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侧鱼要多长时间能好:学前与小学,初中与高中衔接教育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51:12

三、学前与小学,初中与高中衔接教育工作。

(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一个重要问题。搞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紧紧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需发挥政府、幼儿园、小学、家庭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

  1、政府要加大对幼园建设的力度,最好是拿入义务教育。使各乡政、社区开齐、开足幼儿教育。并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

    2、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

  幼儿进入小学前必须达到一定身心发展水平,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因此幼儿园必须通过各种保教手段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素质,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1)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入小学后,学习环境、内容、节奏等发生很大变化,要求儿童从体力、精力到心理等方面适应。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新《纲要》很重视家园合作。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育儿知识,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忽视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做好幼儿园大班后期工作。幼儿园大班应更集中、更直接地对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为幼儿做好体力、智力、品德、意志和生活习惯个方面的入学准备。幼儿教师要向大班幼儿介绍小学情况,并创设条件,使幼儿能与小学有直接接触机会。

   2、小学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

  (1)小学应全面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园工作。小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家表现、父母的态度、家教环境,指导家长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必要准备,尽量与幼儿接触,谈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2)科学制定小学初的生活制度,努力减少“坡度”,一年级教师应根据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大班后期课程设计的特点,适当安排入学初的课程、课时,增加活动性课程,减少知识性课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尽量减少作业任务、控制家庭作业量,动静搭配,寓教育与游戏中,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3)配合幼儿园做好大班后期衔接工作。小学教师要热情接待来参观的幼儿,开展活动时主动邀请大班幼儿,教育小学生热情照顾幼儿园小弟弟小妹妹,加深幼儿对小学的了解,并对小学环境、老师、同学产生亲切感。

   3、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可缺少的因素

  (1)家庭要重视幼小衔接工作,激发幼儿入小学的积极性,家长要了解幼儿园、小学在各方面的区别,及小学对新生的要求,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育方法,带幼儿参观小学,接触邻居小学生。

  (2)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制定科学的暑假作息时间表,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学习,使之有规律。培养巩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帮助孩子度过“困难期”。孩子即将进入陌生的学习环境,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和与人交往,家长要助孩子一臂之力,照顾好孩子,保证充足营养;帮助孩子解决小学中的困难,进行正确启发、诱导;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对待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学会商量,懂得谦让。如果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应主动向小学教师联系。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二)初中与高中衔接教育(略)

四、重点、迫切解决的问题,对策建议。

(一)、重点、迫切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乡中小学在教育发展中存在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它严重地阻碍和影响了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一费制”后,办公经费大量减少,给学校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经费减少,必须的教学设施无法配制,现在连简单的多媒体教室都没有。教师们只能沿袭传统而陈旧的教育方式上课,;二是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领导本想全面更新老师们的知识与观念,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必要的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但是因为资金短缺的困扰,也只能望洋兴叹,不得己而作罢。三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内部的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各种奖惩激励机制应运而生,而且在过去的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一个时期由于“一费制”的实施,学校己没有必要的经费作激励机制的支持与保障,教师们日夜加班加点,想尽千方百计而取得了优异的教育成果,学校没有办法按制度兑现,特殊原因导致学校管理者的言而无信,严重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教育布局调整给学校带来了困扰。

3、“普九”中突击兴建的校舍,因年久失修,危房面积逐年增多。
  4、大部分农民因缺乏畅通的致富之道,导致贫困学生逐步增多。我乡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烤烟生产,确实给柳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活力,部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但是由于受文化知识、科技技术的限制,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能走上成功的致富之路,于是他们的子女上学也成了严重的问题,在没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辍学也就成了必然趋势。
  5、我乡师资队伍严重老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年龄,二是知识,三是健康状况三个方面。目前29个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上的教师10人,并有2人因身患重病病休在家。还缺3个编制。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1、各级政府应切实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并消除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政府的投入应该是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教育,尤其是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恰恰是经费问题,由于经费不足,导致上述种种突出问题的产生。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保证教育经费的及时足额投入。要求政府特别关注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的办法条件的改善,贫困生学习的保障,在经费的投入上应给予适当倾斜。
  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政策宣传和监管力度,确保教育资金专款专用,杜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被隐瞒挪用现象发生。
  3、明确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层级关系和责任范围,使县、乡、教育内部明确各自的职责,在各级政府的监管下落实好各自的目标任务。
  4、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联系承包基础教育的责任目标,切实把目标责任书上的相关内容落实在工作点上,落实在行动上,并按考评细则予以挂钩兑现。
  5、建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确保在岗教师都能有机会参加至少每年一次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保证在没有新进师资人员的情况下,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延续和发展。
  6、学校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大激励机制。

五、办学特色,教研科研成果,教师典型和集体案例。

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坚持办学特色,着力管理创新;夯实课程改革,推出精英队伍”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做到“学生发展”、“教师有为”、“教学有效”、“科研有力”,不断创新教研模式,努力提高教师自觉运用新理念、新教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抓管理,用制度规范科研行为

一是机构健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依据上级有关规定,专门设立了教科室,指导全校的教科研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做到主任带领,组长带头,骨干带路,加强对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二是管理规范。根据学校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科研制度。

2.抓培训,用理论奠定科研基础

一是各级骨干教师培训。09年暑期,我校有3名老师参加县级培训,1名教师参加了市级培训;10年我校有3名老师参加县级培训,1名教师参加了市级培训;11年我校又有5名教师参加国培。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二是外派学习。凡是上级教研、教科部门提供的学习机会,我校都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与学习。

三是校本培训。每学期学都要对新进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不定期地邀请相关专家来我校进行专业引领,请本校领导和有一定专长的教师现身说法,给青年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3.抓课堂,用课例诠释科研内涵

一是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管理职能。(1)备课管理规范。在集体备课时做到了“六备”“四统一”、“四明确”。“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备教法、备学法;“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测试;“四明确”:明确基本知识点、明确基本能力训练点、明确德育与心理素质培养的结合点、明确知识迁移的基本切合点。(2)备课活动有程序。集体备课每单周一次,坚持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围绕教学的“三维目标”采取了“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3)备课活动有记录。每次活动都有详细的活动记录,保存完整的备课资料,便于交流和提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载体。

二是落实备课组的三个教研职能。(1)教研行为的自主化。备课组是开展校本研训的基层组织。学校创建了以校为本的学习型备课组,明确备课组组长的职责,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行政联系制,着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行动中,在教师自觉行为的反思中,内化了课改的理念,优化了教学行为,正是这样的学习型备课组已成为教师学习的阵地、成长的乐园。(2)教研内容专题化。我们通过“聚焦课堂教学,师生共同成长”“我与新课程同行”“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等主题式研讨活动,引导教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行为。(3)教研形式多样化。 三是骨干教师教学观摩引领课堂教学潮流。学校每学期由每学科的一名骨干教师在全校讲一节公开课,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重点研究解决本学科在新课改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4.抓实验,用课题提升科研品位

一是对学校历年来的教育科研课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对已建立的课题研究档案袋内容进行整理、充实,使课题管理更加科学、有序。

二是积极申报新的课题。2009年春季,我校向省教科所申报了“十一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