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的张海潮:回师解读《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48:46
回师解读《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三 标签:

宗教

三昧

佛陀

念佛禅

陈义孝

恒河

杂谈

分类: 真言解语

[1] 刘谦:中国台湾魔术师,2009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登台献艺,一举成名。

[2] 参见傅大士的典故。《五灯会元》卷二:一日讲经次,帝至,大众皆起。唯士端坐不动,近臣报曰:“圣驾在此,何不起?”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3] 福德: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福德功德俱修俱足,才是出离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4] 幻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 语出《易经·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土地的地势就是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君子取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

[6] 布施:以自己的财物,分施给别人。布施有三种,即一、财施,即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二、法施,即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三、无畏施,即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7] 参见《天请问经》:“天复请曰:何人名得利?何人名失利?何者坚钾胄?何者利刀杖?世尊告曰:施者名得利,受者名失利,忍为坚钾胄,慧为利刀杖。”

[8] 发心:修行之要,最重发心,发心方有趣向,趣向方达道果。发何等心,修何等行,至何道果也。小乘之人发心者,发趣向道果之二乘心也。【《佛学次第统编》杨卓编】

[9] 事相:有实事的,或是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做事相;至于讲道理的,没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则叫做理性。【《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10] 心相:1.心的行相。2.心脏的相貌。【《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11] 参见《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四相: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云“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中四相分三种,即小乘、大乘和圆觉。最高者为圆觉境界,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参见回家人《金刚经讲解》)



回家人《如何修证念佛禅·序》
    禅者,明心见性也。念佛禅,以无力可用心念佛而明心见性。
  唐宋古人,根利障轻。用一句“念佛者谁”,摄六根万念,如宝王利剑,直破五蕴老家,家破剑碎时,显现自性本来事。
  末法众生,障重根钝,虽苦口婆心,罕有三二人得道。而多数修行者孽镜台前、合尘背觉,在自作幻相中,妄见生死情爱,轮回涅槃。哈哈,自古多情佛心事,般若空处几人证!
  一句阿弥陀佛,如摩尼宝珠,见者自见种种相,得种种利。
  念佛禅起修者,应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抄诵《僧伽吒经》,熟读般若金刚等,彻入甚深般若,深信山河大地、三身四智,皆自性事,为度幻众习修正法,入无余涅槃,而发大菩提心。此为基础。
  于精舍空闲处,面西端坐,戒忌用力地从耳根入手,一句弥陀,不取二相。
  哈哈,何为不取二相?甚深般若也。
  在耳根坚牢音处,戒忌用力地系住一句佛号。佛号绵绵不断,故非空,即非不知;因无分别妄想相,故非有,即非知;虽无妄想分别,但如幻了知万境变化,故非空非有,即非知非不知。到此境中,始见十方三世诸佛宣说自家佛土法藏。
  虽了知万境变化,而无任何反应。但佛号不断,故非死空非真有,也就是即空即有。也就是不知而知,知而不知。在此境中,可了知十方佛国一相,无差别相,不思议相。哈哈,到此处的修行者,既可以在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中,直心一念,无分别相,来而不应,去而不留,清静自然;也可以起一念“谁念阿弥陀佛”的疑情,撕毁无明根本。
  如继续此境,深信一句阿弥陀佛称诵十方诸佛功德,于日常生活时,天堂地狱中,一念觉处一句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于一念中,在一念“阿弥陀佛”的佛号中,遍十方法界。知则其小无内毫尘不立,不知则其大无外横遍虚空。一念间过三万大劫,因缘时至,忽现大地平沉,牢枷脱落,见到本来面目……
  一句佛号,有则穷三际,遍法界,三身四智,相与不相,空与不空,般若菩提,轮回涅槃,均含摄其中;空则哑然失笑,痴人骂街。哈哈,圣哉,念佛法门,阿弥陀佛!
  起修念佛禅者,自始自终,无四相严持戒、广布施。老实干活的同时,如金砖敲门,既使见不到自家本来面目,也可以因阿弥陀佛愿力往生西方净土。此乃三根普被之法门,末法时期善巧圆融之法门。
  另外,这中间还有一些相上的东西需跟进,如到达哪个境界可以去学习一些什么样的经教等。哈哈,都是一些忙上添忙,无病呻吟之物。不可不用,不可重用。
  最后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请了一个大德观了一下:习修念佛禅者,四千年没有一个开悟的。如四千年中谁说修念佛禅开悟了,可以破戒吃肉了,一定是着魔了,大家可以用木棒打他。
  哈哈!
  问:“你修念佛禅开悟了吗?”
  答:“开悟给钱吗?”
  “……”
  “不给钱开那劳什子的悟干嘛?还是念佛回家吧!”

 

十三、壮观的宝舍三昧

经文:
现无量神通。普放净光遍身明曜。于身左右递[1]相交绕。

翻译:

  在法界上,佛陀在跏趺坐[2]上,入宝舍三昧以后,现大神通,每个汗毛孔、身体每一个器官里,突然间放出大光明,就好像里面点满了大灯泡似的。每一束光围着自己的身体左右旋转。

讲解:
  宝舍三昧是首楞严三昧[3]以后的一个三昧。要先证到首楞严三昧,才能去证宝舍三昧;先要证到宝舍三昧,才能去证金刚三昧[4]。

  如果在人间出现这种情况,非把人吓疯了不可——眼睛不是眼睛了,从里向外放着光明,汗毛孔里也放着光明。

  当证到首楞严三昧以后,从现在的科学看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开始变成能量体,也就是光体,但这个光体是大光明的光体,而且每一束光并不是往外放,只是围着自己的身体左右旋转。

经文:

  又于自身出无量亿诸化佛身。一一化身复出无量亿诸化佛。复自身中。出无量亿诸菩萨身。无量帝释身。无量梵王身。无量四天王身。无量百千阿罗汉身。无量百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无量大转轮王身。无量小转轮王身。无量粟散诸小王身。无量东海洲中边地人身。无量南天竺等。所有诸地一切人身。无量刹利大姓。诸婆罗门等。大富长者。一切人身。如是等种种形类。种种服饰。种种言说。所有一切诸天界分。一切皆从如来身出。

翻译:

  佛陀入宝舍三昧后,先是放出大光明,然后从每一个汗毛孔的光体里又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化身佛,每一个化身佛里又出现了无量亿的化身佛。

  又从大光明里,出现无量亿菩萨身,出现各种各样的众生身,诸大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大富贵婆罗门等等。

讲解:

  读到这个地方,就能很简单地明白为什么叫宝舍三昧了。

  修此三昧者是以无住为住,修正定而为三昧,是以了知山河大地、三身四智皆自性化现为基础的。但是,当他破掉这个无住时,发现上面还有一个有住在,继续破,继续破,……三昧是一层一层地越破越大,一直证到首楞严三昧以后,再继续破,修到宝舍三昧,这时候,他把自己的身体全部转化成了能量,同时这个身体就成了宝舍,故名宝舍三昧。

  这是在禅定[5]功夫中通过三昧证到的。

 

[1] 《乾隆大藏经》为“逓”,古同“递”。

[2]
跏趺坐:佛陀的坐法,即盘膝而坐。略有二种:若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者,则叫做吉祥坐。【《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3]
首楞严三昧:华译健相、一切事竟,为佛所得之三昧名。健相者,好比佛德坚固,诸烦恼魔及魔人不能破坏;一切事竟者,一切毕竟而得坚固。涅槃经说:“首楞严者名一切事竟。严者名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以是故,言首楞严定,名为佛性。【《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4] 金刚三昧:(术语)又曰金刚喻定,金刚定。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禅定名也。其智用坚利,譬如金刚。【《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5] 禅定:即禅那,华译为静虑,即是止观不二或定慧不二的境界。【《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十四、稀有的不请自讲

经文:

尔时一切大众。各怀疑心。递共相观。

翻译:

  这个时候,一切大众互相对视,都起了大疑惑心:为什么没有人请法,佛陀却自己放光明,为什么?

讲解:

  佛陀在人世间讲的经书,除了《佛说阿弥陀经》等佛经之外,多是别人来请法,他才讲。《楞严经》是阿难[1]问,他才讲;《金刚经》是须菩提[2]问,他才讲。

  这部经书,没人问,也没有人说话,佛陀就在那儿坐着,身上放大光明。就像我们看到主角在那儿又是唱歌,又是跳舞,但我们也看不懂他为什么这样干,能不疑惑吗!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佛陀遇到了自己宿世间发愿要度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威灯光仙人。

  佛陀一看,大威灯光仙人来了,于是放大光明,入宝舍三昧,引他心动,好完成自己的愿力[3],度掉自己的因缘众生[4]。故而不请自讲,自放大光明。

十五、菩萨送礼的良机

经文:

  时诸菩萨皆大欢喜。雨诸珍宝供养之具。乃至璎珞供养如来。

翻译:
  这时候,大菩萨们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佛陀在幻法影响幻众入无余涅槃[5],于是他们捧场,供养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帮着佛陀演戏,成就了佛陀的因缘众生,也成就了自己的功德。

讲解:

  注意,大菩萨们并不是拿身上的宝贝随便送人的,看到街上要饭的老头,“哎呀,老头,你真好,这个宝贝送给你吧!”不是那样的,而是该送的时候才送。什么时候该送?法供养[6]的时候该送。

  佛陀在这部经书的后面讲到,如果有人能鼓掌、赞叹,即是“善哉!善哉!”“挺好的!”十方诸佛皆赞叹[7]。

  大菩萨们也都是经常干这个而成就自己的,这也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称赞如来”、“广修供养”、“随喜功德”。这是好事。

十六、仙人们的心理压力

经文:

尔时世尊现是瑞已。还从宝舍三昧起。

翻译
  佛陀做完这个事情以后,离开了宝舍三昧。

经文:

起三昧已。如师子王嚬[8]呻顾视。普观十方观十方已。即时见彼十方世界。一切所有诸佛刹土[9]。及此娑婆[10]大千世界。

翻译:

  佛陀从宝舍三昧起来以后,又做了一件更不可思议的事情:用五眼普视十方,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乃至娑婆三千大千世界[11],都在他顾视的范围之内。

经文:

以佛眼观。分明显现犹如掌中。如此释迦如来。放大神通种种变现。十方一切诸佛。亦复如是现化佛身。从化佛身示化佛身。彼诸如来所有化佛。皆来云集。世尊大会。复有无量恒河沙[12]等诸菩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过诸譬喻。各执种种供养之具。随其所应堪供养者。来诣佛所。

翻译:

  佛陀以佛眼观,看十方诸佛世界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般。这时,释迦如来放大光明,种种大神通变现。十方一切诸佛也复现无量的化身佛,无量的化身佛又现无量的化身佛,十方一切诸佛的化身佛皆来云集世尊的大法会,遍满虚空。这时,十方世界中无量诸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多得无法比喻,纷纷拿着种种供养,以最大可能供养释迦牟尼佛。

讲解: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个法会的场面。

  先是在佛陀身边围了很多很多的大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还有过来砸场子的八万四千五通仙人。佛陀见这帮人来了以后,入了宝舍三昧,身上放大光明,在三昧里现无量化身佛和各种众生身。从宝舍三昧起来,佛陀讲法的空间遍布了很多的化身佛,搞得八万四千五通仙人很难堪。

  这个时候,场面还没到位,佛陀又用自己的五眼[13]注视着十方诸世界,于是十方诸世界诸佛如来身上又放出了自己的很多化身佛,化身佛又放了化身佛,整个虚空一片一片的全都是无量无边的化身佛,并有恒河沙等诸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拿着种种供养[14]之具,“随其所应堪供养者。来诣佛所”。
  大家想象一下这种境界,对八万四千五通仙人的心理压力有多大。挺好的。
经文:

复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随其住处皆见如来神通力已。从彼而来赴此海会。

翻译:

  这个时候,很多天龙八部以及人非人等,看到佛陀的神通以后,也纷纷来到这个法会。
讲解:

  法不孤立,因缘而聚。缺一个因缘没法讲,多一个不应该听的也没法讲。

 

[1] 阿难:华译庆喜,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的从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后来随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子,以多闻第一著称。【《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2] 须菩提:释尊十大弟子之一。由于他在佛弟子中“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所以有“解空第一”的称号。也是大乘诸部般若经(如《金刚经》)中,佛陀在解说空义时的当机者。【《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3] 愿力:誓愿的力量。【《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4] 因缘: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缘叫做缘。【《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5] 无余涅槃: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余,是名无余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6] 法供养:(术语)二种供养之一。佛说百千法门,众生随而信解修行,长养法身,守护大法,名为法供养。维摩经法供养品曰:“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中略)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同注:“肇曰:如是等经,尽诸佛法身也。若闻斯经能信解护持宣示分别令大法增广者,名法之供养,养成法身也。”金光明文句二曰:“供养有二义:一财供养,可解。二法供养,佛说百千法门,随而修学,名法供养。”【《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7] 经文:复次善男子。若有说是法本之时。能于是中。赞言善哉快哉之者。当知彼人。一切诸佛皆共赞叹。

[8] 嚬:同“颦”。皱眉。

[9] 刹土:指国土。刹,梵语ks!etra,音译差多罗、纥差呾罗。意译土田。玄应音义卷一:“差多罗,此译云土田。经中或云国或云土者,同其义也。或作刹土者,存二音也。”【《佛学大词典》】

[10] 娑婆:华译为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11] 三千大千世界:(术语)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数量为一○○○○○○○○○也。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也。内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成坏必同时焉。见智度论七,佛地论六。【《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12] 恒河沙:恒河是印度大河,两岸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沙喻最多之数。【《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13] 五眼:(名数)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禅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三、慧眼,谓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四、法眼,谓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见智度论三十三,大乘义章二十本。此五眼中慧眼为空谛一切智。法眼为假谛道种智。佛眼为中谛一切种智。【《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14] 供养: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十七、功德成就须弥座

经文:

尔时十方诸来菩萨各以无上供养之具。供养如来。设供养已。各以六波罗蜜[1]之所成就师子高座。随其身量称座而坐。乃至人非人等。各称身座。复座而坐。

翻译:

这时候,十方世界来的诸大菩萨,供养完如来以后,各各坐到以六波罗蜜成就的金刚狮子座上,并随着自己身量的大小而坐。人非人等也都坐到各自的法座上。

讲解: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人物——佛陀应该度的众生——全部来了。


  真正的修行者在法界上都有自己的须弥座,也就是成就的狮子高座,也叫金刚座、狮子座、金刚狮子须弥座。

  我们到寺院去,看到的报身佛都是有须弥座的。而须弥座是怎么成就的?就是一念心具足六波罗蜜,幻法影响自己的因缘幻众入无余涅槃,用自己的功德成就的,并不是用任何材料做的。

  而其他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也有自己的法座,但都不叫金刚须弥座,一碰就坏了。

十八、来的不是客

经文:

释迦如来所教化者。上至阿迦尼吒天[2]。下至阿鼻地狱[3]。所有化类皆悉而还还已。当于是时以佛力故。皆见十方诸佛世界。犹如一会。

翻译:

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因缘众生,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阿鼻地狱,以佛之威德自在力,一刹那间遍见十方诸佛世界,仿佛都在同一法会上。

讲解:

  “释迦如来所教化者”,就是与佛陀有因缘的众生。上至色界最高的一层天——阿迦尼吒天,下至五无间地狱——阿鼻地狱[4],这个范围之内所有与佛陀有因缘的化类,都是佛陀所教化的。

  法不孤立,因缘而聚。

  如果没有这些因缘,佛陀就不会讲这部经书。当佛陀讲完了这些经书,度尽了他所度的众生,他与众生的因缘就用光了。

  所以《大般涅槃经》讲,佛陀度尽了应该度的众生,就入涅槃[5]了。

  在这个世界,我们所看到的,从皇宫里跑出来、在伽耶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开悟的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自己业力招感出来的化身佛。

十九、因为慈悲,佛陀走了

  《妙法莲华经》上讲,真正的释迦牟尼佛,寿命非常长,长到不可思议[6]。既然佛陀寿命不可思议长,为什么入涅槃?
  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非常不好教育。如果佛陀现在还住世,大家就会没事坐着飞机去找释迦牟尼佛聊天了,就不珍惜佛陀讲的东西了。佛陀为了慈悲我们,怕我们把自己这点福报[7]给糟蹋光了,故而入涅槃。

二十、佛陀无量不可思议的方便
  佛陀夜睹明星开悟以后,在讲《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时,他所教化者全都汇集过来,佛陀用不可思议的威德自在佛力让这些众生皆见到十方诸佛的世界。

  佛陀为什么让因缘幻众见到十方诸佛世界呢?

  这里有个真实故事。前几天,陪着妻子去寺院,给弥勒菩萨上完香出来的时候,她问:“弥勒菩萨来娑婆世界的时候,我们地球是什么样?”我说:“那个时候没有灾难,大地都是平的,人非常柔和,非常恭敬,没有嗔心,很多树可以长人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包括食物、衣服,人不用劳动,都好好修行[8]。”妻子就说:“哎呀,我发愿等弥勒菩萨住世的时候再来一趟。”我说:“这个愿力好,随喜。”

  佛陀有无量的方便、无量不可思议的方法度尽其因缘众生。

  为什么说无量不可思议的方便?大家想想,像我们现在地球上,土里有石头,要吃饭就要拼命挣钱,有时还打架,同事之间有矛盾,国家之间总是争斗……突然间,释迦牟尼佛来了,用不可思议的威德自在之力,放大光明,让我们看到西方极乐世界[9]不可思议漂亮,东方净琉璃世界[10]不可思议漂亮,这帮人就会立刻发愿:“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东方药师琉璃光佛那里也去一趟,那么漂亮的地方为什么不去?”并能虔诚地修行。

  十方诸佛有无量的善巧[11]、无量的方便让众生皆能成佛,还能学到不可思议的甚深般若。赞叹!随喜!

  “当于是时以佛力故。皆见十方诸佛世界。犹如一会。”佛陀已经把他应该度的众生的那个成佛的心的底培好了。

 http://bbs.bushinet.com/forumdisplay.php?fid=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