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字母开头的国家:宗萨钦哲:中观见(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30:31

 中 观 见(3)
宗萨钦哲仁波切

 

  A(翻译):他受了17年的训练怎样了操纵别人,他做这个做得很好,想想大家觉得很可怜,经过这么多令人疲惫的这种长时间的以后才告诉了,因为这种大都会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同样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因为有上面这种困难,所以你希望寻找一些精神性的答案,你这种期望正好是我们需要的,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个实际上是你的一种弱点,为什么呢?因为你有这种弱点的时候,别人讲什么你都会相信,他就会占你这个便宜,他就会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他这个职业就是这个。你不要跟任何人讲这件事。
  
  我们任何对于所谓的政治、经济,对于某些人我们丈夫、太太、情人,只要有一点理由就可以改掉,一个小小的理由就可以。比如说这个人老咳嗽,这个咳嗽让你觉得不高兴,这种人他老咳嗽,你就不想见这种人。龙树他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见解,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很多问题。正确的见解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为什么呢?因为所谓正确的见解并不是由某一个人制造出来的,你千万不要认为所谓一切现象的本质是空性,这个是2500年前佛汉菩萨制造出来的一个真理,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事实。
  
  所谓讲到空性这个字眼,也许令人觉得有点迷惑,下个礼拜再谈一下。但是因为这个词汇目的要重复地使用,所以给你简短的解释,当他说空的时候,你不应该认为他讲的是不存在,当他讲空的时候,他不但讲的是不存在,同时也讲的是不存在不存在。是有点迷惑,没有关系,忘了就是。
  
  我们说到本性,本性它不是制造出来的,它不是由什么东西创造出来的。在我们一般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这样说,白色的雪一直在那一边,至于你所看到的绿色的雪是制造出来的。对于这一点大家了解不了解,如果不清楚,我们可以再解释。任何一件东西,或者任何一个见地,如果它是因为某个情况产生的,它是因为在某个情况下制造出来的,因为它是被某一个情况所影响的,这个就是我们说的无效的真理。
  
  当讲到这是一个无效的真理的时候,他并不是说把这个真理丢掉,他只是说让你知道这一点,比如是这个翻译他今天是好,明天变得不好,当你认识他不好的时候,你要知道,您以前认为好的这个人,他当时也并不一定是存在的,你现在认为不好,这个不好可能在明天就变了,每一件事都是这样的。你这一辈子最喜欢吃的食物已经改变了多少次了,你想想就知道了。所以你可以这样讲,你喜欢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你永远喜欢的,他们都会改,因为情况而改。任何一个情况如果可以被外面的状况所影响而改变,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相对的。所以说你认为说某某这个喇嘛他很棒,他是某某佛的化身,他是某某人的转世,这种概念是可以被影响而改变的,所以这个是一个相对的真理。因为这种情形是在某种情况之下而产生的,所以当你被这种正面的东西所影响的时候,这种负面的就没有办法影响你。就算我们认为说这种很坚固的概念,太阳、月亮,我们也认为太阳就是太阳,永远变不成一张桌子,这个也可以改,因为太阳这个概念也是由某些人所教导我们的,而且它也是在某一个状况之下产生的,所以用同样的讲法,这个概念也可以被我们毁灭掉。
  
  我们讲的“见”已经讲得够多了,我们现在就想更深一层的龙树菩萨的见解。我们有这种所有的见地里面,龙树菩萨最担心的就是我们对自我的“见”,我们其他的一切对于人,对于政治,对于经济,对于各种哲学的这一些观念,或者是这一些见地,都我们不会造成主要的障碍,但是真正消灭我们的和谐、平静、沟通、我们跟人家的关系是什么?最后就是说什么会打扰我们成佛呢?就是自我。可是我们倒认为相反,我们认为我们跟某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要做生意,甚至我们要成佛,我们非有这个自我不可,所以这个情形和前面讲的正好相反,最坏的东西是我们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也许讲这个自我要去掉,实际这样讲你必须要去掉自我,实际上他真正跟你讲的就是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去掉,唯一就是你要知道你所认为的自我完全是一个幻象,是一个错误的见解、无效的见解,是一个错误的,或者在某些情况之下所产生的,可以被改变的。
  
  让你接受自我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概念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所有的习惯,不管是抽烟、喝酒这些习惯里,这个认为自我是存在的,这个感念是最深入的,所以几乎自我这个观念已经成为自我,成为你了。前面已经讲了,你到一个酒吧去,你第一去酒吧,你生平第一次去酒吧,你看到大家在喝酒,你第一次去几乎连酒是什么酒有搞不清,什么叫啤酒,什么叫马啼尼,或者什么叫威士忌,你都搞不清。但是你很聪明,你看看别人,他们喝什么酒,他们点了他们要什么酒,也许你在那个酒吧里你找一个喝酒的上师,那个喝酒的上师可以给你喝酒的传程。假如你很聪明的话,你就不需要找上师了,你看看喝酒的人,你就可以获得不是直接的传程。当你第一次喝这个威士忌酒下去的时候,这个辣得很,从你的喉咙下去,很难过,这是我们说的修私家刑,但是你很有这种热诚,你很爱你的上师,你很努力地喝,总有一天您会到别人喝多少你喝得到。到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说你和上师无别,到那个情况之下,你就得到了最后的灌顶,所以在喝酒上来说,你就成佛了。这个时候你变得传程持有人,你就开始教导别人怎么喝酒,在那个时候你实际上就成为了酒,就像这样子。对,很难去知道真正的无我,为什么呢?因为我这个概念已经跟我这么久,这个我,就是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方式也是非常非常得聪明。
  
  有一些事你应该知道,在一个角度来说人们是鼓励大家修佛法,刚才举这个到酒吧喝酒的例子,这件事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每一件事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因为日常生活里每一个东西,我们拼命都在修它们。我们一直在修什么呢?我们在修钱、权利、地位、关系、车,很简单的那种唱盘,有一些东西很无聊,带什么样的领带,所以对于这些我们的修行是非常好的修行人。所以同样的这种情况,但是我们现在可以修别的东西,我们现在再回去谈谈自我,我们很需要谈谈它。因为龙树认为实际上自我是产生所有麻烦的原因。但是最令人感到好笑的就是刚才一直强调、重复的,这个自我实际上它从来不存在,但这个不存在的东西居然给你带来这么多麻烦。现在这个自我做一些什么事呢?他好象是一个翻译官似的,他依照他自己的需要来翻译一切东西。你去看一个老师的时候,你问他问题,你让他给你一些建议,当你听到他给你答案,给你建议的时候,那时候你要很小心,因为你的自我要等在那一边,要照他的意思翻这个答案,你要依照你自己的方式来思考。你了解这个永远都是这样发生的。突然想不到该怎么讲了。比如说你的老师现在给你讲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你不愿意听到的,这一点实际上他注意到了。他自己虽然不常做西藏的这种占卦,但是自我是很奇怪的一个东西,比如说你想买两栋房子,5号和6号的房子,你自己实际上是想买5号那一栋,你的自我是想买5号。自我它有一个它的本性,他一直希望从外在得到一个证明,或者是一个同意他的。
  
  A(翻译):这一点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他是这样的。他的自我永远按照他所希望的情形解释这个状况,问题就是说如果只有学生有这种自我,老师没有这种自我,有50%的问题就没有了。但是很多时候老师也有自我,所以现在有两种自我,学生的自我和老师的自我。自我的另外一个本性是很自私,现在这样来说,这个学生对这个老师是一个很重要的弟子,这个学生好象是一个很重要的师祖,这个学生本来喜欢吃肉,这个老师当然他知道在大众里肉是要避免的,他跟学生讲没关系。这个时候老师的这个自私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出现,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想失去这样重要的学生,这个事实是这样的,而且他经常是这样做的。我们就好象老师和学生互相喂养对方的自我,如果说你真正是要找一个老师,或者你真正收一个教授的话,这个老师或这个教授,必须把自我完全打碎,这种情况下你会说这个老师在虐待我。
  
  如何时候我们听到老师讲什么,我们永远按照我们自己的需求来解释它,这一种自我是这样,很奇妙,举例来说上帝的概念,或者神的概念。目前认为神的概念实际上是自我的一个产物。为什么呢?因为自我孤独的时候需要人陪伴它,当他觉得不安全的时候,他需要有人能够帮助他,或者能够祈祷在那边感到安全。当自我感到很安全的时候,神就被忘掉了。他忘掉神。为什么会忘掉呢?有很多理由。我们整个的世界,我们的社会里,只要你从这个门走出去,你看一下,每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他自我的表现。自我所做的别的事情罢了,但是自我所做的最差的事情就是自我从来不给别人的自我任何机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自己心里从来不相信,或者他不能100%地接受,有一个人可以100%地爱另外一个人。真正的爱是当你没有自我的时候,才能够产生,当你有自我的时候你最爱的是你自我。当我们有自我的时候,我们所谓的男朋友、女朋友,只不过是你自我所使用的一个目标罢了。当然了,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他没有他的自我,这种情况不会有什么冲突,但是问题就是说我们找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他也有他的自我,所以这两个自我就会有很大的冲突。大家从自我经验说,如果你现在碰到一个很好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这种所谓两个人相处很好的时间到底多长?是一个礼拜,还是一个月,还是一年,比如说你们约会的时候大家觉得很高兴,慢慢订婚了,那个时候觉得没有太大意思了。但那个时候至少两个人分开住,那还不错,因为那时候两个人的自我产生正面的冲突还不太容易。所以说想一想搞不清,为什么自我要如此弱,但是两个人决定结婚,然后就结婚了。这个情况之下,你看了另一个人的脸天天看,越看越多了,您就会说上帝啊。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误会就开始了。当你受到这种痛苦的时候,你有没有回头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约会的时候你那么甜蜜。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自我表现得非常非常得谦虚,它表现得不高,很低。所以你会不会认为头几天,或者头几次约会的时候,你的自我表现得很低,那并不是很好。实际上这个是自我最迂回的一个办法来征服某一个人。这个时候你的自我慢慢地把手伸到对方去,他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表现得很谦虚、很低的样子。比如说一辈子不想吃比萨,但是你的女朋友今晚我们去吃比撒好不好?你说好,
  
  说我最喜欢吃比萨了,那么你的自我就没有表现出来。你到了这个卖比萨的店,一边吃一边流汗,心里面觉得很不舒服,但是你还是把这个比萨吃了,你的自我就是这样的。另外一个自我被你把在手里的时候,你就不愿意再这样了,这时候你的自我和那个人的自我同意你,这时候如果你的女朋友再说我们去吃比萨好不好?你就跟她说我一直恨这个比萨。你绝对不要定别人送来的比萨,就是这一类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自我,自我好象总是这种不是直接的,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出家人,男的、女的出家人,他们表现得很谦虚,但是谁知道呢?这个可以是自我的一个非常迂回的一个表现方法。你佛法学得越多,你越知道说这个自我多么不好,自我越知道怎么去解释,这个时候你怎么做呢?你这时候把自我放弃掉,但是你不是放弃真正的自我,自我永远会制造一个复制的自我,然后你把这个复制出来的自我丢掉,然后因为你去到这个假的自我,觉得自己非常得骄傲,谁在觉得骄傲,还是你,情况一直都是这样的。下个礼拜六再多谈一下自我。
  
  问题1:……
  
  A(翻译):当我们把对和错去到的时候,没有什么东西了,所以我们说是空。但是当他说没有东西剩下的时候,这个话本身也是不存在的。
  
  问题2:……
  
  A(翻译):是这样的。同样有的时候我们说无我,无我实际上是替自我做了一个最好的防御。在佛教基本的理论里认为任何一个情况是由因缘所生的。他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比如我们说永久的概念,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对我们而言,所谓永久就是一个继续下去的东西,我们称它是永久,是不是?比如说我们说太阳、月亮,或者说我这个永远的家,但是假如我们用哲学性的讨论讲,我们就会讲这种所谓继续,一个相续,它本身就有时间夹在里面,比如我们说的续就是一个时间,对不对?所以任何一个东西,只要是继续,或者是相续的,他就是无偿。很像你去同样一条河,比如那条河你5年前去过,你指着这条河说这条河就是我5年前看过的,你当时看到的那条河已经走了,5年前的那条河早就过去了。可是不可改变的是不能够被时间和空间所干扰的东西。所以当我们讨论说现象的本性的时候,我们应该讲不被时间、空间所干扰的东西。
  
  问题3:这样的东西存在吗?
  
  A(翻译):相对意义来说是的。在就近来说,既不能说它存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因为这两个答案都是二边。如果他是这是存在的,那是有时间在里面,有地点在里面;如果他说不存在,同样也有时间、空间。我们讲的东西是原来没有办法用我们的语言讲的。
  
  问题4:……
  
  A(翻译):我们现在还是继续地讨论中观,他不知道是真的讨论到主题,因为也讨论了很多别的东西。但是有一点当然他必须要讲的,中观是如此得深奥广大,所以他以四次的时间来讨论中观,绝对不可能。当然在讨论的时候,也尽可能地把它变得学理性一点,因为在讨论的时候也经常学理化,觉得这种东西对日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帮助。为了这个目的,上个礼拜讨论了自我耍的一些花样。
  
  上个礼拜的讨论实际上跟中观配合得很好,因为讨论中观的时候,主要讲到“空性”
  
  、“无我”这一类。小圣来决定中观的方法,完全用“无我”,但是讨论到“无我”需要再次强调,这里说所说的“无我”并不是表示我以前我以前是存在的,然后经过某一种修行的方式把它变成不存在了,不是讲这种东西。我们所说的是一个无世以来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要了解无我并不困难,只要你花精力总是可以了解,问题是在你怎么样修行这个无我,以及达到无我这个结果。对一个像他这样的一个人而言,他不能够说别人怎么样,像他这样的人,受了菩萨戒,但是还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烦恼,同时没有进入自良道这样的大门口。所以对于我们这种情况的人来说,我们甚至根本不认识自我的错误是什么,应不要谈怎样消灭自我。实际上我们觉得自我是一项非常珍贵的东西,但是可能因为是我们的潜意识,也可能因为我们那一代的智慧,所以我们一直有一个问题:自我到底是不是这样的?
  
  关于这一点,也许初看起来不是很明显,但是我们只要仔细深入地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是花了多么大的证实,以及去保证我们这个自我是存在的。举例来说,我们要有友情。为什么我们需要友情的?也许是你的同情心,多半的时候,我们需要友谊是因为我们很孤独。但人类有很多问题,可以说最狡猾,最难办的问题,也许就是孤独。好象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实际上都是孤独的,我们都想交朋友,一些很重要的朋友,好象有影响力的朋友,同时我们也参加各式各样的行为,希望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孤独感能够不浮现出来。如果你仔细看一下,你就会知道,每次当我们单独在家的时候,你马上就把电视机打开,或者抓一份报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想用这些东西把我们自己占据住。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占据住呢?因为自我不希望孤独,因为一孤独的时候,自我好象便的赤裸裸的一样,自我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被看到。自我它很需要有各式各样的很多的形式,或者各式各样的行为,这些东西可以躲藏的洞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多半不了解自己,并不是我们没有智慧来了解我们自己,而是我们并不期望了解我们自己。反之,我们的自我总是躲在某些地方。
  
  所以就像前面讲的,像他自己这样的,充满各种烦恼的人像想了解自我是很不容易的。而这种不了解会造成许许多多的惧怕。如果现在在这个房间里,我们在这里有三个晚上了,如果我们在这边发现有人丢了东西,比如说你很宝贵的东西不见了,但是你不知道谁是那个小偷,所以你就会很害怕。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贼是谁,但是你知道每天有人在偷东西。所以这样结果变成互相怀疑,你会觉得也许坐在你隔壁的人就是贼,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房间里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信,我们就会有这种不安全感,所以很重要的就是把这个贼逮住。我们所说的加刑道就是第一个试图认出谁是贼,然后真正地认出贼是谁。现在要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他的朋友也许就是那个贼,如果我们知道他就是小偷,这个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就了。如果我们知道我们轮回里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自我产生的,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就了。因为我们如果真的知道藏喇嘛就是这个小偷的话,那别的人我们就不用担心了,只要盯着他看就可以了。所以同样的我们也不需要注意别的东西,只需要注意我们的自我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谈的是家刑道,现在这个贼是很有力量的人,在这个情况之下,既或你知道他是贼,但是因为他很有力,所以你不能做什么。所以这个贼也许就当着你的面偷东西,因为你没有力量,仍然是没有办法,就看着他在里面偷。所以说我们知道自我是贼,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在家刑道的时候,我们怎么做呢?在家刑道的时候我们可以让藏喇嘛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你是小偷了,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我们让那个贼知道我们已经知道偷东西的是你,在那个情况下那个贼就很害怕了,所以在家刑道的时候我们就让那个自我知道,我们知道一切问题都是从你来的。下一个我们把藏喇嘛丢出去了,把那个贼丢出去了,也就是我们把自我去掉了,那个也就是我们说的初地菩萨。想起来大概是很令人悲哀的,谈到这个大圣菩萨道,居然和做贼联系在一起。
  
  上个礼拜和刚才这段时间讲的自我和无我已经够了,现在谈一谈以无我为基础的中观哲学。他希望你记得为什么龙树菩萨在所用这种轮回里数不清的现象里选中自我作为打击的对象,因为一切问题是从自我产生的。无我和中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因为无我它不会落入任何的极端,也就是我们说的二边的状况。这边有四句话需要跟你们说,龙树对于各种现象的分析里,认为有四种极端,或者是四个不同的陷井。这四个极端,其中第一个就是存在,需要举一个例子,什么东西是存在的呢?这很简单。有没有人想举一个存在的例子呢?举例来说现在这张桌子它是存在的,它现在就在存在着,这个是一个极端,或者我们说这个是现象的一个特性,或者是一种属性。
  
  A(翻译):第二种极端是不存在,举一个例子说不存在的。有没有什么不存在的?现在我们暂时先不要用佛教的,我们先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不存在的,我们所以说1993年的12月7号还存在吗?它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已经完全没有了,这个是一种现象。
  
  第三种极端是既存在又不存在,有什么样的例子吗?记忆,有一点说好象是存在的。他当时是希望你讲的这样的,但是在一般的世界是不同意你的,我也不同意的。如果举一个例子的话,像是梦,它既存在,可是不是真的存在。
  
  第四个极端是既不存在,又不不存在。举个例子。但是对一般人来说现代是存在的。回忆算是存在的一种东西。举例来说,存在是这样的。不存在的呢?可以说我们怎么讲,使女生的女儿。既存在由不存在,就好像我们的梦。人们目前觉得“纪念”很存在,还是觉得那是存在的。比如我们讲说使女所生的女儿她是多么得美丽,你可以了解这个。因为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是根本不会有女儿,对不对?所以说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女儿,她的美丽,这个东西既是存在的,又不存在的。因为这个东西从来没有存在于你的概念里,所以你不能说它是不存在的。我们刚说的,1993年的12月17号它曾经存在过,现在变得不存在了。还有绿色的雪。他刚才讲的龟毛兔,因为这个是古典的佛教经常用的例子,大家熟悉这一点,现在可以归类在这里,因为大家已经听过了。也许会讲兔子的角有多么利,这个可能归为第四类。
  
  第一个,你必须知道这个并不是在玩弄一些字眼,这个是研究中观很重要的一部分。龙树他相信任何一种现象,绝对包括在这上面讲的四种状况的某一种状况里,他认为任何一个现象绝对是应该属于第一类的存在,或者第二类不存在,或者是第三类既存在不存在,或者第四类既不存在又不不存在,这四类的任何一类。对于这一点有没有人有争论,你可以想出一个现象,它不是包括在这上面四个状况里的?
  
  听众:(英文)
  
  A(翻译):这位先生讲刚才讲的第四类兔子的角实际上可以放在第二类不存在里,就像我们说使女生的儿子,这个东西大家都认为是不存在,但是第四类事物它指的是这个东西既不存在,好象又有存在的特性在里面,这才是第四类。刚才我们讲的例子可能并不好。这个可能是我们的家庭功课,曾经上中观的人都学了这种家庭功课。我想强调这个只是龙树菩萨在玩弄一些字眼,因为这个实际上对我们生活中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答案,因为照龙树菩萨的看法,我们的生活主要是建在这四种现象上。
  
  听众:(英文)
  
  A(翻译):这位先生说,我们平常说的自我应该是属于第四类,不应该是存在的,因为自我的这种概念人人都有,我们可以说自我的概念是第四类的。但是自我的幻象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众生来说我们会说它是有的,对于不是很高的精神层次的人会说是不存在的,对于更大的修行层次的人说自我还是第四类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目前集中在讲说无我,因为无我是佛教一个很特别的专门的,而且不是佛教徒全部,只有在佛教徒里学习中观的人,他们真正发现这一点。这一点再仔细地谈一下。对于像越称菩萨这种哲学家,他实际上喜欢跟一个放牛的人相处,不愿意跟哲学家相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放牛的不像哲学家有这种哲学性的概念。一个普通人现在正在街上走路,他从来不会想我在哪里,他只是在假设本来有一个我,然后在这里走路,这样的。当然他对我有这个执着,所以他有这个烦恼,但是他不知道问题实际上是因为对于我这个固定的概念所产生的,他会认为实际上外面有某一个人想消灭这个我,或者给这个我一个麻烦,或者别的事情。也许假如这个世界上从一开始没有宗教,也许大家生活得更和谐,也不一定,但是又有了宗教了。
  
  为什么有宗教呢?也是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在街上走的都是跟前面讲的一样笨。别人也会想我在哪里?什么东西造成了我?他们找来找去,很多人发现了上帝这个概念,上帝实际上和我是一个概念,上帝或者说神是你有问题可以依靠的一个。这样的人也许会变成一个非常好的崇拜者,这种崇拜令我们得到很大的舒适,这种。同样的时候他们也发现出一种类似我们养宠物的这种心态,他们对于他们的佛堂,或者挂神的像,就像我们对待宠物一样,你今天上班没有喂猫,在办公室就很担心。他相信佛教徒如果今天早上忘点了一根香就去上班了,心态很类似。但是我们自我的朋友,这种友伴,就是我们说的神,但是很多情况下并没有给我们这种安慰和舒适。
  
  但是宗教里有一些很伟大的教,比如说印度教。当然身为一个佛教徒一定会讲印度教不如佛教,不过如果他真正地公平地公正地来讲的话,他会讲印度跟佛教的各种的见地几乎都是一样的。可是现在的印度教也像金刚圣一样,非常悲哀,被他们的很多遗鬼他们的佛像,他们的各式各样的法会,涂的很多的东西带着跑,现在的人很难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印度教了。但是印度教他们理解自我的方式是非常深奥的一个方法。比如说在印度教的博加反戈里,当然他们谈到自我的时候,他们就会说这个我是没有办法消灭的,同时他们会告诉我说根本没有什么消灭。这一点实际上跟佛教很接近,这样讲实际上把他们看低了。如果讲佛教的大学的话,当然有“有部、经部、为视、中观”这四类。第一点需要提醒你所谓中观并不是叫中观他们叫中观,别的任何派他们称自己是中观。对我们来说,我们的称赞,像龙树是非常伟大的中观师,但是有部的论师他们不会这样讲,他们称呼他们自己是中观师。所谓中观表示中道,表示他各种的讲法、做法没有极端的地方。
  
  A(翻译):对于有部的论师,他们称呼像龙树这一类的论师是相信什么都没有的哲学,相信无的哲学。这四部里面有两部是小圣的,是很科学性的,多半佛教的逻辑是从他们开始的,而且他们的分析是用很强的分析的方式。但是他们是相信外在,就是对象上,有一个非常维系的质点存在,然后有维世宗,维世宗是大圣的一个宗,他是相信只有世,或者是席是存在的,这个是在相对的层次上,而不是绝对的。到了龙树菩萨的时候,你记不记得我们前面讲的四类,龙树认为在相对的层次上,任何事情发生就依照那个样子,不必去分析。
  
  在绝对,或者说在就近上,我们不应该落在这四者中间的任何一者上。比如说如果说这个杯子是就近的存在,它等于就是讲这个杯子是永远存在,不可以改变,然后它是独立的。就近的东西它一定说不可以改变,独立,然后有它自己的属性。我们所谈的就近的真理一定有这些属性。这就是为什么龙树菩萨认为没有任何一个现象可以说它是就近存在的。因为对其他的众生来说,也许这里有一头羊,或是一头山羊,他们不同意这是一个杯子,如果它是就近的一个杯子的话,它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现象。所以说这个杯子的就近存在,它不该依靠另外一个人的概念,至于我们叫不叫它是杯子,并没有关系,它就应该是杯子,而且永远不改变杯子的这种属性,但是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杯子它只是一个概念,还不只这样,我们说它是一个好的杯子,于是我们加了另外一种属性,我们说它是杯子,同时它是好的。现在你可能碰到一个人,那个人说这是一个杯子,但是他不认为这一个好的杯子,这样就有问题。然后加上你说这是我的杯子,这个是他的杯子,我们两个人不能混用,像这一类的,我们把这种概念一个一个地加上去,这就表示我们一切的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互相依靠的。任何东西只要是依靠别的,那就会变成痛苦,因为任何一个依靠别的东西存在的,甚至他要求别的东西存在才可以。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龙树说在就近上任何现象都不应该落在这四者中间的任何一者。
  
  所以我们现在讲一切都是空,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我们所说的色在就近说是没有落入刚才讲的这四个极端的任何一个状况里。所以同时离于这四种极端的是色。就像刚才的麦克先生讲的一样,我们说的这种无我精神层次很高的人来看,它就是落在第四类,它既不是存在,又不是不存在,我们讨论一下第四类。空性这个见地在就近上是存在的吗?你知道龙树是怎么说的吗?不是。对于空性而言,它也不能应该落在就近里面。也许你会觉得既然空性讲什么不存在,那就是我们讲的第二类的,因为它什么也不是。所以我们所说的空性既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我们马上就想,这样的话,空性是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是。因为如果说落在这个里面的话,掉在第三类还不如在第一类里面好一点。我们现在就想了,这样的话,空性一定是落在第四类,既不存在,又不是不不存在,这也不对。空性实际上不是空性,这就是为什么不是谈空性很难,我们都在谈刚才讲的四种陷井中间的一种,我们必须用这四种陷井里其中一种讲法来讲出真正的真理来。这是为什么空性很容易被误解。如果简单来说的话,我们了解空性的方法至少不应该被存在和不存在限制住。
  
  现在大家可以问一些问题。
  
  问题1:自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去掉自我,拿什么去掉自我,是不是另外一个自我去掉现在这个自我?
  
  A(翻译):这位先生现在问的是一个很古典性的一个佛教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2500年历史的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自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上一次我没有提过,有两个人看着那一座雪山,其中有一个人戴着太阳眼镜,我们现在并不是说这个戴着太阳眼镜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看着雪山,就好象我们说像你这样子,戴着太阳眼镜的,就是说它有一种学理上的了解,他知道雪山不是绿的,但是同时他也不愿意把这个太阳眼镜拿掉,他甚至不想从眼镜上面看一看。他转头问他旁边的人说我知道雪山是白色的,可是我看到的是绿色的,这个绿色的雪山是哪儿来的呢?太阳眼镜是什么?这是我们分析无名的一个办法,所以龙树说自我是从哪儿来的?自我是从自我来的,绿的雪山是从绿的太阳眼镜来的,不是很直接的。你不要担心佛教徒就是处理这一类的事。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自我是哪一个东西去带的?这个东西和第一个问题有关。所以你的问题是说假设没有自我的话,那谁去掉了自我。你问题的第一部分,你说假设没有自我的话,这一个句子谈的是就近的真理,这个问题的第二部分是谁去掉了自我,这个问题是一个相对层次的问题,这个有两个答案才行。所以如果说你谈的是就近的这个层次,就是说没有自我的那个层次,在那个层次里没有什么人好象什么去掉的我,或者在那个层次里你根本没有丢掉任何东西。如果你讲的是相对的东西,那是你认为的一个自我,龙树并不认为你有自我,因为龙树并不认为说你的自我是存在的刚才讲的四种状况中的任何一种状况,在你成为佛教徒的时候,如果你认为你有自我,那你就会落为刚才讲的第一种情况。现在你谈了很多佛教的讲法,你现在慢慢觉得自我是不存在的,你落入了第二种情况。但是你在这个佛教的路上逐渐逐渐地上爬,慢慢变成菩萨,到了那个时候,你就到了第三和第四里来了。所以在相对的层次问到底是谁把自我去掉了,他会这样讲,是你的自我把自我去掉了。
  
  问题2:我们是存在时间和空间里,如果说去掉自我的话,是把时间和空间去掉,这好象是不大可能的?
  
  A(翻译):这个怀疑好像是不大可能的。时间和空间在佛教徒的看法是非常相对存在的,就像是我们讲的自我一样,时间和空间并不就近地存在于我们刚才讲的这四类任何一个,时间只存在于相对的世界里。这个要证实它很简单,你如果到一个很好的茶艺馆里去,你在那里跟很好的朋友聊天,如果说你们谈话大家谈得很舒服,你觉得谈了一晚上,一下子就过去了。如果说把你放到监狱里,放进去5分钟,你就觉得跟5年那么长。这个完全是你自己的概念,那个表动得快慢实际上跟这个没有关系。
  
  问题3:怎么解释手表?
  
  A(翻译):表是人发明的东西,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西藏的大师,许多人认为信佛的人很迷信,在他们认为信科学的人也很迷信,这个只是一个假设。
  
  (B)面
  
  A(翻译):在印尼的巴厘岛,他们一年有32个月,西藏的阴历跟中国的阴历一样,有时候多了一个月,闰月,然后有的时候西藏历里缺哪一天,你就会说我从来没有缺哪一天,然后我可以给每一年取一个名字,兔年、羊年、牛年,在相对上这个都可以。如果你讲的是相对的真理的话,那龙树菩萨就会闭着嘴一句话有不说。如果你请他坐一辆很好的车,他不会跟你讲车到哪里,你说前面方向盘是车,或者方向杆是车,什么是车,只有在这种就近的观念里他不同意车是存在的,他不同意车是以你所认为的方式存在。所以你会认为说这会怎么样呢?那就会说我为什么了解这个车是不存在的,我们有很好的理由了解它,你这样了解以后,你就不会担心你的车不如别人的车好,也不会跟别人比,也许你这么年轻,你喜欢开像FORBI那种跑车,假如你了解了之后,你就不会觉得你没有开FORBI车比别人差了一些,你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些名字。如果说他可以买车,希望买一辆坦克车,他很抱歉这样说,不过在台北非得开坦克车。并不是故意这样讲,不过坐在计程车里看着一辆辆车冲过来是很可怕的。我在想你的意思是说你的手表5分钟,我的手表也是5分钟,所以那5分钟还是一样的,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问题3:可是如果说我的表5分钟,你的表也是5分钟,证明时间都是5分钟,现在物理上也说时间和空间有关的,你说你怀疑那个……?
  
  A(翻译):这个需要跟你争论一下。
  
  听众:(英文)
  
  A(翻译):这位先生说时间只不过是一组事情,一个接着一个发生,你把手拿起来放下去,这个是一个时间。这位先生说现在站在另外一边,跟麦克讨论一下。如果说这样又怎么样呢?你怎么说?
  
  听众:(英文)
  
  A(翻译):他说他会这样讲,如果这样的话,你就觉得时间并不重要,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他讲这样你的答案是很佛教化的,所以没有办法讨论,学中观的时候,应该尽量试着不要做佛教徒,自己用自己的逻辑。
  
  再问5个问题,好不好?
  
  问题4:如果有一个东西不确定它是不是存在的,比如说外星人,应该归类为这三类哪一类?
  
  A(翻译):对他个人来说,他把这种分在第一类里,他是很喜欢梦想的,他会分在第一类里面。
  
  问题5:空性好象是讲得很反面的字眼,所以说可能我们经常用反面的,比如说不存在来讨论空性。
  
  A(翻译):的确,空性的确有这种负面的感觉,或者用反面的东西来讨论。如果说你讨论的时候,假如你很仔细,也许空性可以给他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满,充满的满,同样的意思。如果你真的说这种很学理性的,好象你是那种充满悲观论者,你就喜欢用空性这个词。你是乐观的呢?你就可以用满性。你是大圣的呢?你就用慈悲。你是小圣呢?你就无我。如果是金刚圣呢?你就会用大乐。这些东西讲的都是一个东西。所以这是为什么龙树菩萨每一次谈到空性讲到慈悲,但是慈悲这个字他不经常用。
  
  弥勒菩萨用慈悲讲得很多,他讲了佛性。佛性是弥勒菩萨讲所有事物的本性。也许因为他自己的训练,就是说他学的是中观,所以他每次讲中观都花很长时间谈龙树,弥勒菩萨短短几句就带过去了。但是在很多西藏的学院里,他们之所以这么安排也很有道理,他们为什么花很长时间讨论空性,最后才讨论一下“大圣易性保性论”。虽然我们有两面讲的四种极端的问题,但是很明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存在的问题,更干扰我们,刚才那本书叫做救正易性保性论。对我们来说,在目前这个时候,我们想变成落在第四类的问题里,我们还落不进去。在座的各位你们有没有一个现象是既不存在又不不存在?对我来说,我们多半是第一类了存在的问题在反我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谈自我,然后我们再谈不存在。所以说龙树的教授应该先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问题都是集中在的我上,所以我们一开始讲不、不存在。我们几乎要经过一个非常长的,几乎不停的这种时候,大家都像你那么喊这种教授之后,然后这时候才谈弥勒菩萨,那个会给你很多勇气,因为弥勒菩萨总是说是,对,他跟你说某些东西是存在的,他说佛性是存在的。但是他所说的存在实际上是超越了我们所谓的存在的与不存在的那种情况的存在,但是让我们觉得很舒服。所以弥勒菩萨解释这种现象的办法,让我们觉得很舒服,所以对修行而言,这种方式很好。在西藏中观哲学分成两大类,多半的裟袈派和格鲁派属于自空间,他们说所有的东西依他的本性都是空的,有一部分凝马派还有多半的加居派都属于他空间,他们不说一切的东西依他的本性是空的。他们会说某些东西对于某些东西是空的,自空间会说佛性它的本性是空的,他空间会跟你说佛性对于无名而言是空的,其实他们讲的是一个东西。因为你要知道除了没有无名的状况,你根本讲不出什么叫做佛性。我们都在讲有佛性,但我们没有办法证明,我们不能证明佛性在哪里,比如说在你的口袋里,但是我们可以证明你无名是可以消灭掉的。我们可以说当你把无名完全消灭掉以后,剩下的是什么呢?龙树菩萨会说是是空,弥勒菩萨会说是佛性,这是两种不同的解释办法,两种都很需要。龙树菩萨的方式说建立起见地来非常好,弥勒菩萨对于修行的人而言非常好。
  
  再一个问题,好不好?
  
  问题6:只修关,不修旨,会怎么样?
  
  A(翻译):如果这样,这个人的心就会到处东奔西走,到处跑。
  
  下个礼拜要谈一下旨。今天晚上就到这里,有人好象要归依。他觉得非常惊讶,现在有人居然认为他可以作为一个归依的对象,但是他也知道他有佛性,佛性是他有的唯一好的东西,同时他也知道你也有佛性,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可以互相归依,他不认为举行这种仪式是需要的,真的不是说你一定有一个仪式你才觉得比较舒服一点,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以21世纪的方法来归依。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归依的话,就请归依的人上来,你们两个人握一下手就可以了。
  
  下个礼拜是最后一次,要谈旨,因为我们谈的关谈得够多了,关就是空性这一些,要稍微修一下。大概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