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头型矫正:才女+美女=林徽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16:34
在最流行的两个文学女青年是林徽因和张爱玲,仿佛京派和海派的形象代言人。走在网络上,哪里都绕不开她俩去。

    林徽因是吾乡女子。说起来才女是吾乡的特产,冰心啦,庐隐啦。(遗憾的是我最爱的萧红不是。)但是她们都到北京去,才焕发出光彩,可见闽地之封闭与不养人。

    我最迟知道的是林徽因。先是《老照片》然后《人间四月天》,虽然我不接受徐志摩甜腻轻佻的文风,但对陈年八卦无论如何是感兴趣的。

    不瞒各位说,历史上的林到底怎么样一个人,我没见过。但是她的儿子之类对她的定性,我是不相信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是一定的,且他们也只能在她中年以后,见及她为长辈的那一面。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多面的,当她对着她的孩子,毕竟和她对着男人,有所差别。《围城》里的范小姐,想到若赵辛楣问到她的恋爱史她该怎么回答的时候,想出一个最佳方案:虽然很多人爱着她,但她还没有真正爱上过谁。这样的答案才能衬托出一个魅力又纯洁的女人——为避免得到这样的牌位,她确实很需要八卦。

     1
     首先,她的家世非常好,从小就能随父亲游历欧洲,说的一口流利的英文,戏剧绘画诗歌多有涉足。她父亲给她去信說:"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第一要汝觀覽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煩惱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她的一个叔父就是写 〈与妻书》的烈士林觉民。投胎在这样的家庭里,买不买彩票是无所谓的了。贵族要三代养成,有几人能得这样积淀呢?张爱玲也号称贵族出身,但是她的父亲舍得花钱送她上大学么?更不要说什么游历欧洲了。

    大约能与之抗衡的只有冰心,凌叔华,陆小曼等寥寥数人而已。几人之中,相貌上,林当算是出众的了,在没有被肺病和岁月摧残之前。30岁左右骑马归来,一对酒窝和笑酽 。至少照片上是这样。不要告诉我男人不在乎女人的相貌。

    那个年代出身大家的知识女性比较少,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吧。沈从文的妻子张,在学生时代把收到的情书编辑成‘Frog1” “Frog2”,能一直排列到几百个Frog。杨绛也是。那样一个精英集中在几所大学的年代,她的客厅里尽是萧乾,沈从文等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当时中国三个智慧的男人爱恋她,有什么奇怪的呢?我们想想满是光棍的工科大学里,女生的待遇吧。即使是恐龙,也可以每周一哥。

     现在的女人为什么不羡慕她?当我们日日被课本上数理化政治语文催磨光阴和生气的时候,当我们穿着套装陪笑脸糊口的时候,当我们没有机会遇见喜欢的男人却因为到了年龄不得不结婚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梦想做一个林徽因呢?

     2
    其次我要谈谈她和爱慕者的关系。
    徐志摩逝后,留有一存储日记、书信以及其它手稿的小箱子——“八宝箱”,内有康桥日记一种,牵涉早年林徐在英国的瓜葛。林通过胡适从凌叔华手里争得,但此后康桥日记便渺无声迹了。我们看看林的说道:“据我意见看来,此几本日记,英文原文并不算好,年轻得利害,将来与他‘整传’大有补助处固甚多,单印出来在英文文学上价值并不太多(至少在我看到那两本中文字比他后来的作品书札差得很远),并且关系人个个都活着,也极不便,一时只是收储保存问题。……‘传’不‘传’的,我相信志摩的可爱的人格永远会在人们记忆里发亮的,暂时也没有赶紧的必要。”

    志摩文集历经文革而辗转保存,今日我们却再见不到这册日记的影子了。 徐志摩把早年日记保存在箱子里托付友人,必定有把它传之后世的意思,他的早逝,更使得他的文字弥足珍贵,毕竟“将来与他‘整传’大有补助处固甚多”。即使当时关系人个个活着,要顾及声名,然没有保存流传下来,不能不让人怀疑 “暂时也没有赶紧的必要”是不是托辞。

    这是她对一个爱慕者和朋友的遗稿的态度。

    比较一下此后陆小曼对遗稿出版的奔波,再比较一下陆和徐恋爱时候在爱情和声名之间的选择,林女士是不是爱惜自己的羽毛甚过故人,才会在文学青年中留下口碑呢。

    至于日记里记述了什么呢?胡适写道:“今天日记到了我的手中,我匆匆读了,才知道此中果有文章。”至于内中有什么文章,我们不得而知,但看官看看下面这首诗:
    
    啊,果然有今天,就不算如愿,
    她这“我求你”也够可怜!
    “我求你”,她信上说,“我的朋友,
    给我一个快电,单说你平安,
    多少也叫我心宽。”叫她心宽!
    扯来她忘不了的还是我——我
    虽则她的傲气从不肯认服;
    害得我多苦,这几年叫痛苦
    带住了我,像磨面似的尽磨!
    还不快发电去,傻子,说太显——
    或许不便,但也不妨占一点
    颜色,叫她明白我不曾改变,
    咳何止,这炉火更旺似从前!
    我已经靠在发电处的窗前,
    震震的手写来震震的情电,
    递给收电的那位先生,问这
    该多少钱,但他看了看电文,
    又看我一眼,迟疑地说:“先生
    您没重打吧?方才半点钟前,
    有一位年青的先生也来发电,
    那地址,那人名,全跟这一样,
    还有那电文,我记得对,我想,
    也是这……先生,你明白,反正
    意思相似,就这签名不一样!”——
    “呒!是吗?噢,可不是,我真是昏!
    发了又重发;拿回吧!劳驾,先生。”——
    
    在这首诗的本事里,林和梁已经订婚,共赴美国求学。这时节她给徐去了一封信。我很怀疑,林如果给她的爱慕者没有回旋余地的拒绝,而不是暧昧的暗示,徐会痴迷如许之久么?
    
    那么她和梁思成的婚姻是否琴瑟和谐?

    梁的一个外甥曾回忆常见到舅舅舅妈吵嘴。

    林的堂弟林宣講,他們確常拌嘴,但一吵起來,語種就變換了--用外語。林徽因個性較強,身體不好時易發火,而梁思成則溫和忍讓,所以他們給梁思成起了個外號:"煙囪"。

    在徐给陆的信中,也提到林“脾气更来得暴躁,弄得思成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把自己对金岳霖的爱恋告诉丈夫梁思成,对两个可爱的男人,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3
    接着我们来看看她的性情吧,是不是周迅演绎的空谷幽兰呢?

    林徽因的堂弟林宣说过一件趣事:林徽因写诗常常在晚上,还要点上一柱清香,摆一瓶插花,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飘飘中吟哦酿制佳作。“我姐对自己那一身打扮和形象得意至极,曾说‘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梁思成却逗道,‘我看了就没晕倒’,把我姐气得要命,嗔怪梁思成不会欣赏她,太理智了。”

    呵呵,看来自恋是人的通病,而小资流传也恒久远了呀。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当时有一个上海的银行职员,经常在报上以林微音的名字发表文章。林徽因很不高兴,她说,我不怕别人把我的文章误会成他的,只怕把他的误会成我的。于是在报纸上发表公开声明,改名成林徽因,以此和林微音区别开来。

    林徽因患嚴重的肺病,這病在二三十年代幾乎是不治之症,令人談虎色變。林徽因講自己一生有兩大憾事,其一就是把結核病傳染給了梁思成。但她跟林宣他們相處時,又非常忌諱提到她有肺病,飲食起居上也忌人家隔離分餐,也忌談她的年齡。

    把病痛“分担”给亲人而自己并没有减轻病痛。这太过像《世说新语》里的情节。

     4
    如果美貌,就以美貌为尺度评价,如果有才情,就以才情认同。标准混乱总是不对的。

    如果是建筑师,我们要看成就;如果是作家,始终要以作品说话。说建筑师里的作家,作家里的建筑师,这样骑墙的说法是不合适的,更勿论建筑师前面冠一个女字,在作家前面冠一个女字了。

    据说林是美术系出身,图没有梁画得标准,更多直觉型。不过她随梁在山西等地考察古建筑的辛苦,总是值得钦佩的。

    但我要说说号称作家的林。萧红有《呼兰河传》,张爱玲有《传奇》,丁玲有《莎菲女士的日记》,那么林有什么作品呢?短篇《九十九度中》?然而她不是以作品,而是以一群男人的拥簇让人记住。她是梁启超的儿媳,是梁思成的夫人,是徐志摩、金岳霖的喜欢的女人…...当然她还是著名的太太客厅的女主人。不管怎样,我是通过这辗转的方式认识她的,这多少有些讽刺的意味。

我翻阅她的文集,“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我觉得这桩事人事方面看来真不幸,从精神方面看来这桩事或为造成志摩成为诗人的原因,也给我不少人格上知识上磨炼修养的帮助。志摩inaway不悔他有这么一段痛苦的历史,我觉得我的一生至少没有太堕入凡俗的满足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志摩警醒了我,他变成一种Stiamulant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怒,或Happy或Sorry,或难过,或苦痛,我也不悔的,我也不Proud我自己的倔强,我也不惭愧。”

难怪凌叔华说她用外国语法写文章。那些镶嵌在牙缝里的菜叶啊,显示出深厚的英文修养呢。

    至于她的太太的客厅,据萧乾的回忆,在客厅里人人称之为“小姐”,她虽患肺疾依然一身骑马装,滔滔不绝,垄断了一切谈话。所有的男士众星捧月一般。详情参见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和钱钟书的《猫》。这样的沙龙对京派文人的联谊自然有帮助,但无论如何她是作为一个“名媛”或者”交际花“的身份存在的,她谈些什么后人不知,但那样的虚荣、暧昧、霸气和女性特质的结合依然是太太客厅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对于林徽因只充任了女性粘合剂而没有创作实绩,有论者举理由一二三四五六七,比如她结婚生子啦,抗战艰苦啦,体弱多病啦,兴趣广泛啦。。。。。。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点,她没有用心。要比艰苦,萧红的颠沛流离怎么算呢?林是中国上层的名女人,受的最好的教育,有良好的经济保障,占有最好的资源,但是她把她的才华挥霍在虚荣里了。
    
    写了这么多,我想林若在世,也要送我一缸醋吧。但我并不开她的批判大会,也许她的不足正映照了女人的特质,但她确实配不上那些许光环的。关于30年代,关于贵族,关于美女和才女,肥皂泡已经太多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