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增强睡眠质量:摒弃安泰悲剧,创作要建立自己的母土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29:56
写下这个题目,记起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安泰是是地神盖娅的儿子,每当他与敌人战斗时,总要紧紧依靠在大地母亲的身上,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而一旦他离开地面,就会瞬间变得软弱无力。他的弱点,被他的敌人赫拉克勒斯窥破。于是在一次战斗中,赫拉克勒斯就想法设法将安泰举到了空中,举尽全力割断了他与大地母亲的联系,结果,安泰被杀死在空中。安泰的悲剧就在于让敌人抓住了命门,离开了他获得力量的大地母亲的支持,因而烟消云散了。想到这,我想到了创作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作家或者一个文字工作者要想获得创作的活力和动力就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母土和风格,而反之,假如失去了这些,恐怕创作就要大打折扣了,无论是艺术感染力还是作品的数量。
  “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可谓人人知晓,说的是南朝梁时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并且官至光禄大夫的故事。但是后来他的文章大不如以前了,诗也平淡无奇了,偶尔灵感一来,写出的东西也一无可取。据说是他在梦中丢失了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了。其实剔除迷信思想,江郎才尽”的原因,最根本在于早年他家境贫寒,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体味到了人生的艰辛,劳动人民的艰难困苦,所以才学习刻苦,勤学不怠,笔耕不辍,以至于写出了很有生命力的文章,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当他功成名就之后,因为长期的身居高位,安于功名,整年整月过着安富尊荣的生活,纵情享乐,乃至彻底脱离了社会,脱离了百姓,对民间的疾苦,社会的黑暗,人生的艰辛体验不深,理解不透,因此才落到“才尽”的地步,这应该是才尽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传说中的离奇古怪的那样。江淹的例子其实也是一个安泰的悲剧,说明了一个作家或者一个文字工作者在离开了自己的母土和风格时其实也就是走向了衰亡。
  据说现代文学史上文学巨匠鲁迅也曾经想写一部关于红军长征的小说,但是苦于没有这一方面的生活,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没有生存的母土,母土是什么,就是一个人的生活范围,生活圈子,在长期的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里,鲁迅先生最先接触到了广大的底层劳动人民,正因为他同情他们,热爱他们,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他才奋笔疾书,大声呐喊,希望唤醒沉睡在铁屋子里的愚昧麻木的国民,不要做徒然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在这样的母土里,也自然使他的文笔形成了一种暗淡,压抑,激愤,嘲讽的调子,形成鲁迅独有的文学风格。而当离开这样的母土和风格,鲁迅也就一定不会是鲁迅了,照样会演绎安泰的悲剧,“风格即人”,而这正是鲁迅的伟大之处。当代文学大家贾平凹在面对文学评论界对《商州初录》极为推崇的情况下,在评论家们称他“几乎是创造了一种文体,这是一部“冗繁削尽留清瘦”的传世之作的情况下,他说“想生我育我的商州地面山川水土,拙原,古朴,旷远,其味与卧虎同也。我知道,一个人的文风和性格统一了,才能写得得心应手;一个地方的文风和风尚统一了,才能写得入情入味;从而悟出要做我文,万不可类那种声色俱厉之道,亦不可论那种轻靡浮艳之华。卧虎,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正是我求之而苦不能的啊!”商州,正是贾平凹的母土,而商州山水也给予了他一定的风格,从而使他走向散文大家的行列。我们至今读他的商州系列,读他的城市系列,总是感到后者就没有前者的灵气和底蕴,也许正是商州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师的大名。与贾平凹一样的现代文学大家沈从文不正是与湘西结下了不解之缘了吗?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些在艺术上卓有建树的大家,都是得益于生他育他的这方山水的滋润,他们在这一片母土的怀抱里,汲日月之精华,采山水之灵气,聚天光地气,吸收丰富的艺术营养,从而创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