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 李可欣:从金融危机看停止计划生育的急迫性(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07:46
易富贤草根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国空巢 -易富贤首页
来源于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63&articleId=12002
从金融危机看停止计划生育的急迫性(上)
2008-12-20
草根简介

仓廪实(富)而知礼节(贤)。网名水寒、中山水寒。湖南洪江市人。1988-1999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习,获临床医学学士、药理学硕士、药理学博士学位。1999-2002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威斯康星医学院做博士后。2002年起为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Scientist。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根本否定中国的计划生育,率先在海內外中文网络媒体掀起了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思潮,是民间计划生育政策讨论中影响最大者。文章整理成《大国空巢》一书,42万字, 可通过北京的银行邮购。E-mail:familyyi@yahoo.com。
最新评论更多>>
正好在新浪看到这个报道,大家都看..
还是想办法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成本..
此论点本末倒置了计划生育本身不..
失业率与人口多少表面看关系不大,...
楼主是不是怕以后没有人在街上卖便..
11楼的朋友,现在很多家庭在经济条..
人口问题是个大事,涉及到种族基因..
本人了解到一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工,..
窃以为,停止计划生育是一个重要而..
好笑,取消计划生育就能拉动内..
最新文章更多>>
从金融危机看停止计划生育的急迫性..
从金融危机看停止计划生育的急迫性..
从金融危机看停止计划生育的急迫性..
现有人口学解决不了人口问题,倡议..
光棍节里谈光棍
与其推迟退休年龄,不如停止计划生..
“养儿防老”的美国版本
中国人口和性别比失衡问题
三鹿奶粉的三大教训:防患于未然,..
秦国统一中国的人口因素(上)
这次由美国房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照道理说,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不应该受到大的冲击,但是中国却受害甚大。原因有二:
1、中国持有4000亿美元左右“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长期债券,以及518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美元贬值,而在国际压力之下人民币却不断升值,导致中国拥有的9000亿美元美国债务贬值。
2、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高达70%[1],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消费萎缩,需求减少,从而向中国的进口减少,中国很多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关闭,大量农民工返回农村。
现在金融危机出现失业潮,很多学者认为幸亏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否则这次失业问题更严重,认为应该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
当初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个重要理由也是认为僧多粥少,就业压力大。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是陈云、陈慕华为代表的计委系统首先提出的。陈云支持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减少人口可以缓解就业压力[2]。1979年6月党中央副主席陈云在给老部下陈慕华副总理的信中指出:限制人口、计划生育问题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样重要,并为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提出来五条具体建议[3]。
邓小平同意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一个重要理由也是认为减少人口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作报告时指出:“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1981年6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尼日利亚民族党代表团时说:“人口多也是个负担。娃娃长大就业,一年就在七八百万。”[4]
独生子女政策副总设计师田雪原(中国社科院首批47位学部委员之一)1981年从就业角度研究了中国适度人口的数量,提出中国100年后的经济适度人口为6.5~7.0亿之间[5]。
现在很多人也用就业压力作为理由反对调整人口政策。甚至着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2005年还认为,宁要老龄化,也不要不充分就业[6]。樊纲教授却不知道老年化必将增加就业压力。
被外界称为当今中国四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的程恩富于2006年12月13日在华南师范大学演讲时,提出一个新观点:“丁克家庭对祖国发展有贡献,应该享受高保。”他的依据之一就是少生孩子减轻就业压力[7]。
可见,“减少人口缓解就业压力”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理由。
其实“人口多导致就业压力”的观点与亚里士多德的“落体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的理论一样荒谬。美国人口3亿,失业率为4.8%;巴西面积相当于美国的91%,人口1.9亿,只相当于美国的63%,但是失业率却高达9.6%。印度11.48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能够提供5.1亿的就业机会。日本1.27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只能提供0.67亿的就业机会。伽利略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的理论。但是中国不少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至今不能理解“两个铁球”原理。
笔者在《大国空巢》第13章中已经已经分析,失业问题是因为产业结构的改变,减少新生人口并不能缓解失业压力,反而增加就业压力。计划生育所引起的家庭人口结构畸形所继发的家庭消费结构畸形是中国经济问题(包括失业问题)的根源。古代农业社会失业率低,现在第三产业失业率也低,是因为“一对一”供给和消费,生产与消费容易和谐,失业率低。而劳动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国目前处于这个阶段)引起的失业问题最严重,制造业最容易出现失业,因为一个生产者供给多个消费者(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越来越少的生产者就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每个人都有需求,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别人的需求,总是有失业压力。[8]。
从这次金融危机可见,中国目前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出口导向的经济需要两个必要条件:
1、国内充足的劳动力。而从1950年代直到1991年,除了大跃进几年以外,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者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这些时间出生的庞大人口成为劳动力,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依靠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人口,是充沛的劳动力资源。
2、稳定的国际市场。二战之后发达国家都出现婴儿潮,这个婴儿潮推动了消费,进而推动了生产,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几十年的黄金时期。年轻的劳动力结构促使这些地区不断进行产业升级。1960、1970年代,美国的婴儿潮人口带动了玩具、卡通、流行音乐的成长;1980年代,步入结婚活跃期的婴儿潮人口带动了房地产、汽车业的成长;1990年代,步入消费黄金期的婴儿潮人口又带动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成长。日本在1960年代后期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国现在相当,当时日本中位年龄只有20出头;日本在1975年中位年龄还只有30岁。由于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在低端产品上为台湾、韩国等地腾出市场,为这些等地区的崛起带来了机遇。1980年代之后,中国逐渐接手低端工业产品市场。
这些充足的劳动力加上广阔的国际市场奠定了中国三十年的繁荣。但是中国这两个优势都在逐渐丧失:
1、由于计划生育,中国的年轻劳动力已经开始减少,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正在丧失;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由于年轻的人口结构,正在接手低端产品市场,对中国构成越来越大的竞争。
2、国际市场正在萎缩。除了美国以外,其他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遭遇了几十年的低生育率,人口结构正在老化,比如2008年各国的中位年轻分别为:挪威39岁,法国39.2岁,德国43.4岁,澳大利亚37.1岁,加拿大40.1岁,瑞典41.3岁,瑞士40.7岁,比利时41.4岁,日本43.8岁,英国39.9岁,美国36.7岁,荷兰40岁,意大利42.9岁,西班牙40.7岁,奥地利41.7岁,葡萄牙39.1岁。年轻人作为消费者比老年消费者创造的工作机会要多得多,而人口老化还降低消费信心,因此人口老化本身就降低消费能力。年轻消费者促使产业升级,而老年消费者却使得产业停滞,婴儿潮人口推动了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但是现在除美国和澳大利亚以外,其他发达国家中位年轻都在40岁左右或以上,逐渐丧失了产业升级所需要智力和体力基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产品档次差距正在缩小。比如1980年代,冰箱、彩电等家电还算高附加值产品,中国需要为日本出口大量的服装才能买回日本的家电;但是现在中国家电的质量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了。中国今后会发现,出口了大量产品,却买不回多少东西(国内都能生产,不需要进口;或者是发达国家禁止出口高科技产品),结果出现贸易顺差。如果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与中国一样的话,贸易逆差将破坏发达国家的生产与消费关系,将出现严重失业压力,等于是将中国的就业压力转嫁到发达国家。但由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已经超过70%,制造业比例本身很低,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廉价出口对发达国家就业影响还不非常严重。但发达国家如果对中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的话,就没有外汇购买中国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必定设置贸易壁垒,保护他们的传统产业,否则将会出现失业问题。
可见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今后中国经济必须依赖内需。发展内需,必须有健全的人口结构。社会作为整体,就业取决于生产,而生产取决于消费,消费取决于人口,人口少的话,就业机会也少。
《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和泥制陶,正因为存在空腔,才有了陶器的作用。凿门窗造房屋,正因为留有较大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的功能要通过“无”来实现。生产(“有”)为消费(“无”)服务是世界强国发展的客观规律。各国都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和谐。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查看更多最新推荐文章
文章评论
共 3 页  首页 上10页 123 下10页末页
[17楼] 评论人: zhtfan查看 zhtfan评论专辑
正好在新浪看到这个报道,大家都看看吧,真的是触目惊心啊。谁要再说什么人再多也养得活,就是祸国殃民!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加上我们国家人为造成的种种问题,中国将何去何从,我们究竟能给子孙留下什么?
http://news.sina.com.cn/c/2008-12-22/143316897142.shtml
2008-12-23 3:28:15
[16楼] 评论人: hawkyoung查看 hawkyoung评论专辑
此论点本末倒置了
计划生育本身不在于就业,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资源、环境等等。
我们的经济问题是个体消费能力不足,导致内需空虚。打个比方,1年里每个人的消费水平大约就在1万,我们要做的扩大内需是要让这个数字增加到3万,那么我们的整体消费水平则可以上升3倍。
而作者观点在于,我们如果要把内需扩大三倍,则多3倍的人口即可。却不知道,增加的人口,可以带来多少的基本生活品需求增加,资源的扩大破坏。
请记住,我们的基本生活品消费并不缺乏,部分甚至已经达到消费不起的阶段,缺乏的是非生活必需品消费。
2008-12-22 14:49:51
[15楼] 评论人: qywang163查看 qywang163评论专辑
失业率与人口多少表面看关系不大,但人口增长太快,资源消耗也越快,人多地少到时候吃饭真会成为问题的,人口再多如果不能有效组织社会生产也是浪费且失业率更高,社会安定会出问题的,实际上不论人口多少,关键的问题是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即生产与消费的匹配,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休假时间来增加就业,需求总量增加的办法有:一是增加需求单元即人口:二是增加产生需求单元的需求,例如生产大饼的量等于吃大饼的每个人需要吃大饼的个数总和,其中有两个要素即人口和每个人需要吃大饼的个数,方法一是增加人口,二是增加每个人吃大饼的个数,增加人口是个不可长期延续的蠢办法,一个是资源有限;二是如不能有效组织生产,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都回成问题,而且满足人口少的需求的生产组织更容易,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贫困.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加每个人的消费需求,在每个人的消费需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消费信心是最重要的,在每个人的消费需求全部满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假日的办法减少失业率,也是使人们活的更自在而达到从为了生存生活而变成工作的奴隶中解放出来,这是人类的最终梦想.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增加消费者信心
2008-12-21 23:11:00
[14楼] 评论人: 千百度查看 千百度评论专辑
楼主是不是怕以后没有人在街上卖便宜的烧饼?是不是怕以后街上没有人给你擦皮鞋?看到题目我就直接看下面的评论了,看到底有多少人开骂,在这里我也添上一笔
2008-12-21 1:01:33
[13楼] 评论人: zhtfan查看 zhtfan评论专辑
11楼的朋友,现在很多家庭在经济条件上确实很难要第二个孩子,有了也恐怕如你所说“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我想这个问题以及导致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才是需要先解决的吧。
另外,举别国的例子,需要结合那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俄罗斯是一个什么国家,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国土的欧洲部分,广大的希伯利亚几乎是无人区,有大量的资源沉睡于其中,最近又在北冰洋沿海发现了储量惊人的油田。人口增长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听说沙漠已经逼近北京城外了,听说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了,听说长江水已经养不了鱼了,听说。。。。当大自然的自我更生能力赶不上人类的破坏活动时,人类必将遭到严惩。
美国人口达到3亿时,并不只有欢呼,表示忧虑的也绝不在少数,希望不要选择性失聪。
10楼的想法值得探讨,但对最后一句“从人口密度方面可以佐证所谓养活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不敢拘同,估计又是要拿日本做例子。还是一样的问题,国有国情,脱离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仅以一些片面的数据来论证,是毫无意义的。
2008-12-20 23:24:47
[12楼] 评论人: 吴文新查看 吴文新评论专辑
人口问题是个大事,涉及到种族基因的平衡、性别生态的稳定,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社会的职业结构等等。需要谨慎对待。我想,还是应该逐渐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需要有一个时间的区间,给中国人口的平衡以充分的缓冲。中国问题太复杂,不是任何一个政策就能解决的。而任何一个政策都需要和其他政策相配套,不能孤立地出台实施。中国需要战略运筹家!
2008-12-20 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