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青山湾花园:四合院的更新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31:30

四合院的更新发展

 

 

 

 

 

面临着拆留的抉择

美术馆后街22号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据文物专家鉴定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 然而最近它却面临着拆除的命运,院子的主人赵景心老人说,这么好的四合院应该 算是文物。市文物局说,只要文物局确定是文物,我们肯定保护。而东城区文物局 说,是不是文物“不好说”。

本报记者赵新培核实报道昨天,记者来到赵先生家,周围的民房已全被拆光。 这座孤零零的院子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院也已被拆得面目皆非,但仍住着两户人 家。而后院则住着赵老先生和老伴,小院里种着核桃树、海棠树和藤萝架,一些花 花草草还没褪尽绿色。正屋(大北屋)与东屋、西屋仍保持着百年来的风貌。前后 两院间由一道墙隔开,赵家进进出出走后院旁门。

正屋里的两面落地雕花隔扇和屋檐下的砖雕“小猫戏蝶”、“牡丹争艳”是赵 老先生最为引以自豪的。“我专门请了北京四合院研究专家王其明进行过鉴定,她 说这种象眼砖雕只有明朝时才有,”老先生说,“可见这是座明代四合院”。

赵家说,今年10月15日,在没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一辆推土机突然将四合 院前院的南墙和东墙推倒。对此,老人十分不满。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是不是文物已成为这座小院去留的关键。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早已要求东城文物局请专家鉴定 22号院,但目前还没看见鉴定报告。她表示,如果是文物肯定得保。“不过”,她 说,“是不是文物必须由文物部门来确定。”

东城文物局文物科科长李志成说,今年他们已请市古建研究所的专家对22号院 进行了考核鉴定。专家认为,这座四合院不是明代的。因为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下 明代的建筑要保留到现在是不可能的。从建筑风格上看,专家认为“它应建于晚清, 甚至更晚一些”。

但这座四合院到底是不是文物,李科长他们的回答是“不好说”、 “当时没确定。”

据了解,在东城区文物局管辖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40%属于四合院。

记者 赵新培 源自:北京文化网

 

 

 

 

 

 

 

 

 

真是日落黄昏了吗?

 

 

北京的四合院说也说不尽,我们既要古都的北京,又要现代化的北京,北京四合院何去何从,百姓在关注……

秋日的阳光,散淡而温和,一丝一丝地透过橙红的柿叶,跳跃在花丛庭院之间。正房的长廊下,散落着一堆自家刚刚收获的核桃;红漆窗台上,一只胖乎乎的大白猫睡意正酣。客厅里,两位老人随意翻着报纸,间或还闲聊几句。房间宽敞而舒适,两壁为紫红色雕花隔扇,真正的老北京韵味。屋内四周悬有字画,纸虽微微发黄,字是娴熟老道,真可谓是翰墨飘香,风雅备至。本来,老人的日子就该在这安逸、快乐中一寸寸地流淌,然而……
怎奈何一个“拆”字。

那天一出院门,瞧见墙上刷了个‘拆’字,还画了个醒目的大白圈,”赵景心老先生摊开双手,向空中一划:“我们在这儿住了50年,为什么要搬走?”赵先生对笔者讲这话时,表情十分复杂。

这座刷了“拆”字的宅院,坐落在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是座有两进院子的四合院。据赵先生介绍,这处房子为其父于解放初购置,当时进行了全面修缮,卫生间、取暖设备等一应俱全。

确切地说,这座四合院该称为———赵氏故居。

赵景心的父亲赵紫宸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宗教领袖,系世界基督教联合会六大主席之一,负责主管中国和东南亚片,长期担任燕京大学神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赵紫宸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老先生一直在此院居住,直至91岁高龄去世。

四合院中还住过的另一位名人是赵景心的姐姐赵萝蕤教授,赵教授是我国现代外国文学家,一生从事翻译和比较文学研究,曾译过《惠特曼全集》等书,86岁时在小院病逝(赵教授的丈夫即我国新月派诗人陈梦家)。

难怪舒乙先生有文感慨:“三位名人均已作古,但他们的遗物皆完好地保存在院子里,维系着它的典雅,它的文静,它的渊博,宛如一座天生的现代知识小博馆。”

不仅如此,从建筑学上看,这座四合院也有绝妙之处。笔者在赵景心先生的引导下,观看了北廊檐下一对精美的“象眼”。所谓“象眼”,就是在山墙内侧上,由梁、柱及檩组成的三角形,一边一块,犹如一双大象的眼睛。北京大多数房子的象眼是涂白色、或干脆就砖面裸露。而赵宅象眼的不同之处是———上面雕有精美图案,尤其是西边的那块“猫戏蝶”尤为可爱。只见一丛花草中,一只小猫翘着尾巴,扬着头,“猫视眈眈”地瞧着一只展翅的蝴蝶,神情生动,憨态可掬。整个构图丰满和谐,线条简洁传神。东边的一块雕着几株盛开的牡丹,十分喜庆。

据建筑专家认定,这对象眼是明末清初之物,清以后象眼砖雕在北京已不流行。况且,这对象眼因有代表性,已被收藏于有关书中。环视这灰砖红柱、原汁原味的北京四合院,想着或许有一天,庞大的推土机顷刻之间就能将这一切夷为平地,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修建平安大道,是交通的需要,我向来不反对。”

温文尔雅的赵先生一字一顿地对记者讲。但是,对在修建平安大道拆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赵先生毫不客气地指出:“假借修平安大道‘搭车’,炒房地产、破坏古都风貌,非常不得人心。”他摆事实说:“平安大道宽30多米,拆迁极限为70米,与我这相隔两条胡同,足足150多米,平安大道能用这么多地方?明眼人都清楚是怎么回事。还不是为了房地产商的利益,牺牲我们老百姓的利益!”

站在废墟中,我眺望着远处一幢幢灰蒙蒙的“水泥森林”,心底深处竟有几分伤感,我忍不住想问:

这还是我们那个古老而美丽的北京吗?

这还是我们那个有着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着红墙绿瓦的寺院、有着幽长宁静的胡同、有着开满石榴花的四合院的北京吗?

北京的城墙拆了;北京的牌楼拆了;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成片成片地拆了……

如果有一天,作为古都的北京拆得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紫禁城,那么,美丽而古老的北京只能留在人们的心中,而在人们的视野中消逝……

说不尽的北京四合院

一名外国记者很羡慕地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只有一个北京,只有北京才有四合院……他说得不错,只有咱们北京才有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不仅仅是老北京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建筑形式,更重要的是,北京的四合院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货真价实的国粹。别看外国人紧着夸北京的四合院如何精彩、如何富于民族特色,说白了,他们看北京的四合院只是看个新鲜、摸个皮毛。

要想真正懂得北京四合院,不仅要了解北京的民俗文化、人文地理,最好是在四合院中生活过,那才会真真切切体验和感受到北京四合院的美、北京四合院的雅、北京四合院的情趣与韵律……

建筑专家对北京的四合院有极高的评价:四合院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秘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此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为“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笔者是在四合院里长大的北京人,提起四合院,真是“情切切,意绵绵”。居住在四合院中,人可以更贴近自然界,更深切、更丰富地体验生活,达到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而且,北京四合院本身就是一幅独特的民风民俗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拯救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何去何从,已迫在眉睫。

要保,怎么个保法? 要拆,怎么个拆法?

具体到赵氏故居的拆留问题上,舒乙先生坦言:“小院的价值,或许,还在小院之外。因为,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典型;一个判断是非的典型;一个解决‘拆与保’争论的典型;一个代表千万座北京四合院的命运的典型;一个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历史的典型;一个设法保持自我个性的典型。总之,如果我们能保留住这座小四合院,说不定能顺理成章地保护住整个北京城内的大部分较好的胡同和较好的四合院。反之,如果连它都保不住,出现一个可怕的‘多米诺’现象,恐怕并不是耸人听闻的预言。”

忧虑与思考

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珍品的北京四合院,不能够,也不应该在我们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遗失。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应该成为我们发展的动力和底蕴。我们得天独厚的历史与文化优势一直为世人所敬仰羡慕,

没见神气飞扬的美国人,一说到历史、历史文化遗产,便一下子羞涩、腼腆起来了吗?不用问,他们的一切,都和“源远流长”搭不上界。当然,历史终归是历史,时代在前进,北京也在前进,我们曾经拥有的已成为过去,我们必须在迈向世界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继承祖国宝贵的遗产,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从赵氏故居的拆迁纠纷中,能够引起我们几点思考。

其一,北京应将古典与现代完美地结合起来。具体地讲就是要既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又要加快城市现代化的步伐,这种结合的确是一个复杂、艰难的工作。决策机构应听取各方专家意见,规定出统一、科学长远的整体规划,使北京古都换新颜。

其二,旧城改造中立法上的空白。以赵氏故居拆迁为例,有关部门在通知赵家拆迁时,只提及对其房屋的补偿,对其房屋土地使用权却无说法。北京旧城改造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城市私房拆迁问题,城市私房拆迁纠纷中最敏感的问题,就是被拆迁的房屋及其附属物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应给予补偿。令人遗憾的是,不仅1991年颁布的《北京市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细则》中无该方面的规定,就是199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方法》也无明文规定。因此,在城镇私房土地使用权补偿这一问题上,就显出无“法”的尴尬。

其三,旧城改造中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采访已结束,但我仍感到言犹未尽。我真想问:北京四合院,你真的已日落黄昏了吗?

转自:贵人网

 

 

 

 

北京四合院还有多少升值潜力

 

 

“由于2008年以前,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三税并征,四合院交易成本不断增加,使得不少四合院房主改卖为租。”几家房地产经纪公司表示,出售四合院收益率的下降导致四合院进入长线投资时期。

  “目前北京四合院总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米,共3000多套,交易整体价格为每平方米3-4.5万元之间,而保护较好的四合院在市场上中的价格已经达到4-6万元之间。”北京的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在东城、西城两个城区的四合院占到北京四合院总面积的65%左右,如目前西城区的什刹海、护国寺、永宁、西四胡同;还有东城的北锣鼓巷、国子监,南池子四合院放量较多,是成交量比较活跃的地区。而崇文和宣武两个城区目前也有一些保存较为完善的四合院。

  “四合院的价格因地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东城的四合院主要集中在东一条至八条,西城的四合院集中在后海,西四一至八条,售价基本在3-4万元/平方米以上。而在后海的院子售价已经达到3-6万元/平方米,这里的四合院面积从300平米至1500平方米不等,最早是商贾富豪和政界要人居住,完整性稍微好一些。

  宣武和崇文的院子则大多是一般百姓居住的,流传到现在,多数已经成为有几户甚至十几户居住的大杂院了,这样的院子面积在100-300平方米之间,目前售价是2-3万元/平方米左右。  

  “与去年同比,目前北京四合院的平均售价上涨了45%之多,在3000多套院子中受国家严格保护的有539套,但并不表示其都可以上市交易。”据统计显示,有产权的四合院,可以交易的不足10%,所以,目前北京四合院的市场供应是呈下降趋势的。

  尽管目前对四合院购买者的身份几乎没有限制,有限的房源拥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四合院的升值潜力也不可估量。  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四合院的出租挂牌量同比上涨35%,而成交量也上涨30%之多,而原本打算买四合院的消费者面对紧张房源供应无奈之下只好选择租赁的方式。

  “目前东城、西城面积在300-500平方米左右的四合院,年出租价格约在20万-70万元之间。宣武、崇文两区的200-300平米左右四合院,年出租价格约在20万-50万元/年之间。”罗煜认为,由于四合院的不可再造性,其房产价值还有很大的升值前景。

  投资比例占半

  “根据我们公司的统计,在四合院的需求客户中,自己保存和用来投资者各占一半。”因为四合院年历史文化悠久,居住的舒适性加上现代科技已经大大提高,也有买家是将其收藏起来。在投资者中买来自己开公司或者出租的占50之多,一部分是买来稍微翻新再转手出售的。

  我公司提醒投资者,产权清晰是四合院上市交易的前提。由于历史原因,四合院产权十分复杂,因此在交易的同时一定要了解清楚产权的性质。

转自焦点房地产网    作者: 家乡

 

北京西城区后海一套占地近2200平方米(约2万3450平方尺)的四合院,近日以每平方米3.6万元(人民币,下同,约7200新元),总值近1.1亿元(2200万新元)的价钱成交,创下北京单套普通住宅售价的最高记录,较附近周边普通住宅均价高出近一倍。

地产人士指出,北京四合院被外地商人视为古董建筑,喜欢买来自住或收藏。

以天价卖出的四合院名为“亥四合院”,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后海北沿鸦儿胡同,南面紧靠后海,是鸦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一部份。拆改后的新建筑,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基本建筑特点,四面合围青灰色调的一层平房。

负责北京市场的中原中国董事副总经理黄雄接受查询时指出,后海的四合院供应很少,十分稀有,早前曾听闻有香港和俄罗斯富商购买。由于本身极具历史价值,买家多是外地或外国商人,外国人都视之为古董,喜欢买来自住或保留,不会买来炒,但就如古董买一件少一件,四合院有一定升值潜力。后海很近中南海,是四合院中最核心地段,楼价也较高。

转载自北京搜房豪宅网                 北京四合院的现状与未来之浅见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四合院就出现了。其次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后,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从北京北海白塔居高临下眺望京城,除了皇宫建筑群是一片红墙黄瓦外,四周都是方方块块的灰瓦屋顶和一行行绿色行道树。这就是北京特有的民居建筑群四合院。出生于京城的我,生命最初的九个月就是在四合院中度过的。但是,之后由于拆迁的原故搬进了楼房。后来许久又因上学便利,住在进了白塔寺东廊下胡同中楼房的爷爷家里。于是从那时起至今,远处秒应寺里巨大的老槐树、白塔与近处平房屋顶、香椿树的一年四季的景色,便成了我窗前的一幅一幅画儿。有趣的是,时常还能看见猫儿在房顶上玩耍或是晒太阳。虽说不是住在四合院中,但也是时时感受着胡同中生活氛围。然而对于北京四合院的现状与未来,在这里也只能作为一名学生谈点浅见了。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四合院就出现了。其次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后,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里面的建筑布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是个统称,由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从空间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四合院中除大门与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对外开窗户,即使开窗户也只有南房为了采光,在南墙上离地很高的地方开小窗。因此,只要关上大门,四合院内便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小环境。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与周围的邻居来往。在小院里,一家人过着日子,与世无争。可以说,四合院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动荡的社会风云里,北京人所寻觅到的一个安详恬静的安乐窝。一代代的北京人就在这数也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而现在北京所有的四合院,除去极少特殊人士住的院落外,几乎所有的院子,不管大的,小的,较为整齐的,或者十分残破的,都在院子中盖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屋,没有一处有院子了。四合院的“院落”,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膨胀,人口密度太大,原来一家住的四合院,后来住两家、三家;慢慢增至四家、五家,后来曾至十几家。而每家的人口也不断增加。二是四合院本身的欠缺,是以院为单位,不是以房间为单位。每家人最起码的配套,没有烧饭的地方。这些年人们会盖小房,盖间厨房,盖间儿子结婚的小房。东一间、西一间,各式各样,因陋就简,穷凑和。杂乱、不协调,使古老的四合院连衰老的面貌也无法使人辨认,院子消失了,只剩莫名其妙的大杂院了。三是人们的经济能力、实际的经济能力无法和当年独家住四合院的年月相比,土地面积也无法容纳按实际数字曾加几倍、几十倍的四合院了。因而今天也只是破旧的不成为四合院的“四合院”,老房客对付着住,拆一幢少一幢,自然不会再盖新的了。

  漫步在北京西城区北罗鼓巷一带,你会发现那或直或曲或宽或窄、排列在胡同两侧的古香古色的街门,以及大小不等装饰各异的门当户对,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这里是北京四合院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为什么北京胡同、四合院必须保护呢?因为胡同、四合院承载的北京帝王时代的市井文化,是北京不可割舍的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从有都市以来四千年,中国幸存一点帝王时代的都市的市井建筑的,只有北京。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宫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四合院里生活令人非常痛苦,但这不能成为可以大拆四合院的理由,而应当成为必须整治四合院的理由。整治四合院应当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全面改善百姓的生活,二是使四合院得以长久保存。整治四合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北京至少有90%以上的四合院沦为大杂院。一个四合院本来是供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居住的,现在一个院子住上几家、十几家,每家争相搭建小房子、堆放杂物,千方百计争夺空间,使得邻里关系很微妙,个人精神很压抑,家庭生活很不便,四合院固有的优点丧失殆尽。如果不彻底清除四合院内外的搭建房屋和杂物、疏散人口、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保护四合院最终是一句空话。

  其次,院内生活设施现代化。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之后,四合院内就有了生活设施现代化的条件。目前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基本完备,需要改善的也就是燃气、排水、和卫生设施,室内则可以由居民自行装修。如此以来,四合院的持久保护才有了群众基础。

  第三,外观复古美化。整治四合院的外观,为的是恢复古都市井风貌。颓倾的门楼应予整修,残破的大门不妨修补油漆,使用红瓦、石棉瓦的理当换回青灰旧瓦,改作平顶的再起坡屋顶……凡此等等,使每一个进入胡同的人得以找到历史的感觉,体味到文化的温馨。 此外,应拆除一批质量低劣的四合院建为城市公共绿地,以改善老城区的环境。

  暮暮于往昔,惋惜于眼前,期盼于未来。虽然传统四合院作为主要居住形式继续发展是不大可能的,必将走下历史舞台。但是作为建筑本身,毫无疑问作为一种典型独特的地方民居代表,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有价值的,是应当保留的。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我国惟一幸存的帝王时代的首都的民居建筑,是八百年古都北京的市井文化的载体,其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像承载帝王文化的故宫、天坛、颐和园一样巨大,所以我们应留下一片四合院绝对保护区,保住古都风貌,为世界留下这一份文化遗产! 转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