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有哪些景点:赢得江山都姓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57:35
赢得江山都姓韩 【发布时间】 2011年11月15日 09:33         【字体】 大 中 小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公元803年,监察御史韩愈写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向唐德宗陈述了夏秋以来京畿一带“田种所收,十不存一……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坼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道涂,毙踣沟壑”的悲惨景象。结果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县令。
    唐代的阳山,是连州管辖的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县。初到阳山,韩愈就打了个寒战:“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陆地上有丘陵之险、虎豹之忧,县城里没有居民,官署里没有县丞和县尉,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画图示意……可想而知,韩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何等的艰苦。他被贬为阳山令期间,地位等同于“流人”,不得过问地方政事,但他一向坚持儒家积极用世的精神,与县内学子切磋学问、诵诗读书,大大推动了儒家文化的传播。
    素来勤政爱民的韩愈,为改变阳山的落后面貌,付出了较大的努力。他在阳山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新唐书》里所说的“有爱在民”:他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农耕工具带到阳山。改良农作物品种,推广间种、套种、一年两熟等农耕技术,教百姓耕织,改变阳山以狩猎为主的农耕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罚治恶霸,建立村规民约,整顿社会治安,使得百姓个个喜气洋洋,笑逐颜开。贤令山,就是因韩愈是“贤令”而得名。与此同时,根据生活积累,他构思并开始写作《原道》等重要著作。它与后来写的几篇文章合在一起,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成为新儒学的先声。李翱在《韩公行状》中说,韩愈在阳山时“政有惠于下,及公去,百姓多以公之姓以名其子”。后人把“阳山”改为“韩邑”,把“湟川”改为“韩水”,把“牧民山”改为“贤令山”,就是对韩愈功绩的肯定。正如赵朴初诗云:“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湟川流经阳山,今阳山县城尚存他当年垂钓之处所,称“韩文公钓鱼台”。北面的贤令山有个亭子叫“远览亭”,是为纪念韩愈闲暇时常在此读书而建,又称“韩文公读书台”,为明清“阳山十景”之一。亭前的石峰上,有韩愈楷体手书“千岩表”三个大字,另有两行小字:“万石之中,巍然雄尊。与岁寒君,心契无言。”诗人自比石峰,高洁情怀,表露无遗。(黄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