,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奇怪的是,一千多年后宋代著名女词人、奇女子李清照在言及此段历史时一改往日文风,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千古佳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的失去信心而自刎乌江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可见,一位即使整天“醉花阴”的女子,一位即使整天“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女子,也有“志在千里”的远大抱负)。

 

看来,歌曲有时也能通过历史事件参与者的精神而直接决定政治以及军事局势。汉张良博览群书,灵活运用,找到了战胜敌人的秘密武器;楚项羽一武夫也,见不及此,上此“大当”,遗恨千古。

历史就在这样的歌声中将汉朝送到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