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帝王胖虎事件:一城一景区一干成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0:38:45
一城一景区一干成传奇——全域景区化的陕西凤县发展之路王晓民紫柏山景区大门。柏雨果摄灵官峡峡谷秋景。张新华摄情景剧《凤飞羌舞》。柏雨果摄

□本报驻陕西记者王晓民

夜幕降临,大秦岭深处嘉陵江畔的山城凤县灯火通明,县城周边群山“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悬挂在山巅。

穿越县城的嘉陵江经巧妙规划,在这里形成了梦幻般的凤凰湖景区。高达180米的亚洲第一高音乐喷泉在进行水景表演;游人如织的四大主题公园里,当地群众自发地与游客跳起羌舞,场面热闹非凡;不远处,大型民族情景剧《凤飞羌舞》正在上演,座无虚席;一队外国游客坐着火车型的观光车从嘉陵江桥头缓慢通过,留下阵阵欢声笑语……

这一幕,出现在2011年10月13日夜间。虽然“十一”过后山中的夜晚已显寒意,但是旅游业飞速发展带来的持续火爆并未让这个山区县城的夜间寂寞下来。

由于这里实施“将全县作为大景区建设、将县城当成星级酒店管理、将羌文化当做灵魂来塑造”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近年旅游业实现了“传奇式”发展。旅游业成了统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凤县”也因此成为三秦大地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2007年至2010年短短4年时间,凤县接待游客从14.1万人次猛增至209万人次,增幅达13.8倍;旅游收入由1.2亿元猛增至20.6亿元,增幅达16.2倍。2011年截止到“十一”黄金周,该县旅游接待已达254.7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4.8%;旅游综合收入达26.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5.6%。

为了探访让很多人惊叹不已的凤县旅游发展模式,记者深秋时节走进凤县,进行了一次全境式的

深入采访。

全境做旅游,建设秦岭“会客厅”

位于祖国中部的秦岭山脉,是我国地理、气候、水系、生物等多领域的南北分界线。人口仅有11万的凤县位居秦岭西南山区,面积3187平方公里。这里农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已过盛产期,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让凤县人倍感压力。

如何走出“矿竭而衰”的困局?2007年,凤县在战略抉择时将目光锁定在了优势明显的生态旅游产业上,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四大战略,将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列为四大战略的主导位置,并且按照“一把手抓、一盘棋谋、一股劲干”的要求组成了自上而下的旅游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全县旅游开发工作全面展开。

要想让旅游业一炮打响,就得用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环境“取悦”市场。从不服输的凤县人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大秦岭会客厅”的宏伟目标,并且在旅游规划上以惊人的气魄提出将全县按照大景区来建设的旅游发展模式,在生态发展上要求步步创新。

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凤县大规模启动了全境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和景观开发建设等工程。2008年,连通宝鸡的百里生态大道完成施工,县城中心凤凰湖景区隆重面世。当县城周边山体被万盏灯光点亮、人工特技制作的一轮“明月”升上天空、湖水与现代声光电完美结合而形成梦幻般的大型水域景观时,这个山区县城一下子成了游客涌动的“不夜城”。2009年,风景秀丽的凤县紫柏山景区盛大开园,此后,灵官峡景区、消灾寺景区、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古凤州人文历史街区也成为新亮点,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而逐渐形成体系的“羌族故里”文化也在景区的开发过程中逐步得到升华。

不仅如此,全县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也迅速形成了完整体系,游客中心遍及县域入境口和县城重点区域,宾馆、饭店接待能力由过去的每天500人增加至5000人,高标准饭店拔地而起,家庭宾馆、农家宾馆及农家乐达110多家,县城各主要道路两旁的旅游导示均采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处处昭示着将县域当景区打造的旅游发展新理念。

全民办旅游,营造“七彩凤县”大品牌

如果说将全域作为大景区建

设是凤县旅游的创新气魄,那么全民办旅游的方法,更足以说明凤县“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实际行动。

李康是凤县档案局的普通干部,他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为旅游发展提供史料。李康说,为旅游服务是他岗位考核的内容之一,过去枯燥的档案管理工作如今变得更有价值。靳文科是从外县调入凤县工作的,过去的工作从未涉及旅游,到了凤县后才知道本职岗位还必须为旅游服务,为此,他专门购买了旅游书籍来学习。其实,在凤县许多单位,为旅游服务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到干部职工考核之中。

2007年,凤县决定发展旅游时正式成立了旅游局,为旅游进行环境卫生服务的县园林局同时成立。凤县在全国20个城市设有旅游办事处,县级领导担任办事处主任。凤县还有1000名机关干部组成的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每到节假日就穿上“红马甲”为游客提供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全域旅游景区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凤县各机关单位组成了统领全县旅游发展的“大旅游局”。

在县委、县政府主导和各部门强有力的配合下,凤县以旅游业统领全县经济转型,传统农业按照观光农业要求来发展,普通农产品按照旅游商品进行设计和包装,城乡建设按照旅游城市、旅游新村需求重新规划,招商引资依据旅游发展设定项目和优惠政策,道路交通按照旅游需求改造升级和建设标志系统。

凤县有35%的城镇就业人口从事旅游服务,旅游“六要素”体系普及到了县城和村镇。凤县还印发了全民旅游服务手册、推出了全民素质培训计划等。目前,除已完成6000名旅游从业者的培训之外,其他行业涉旅培训工作也正在分批次进行。全县办旅游、全民搞旅游的社会氛围极为浓厚。

全年办节会,文化为媒统领县域大营销

凤县久藏山中,开车到省会西安需要4个多小时,到最近的城市宝鸡也有100多公里山路,连接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尚未开通。一个偏僻并鲜为人知的山区小县,想引起社会关注并吸引游客,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该县采用以特色文化和创新活动引爆山水旅游市场的方法,通过全年办节会、全民作推广,很快获得了极好的市场回报。

2008年,一个“月月有节会、周周有活动、天天要升温”,强势塑造“七彩凤县、水韵江南”的营销战役全面打响。欢乐的街头羌舞、华丽的水上演出、震撼的喷泉表演,经过媒体的广泛传播立即引爆了旅游市场,百里之外的宝鸡市民鱼贯涌入凤县看民俗,周边县区群众“一传十、十传百”,竞相走进凤县看夜景喷泉,昔日长期寂寞的县城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凤县及时开通了西安至县城旅游专列,投资运营了西安、宝鸡至县城的“凤县天天游”旅游巴士线路,2011年又进军航空旅游市场。县城连接周边的道路实现了拓宽、升级,条条道路旁按旅游要求配套了绿化观光带。昔日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凤县,因为旅游发展而得到彻底改变。

持久的营销和不断的亮点是拉动并稳定市场的关键。短短几年,凤县形成了中国古凤州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节、羌历年庆典和高规格体育赛事等叫响市场的品牌活动,高规格承办了361乒超联赛、全球旅游小姐大赛地区决赛、凤凰湖龙舟赛、社火游演等多项大型活动,以全年县财政收入20%用于旅游营销的举措,极大地扩展了凤县旅游的知名度。

凤县还组建了羌文化艺术团、羌学研究会等文化团体,全面挖掘和传承古羌文化,在成功打造出大型民族情景音画《凤飞羌舞》实景演出的同时,大力推进羌舞羌歌进宾馆、进展会活动。几年来,大型旅游促销和会展活动中,人们经常能看到凤县的歌舞营销模式。

正是这种全方位统筹、多领域突破和全境式文化植入,使得一个山区小县短短几年连年实现游客倍增,2011年有望创出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6亿元的佳绩。

全县大变样,大旅游战略让凤县充满活力

凤县以旅游为引擎,通过高端统筹谋划和大手笔务实推进的方法,成功实现了县域经济从矿业独大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型,旅游经济占GDP比重由过去的微不足道到快速跳跃至30%。2010年,县域综合实力由2006年的全省第31位一举跃升至第8位,并成功跻身西部百强县行列。已于近日圆满完成创建示范指标考核的凤县,即将成为陕西省首个“旅游发展示范县”。与此同时,陕西省和宝鸡市今年先后在该县召开了旅游示范县创建现场会、城乡统筹发展现场会,省内外百余县组团赴凤县学习旅游发展经验。

在县域知名度提升的同时,凤县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极大提升,自豪感大大增强。县政府一个部门的干部告诉记者,2007年他被抽调到驻西安旅游办事处进行旅游推广,每天马不停蹄地拿着宣传资料拜访旅行社寻求合作,但由于没人了解凤县,大多被礼貌回绝。如今,凤县旅游风生水起后各地旅行社主动要求合作,全县长年固定输送客源的旅行社已经超过70家。

凤县旅游的崛起也让“凤县”二字成为附加值极高的知名品牌。经过旅游商品精致包装的“凤县花椒”成为市场抢手货,每斤市场价由原来的十多元提升到了百余元。“凤县苹果”、“凤县玉米”等都成为游客抢手的旅游商品。

由于大力推广“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建设,凤县农村面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大力推进的旅游村及农家宾馆、农家乐建设,让当地村民足不出户便实现了就业、致富的目标,最好的农家乐年收入超50万元。

旅游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2006年以来,凤县成功引进旅游开发项目35个,合同引资19.6亿元,宁波、西安、宝鸡等民营企业的各类投资项目纷纷落地凤县,多家高星级酒店开始运营,昔日游客因无法住宿而观完夜景遗憾离去的景象成为历史。今天的凤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断升值的商业地产、农副产品,不断提升的凤县品牌效应,还有不断增强的11万凤县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凤县传奇”写就了一个山区小县通过发展旅游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拼搏奋斗史,它的成功经验的核心在于决策者敢于谋事、勇于承担风险,自上而下的全民参与。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在对凤县转变发展方式的做法进行现场调研后给予充分肯定,赵书记一句“就这么干”的评价,化解了凤县干部职工特别是旅游人自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来的所有疲惫和辛劳,也道出了凤县人民坚定信心发展旅游的共同心声和对未来更多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