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re可数么: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51:16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情况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综合司提供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工程的实施,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于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经过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勘测、规划和研究,在分析比较50多种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中部地区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1.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输水到天津;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一期工程调水主干线全长1466.50km,其中长江至东平湖1045.36km,黄河以北173.49km,胶东输水干线239.78km,穿黄河段7.87km。规划分三期实施。

2.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线全长1431.945km(其中,总干渠1276.414km,天津输水干线155.531km)。规划分两期实施。

3.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大柳树水利枢纽等工程,还可以向临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规划分三期实施。

三条调水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本着“三先三后”、适度从紧、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m3,其中东线148亿m3,中线130亿m3,西线170亿m3,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东、中线一期工程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三条调水线路工程均需分期实施。从目前缺水形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综合分析,先期实施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

1.东线一期工程:根据可研报告批复,东线一期工程任务是从长江下游调水到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补充山东、江苏、安徽等输水沿线地区的城市生活、工业和环境用水,兼顾农业、航运和其它用水。多年平均抽江水量为87.66亿m3(比现状增抽江水量38.01亿m3),受水区干线分水口门净增供水量36.01亿m3,其中江苏省19.25亿m3,山东省13.53亿m3,安徽省3.23亿m3。在全面实施东线治污控制单元实施方案基础上,规划水平年输水干线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东线一期工程为一等工程,由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调水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疏浚开挖整治河道14条,新建21座泵站,更新改造泵站4座,新建东湖、双王城、大屯三座调蓄水库,实施洪泽湖和南四湖下级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实施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建设穿黄工程,建设南四湖水资源控制和水质监测工程、骆马湖水资源控制工程,建设沿线截污导流工程,实施里下河水源调整补偿工程和血吸虫病防治工程,建设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等。治污工程分为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工业综合治理、工业结构调整、截污导流、流域综合治理五类,共426个项目,其中山东省324个、江苏省102个。

2.中线第一期工程:根据可研报告批复,中线一期工程任务是向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县级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中线一期工程为一等工程,由水源及输水干线工程、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等部分组成。水源及输水干线工程包括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丹江口水库库区移民安置、陶岔渠首枢纽重建、穿黄河隧洞、穿漳河枢纽、输水明渠及其与河流的交叉建筑物、惠南庄泵站、PCCP管和暗涵等,其中,丹江口大坝将按正常蓄水位170m一次加高,工程完成后任务调整为防洪、供水为主,结合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总干渠(至北京)长1276.414km,天津干渠155.531km。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包括建设引江济汉、兴隆水利枢纽、部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4项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为95亿m3。各省市分配水量为:河南省37.7亿m3(含刁河灌区现状用水量6亿m3),河北省34.7亿m3,北京市12.4亿m3,天津市10.2亿m3


 

预期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巨大的社会效益

首先是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还可以解决70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南水北调实现以后,将构筑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大水网格局,可以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二)巨大的经济效益

除了间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外,由于对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据东、中线总体可研阶段估算,仅此项每年可以拉动中国经济0.2-0.3个百分点。调水工程通水后,我国北方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500亿元。另外,由于调水工程的实施,每年可增加就业人口50-60万人就业。

(三)巨大的生态效益

东、中线一期调水工程实施以后,可以有效缓解受水区的地下水超采局面,同时还可以增加生态和农业供水60亿m3左右,使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增多条件下,增加国家抗风险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工程之最

 

一、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输水线路长,包含水库、大坝、泵站、隧洞、渡槽、暗涵、倒虹吸、PCCP管道、渠道等水利工程项目,工程涉及面广,效益巨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程,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就由150多个设计单元工程、2700个单位工程组成。

 

二、世界上城市供水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年调水规模为年调水量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当前实施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的年调水量达182.7亿立方米。

 

三、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渠总长度达435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总长度达5599公里。

 

四、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2002年)。仅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就有253个,直接受益人口达1.1亿人。为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同时,为黄河下游地区补充水量,为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创造了条件。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与非工程措施和中下游防洪工程相配合,可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消除70余万人的洪水威胁。

 

五、世界上受益范围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15%。当前实施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按照每5-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每年可增加约18万个就业机会;通水后,随着水资源条件的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得到发挥,将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将产生农业供水效益、防洪效益、航运效益、排涝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按2000年价格水平,多年平均年直接经济效益约为553亿元。

 

六、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因加高需搬迁移民34.5万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主要集中于2010年、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19万人的搬迁安置,年度搬迁安置强度即搬迁安置人口在国内和世界上均创历史纪录,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2011年,将完成丹江口库区19万移民搬迁任务。河南、湖北两省成立移民搬迁安置指挥部,省直有关单位成立包县工作组,市包县、县包乡、县乡干部包村包户,形成了上下联动、责任明确、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已搬迁群众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七、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东线泵站群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长1467公里,全线共设立13个梯级泵站,共22处枢纽、34座泵站,总扬程65米,总装机台数160台,总装机容量36.62万千瓦,总装机流量4447.6立方米每秒,具有规模大、泵型多、扬程低、流量大、运行时间长、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大型泵站数量最集中的现代化泵站群,其中水泵水力模型以及水泵制造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八、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具有两条内径4米的有压输水隧洞,穿越北京市五棵松地铁站,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从正在运营的地下车站下部穿越,创下暗涵结构顶部与地铁结构距离仅3.67米、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纪录。

 

九、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U型输水渡槽工程——中线湍河渡槽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和沙河渡槽均为三向预应力U型渡槽,其设计和施工在多项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湍河渡槽内径9米,单跨跨度40米,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采用造槽机现场浇注施工,其渡槽内径、单跨跨度、最大流量属世界首例。

 

十、国内最厚、最深的调水竖井——中线穿黄工程竖井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公里,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来的长江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同时在水量丰沛时可向黄河相机补水。工程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工程北岸竖井为大型圆筒结构,建于黄河河滩地中细砂强透水地层中,内径16.4米,井深50.5米。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井壁为双层结构,外层为地下连续墙形式,厚1.5米,深76.6米;内层为0.8米厚钢筋混凝土现浇衬砌,采用逆作法施工。基坑工程规模之大、开挖之深、地质条件之复杂、工作难度之高,均居当前国内之最。

 

十一、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中线穿黄工程隧洞

为适应黄河游荡性河流与淤土地基条件的特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开创性地设计了具有内、外两层衬砌的两条长4250米隧洞,内径7米,外层为厚0.4米拼装式管片结构衬砌,内层为厚0.45米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衬砌,两层衬砌之间采用透水垫层隔开,内、外衬砌分别承受内水、以及外水、淤土的压力。这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均属先例,也是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目前,中线穿黄双线隧洞全线贯通,开创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水底隧洞长距离软土施工新纪录。

 

十二、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汉江干流与其支流丹江口汇合口下游800米处,是在原有坝体上进行混凝土培厚加高,包括混凝土大坝加高和心墙土石坝加高。大坝加高工程完建后,坝顶高程由目前的162米增加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混凝土大坝加高中由于新老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差异,在内外部温差的作用下,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和坝体应力产生不利影响。在进行大量计算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量试验室和施工现场原位试验,提出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新老混凝土结合的具体结构措施。在不影响大坝正常运行情况下,完成混凝土大坝裂缝检查、修补和大坝加高,其建设难度在大坝加高史上可谓世界之最。

 

十三、国内领先的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施工技术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长距离输水,渠道沿线穿越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气象以及运行条件差异变化大的特点,开展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关键技术研究,创新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成套设备,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成型机自重降低2/3,功率降低66%,设备价格降低80%,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大型渠道边坡稳定与优化技术、大型渠道新型结构型式、大型渠道机械化衬砌综合施工工艺、大型渠道机械化衬砌系列成套设备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我国大型渠道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支撑,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渠道机械化成型技术装备设计制造、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空白,有力推进了我国水利科学技术进步,部分设备成套设备还远销国外。

 

十四、中线北京段PCCP管道工程多项技术国内领先

在超大口径PC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安全与质量控制中,首次提出符合中国规范体系和材料标准的一整套PCCP设计参数;在国内首次提出PCCP管的阴极保护技术参数,研制的PCCP阴极保护测试探头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出新型的钢丝锚固方法,解决了PCCP阴极保护电连接问题;机械化喷涂PCCP外防腐层材料和工艺为国内首创;首次采用沟槽内超大口径PCCP龙门起重机安装技术、隧洞内PCCP安装工艺及技术,提出沟槽和隧洞内超大口径PCCP安装质量控制标准。


媒体声音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举行

江泽民致信表示热烈祝贺  朱镕基宣布开工  温家宝发表讲话

 

本报北京12月27日讯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发来贺信。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宣布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

半个世纪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南水北调工程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凝聚了新中国几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在深入开展规划、设计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出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并反复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工程方案基本成熟。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决定开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27日上午,设在人民大会堂的主会场布置得隆重而简朴。10时,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在江苏分会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刘淇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出席开工典礼。典礼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主持。曾培炎首先宣读了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贺信。

江泽民在贺信中说,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事关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长远利益。他向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工程建设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江泽民在贺信中说,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对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项水利工程规模宏大,纵跨四大水系,涉及地域广,建设时间长,任务十分艰巨。希望沿线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参与工程建设的部门和单位,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切实加大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周密组织、严格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并如期发挥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贡献,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发表了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南水北调是一个科学的工程。几十年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反复选比,凝聚了各方面专家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决策过程充分发扬了民主。南水北调是一个具有综合效益的工程。按照经济规律建立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调水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合理配置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南水北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总体规划把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到突出位置,提出保持水源地一池清水、建设清水廊道的目标,统筹规划了东、中、西三条线路以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水资源配置。

温家宝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要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把科学研究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要实行严格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责任制,确保工程建设万无一失。要推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效益。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依靠广大工程建设者的艰苦奋斗,依靠各地区、各部门的团结协作,一定能够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世界一流工程,建设成为永载史册的丰碑。

温家宝在讲话结束时引用恩格斯的一段名言与大家共勉,希望引起更加警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温家宝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及时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使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为人民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为中华民族造福。

10时15分,江苏省、山东省主要负责人分别在南水北调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和济平干渠工程开工典礼分会场报告开工准备完毕。随即,朱镕基总理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人民大会堂主会场掌声雷动。江苏、山东施工现场马达轰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在江苏分会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刘淇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出席开工典礼。在北京主会场出席开工典礼的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五省市政府负责人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

据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将首先启动东线第一期和中线第一期工程,东、中线一期主体工程投资1240亿元。工程建成后,将使北方受水地区增加134亿立方米的供水能力。今日正式开工的江苏段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和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是东线首批工程。

记者:夏珺 龚永泉 何勇

原载200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造福子孙的伟大工程

——热烈祝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了,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了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正确领导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自从一九五二年十月三十日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各有关部门、省市和规划设计单位持续进行了五十年的准备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察和测量,在分析比较五十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这个基本方案是经过长期研究,认真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形成的,充分体现了决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

实施南水北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惠及当代,造福子孙。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利用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给北方地区调水,有利于提高受水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遏制并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不仅要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还要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要统筹考虑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一,要把节水放在首位。要在大力节水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需求状况和生态平衡,确定调水规模。第二,要立足节水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水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一定要调整耗水型工业和耗水型农业,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第三,加大治理污染力度。南水北调能否成功,治理污染是关键。首先要保护好水源,这是调水的基础。第四,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在水源区要采取措施保护好水质,防止调水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受水区要禁止超采地下水,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第五,要建立良好的筹资、管理、运营机制,核心是要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水工程建设和用水管理。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要对高耗水消费加以限制。

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各个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既要满怀信心,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又要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工作做得细一些,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南水北调是一项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宏伟工程。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和原则,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管理,早日把工程建设好。

原载200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盛世治水谱新篇

 

“水价没涨,就喝上了几百里外调来的清水,这是咱百姓的福气!”许多北京居民都这样感慨。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的建成通水,3亿立方米汩汩清水正从河北调往北京。

日前,南水北调工程捷报频传。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0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1亿元,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68%。

南水北调,这个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正由梦想变成现实。

建设世界一流工程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一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宏伟设想,经过了50多年的勘测、规划、论证,终于在2002年12月27日付诸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把南水北调“建设成世界一流工程”的要求。

  “质量和安全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线。”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张基尧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许多软科学与硬技术是世界级的。一项项技术支撑,取得显著进展和积极成效。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南水北调在建工程质量总体良好。

  最近,国务院审议通过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总报告。以此为标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入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三先三后”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新思路催生新理念。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生态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东线治污攻坚已经全面展开,江苏省将调水源头的江都取水口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化肥使用量较2000年减少15%以上。山东省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工程沿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进行规范性约束。对于环境容量饱和的区域,禁止新增排污总量的项目建设。

  中线水源地保护工作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国家安排的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项目20个,已安排年度中央补助资金4.23亿元,可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8.2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370吨/日。

  随着打造东线“清水廊道”、保护中线“一库清水”目标的实现,南水北调将成为造福人民的生态工程。

工程具备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按照工程规划,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建成后将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规划设想三条调水线路的多年平均年调水总规模448亿立方米。

  在社会效益方面,南水北调工程能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使700万人告别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状况,能解决沿线100多个缺水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

  在经济效益方面,工程的建设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作用。张基尧说,目前南水北调实现的投资只占全部投资额的1/10,今后几年,工程每年将有几百亿元的资金投入,据测算,每年可直接拉动中国经济0.2至0.3个百分点,将拉动沿线经济迅速发展。

  在生态效益方面,工程实施以后,可以有效缓解受水区的地下水超采局面,同时还可以增加生态和农业供水60亿立方米左右,使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张基尧透露,国务院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了最新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记者:赵永平

原载2008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生命线·幸福线·发展线

——南水北调工程构建新的中华“水网”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人们难以想到,在车流如织的北京西四环路下距离五棵松地铁站的底板只有3.67米处,有一条与环路平行的地下水道。这条水道就是世界上首次成功挖掘的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9月28日,从河北应急调来的1870万立方米清流通过这条隧道流入北京城。以此为标志,累计投资近200亿元的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建成,并顺利实现向北京居民供水。

历经50载论证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正式开工,截至10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1亿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中线穿黄河工程、东线治污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正顺利推进。按照规划,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长江、黄河儿女可同饮一江水,这项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将构建一条“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的中华“水网”,祖国南方与北方真正“血脉”相连。

一条优化中国水资源配置的生命线

干渴笼罩下的北方,遍布着对水的期盼。从胶东半岛到河北,从天津到北京,城郭处处,沃野千里的北方大地,处处可见缺水的困顿。

资料显示,长期干旱的北方,耕地占全国60%以上、人口占45%以上,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的四分之一,世界的十六分之一。水资源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些年来北方连年干旱,水资源完全靠老天恩赐,缺水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生产,而且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

与北方相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是华北地区的3至4倍,达9000多亿立方米,数千年来为洪涝灾害所苦。

一方需水,一方怕水。让南方充盈之水滋润北方,修建一条优化中国水资源配置的生命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央领导同志挥之不去的战略构想。1952年10月,毛主席视察黄河时,高瞻远瞩地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使得南水北调工程正式摆上议事日程。经过多年艰苦、细致、深入的勘测、设计、论证,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12月30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按照工程总体规划,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阶段总投资为2546亿元。东线工程2013年通水后,多年平均抽长江水量89亿立方米,其中新增供水量39亿立方米,向胶东地区年供水量9亿立方米,供黄河以北水量5亿立方米。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后,多年平均年调长江水95亿立方米,届时长江之水可调入北京。

一条造福北方亿万人民的幸福线

河北省邯郸县三陵乡姜三陵村——广阔的华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全村300多人的吃水,从一口深达650多米的地下水井汲取。每隔一天送水半小时,是村里人脸上露出笑容的时刻。村民们期盼着村边修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渠早日通水,憧憬着在家中拧开水龙头就可以享受清水的情景。

人们期盼早日通水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在顺利推进。截至目前,东线一期工程中的江苏段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和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已完工并发挥作用,东线穿黄河工程已经开工并顺利推进,江苏段淮安、江都、宿迁、徐州等4项截污导流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山东段21个截污导流工程中,宁阳洸河等12项已经开工建设。中线一期控制性关键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已经实现工期过半、总工程量完成过半,中线穿黄河河南安阳段工程进展顺利。

大型水利工程势必带来大量移民。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永久征地94万亩,规划生产安置人口56万人,规划搬迁建房人口43万人,可研阶段征地移民补偿总投资550亿元。为做到“和谐征迁”,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通过与沿线七省市签订征地移民责任书,各项目法人与地方征地移民主管部门签订开工项目的征地移民工作协议,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目前,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将于近期启动,河南省已于11月7日对移民试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湖北省也将于近期进行动员。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还可以解决70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表示,通过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保障百姓身体健康。

一条拉动内需振兴经济的发展线

11月12日,南水北调工程唯一一个穿过省会城市的项目——东线一期济南市区段工程开工建设;11月17日,中线一期天津干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张基尧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扩大内需,保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天津工程开工标志着中线工程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

在国务院近日密集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作为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被确定为将要重点投资、拉动内需的重大工程。在今年已安排中央投资42亿元的基础上,近日中央追加安排投资20亿元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黄河北至漳河南段以及东线胶东干线济南至引黄济青段、截污导流等工程建设。

    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运。如,秘鲁西部的马赫斯调水工程,灌溉面积达90万亩,促进了秘鲁经济的发展。美国加利福尼亚调水工程,兼具灌溉、防洪、环保等多重作用,改变了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然而,举凡国际任一调水工程,无论从建设规模,还是从实际效益,都不可能与中国的南水北调相比肩。张基尧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批准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阶段总投资提高到2546亿元。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我国将大幅增加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资金投入,每年可直接拉动中国经济0.2个至0.3个百分点,增加就业人口50万至60万。

    “调水工程通水后,我国北方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每年将大幅增加工农业产值500亿元。”张基尧说,远渡万重山的长江水抵达北方时,可以有效缓解受水区的地下水超采局面,同时还可以增加生态和农业供水60亿立方米左右,使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不仅调来了水,还可以“调”来电。据粗略统计,沿着河线兴建的大小水电站,其总装机容量在1亿千瓦左右。

 记者:姚润丰葛如江

新华社200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