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寺收废品:老上海的痕迹(四十,方浜的昔日风采(中)——侯家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18:45

【长篇纪实】

老上海的痕迹

四十,方浜的昔日风采(中)

侯家路

方浜由东向西一直流到西门城墙脚下,途中过了旧校场路另一支流向北,人们叫它侯家浜,也就是现在的候家路。去过那里的人们都知道,旧校场路因为就在豫园商场边上,比候家路闹猛,但是早年不是这样的,旧校场路是军事禁地,这里是驻军和比武的地方,而候家路倒过来是一个特色商业街——珠宝街,有钱人带着他们的太太、小姐,在这条浜的边上淘宝。

候家路

这里的居所比老城厢其它地区要好很多,尤其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填平筑路以后(比方浜早填平7年),发展更快,路边多见的是新式石库门房子,门楼特别漂亮,现在还留下不少;

漂亮的门楼

侯家浜,按常规来看这里应该有一个侯姓的大户,可是查不到,也成为了一个谜团,因为这里是纪实,不是戏说。像乔家浜,即使有明末“最乐堂”的乔一琦,但是没有查到资料,也不敢下结论说乔家浜是因为乔一琦而命名。但是这里为什么很快就成为了珠宝集中地,这是有历史根据的,而且很有趣。

珠宝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很普遍了,宝石大量开发已经不是稀罕物,珍珠更不值钱,人工饲养,一串卖不了多少钱。相比之下,过去珍珠和玉石的产量稀少,珠宝玉器的价格就很昂贵了。

鸦片战争以前,上海的经济与江南的其他发达城市相差很多,1840年上海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珠宝玉器商店,要买珠宝,必须赶到二百里外的苏州才行。尤其是南京,是六朝故都;当时的南京和苏州是江南地区最富裕的城市,珠宝玉器的消费量很大,形成了京(南京)帮和苏(苏州)帮珠宝商人。

1843年上海开埠后,尤其在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60年攻陷了苏州等地,大量难民涌进上海。其中大批珠宝商就在侯家浜落户,到同治十二年(1863年)已具规模,就筹款在侯家浜买下了三间平房,取名“仰止堂”,这就是后来的珠宝同业公所的原型。

有地址吗?有!有一个珠宝同业公会在候家路26号,据记载那里还有几块刻着当时捐款建造“仰止堂”人姓名的石碑。

赶去一看;26号没有了,只有它旁边的38号老房子,拍了回来与资料里的那张一模一样;(据网友puluo提供信息;珠宝同业公会在候家路26号94年拆除。)

昔日珠宝同业公会旁的老楼

原来“仰止堂”早就拆了,写资料的人也没有拍到,这幢别致的民国时期的老房子,整旧一新,“德星晖暯”醒目的刻在门楼上,它应该见证过“仰止堂”。

搞这个珠宝同业公所一方面把珠宝业定位在这里,形成一定的人气。另一方面制定一定的行规,这些行规现在人也做不到的,我们来看看;章程规定“不论珠宝翠玉,凡属赝品,概不准携入销售,致为本汇市名誉之类”。这里还设置专门鉴定机构,一经查出赝品,不管是京帮还是苏帮,都要受处分,谁也不敢卖假货。现在好多人出国去旅游,在好大的市场里,购物环境绝对一流,可是买回来的玉石一鉴定,假货比比皆是,为之汗颜。

侯家浜珠玉汇市日益兴旺,到了民国以后,根据“公会组织法”,要建立同业公会来替代同业公所,就在候家路26号新建了“上海市珠宝业商业公会”,就是后来的“上海市玉石雕刻厂”,可惜的是没有拍到,很遗憾!也好,把现在的旧街痕迹拍下来了,那天没了再懊恼也就更晚了。

方浜的银楼业、侯家浜的珠宝业,为老城厢奠定了兴旺的基础。可是仅仅过了一百多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珠宝业商业公会迁至租界,侯家浜的珠宝业就此败落,加上解放后珠宝玉器一度被认为与国计民生不相适应,这里再也没有兴起它的老行当,写上了句号。

有人会问;“现在的珠宝业不是在旧校场路吗?”,是的!它是侯家浜珠宝业的衍生;旧校场没有了,民国后珠宝市场扩展向市口更好的旧校场路,天发、顺昌、振昌、三鑫、杨天祥和恒昌等十一家在这里驻扎,一直到解放以后,继承了“香火”,这是后话。

街面的小弄

在这条街上可以看出,太有钱的有他的小洋房,不会住在这里;没钱的也住不起,中产阶级住在这里刚刚好,他们白天做做生意,晚上打打麻将,很潇洒。

天黑了,卖夜报的出动了,“夜报要伐!夜报”,“大晚夜报,夜饭吃饱”,声声由远而近。他们不仅叫卖夜报,而且唱新闻;“今天新闻真正好,东洋赤佬被包围!”。有时也造谣;“特大新闻!电影明星打胎了!”,等你买回去翻了半天什么都没有了,大呼上当!

这是在这些弄堂里的老版本,人们习以为常。夜深了,大部分居民已经入睡了,打麻将的激战正酣。赵家阿婆,钱家阿娘,孙家好婆,李家奶奶正在兴头上,肚子有一点饿了!在这静悄悄的弄堂里,隐隐约约地传来神秘的声音;“桂花赤豆汤,白糖莲心粥!“,“猪油夹沙百宝饭”,“火腿粽子”,“五香茶叶蛋”,“檀香橄榄卖橄榄”。这种声音太美妙了,妙就妙在刚刚好,它不高也不低,睡着的人不会吵醒,醒着的人刚刚能听见。

馄饨摊

赵家阿婆今天要大请客,因为她赢钱了。打开阳台的窗,用一根长绳吊一只篮头,里面放了一点赢来的钱和一只钢精锅子,把篮子放下去,吊上来时是一锅小馄饨。她们一边吃着小馄饨,继续“战斗”!

阳台

东方刚泛白,麻将搭子有了一点倦意,外面又传来少不了的晨曲;“拎出来啰!”,什么东西拎出来,我不便多讲,大家都知道!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新街面

这些循环在这老城厢的街上、弄堂里周而复始,就是老上海的味道,也是我要的。当然时过境迁,现在不一样了,但是还是忘不了的啊!

老街面

昔日的珠宝街已经没有了威风,倒也不是完全这样,到了福佑路口,又有一点不一样了;

候家路福佑路口

这里原来是振兴珠玉市场(候家路73号)和新珠玉汇市(候家路25号)。这些都已经没有了,现在有的是旧校场路珠宝市场倒过来延伸过来的,主要是小商品,也有小玉器。

上面我们提到过旧校场路,它原来是怎样的呢?

旧校场

《同治上海县志》中记;“大演武场,旧在县西北积善寺前明正德九年知县黄希英辟。嘉靖四十二年迁北门外。康熙五十九年以南门外旧仓基重辟。今仍之,俗称校场。

就是说在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前这里是校场。校场搬走以后,这里就是纸扎作、神马店、年画作坊。同时侯家浜的珠宝业也移向这里。

新的旧校场路

现在是面貌一新,大家都去过,沉香阁也在那里。

面貌一新

在这游人如织的地方,有一个著名的现代老牌子;亚一黄金和老庙黄金。

游人如织

实际上这里已经是老城区里的珠宝集中地,在我看来;可不要忘了侯家浜,它比这里早了好几百年。

珠宝集中地

 

好了!我们走过了方浜的第二段——侯家浜,向北已经到头,我们的方浜要向东了,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集——福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