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发棋牌:09年最受欢迎的中老年保健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19:13

09年最受欢迎的中老年保健方? [原文地址]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而家里有个健康快乐的老人,更是难能可贵的“宝贝”了。在现在这样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环境中,谁不想自己家里的父母健健康康的,而哪个父母又不想自己有个好身体,少给儿女添麻烦?所以,小编特地整理了人民网健康频道2009年最受网友关注的中老年保健知识,供各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分享和参考,身体好才能更潇洒、自由的享受美好生活哦。


== 中老年人健康长寿十四个“一”==
按照国际标准,人的寿命为100~175岁。这是科学家根据细胞学、胚胎学、遗传工程学、神经学、基因学等学说研究出的成果而规定的,为什么大部分人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无知,不重视保健。中老年人要健康长寿,每天必须坚持做到十四个“一”

  一瓶开水 即一暖瓶白开水。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要喝7-8杯水。有些人身上无光泽,过早衰老,是与身上缺水分不开的。成年人身体65%-70%是水分,肝、大脑、皮肤含75%-80%的水,骨骼含水20%,血液含水90%。研究表明,白开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等元素,对人的身体大有益处,特别是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这七八杯水怎么分配?最好是早晚各饮一杯半到两杯,剩余的在上下午、饭前饭后饮。为何要强调早晚饮呢?因为,早上喝水可清洗肠道、补充夜间失去的水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晚上喝水能稀释血液,保证一夜之间血液不黏稠,减少脑血栓、脑梗塞疾病的发生。有的专家还强调指出:每天中老年人的四杯水必喝,即清晨一杯、浴前一杯、睡前一杯,比年轻人多喝一杯。

  一盅醋 醋的主要作用是:解毒、杀菌、活血、解除疲劳。每日三餐中食用点醋,可以延缓血管硬化的发生。

  一口香油 香油可以防治许多中老年疾病。因为香油里含有维生素A,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功能:(1)祛热、解毒、通便生肌。(2)降血脂、软化血管、防治动脉粥样硬化。(3)对高血压、冠心病、肾病有防治和改善的作用。

  一个洋葱 洋葱作为蔬菜已有5000年的历史。在欧美,它被誉为蔬菜皇后。据测定,每百克洋葱含钙、磷、铁、维生素C分别是40、50、2、8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尼克酸、蒜素、栎皮黄素、谷胱甘肽、硫化硒、前列腺素A、黄尿丁酸、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其中,蒜素、栎皮黄素、谷胱甘肽、硫化硒等,有防癌抗癌的功能,前列腺素A是一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降低人体外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对抗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具有降低血压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黄尿丁酸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具有抗血管硬化及降低血脂的奇异功能。最新研究发现,吃洋葱可减轻眼睛的玻璃体混浊,改善视力,醋泡洋葱可降血脂、血糖。总之,常食洋葱,能防癌抗癌、降低血脂、改变血糖、稳定血压、净化血液、减低血管脆性,并对人体动脉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一个茄子 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D、、蛋白质和钙,特别是外皮,含量更高,是必须要吃的蔬菜。它有突出的三大作用:(1)防止发炎物质增长。(2)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3)抑制肿瘤形成。常吃茄子,能有效地防治脑血栓、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胆固醇、癌症、便血、痔疮和老年斑等。它所含的维生素P能增强细胞粘着力,同时可以调节神经,增加肾上腺分泌,令人心情愉悦。它还含有一种元素叫龙葵素,能抑制肠癌、胃癌的发生、需要提醒的是,茄子性凉,妇女经期前后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一段鱼 日本人长寿居世界首位,与吃鱼有关。有材料说,他们每年人均吃鱼100多公斤,超过大米的消耗量。鱼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要的核酸。核酸是一种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它能使细胞新生。不仅如此,鱼还含有FPA,能使血液变清,流通更畅,防止中风、心肌梗死、老年痴呆。德国心脏病专家研究显示,平均每天吃鱼30-50克(最好是肥一点的海鱼),可有效降低心脏发病的危险。专家还指出,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可以让人的身体分泌出更多能够带来快乐情绪的血清素。

  一个西红柿 现代医学检测,西红柿在水果蔬菜中是维生素C、维生素P和尼克酸含量最高的一种。除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番茄红素、钙、磷、铁、谷胱甘肽、苹果酸、番茄碱、核黄素、抗坏血酸、柠檬酸等。它的主要作用是:(1)抗衰老,使人年轻,延年益寿。(2)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西红柿,男性前列腺癌减少45%,女性不得子宫癌、卵巢癌。(3)清胃健脾。(4)降胆固醇。(5)降血脂。(6)防治坏血病。(7)抗炎抗感染。(8)减肥。在这里必须提醒的是,西红柿不能与黄瓜同食,同食会破坡西红柿中的维生素,黄瓜中的分解酶和维生素C也会遭到破坏。

  一碗紫菜汤 紫菜被人们视为珍贵海味之一,素有“长寿菜”之称。每100克干紫菜含蛋白质25-30克,与大豆相当,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A和C、钙、铁、钠、钾、镁、锌、磷、碘等。紫菜的功能:防衰老、贫血、防治动脉硬化、咽喉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胃溃疡、肺脓肿、便秘、痰臭、脚气、高血压、阳痿,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能利尿、排毒、补肾、降低胆固醇等。

  一杯奶 为什么要喝奶?因为奶能补钙,保护肝、脑、肾、胃,预防肠道、心血管、胆结石、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喝奶,当然喝酸奶要比喝鲜牛奶好。酸奶既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A和C,又含乳酸菌,能促进钙的吸收。研究表明、它能消食、明目、防癌、排毒、利尿、防辐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里要特别强调三点:一是酸奶能补充益生菌。专家指出,最常见的有益菌种是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细菌。在新生儿体内,大约90%的细菌都是有益菌类。人到中年,有益菌类就会减少到10%-15%。等到老年、有益菌类的数量甚至会减少到千分之一。二是酸奶延缓人的衰老。俄国学者契尼柯夫认为,衰老是由人的身体中毒引起的。理由是,人体肠道中大量的细菌尤其是大肠菌群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毒素,从而促成衰老。如果饮用酸奶,以引入大量的乳酸菌取代肠道原有的细菌,可以达到减少自身中毒、延缓衰老之目的。三是酸奶对妇女有特殊的作用。它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杀死念珠菌。每天坚持饮用250毫升酸奶,息乳腺癌的可能性就降低50%,乳酸杆菌对阴道里的念球菌杀伤力特别大。念珠菌在人体里繁殖非常快,危害非常大,酸奶可以制服它。喝奶的时间最好是晚上,晚饭后半小时至两小时之内。因为人体在夜间11点到第二天凌晨血钙含量最低,此时喝奶等于雪中送炭。

   一个苹果 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对健康非常有利的水果。它含有大量的苹果酸、钙、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苹果具有七大功能:(1)防治肺癌。苹果里含有可防肺癌的黄酮化合物,常吃苹果可减少肺癌的发生。(2)及时清除体内垃圾。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钾盐。(3)防治动脉硬化。吃苹果能软化血管,维持正常血压。(4)调节血糖。(5)治关节炎。(6)洽便秘。(7)减肥。专家曾对805人进行试验,得出的结果是:65-84岁的人,每天吃1-2个苹果,犯心脏病的危险可减少一半,胆固醇可降低16%。

  一袋茶 据现代科学分析和证实,茶叶中含有4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能改善人体生理功能,防治某些疾病。茶叶的主要作用是:(1)清除人体有害的自由基,抗癌,抗衰老。因为茶叶里含有茶多酚(亦称儿茶素),它具有很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和抗老化作用。(2)防治“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3)提高免疫能力。(4)抗辐射。(5)防中风。(6)防骨折。(7)防老年痴呆。(8)减肥。有人做过实验,凉开水泡绿茶,可以减肥,有利于降血糖。喝茶,最好是喝绿茶、乌龙茶。因为绿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叶绿素、黄烷醇、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能防治肝炎、胆囊炎、前列腺炎、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胆固醇、神经衰弱、牙齿不坚固、癌症等。这里提请注意,睡前、服药前后、便秘、失眠、贫血、骨折、感冒和发烧时不宜饮茶,有胃炎、胆病、痛风、胃溃疡等病的人不宜饮茶。

  一公里步 行俗话说:“要长寿,多举步。”“天天坚持走,不活一百也活九十九。”步行有四大好处:健身、祛病、怡神、强体。据专家调查显示,不爱运动的人,其心脏要早衰10-15年,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要比一般人高出1-3倍。那么,怎样运动,这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天的运动量不得少于一公里,即1000米,一当然,步行的里数要尽量多一些,步行的速度要尽量快一些。步行中,要抬头、挺胸、收腹、两手放松摆动、脚跟着地要实。

  一个好的生活规律 一是求安求和。安,即安静;和,即和顺。这是宋代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二是早睡早起。要与太阳一起行动。三是勤走动。要广步于室内和庭院。四是耳跟不闲。读书、看报、听音乐、陶冶情操,通畅气血、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自身的活力。

  一个好的心情 这是讲日常精神疗法。人的情绪,也就是人的心理状态很重要。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一颗健康的心,做到心胸开阔、事事乐观、笑对人生。中国有句民谚,叫做“心不老,人难老”。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心情呢?主要是做到“四忘”,即忘老忘病、忘忧、忘欲。实践中你能坚持做到这四点,心情自然就会好了,进而身体也就不会垮了。
  总之,只要你能掌握以上这十四个“一”,自然就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 揭秘长寿老人饮食的十大爱好 ==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能长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寿老人都有什么长寿秘诀吧……

  喜欢喝粥
  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一不喜欢喝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两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两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补品
  老人最喜欢小米,把小米当成最好的滋补佳品。体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补身体。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米很有道理。
  玉米当主食
  玉米,是长寿老人离不开的主食。美国医学会作过普查,发现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没有一个高血压、没一个动脉硬化,原来是吃老玉米吃的。医学家研究中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所以不容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寿星更是这样。
  据说,美国现有25000名百岁寿星,其中80%为女性,她们的饮食习惯是普遍喝奶。百岁寿星贝宁,每天喝两杯奶,有时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岁之时,仍没有骨质疏松迹象。
  牛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在肠道中可以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牛奶含钙很丰富,吸收率也很高,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D、核黄素等,这些对老人来说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经发酵后制成干酪,吃干酪可以预防龋齿。喝酸奶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还能明目、固齿、防止细胞老化等。

  每天吃一个鸡蛋
  每天吃一个鸡蛋已成为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
  百岁寿星,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博士根据营养学的安排,每天饮食坚持“三个一”:“早上吃一个鸡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间吃一个大苹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学安排饮食,吃出了健康。
  营养学家测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质。蛋清蛋白有极丰富的氨基酸,且组成比例非常适合人体需要,这种蛋白质在人体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胆碱可改善记忆力。蛋黄含的无机盐、钙、磷、铁和维生素都比较丰富。
  鸡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脂肪属饱和脂肪酸。吃鸡蛋过多,会使胆固醇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危害心脑血管,并增加肝、肾负担。

  偏爱红薯
  吃红薯是长寿老人的一大喜好。
  医学家研究,红薯有五大功效:
  1.和血补中,营养丰富;
  2.宽肠通气,促进排便;
  3.益气生津,增强免疫;
  4.含抗癌物质,能防癌抗癌;
  5.抵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
  医学家说,红薯含有大量黏蛋白,故能防治肝脏和肾脏结缔组织萎缩,使人体免疫力增强。还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避免了活性氧诱发癌症。又因红薯中含钙、镁较多,所以能防治骨质疏松症。

  豆腐是老人喜欢的美食
  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他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随息居饮食谱》谓:“处处能造,贫富攸易,询素食中广大教主也。亦可入荤馔。冬月冻透者味尤美。”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喜爱大白菜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爱。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一幅特意的大白菜图,独论白菜为“菜中之王”,并赞“百菜不如白菜”。
  老人常说:“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闲。”大白菜含有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还含有分解致癌物质亚硝胺糖酶。从药用功效说,大白菜有养胃、利肠、解酒、利便、降脂、清热、防癌等七大功效。
 
  冬天不离萝卜
  长寿老人冬天饮食不离萝卜。他们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写过一幅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就茶”是郑老先生的养生之道。
  萝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含脂肪。所含的芥子油和淀粉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萝卜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保健食品。中医认为,它能化积滞、消食积,疗痰咳失音,治吐血、衄血、消渴、止痢、祛头痛、利小便等;生吃可以止渴、清内热、化痰止喘和助消化,蒸熟吃能消食健脾,并有补益功效。
  “萝卜就茶”。吃点萝卜,喝点茶水,能消除燥热,祛体内郁积毒热之气,对恢复精气神有很好作用。萝卜和肉一起炖煮,味道也很好。但不能与人参、橘子同吃。

  胡萝卜是老人心爱物
  胡萝卜也是老人都喜爱的心爱物。
  胡萝卜高含维生素A,,有极为丰富的胡萝卜素。研究表明,胡萝卜能提供抵抗心脏病、中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胡萝卜素在高温下也很少破坏,容易被人体吸收,然后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能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和眼干燥症。胡萝卜素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有经验的老人常把胡萝卜切成片或丝同油炒,这样,胡萝卜素的保存率可达79%以上。切片油炸,胡萝卜素保存率为81%,切片和肉一起炖,胡萝卜素的保存率高达95%。
  胡萝卜还有促进大脑物质交换、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读书学习前吃一盘炒胡萝卜丝,有利于巩固记忆。来源:西海都市报


== 中老年人三个动作可延缓衰老 ==
老年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也应该经常做做面部健美操,延缓面部衰老。具体方法如下:
  1。五指并拢,双掌摩擦微热后,紧贴面部,轻轻上下抹动,按摩额、颧部肌肤以及鼻、耳部,持续3~5分钟。
  2。闭嘴,使劲吹气,连续用力发“屋”的读音,发音时注意嘴的四周要鼓起来(面颊不要鼓起),然后放松复原。接下来,闭嘴呈抿嘴微笑的样子,再放松复原。
  3。用力睁大眼睛,尽量使眼眉向上抬,然后放松,重复数次,目的是使眼睛周围的皮肤得到运动。


== 十大长寿华人的养生高招 ==
健康时报将十位知名的华人寿星邵逸夫、钱学森、侯仁之、吴清源、贝聿铭、周汝昌、南怀瑾、马万祺、吴冠中、吴阶平的生活点滴呈献给读者,让关心和景仰他们的读者,一睹大师们的风采——时光流逝,风采依旧。
  虽已年过九秩,他们依然在用辛勤的工作和真诚的思考诠释生命的意义;他们养生各有经验,但一致的是:心态特别年轻。

  邵逸夫:103岁再退休
  邵逸夫:1907年出生,掌管香港无线及邵氏两大娱乐王国。
  2009年10月19日晚,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香港无线TVB)在香港将军澳电视城举行了42周年台庆亮灯仪式,众星捧月下的TVB主席邵逸夫,不时挥手向大家微笑问好。年过百岁的邵逸夫将于明年1月1日起离任电视广播公司主席职务,开始享受他的退休生活。
  在香港,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六叔”(邵逸夫在家排行老六)。有人说,“六叔”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更要精彩动人。这位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的老人,除了传奇的电影人生,也以102岁高龄成为全球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有记者曾经问他养生秘诀何在?邵逸夫说:“我的最大乐趣是工作,只有保持工作才能长寿。”他年轻时每天晚上只睡5小时,中午小睡1小时,其它时间都在工作。甚至到古稀之年,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直到现在他还出席无线电视每两周一次的高层会议。
  邵逸夫是个笑口常开的人。据香港无线电视总经理陈志云说,“六叔”很喜欢看以搞笑闻名的《憨豆先生》,他还喜欢多跟年轻人接触,说这样自己的心态也更年轻。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钱学森:1911年出生,著名科学家。
  去年钱老过生日,法制晚报的记者胡晓华送去了花篮,但并没有当面见到钱学森。“钱老主要在家静养,基本上也不见任何客人。”
  在有些文学作品甚至新闻报道中,为了体现钱老的敬业精神,经常写道,钱学森为了工作,常常一边抽烟,一边冥思苦想。“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还特意澄清说,父亲从不抽烟,也不喝酒,这是他一生坚持的原则。”
  本以为钱老的家有多么神秘,直到走进北京阜成路8号的航天部大院钱老家中,胡晓华才发现,钱学森的家和普通老百姓的家几乎没什么两样。室内陈设朴素大方,家具、地板因为年代久远,甚至显得有些陈旧。
  生活中,钱老每天除了浏览《人民日报》等传统大报大刊,还喜欢听听广播。但是却从不看电视,钱永刚介绍说,这是他早年在美国任教时养成的习惯,那里的教授们为了专心工作,多少年来从不看电视。
  在饮食方面,钱老没什么讲究。在书信集里,他说“四菜一汤就挺好”。
  听音乐是钱老主要的休闲养生方式,他认为,音乐给了他慰藉,也引发了他幸福的联想。
  钱老常说:“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才是他的“养生经”。

  侯仁之:就爱徒步旅行
  侯仁之:1911年出生,历史地理学家。
  侯仁之擅长长跑,长年坚持运动,跑得动时跑,跑不动时散步,现在身体不是很好,天气好的时候,就让护理人员推着他到北京大学未名湖走一圈。
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是侯老的学生。他认为,侯老长寿,除了坚持长跑,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胸怀宽广,另一个是徒步旅行。
  侯仁之这样教育学生:学术分歧很正常。我们要尊重其他学者,不要对着来。保留自己的看法,去寻找,去发现,坚持治学精神才是最主要的。
  侯仁之非常重视徒步旅行,从地理学上讲,这是专业研究的需要。朱祖希回忆,1955年秋天,他在北京大学,侯仁之给他上的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徒步旅行:带着他们一行二三十人,从北大西门出发,往西,走挂甲屯……边走边介绍北京的历史和北京的变迁。
  侯仁之认为,到大自然中去,一方面游览大好河山,增加知识。另一方面身心可以得到愉悦,对增强免疫力很有好处。

  吴清源:一生求“中”
  吴清源:1914年出生,围棋大师。
  围棋大师吴清源的自传书名叫《中的精神》。他这样解释,“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要思考“中”的那一点。
  吴清源说:“我从来不把围棋当做胜负来考虑。无论输赢,只要下出了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日本的围棋胜负是比较双方围地的大小,而中国的规则却有所不同,在棋盘上活着的棋子多的一方是取胜一方。“我认为,比起胜负来说,那是生存权的象征。”
  吴清源说,每当痛苦时,他就背白居易的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吴清源从小身体很差,曾经得过肺结核,那个时代,肺结核的死亡率非常高,但吴清源幸免于难。他后来回忆说,可能得益于一个小举措——开窗通风。“我坚持每天开窗通风,习惯了寒冷,也就不易感冒了。”

  吴阶平:坚持写日记
  吴阶平:1917年出生,著名医学家。
  吴老每天5点半就起床,从不恋床,午间小憩,晚上10点必就寝,生活极有规律,以保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行。不仅生活工作极有节律,饮食方面也特别注重三餐定量、荤素搭配,从不挑食、过食。
  秘书赵北海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吴老每天必写日记,记录每天工作生活的内容,家里书柜专有一个放日记的格子,按年份摆放得整整齐齐。有一次,一位老专家为写回忆文章来电话查证一次重要学术出访的具体日期,吴老凭记忆拿出过去的日记,很快就找到确切的日期,让求证者惊叹不已。
  年轻时,吴老兴趣广泛,文艺、体育样样来得。当年事渐高,不再能打网球、羽毛球时,吴老的兴趣则转到了每晚的电视体育节目。他说:“体育节目竞争性强,看看可以使人精神振奋。”

  贝聿铭:思考让人不老
  贝聿铭:1917出生,建筑大师。
  “他身体其实并不好,却让你感觉浑身是劲儿。”新华社记者王军最近一次见到贝老是几年前在苏州,当时贝老受家乡之邀,从美国回到苏州,创作他的收山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
  长年关注城市变革的王军,接触过很多建筑家,但“像贝老一样,八九十了,还在不辞辛苦忙碌工作的不多。”
  贝老笑称“我就是个劳碌命”,人到苏州,每天埋头工地,有时忙碌至凌晨。但在王军看来,这正是他不老的秘诀。
  “思考可以让人不老。”王军说,“苏州那次,他是从美国飞来的,可能本身腰不是很好,坐得又太久,腰有点难受。即便如此,下午他出现时,依然活力四射——他是一个意志顽强、有信念的人。”
王军说,和贝老接触,会被他的快乐感染。比如他总会问一起聊天的人,你会说什么话?上海话?广东话?然后和对方聊各地的方言;再比如,谈到石头,他不仅会聊这石头怎么用,还会谈从一块石头中能看到什么,甚至包括一些对某种人格理想的寄托。

  周汝昌:很喜欢吃红烧肉
  周汝昌:1918年出生,著名红学家。
  由于年事已高和视力太弱,周汝昌已不接受采访,女儿周伦玲向健康时报记者聊起了父亲的近况。
  “父亲已经91岁了,身体尚可,活动正常,只是睡觉比从前多了,睡得较晚起得也较晚。每日‘听’报,工作。思维尤其活跃,目前还在‘写’大论文。”
  周伦玲告诉记者,周老的耳朵几乎失聪,眼睛几乎失明,但精力旺盛,自己写作很困难,“多数是他口述,我们再整理出来。”
  周老的起居饮食由两个女儿照顾。近些年他新作频出,如《红楼别样红》、《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目前还在酝酿新作。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周老一直比较清瘦,从来不称体重,也很少上医院。
  虽然瘦,但是周老却很喜欢吃红烧肉。 “但吃得不多,而且炖得很烂。除了红烧肉,平时父亲还吃些青菜、豆腐、萝卜等。”周伦玲说,由于周老牙齿都掉光了,无论饭还是菜都得做得很软。
  周老喜欢散步,天气暖和时,家里人会带他下楼在院子里走动走动,通常都是一两个小时。
  周老独坐时,手不闲着,会用左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右手的掌心,双手交替。这样做是帮助手部的血液循环。
  周老的床上,有一块玉石枕头,多年来一直就枕着它,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冬天的时候最多在上面放块枕巾。“父亲说这样能让他脑子更清醒。”
  “如果说父亲有什么养生秘诀的话,惟一的就是脑子总在想、总在动。父亲的生活乐趣就是工作。”周伦玲说。

  南怀瑾:把番薯粥当主食
  南怀瑾:1918年出生,国学大师。
  2007年,南怀瑾在太湖湖畔修建了一座占地200余亩的太湖大学堂,亲自开堂授课。
  如今,91岁的南怀瑾依然每天在太湖边讲学、会客、阅读、写作。据和他相熟的编辑说,每天下午两点以后到晚上10点以前是他的工作时间,接待客人、处理事务,10点以后他开始读书写作,一直到凌晨7点睡觉。
  南怀瑾的饮食比较有特点,每天不吃早餐,中餐和晚餐都是一小碗稀饭。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也是以番薯粥为主食招待客人。
  南怀瑾养生很重视一个“静”字,他说:“世界上的人们拼命消耗能源和资源,拼命追求享受,等于在加快消耗生命。所以,保持健康长寿,必须要学会‘静’。”
  南怀瑾常常说,一个人先要会享受寂寞,才可能了解人生,才会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否则,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受清福,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候,硬是享死了。究其原因,是害怕寂寞。”

   马万祺:太极拳打了半世纪
  马万祺:1919年出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爱国儒商。
  马万祺先生近年来很少公开露面了。
  去年10月15日,《羊城晚报》记者黄熹曾经试着专访马万祺先生,请他谈谈改革开放30周年。但没能和马先生面对面交谈,当时马先生因为健康原因在北京疗养。 相比而言,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叶晓楠就很幸运了。她不但和马先生面对面交谈了10多分钟,还得到马先生赠予的澳门点心作为纪念。但采访是三年前的全国“两会”期间。
  采访时间是下午两点,但叶晓楠和摄影记者1点就赶到了马先生下榻的别墅酒店,秘书说马先生正在午休。
  两点的时候,秘书把叶晓楠他们带到客厅,不一会儿,马先生笑呵呵地走了出来。“马先生穿着长袍,精神饱满,当时已经87岁了,但走路不让人搀扶。”
  叶晓楠回忆说,马先生喜爱书法,就用毛笔题写了“和平发展同辉,体育友谊并进”的寄语。
  在采访中,叶晓楠特别问到马先生的养生之道。马先生说他自己“早睡早起,心情开朗,不吸烟,不喝酒,酸甜苦辣都吃,素爱运动。平时打打太极拳,散散步,养养花,念念书,写写诗,看看孙儿,会会友。”
  叶晓楠说,马先生介绍自己坚持打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他打了半个多世纪了,难怪身体这么好。

  吴冠中:不喜欢照镜子
  吴冠中:1919年出生,著名画家。
  今年年初,南方周末记者张英在吴冠中位于北京方庄的家里和他交谈了三个小时。吴冠中先生的家十分简朴,而他却满不在乎,“生活上我是完全不管的。”
  他身材消瘦、头发发白,特别安静温和,这是吴老给人的印象,但谈起艺术他顿时像变了个人似的,脸色发红,声音洪亮。
  吴老现在的生活规律是上午看点书,下午画点画,偶尔接待客人。“年纪大了,主要是思考一些新的想法。”
  吴冠中不但爱想,而且喜欢说,虽然已经90岁了,但他仍然保留了年轻时的骄傲和尖锐。“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的话常从他的嘴里说出。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马东对吴冠中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特别真实的人,以他目前的影响和地位,很多人报以恭维,但他总流露出不呼应的表情。
  吴冠中说,他不喜欢看自己的样子,大厅里有镜子,他总是躲闪过去。
  “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间把价值体现出来,方式有两种:其一掠夺,抢的财富越多越好;其二创造,在于发明、在于探险,把好东西留下来。我把自己的画视为女儿,找个好婆家嫁出去,留给子孙后代看。”吴冠中这样说。
  有人说,吴冠中先生是一个活透彻的人,心里无私天地宽,才是他健康长寿的原因。


== 多摄入5类食物中年人可减脂肪 ==

  柠檬水:研究发现,以柠檬水取代甜饮料的减肥者,每年平均多减肥1.36公斤。

  亚麻籽:亚麻籽富含膳食纤维和健康油脂,有助于稳定血糖。

  核桃:核桃富含Ω-3脂肪酸,可以保持长时间“饱感”。

  辣酱:澳大利亚一项以36名男女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吃辣的人,其体内导致脂肪堆积的胰岛素水平下降了32%。

  鲑鱼:鲑鱼肉中富含维生素D和钙,正是这样的营养组合可以使女性在更年期之后体重增加更慢。


== 国学泰斗季羡林的三不养生法 ==
  “兼容百家、学贯中西的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昨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季老7月11日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这位生于山东、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如此高寿,如此造诣,缅怀之余,让我们来揭开季老的长寿之谜。
  季羡林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分别从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他家中几乎天天坐满婉辞不掉的客人以及来访者,在他的书桌上,永远摆放着一篇篇、一部部尚未完成的文章和著作……这一切,对于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来讲,实在是过于繁忙和劳累了。然而,说起来的确很奇怪,除了老年哮喘和白内障之外,事务如此繁忙的季老却一直保持着一副自称“顽健”的体格。每天凌晨3、4点钟,季老的书房中就亮起了北大校园里的第一盏灯,直到晚上10点才入睡。季老的工作和活动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以九十之躯来承担如此重负,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实在是难以胜任的。那么,季老到底有什么养生秘诀呢?经多方了解,原来精力充沛、身体顽健的季老有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三不养生法”,即: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季老反对为锻炼而锻炼
  说起不锻炼,人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其实,季老反对的只是那些为了锻炼而锻炼,除了锻炼之外,似乎就没别的事可做的所谓的“锻炼主义者”。他认为人生的第一要事是工作,如果将大量时间用于锻炼身体,这对于他来讲实在是本末倒置。在日常生活中,季老并不排斥锻炼,他年轻时就喜好游泳和打乒乓球。上了年纪之后,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有时也忙里偷闲地到北大未名湖畔去散散步,以松弛身心,养精蓄锐。季老一生勤于思考、笔耕不辍,这对于人的大脑来讲,正是最好的锻炼方法,他至今思维敏捷,常常写出备受赞叹的佳作与巨著,这与他平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而这个“不锻炼”的提法,不过是季老数十年来执著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无心他顾的结果。
  ■不挑食、不忌口反而保证了营养均衡
  至于不挑食,在饮食上季老一贯的做法是不挑食、不忌口、不吃补品。老人全家的生活都十分俭朴,平时吃的都是普通的家常便饭,在大城市中生活了数十年,他却依旧钟情于家乡的饮食习惯。他的早餐,总是简简单单的几样:几片烤馒头或面包片,一碟花生米和一杯清茶。午、晚两餐也是以素菜为主,较少肉食。一碗绿豆小米粥,就是老人眼中的美味佳肴了。当然,饭桌上也会有惊喜。季老的婶娘将她从北大校园中挖来的荠菜,包成鲜美可口的馄饨,这就是季老赞不绝口的“极品”了。作为山东人,他有时也要提一点小小的要求:一个辣椒,一根葱,以此作为佐餐的调味品。季老的家人还经常将烤好的馒头片放在他书房的一个饼干盒里,以作为季老工作饥饿时的应急之需。老人这种不挑食、不忌口的饮食习惯,使他平时所吃的食物品种多而杂,从而保证了各种营养充足,均衡补充于身体。这也是他能健康长寿的一大要素吧。
  ■心里没负担加上“勤”,自然百病不生
  不嘀咕指的是季老先生心胸开阔,从不去纠缠那些想不开的事,从不为自己的健康怕这怕那。他最反对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百般禁忌:吃鸡蛋怕胆固醇,吃肉怕高脂肪,吃饭又时时计算热量,就连吃水果也要消毒几遍。嘀咕来嘀咕去,钱花了不少,自己却落了个瘦骨嶙峋外加营养不良。季老说自己“心里没有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再补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生了”。同时,对于寿命的长短,老人也从不嘀咕。他所期盼的只是尽量在晚年把那些对祖国、对人民有利的工作做完。其实这种崇高而又洒脱的境界,也是季老长寿的秘诀之一。
  ■生活有规律也是长寿的奥秘
  除了“三不养生法”,季老平时的生活也极有规律。每日3、4点钟即起床,进行学术研究或写作,几千字的文章可以一挥而就。7点多钟早饭结束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午饭后,他都要在书房的旧藤椅上小憩片刻。而这时,老人钟爱的小猫咪便会跳上他的膝盖,这老“小”同眠的情景,颇为老人繁忙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童趣。工作累了的时候,季老会提起水壶为窗台上的花草浇浇水、松松土,在满目青翠之中寻觅一份心灵的宁静和一种生命的活力。这短暂的活动与休息,对季老无疑是颇有裨益的。晚饭之后的时光,老人则要看看电视新闻、报刊和刚收到的新书与邮件,以了解新的信息和收获新的知识。晚上10点钟准时就寝。除极特殊的情况外,这样的作息规律是从不改变的。
  季老曾经以《养生无术是有术》为题写过一篇文章。这位从不刻意追求养生之术的老者,却在数十年繁忙劳碌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很有个人特点的养生之法。斯人已去,然而这套以季老朴素的人格特征和一切为了工作的人生追求为基点的养生之法,对于我们而言却有着很多的启迪。愿季老一路走好……


== 专家指出老人白发染黑最危险 ==
   很多老人为了让白发变黑,非常热衷于染发。多国研究都显示,经常染发的人,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的发病率都会增加。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抵抗力低、免疫力下降,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染发后的毒性反应、接触性皮炎,甚至肿瘤等疾病。
  年轻人染成彩色的致病概率相对少一些,这与彩色染发时常常采取挑染,往往不接触到头发根部与头皮的结合部有关。而中老年人白发较多,需要大面积,甚至全头染黑,导致皮肤年复一年地吸收着染发剂,加上自身体质基础相对较差,代谢减慢,因此更容易过敏、致癌。
  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应慎重染发;患有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疮疖、皮肤溃疡、血液病及肿瘤的病人,更要远离染发。
  如果老人实在想染发,尽量去专业美发店;染发前要做皮试;要选择半永久性染色剂。中老年人染发不宜太频繁,也不要频繁更换染发剂,因为每种染发剂添加的化学成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频繁更换,接触多种化学成分,也会增加致病、致癌的几率。但如果染发后出现头皮痒、头皮红肿、皮疹等症状时,应停止使用该染发剂,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时,提示可能有全身毒性反应,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此外,经常染发的老人还应该定期到医院做体检。 


== 85岁高龄院士的心脏健康秘诀 ==
专家小传:陈灏珠教授,85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
  每晚睡前读唐诗
从1984年以来,我在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当了近25年的所长。今年7月份,我退居二线,转为担任名誉所长。如今,我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查病房、编书、写论文、带研究生、做科研、参加学术会议,每天日程满满的。现在我眼不花,手不抖,医院每年给我们安排了详细的体检,我的各项检查结果基本上也都是正常的。以下是我的一些“护心之道”:
  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我每天晚上11点睡觉,7点起床,保持8小时睡眠。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能够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使各种生理机能发挥最好效应。平时,我喜欢看看古典小说,听听音乐,这样让我心态更加平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古典文学名著都看过好几遍了,每天睡觉前,我还会读一些唐诗、宋词、元曲等,既可“滋补脑力”,也是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二是每天用1个小时走一万步,即每分钟约160步,走到微微出汗,一次完成不了可以分两次走,灵活掌握,不强求一律。研究发现,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男子,心肌局部缺血的发病率比很少参加运动的人低4倍。同时,下肢的肌肉曾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它们的活动有助于将下肢的静脉血送回心脏。日行万步,就等于让“第二个心脏”不断地加强工作。我平时就注意多走路,比如会议的间隙多走动,早一站下车走一段路等等。虽然有时未必走足一万步,但几千步还是要做到的。
  三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过饱,不抽烟,不酗酒。中国营养学会曾经提出过一个平衡膳食的金字塔结构:谷类食物位居底层,蔬菜、水果位居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居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我平时就是严格按照这个金字塔来吃,谷物是主食,水果蔬菜要多吃,比如苹果,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胶还有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的作用。少吃油脂类食物以及一些含脂肪多而蔬菜极少的“垃圾食品”。特别注意的是,抽烟和酗酒对心脏都不好,与不抽烟者相比,抽烟者患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2—6倍。不抽烟、不喝酒,饮食清淡(即低盐、少脂肪、少糖),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生活习惯。 四是保持良好的心情。胸怀要开阔、心态要平衡,对人要热情,要能够合群,容易和大家相处,助人为乐,不要什么小事都斤斤计较,太多计较个人得失的人,生活太苦恼了,连觉都睡不着。胸怀开阔,心态平衡,就不会把事情弄得太僵,才会对心脏健康有好处。


== 预防骨质疏松最不该做六件事 ==
老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且危险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因为雌激素分泌的减少,骨密度流失的速度比男性更快。而且黄种人、白种人比黑种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为防止骨质疏松,有6件事情老人不宜做。
1.过度运动:如负荷过重的物品、从事剧烈的运动项目。老人适合走步、站立等相对缓慢、动作幅度小的运动。如上下楼梯不要过快,为防摔倒造成骨折,可侧着身体,双手扶着楼梯扶手,下楼梯脚 尖先着地。
2.不重视、不做检查、不规律服药。
3.自尊心强,羞于使用助行器。
4.坐车时坐在汽车尾部位置,颠簸可导致腰椎压缩骨折。
5.别站着穿裤子。老人平衡力差,站着穿裤子容易发生意外,穿裤子时最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处。
6.不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限制咖啡因摄入、减少卧床等都能减少骨质疏松发生。


== 如何才能远离高血脂的致命侵害 ==
  近年来,“三高”这个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三高”中的高血脂症可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进而引发脑中风、心肌梗死。由于它无明显的症状,却悄然无息地吞噬着生命,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隐形杀手”。请关注——
  2005年8月,46岁的著名演员高秀敏在家突发心脏病去世;2006年12月,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2007年6月,相声大师侯耀文也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一个个令人惋惜而又痛心的事例告诉每一个关注健康的人们:高血脂症这个“隐形杀手”正在日益走近现代人的生活,肆意地摧毁他们的健康和生命。
  那么,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余,怎样才能远离高血脂的致命侵害呢?
  40岁以上每年查血脂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在我国10个省市35岁—74岁成年受访者中,90%的人不知道血脂异常会带来哪些危害、血脂异常和冠心病有什么关系,血脂异常的治疗率、控制率也都非常低。美国一项最新调查表明,超过七成人不知道他们的血脂是否正常。而在我国甚至很多单位的常规体检,40岁以下的人不查血脂。
  不久前,受首都科学讲堂之邀为百姓现场讲解高血脂相关科学知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04医院急救部副主任彭国球告诉记者,如果经常出现头晕、健忘、体力下降、睡眠不安、胸闷气短等现象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血脂状况。
  他建议人们在20岁、25岁、30岁、33岁、36岁、39岁、42岁各检查一次,以后每年测量空腹血脂一次,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半年至少测定一次血脂。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
  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对高血脂的危险认识不足,再加上高血脂本身并没有什么症状,只有在检查血脂时才能发现。“因此体检查血脂非常重要,特别是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皮肤黄色瘤者;家族性高血脂症者;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等重点人群更要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三周后复查才可确诊
  “体检查出血脂高不一定就是患了高血脂症,检测数据受近两周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波动影响,未必能反映出你的血脂真实情况。”彭主任打个比方:春节、“十一”等长假期间,人们生活无规律,饮食无节制,如果节后检查血脂,有可能就超过指标。他建议,隔三周后再去复查一次,如果指标还高那就可以确诊了。
  彭主任说,高血脂严格的来说应该叫血脂异常。因为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
  由于血脂异常症有不同的类型,所以应针对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对症治疗,比如是胆固醇过高,还是甘油三酯过高,或是两者兼高。此外,还要排查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脂症等。
  高血脂症不在于药物的使用,而在于如何阻断高脂血症的形成。使用药物治疗高血脂症有一定的规范,首先一定要先做到严格的饮食控制、戒酒、戒烟和运动与减肥,这需执行三到六个月,之后再复验,仍旧未改善,才会考虑使用降血脂药物。
  实际上,在中医学中也并无高血脂这个病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振裕教授说,高血脂是以脏腑功能失调,膏脂输化不利而致以痰浊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疾病。
  现代中医学家把这种由于膏脂蓄积而化成的痰浊,称之为“脂浊”。其症状散见于“眩晕、中风、脑痹”等病证中,属“痰浊”、“痰痹”范畴。
  在临床上的病人中:有的因脾虚痰瘀阻络而肢麻;有的因肝肾不足聚痰生瘀而致头痛眩晕;有的因心脾不足痰瘀阻痹胸阳而致胸痹;有的因脾肾两虚痰瘀阻窍而成痴呆。这些病人通过化痰浊、行痰瘀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吃降脂食品防血脂升高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高血脂症的发生首要的是管好自己的嘴。那么,什么样的食物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呢?
  “很多人觉得只要是营养丰富的就可以吃,所以很多人大鱼大肉,每天吃很多滋补品,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得高血脂症,饮食控制主要是要选择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彭国球特别推荐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书,他认为《指南》中的平衡膳食宝塔图详细地向我们展示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王振裕介绍说,具有降血脂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大蒜,可以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对降脂都有帮助。
  他建议,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食物的胆固醇全部来自动物油食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脑等,含胆固醇较高,应忌用或少用。做菜少放油,尽量以蒸、煮、凉拌为主。少吃煎炸食品。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严格限制甜食的摄入。
  保持良好心态应对压力
  “我们的身体状况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也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和遗传,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改变的因素是那些不健康生活习惯。”彭国球说,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和不健康心理,它们所导致的生物学指标的异常,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紊乱、体重增加、癌前病变或更早期变化和慢性病。还有可能导致的一些器质性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肿瘤、慢阻肺和周围血管病。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血脂的年发病率为563/10万,患病率为7681/10万。在一项年龄大于40岁的具有代表性的169871位中国居民中抽样得出,我国男性死亡原因前5位从高到低分别是肿瘤、脑卒中、心脏病、感染性疾病和车祸;我国女性死亡原因的前5位从高到低分别是心脏病、脑卒中、肿瘤、肺炎流感和感染性疾病。
  彭国球告诫那些终日忙碌的白领们:戒除烟酒,坚持体育运动,减轻体重,防止肥胖,特别是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轻松良好的阳光心态,应对工作生活中的身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