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一品c栋装修:趣谈书法作品的印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04:39

趣谈书法作品的印章

 

我本对书法的研究肤浅,对国画更近乎无知。近来看了几个朋友的书法作品,觉得他们在作品中的用印存在不少问题,便试着谈谈书法作品中的印章知识。

    印章是从题字签名而来的。从遂古年代已经有了,晚周时期已经盛行,到汉朝发展到顶峰阶段,元代跻身文史之林。书法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小小的一方鲜红色的印,似乎与书法艺术本身无关,但是它却是书法作品及其章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书法作品起着节奏和稳定的作用,真有画龙点精之妙。

    书法作品中的印章一般包括引首章、腰章、名章。引首章又称随形章、闲章,它包括的内容有:年号章、月号章、斋号章、雅趣章等,这是印在作品右上方的章,故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型就势成章,宜小不宜大;说它是闲章,真是闲而不闲,它的内容应与正文浑然一体。腰章,在长的条幅或篇章,右上方盖一方引首章显得中间空白太多,可以加腰章,内容多为书写者的籍贯或属相的肖形章,腰章一般比引首章、名章要小一些,有小圆、小长、小方形等。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不宜盖两个朱文或白文章。要盖两方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之间闲章留一个章的空位,两章大小不宜悬殊,若大小不同,应上小下大。名章要与题字同大小,如不能同大小,宁可小,不宜大。名章过去习惯盖两方,一方白文刻姓名,一方朱文刻字号;当今,大多数人是一名制,一般只刻一方名章,如需要盖两方印时,可刻一方同样大小的闲章。有的闲章是用成语来刻的,这叫做“印语”,虽寥寥数字,意味深长,可体现书写者的思想、愿望、纪念、表达,也可看到书写者的学问和修养。

    书法作品不可缺少印,也不可有多余的印,用之适当,章法和谐,令人醒目,增添神韵,用之不当,反而破坏章法。

    漠水多出文人画士,我的一位文友书法基础很扎实,字写得很有灵气,但在斗方之中用了六、七方的印章。我笑问他为何用这么多印章,他说:“补空呗!”,如果是长篇大幅,使用这么多印章,不足为奇,斗方之中盖这么多印章,写得再好的字,也就可惜了,大有画蛇添足感!如果需要这么多印章补空的话,说明书法作品中的章法处理不好,起码是“疏密”不当。为什么说它重要?譬如一位青春少妇,生得端庄雅丽,本身已很有风韵而可爱,若果在白皙脸上的某个特殊位置,长有一颗大小适中的红痣,那就更妙不可言!但如果她脸上长着很多红痣,便会被人认为她是满脸长着麻子,给人的感觉很腻烦!

     款识、印章等都是书法作品中十分重要的要素,应归属章法的范畴,故印章的设计和位置是很讲究的。位置不能乱盖,有它约俗习成的使用习惯。历史上,也有打破常规的用印事例,武则天会将印盖在她写的字顶部。不过,你须知武则天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人物,她不仅本身是皇帝,而且能生出皇帝来!

     我的出生地有一个“艺术组”,他们常常带着书法作品出国展览,也受到国内外一些媒体的追棒和大肆宣扬。他们打着“打破文化艺术传统”的旗号,云云……他们的书法作品是不盖印章的,那作品我几乎看不明白,是否属于一些意识流的东西无从考究。单看那笔画,根本是不懂落笔和收笔的基本技法的,写的字连幼儿园的小朋友的都不如,更无章法可言,这样的作品会有“神韵”吗?能代表中国的书法艺术吗?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吗?!我一度怀疑,是否是西方某个组织出经费给他们,来摧毁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我是主张艺术创新的,但创新也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有的人认为破坏就是创新,走进了极端和误区。撇开传统的创新,往往没有其艺术价值和艺术生命力可言,要不就是创造了另一种艺术,与原来的艺术种类无关。

     书法作品,收藏家也会加收藏印。不内行的人会乱加印,一幅很有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法,或许因为加收藏印不当,大打折扣;而有艺术鉴赏力的收藏者,对加收藏印十分重视,加印时甚至作专门设计,印的大小、形状、阴阳文、字体等都作适中安排,使收藏品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实在不宜加印时则不加,有的会改为加在作品纸背面。历史上有不少书画收藏品,出现乱加印,很可能是一些富有而文化不多的商人们留下的杰作。

     印章的种类,在此我不想多说;想再谈谈印质的知识。我国造印以来,做印的材料众多,其中有铜、玉、金银、铅铁、宝石、玛瑙、琥珀、蜜腊、象牙、牛角、磁石、紫砂、黄杨、竹根、沉香、伽楠、瓜蒂、果核、石头等。而刻印的石头种类也很多,有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杂石等。而杂石常用的有大松石、莆田石、宝花石、楚石、莱石、朝鲜石、煤精石、绿松石、房山石、丰润石等。其他的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化是一种吉祥文化。何谓吉祥文化?比如你到别家喝满月酒,喝到醋很酸,你得说“好酸(好孙)!”,如果你说“酸死了(孙死了)!”,你必遭白眼或被骂娘。我们说印章也是如此,名章虽分朱文(阳文)印和白文(阴文)印,但我们习惯把 “白文(阴文)印” 说成是“汉印”,而不说白文(阴文)印, “白文”中的“白”会让人联想到“红白喜事”的“白”,不吉利;而“阴文”中的“阴”同样会让人联想到“阴曹地府”的“阴”,很不爽!而“白文(阴文)印”在汉朝很盛行,汉族是大族,中国文化以汉文化为主体,称“汉印”会有一种很爽、很自然、很吉利的感觉!

                                          20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