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景字永昌阅读答案:黄鳝工厂化无土流水养殖新技术(三)_大山深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53:38
黄鳝工厂化无土流水养殖新技术(三)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11:54

 (三) 黄鳝苗种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1、运输工具

  车辆:微型车、三轮车或手扶、四轮拖拉机均可

  容器:采用可容水200斤的铁箱或内衬塑料膜的篾筐

 2、容器内容物:

  两指以上聚氯乙烯网片

  井水、清洁的河道水(井水应提前10小时置入容器)

  3、药物

  “双益”系列药品若干

  4、称量工具、密眼网袋、编织带制篓筐。

  (四) 黄鳝苗种采集办法

  1、捕捞方式:笼捕最佳、电捕可适量选用。

  2、订户收购,要求捕捞户每天捕捉的黄鳝按1份黄鳝4份水的比例贮存,起笼到贮存时间尽量控制在1小时内。

  3、养殖户必须在每天上午将当天捕捉的黄鳝收购回来,途中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4、收购时,容器盛水至三分之二处,内置0.5公斤聚氯乙烯网片,同时加入“双益”2号和“双益”3号药物。

  5、鳝苗运回,立即彻底换水,所换水的比例达1:4以上,同时加入“双益”1号药物浸洗漂养1小时。

  6、浸洗过程,剔除受伤和体质衰弱的鳝苗。

  7、1小时后,对黄鳝进行分选,规格分25g以下和25g—50g两类,然后放入鳝池。

  8、整个操作过程,水的更换应避免温差过大(±2℃以下)。

  二、野生黄鳝苗种驯养技术

  (一) 驯养的意义

  依据黄鳝天然食性,国内养殖户大多普遍采用投喂鲜活饵料进行人工养殖,这些鲜活饵料包括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或灯火诱虫。其优点是黄鳝能很快形成摄食习惯。但缺点也是明显的,表现为增重倍数低、饵料难以保存、数量无法长期稳定供应,尤其是大规模养殖时,这一局限性更加难以克服。

  能否使用人工配合饵料饲养黄鳝是实施黄鳝规模养殖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有一些养殖户自己配制一些人工饵料进行饲喂,但由于对黄鳝的食性转变过程、人工饵料配制的营养全面性及制作方法等认识不足,黄鳝摄食率和增重情况均不理想。

  公安县金猫口黄鳝养殖新技术示范基地在对黄鳝消化机能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解决了黄鳝人工饵料的营养全面性和可食性问题。经大规模试验表明,该种专用饵料,黄鳝摄食率高、增重快、饵料系数低。

  (二) 驯养前的准备工作

  河蚌若干:收购鲜活河蚌,置于池塘暂养贮存。

  黄鳝专用人工饲料

  冷柜:河蚌肉使用前,先进行冷冻处理。

  绞肉机(大号),配二个模孔(3—4mm、6—7mm)

  1. 5千瓦单相电机一台

  机架:安装绞肉机和电机

   (三) 驯养方法:

  本技术是以建立黄鳝饥饿感和制作合适的饲料形状来达到提高黄鳝驯养的成功率。驯养饵料选用新鲜蚌肉,经冷冻处理后,用6—7mm模孔绞肉机加工成肉糜,蚌肉不能被黄鳝有效消化,但却是黄鳝喜食的饵料之一。每天下午5—7点投喂,每天一次,投喂量控制在鳝苗总重1%的范围之内。这一数量远在黄鳝饱食量5—6%以下,因而黄鳝始终处于饥饿状态,为建立群体集中摄食条件反射创造了良好机会。投喂时先将河蚌肉糜加清水混合,然后均匀泼洒。三天后,观察到黄鳝摄食旺盛,即改为定点投喂,一般每池设4—6个点,断续投喂二天,投喂量仍为1%,此时黄鳝基本能在3分钟内吃完。第六天即改为人工配合饵料。

  这种人工配合饵料的迅速转换绝不是针对投入任何人工饵料都行之有效,这种专用人工配合饵料必须具有特殊的饲料加工形状和成份组成。首先选用我基地精心配制的黄鳝饲料50kg加入8%新鲜河蚌肉浆(3—4mm绞肉机加工而成)和适量“双益”5号,以上述比例混合,用手工或用拌和机充分搅拌,然后用3—4mm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mm左右、长度为3-4cm的软条形饲料,略为风干,即可投喂。投喂时直接撒入定点投喂区域内。投喂量为2%左右,每天下午5—7点投喂一次,特别注意投喂量应以15分钟吃完为度,以提高饲料效率和降低载体的负荷。此种组合的人工配合饵料,投喂效果极为理想,黄鳝生长速度快。

第六节 工厂化黄鳝人工养殖日常管理技术

  一、养殖环境的变化因素

  日常管理的目标是维持和稳定优良的养殖生态环境,确保黄鳝的正常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环境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代谢物与食物残渣对载体的污染

  1、氨:在载体中氨以NH3·H2O和NH4+两种形式存在,二者合称为总氨。NH4+一般不表现毒性,但总氨一旦超过10ppm浓度,则会迅速产生毒害。主要表现为损伤黄鳝表皮粘液层、呼吸器官以及降低血液载氧力。黄鳝分泌的粘液,是载体氨蓄积的主要来源,粘液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氨,而主要成分的尿素、尿酸分解则直接形成氨。黄鳝的排泄物是氨的另一来源。同时排泄物中的粪便和食物残渣分解也将产生大量的氨。在封闭水体内,一旦强度投喂,则氨的蓄积并达到危险浓度的速度是极快的,如果不及时针对处理,则会在数天内将全池黄鳝毙命。

  2、二氧化碳: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黄鳝的呼吸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代谢物的分解作用也加剧了二氧化碳累积,由于载体水量极少,加之植物的覆盖作用,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甚微。二氧化碳迅速累积导致载体PH值大幅度下降,诱发黄鳝体液渗透压及PH值失衡,进而降低了血液PH值形成酸中毒,造成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引发“缺氧症”,同时,由于CO2的麻醉作用,当载体的CO2排出受阻,酸中毒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由于载体PH值的下降,将发生硫化氢的毒性反应。

  3、硫化氢:自然水体中含有大量硫酸盐,高密度养殖情况下,载体极易缺氧,一旦缺氧,硫酸盐还原菌就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加之载体酸性转化,更加剧了硫化氢的生成和毒性作用,毒性试验得知,载体硫化氢浓度达到1ppm,黄鳝即会中毒。

  4、排泄物、食物残渣中的氨基酸腐败产生酸类、吲哚、胺类等有害物质。

  以上四类物质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极易在载体蓄积,并进而改变水体的理化特性,对养殖对象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日常管理的措施必须能有效缓解和抑制这一情况的发生。

  (二)载体的温度变化

  黄鳝的生存温度在0℃—35℃以内,适宜温度在25—28℃以内。由于养殖池水溶存量少,高温和严寒极易造成载体温度的剧烈变化,甚至超过黄鳝的生存温度,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必须注意夏季遮阴降温和冬季保温。

  (三)意外情况的发生

  黄鳝人工养殖周期较长,偶然因素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常见的偶然因素有:鼠、蛇的侵害;由于排水系统堵塞,在进水时或在暴雨季节溢池。日常管理过程中要经常针对这些情况加以检查。

  二、日常管理的项目

  日常管理的项目包括:

  1、水质管理:当载体自身净化能力不能有效抑制养殖水体的恶化时,通过人为措施稳定养殖水体的正常状态。

  2、排污:采取人为措施切断和消除载体的污染源。

  3、巡池:定期巡视和检查,杜绝偶然情况的发生。

  4、高温管理: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使载体温度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保障黄鳝的正常摄食和快速生长。

  5、越冬管理: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使黄鳝安全越冬。

  三、日常管理的操作

  (一)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主要通过微流水和彻底换水两种方式结合来实现。

  微流水的流量应控制在每小时0.01—0.1m3,早春及晚秋保持下限,高温季节取上限。当水源方便或建有蓄水池时,可24小时持续进行。在水源不便或无蓄水池时,可在投喂前后4小时集中进行,流量可适当增加到每小时0.4m3。

  彻底换水的操作对黄鳝养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一般每3—5天彻底换水一次,高温季节取下限,其它季节取上限。如果没有微流水配套,应2—3天彻底换水一次。彻底换水的时间宜在上午进行。

 

  (二)排污

  排污作为水质管理的必要环节,可以彻底减少水质恶化的污染源,同时也降低了载体的有机负荷。

  在彻底换水的操作中,当水彻底排干后,用扫帚将集中于中间空置区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扫至水口排掉,同时将繁殖过密的水葫芦清除一部分,清除水葫芦时注意根系中常带有黄鳝潜伏。由于水葫芦下的污物难以排除,加之水葫芦覆盖,常导致这一区域的水质败坏,因此,在每次排水结束后,应施入一定量的“双益”2号药物。

  (三)巡池

  巡池的内容有:

  1、防止老鼠及蛇类侵入。

  2、及时清理死亡和体质衰竭的鳝苗。

  3、保持进排水系统的畅通。

  4、雨季尤其是暴雨季节严防溢池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