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品牌皮帶:帛书《周易》比卦释译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16:54

比卦(一)

19、比(坎上坤下)
【经文】
比[1],吉。原筮[2],元永贞[3],无咎。不宁方来[4],后夫[5],凶。
【注释】
[1]比,卦名,诸本并同。《礼记•乐记》:“比于慢矣”,郑注:“比,同也”;《汉书•刘歆传》:“比意同力”,颜注:“比,合也”;《广韵》:“比,和也、并也”,就是协同、配合之义。在殷墟卜辞中每言某人比某人去办事,如:
    贞:王叀侯告比正尸。六月。《合集》6460正
    贞:王令妇好比侯告伐尸。《合集》6480
    贞:叀侯虎比。《合集》10080
    壬午卜,令般比侯告。《合集》22299
    这四条卜辞都是商王武丁时期的,第一条贞卜的是武丁把侯告传来配合自己征伐尸方(即东夷);第二条贞卜的是武丁命令王后妇好协同侯告征伐尸方;第三条贞卜的是武丁传唤侯虎(即仓侯虎)来配合自己;第四条贞卜的是武丁命令师般(即传世典籍中的甘盘,武丁的老师)配合侯告去办事。说明殷人即用比为协同、配合之义,而且是一个很常见的惯用词语,到了周代说某人协同某人已经不大用“比”了,当然也不是完全不用,如《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国语•晋语一》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这里的“比”也是协同、配合的意思,但是和卜辞相比,周代以后的典籍中已经比较少见。《周易》以“比”为卦名,所用盖殷人之常言也。
[2]原,《尔雅•释言》:“原,再也”;《集解》引虞翻曰:“原筮,再筮也。”上博简本作“备簭”,《上博简释文》以为在古文中备、原形近而讹。簭是筮的古文,同。
[3]元,始也;永,长也,上博简本作羕,音近而假。元永贞,谓贞问初始之事(事情之开端)和长久之事。
[4]不宁方,李镜池《通义》曰:“不宁方,不安宁的邦国,即不愿臣服的侯国。亦称不廷方或不宁侯。方,邦国。”不宁方来谓召集不肯臣服的方国来会盟也。上博简本作“不寍方逨”。
[5]后夫,后来者、迟到者。《国语•鲁语》:“仲尼曰:‘丘闻之,昔者禹致群神于会稽之上,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后夫凶者,谓迟到者有凶险也。
【译文】
筮得比卦,吉利。再次占筮,贞问事情的开端和长久之事,则没有灾患。大国召集不肯臣服的方国来会盟,迟到的后来者有凶险。

比卦(二)

【经文】
初六,有复[1],比之[2],无咎。有复盈缶[3],冬来或池[4]。吉。
【注释】
[1]有复,上博简本作又孚,今本作有孚,俘获。
[2]比之,协同之,有复(孚)比之,谓战争获胜而与他人共同来俘获敌方的人口、财物也。
[3]有复盈缶,今本作有孚盈缶,上博简本作又孚海缶。缶,本来是用来盛酒的瓦盆,这里是指用来装盛财物的容器。有复(孚)盈缶,谓俘获来的财物装满了坛坛罐罐,后人称获利饶多谓“盆满钵满”或“盆满钵溢”,就是这个意思。然上博简本作“海”则义不能明,疑有讹误,似是“瀛”字之误,瀛、盈古音同,上博简本乃以瀛假盈而误书作海也。
[4]冬,上博简本同,今本作终。来,上博简本作逨,古字同,归来。或,上博简本作又,今本作有,二字古音同职部,音近而假,恒卦之九三爻曰:“或承之羞”,《释文》:“或,有也”,《广雅•释诂一》:“或,有也”,义亦同。此当从今本作有。池,上博简本、今本并作它,二字古音同歌部,音近而假,古水名虖池亦作虖沱(亦作滹沱),又如古扡字也写作拕,从也与从它每无别也。此当读为它,《说文》:“它,虫也。上古草居患它,故想问‘无它乎?’”殷墟卜辞中每言“有它(写法为上止下它,或释为蚩)”、“无它”,“它”指意外的灾患。
【译文】
筮得比卦之初六爻,有所俘获,与之协同而作,没有灾患。俘获的财物装满了陶盆,最后回来的时候会有意外的灾患,结果吉利。

【经文】
六二,比之[自内][1],贞吉。
【注释】
[1]自内,二字残缺,据今本补。比之自内,即自内比之。夏、商、周之时,是方国部落联盟的制度,往往是一个族即为一国,故谓自己本族、本国人谓“内”,所谓“族类”者,余者为外。李镜池《通义》曰:“比之自内:从国内做到和睦团结”,是其意也。办事自本国族内部即协同一致,与自己人协同,彼此相知相得,协同办事必然顺利,故占曰贞吉。
【译文】
筮得比卦之六二爻,协同于来自族内部的人,贞问则吉利。

【经文】
六三,比之非人[1]。
【注释】
[1]非,今本作匪,同。非人,不善之人。李镜池《通义》以为“匪人:败类。”
【译文】
筮得比卦之六三爻,协同于不善之人

比卦(三)

【经文】
六四,外比之[1],贞吉。
【注释】
[1]外比之,上博简本比作{比攴},从攴比声(疑是批击之批的本字)。为协同于外部之国族也。李镜池《通义》曰:“外比之,与外国联盟,互相亲善”。有外部之国族来协同,说明人多势众,办事则顺利,故占问亦吉。
【译文】
筮得比卦之六四爻,有外人来协同做事,贞问则吉利。

【经文】
九五,顯比[1],王用三驱[2],失前禽[3],邑人不戒[4],吉。
【注释】
[1]顯,上博简本、今本并同,阜阳汉简本顯不从页,古字同。《说文》:“顯,头明饰也”,段注:“引申为凡明之称”。此义为明,贤明。顯比,即比之于顯,谓与贤明之人协同也。
[2]驱,阜阳汉简本、今本并同,《释文》:“徐云:‘郑作欧。’马云:‘三驱者,一曰乾豆,二曰宾客,三曰君庖。’”《周易集解纂疏》曰:“三敺这,中冬大阅之法,《周礼•大司马》:‘中冬教大阅,虞人莱所田之野,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田之日,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乃陈车徒,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为一敺;‘鼓进鸣镯,车骤、徒趋,及表乃止’,为二敺;‘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为三敺。意主教战,不在获禽。”《汉书•五行志》:“田狩有三驱之别”,颜注:“谓田猎三驱也。”上博简本此句作“王晶(三)驱”,无用字。
[3]失,通佚,放走。李镜池《通义》曰:“王和侍卫队一同去打猎,侍卫队从左右后三面把野兽赶到中央让王猎射,留下前面一路给野兽逃跑。这表明打猎已经不是为了维持生活,而是为了练兵习武。”
[4]戒,今本作诫,《一切经音义》七:“古文戒作诫”。李镜池《通义》曰:“诫,借为骇。”《说文》:“骇,惊也。”
帛书《易传•缪和》认为此条爻辞用的是商汤的故事,曰:“汤之巡守东北,又火,曰:‘彼何火也?’又司对曰:‘渔者也。’汤遂[命与之盟。又司歃之曰:‘蛛]蝥作罔,今之人缘序;左者右者,尚者下者,率突乎土者,皆来吾罔。’汤曰:‘不可!我教子歃之。曰:古者蛛蝥作罔,今之人缘序。左者使左,右者使右,尚者使尚,下者[使下,吾取亓犯命者。]’诸侯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鱼鳖矣。’故共皮敝以进者四十又余国。《易》卦亓义曰:‘顯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戒,吉。’此之胃也。”
【译文】
筮得比卦之九五爻,与贤明之人协同,王在田猎时三面围驱,而放走前面的禽兽,邑人都没受到惊骇。吉利。

【经文】
尚六,比无首[1],凶。
【注释】
[1]比无首,上博简本作“比亡首”,今本作“比之无首”。亡古读曰无,如《汉书·律历志上》:“六日亡射”,颜注:“亡读曰无”,二字音近义同。首,《广雅•释诂》:“君也”,《正字通》:“魁帅也”,也就是首领,此处的“无首”谓没有首领的国族或人群。没有首领则行事必然无主,没有好结果,故占曰凶。
【译文】
筮得比卦之尚六爻,协同于一群没有首领的人,结果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