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剂化学成分:马哲试卷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0:27:43

拟卷人

马姿燕 李丽红

审批人

 

 

 

 

广州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

考试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A卷  形式:闭卷考试

 

学院: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       

 

请注意:答案统一要求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符号统一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A、是否坚持唯物论              B、是否坚持唯心论
C、是否坚持辩证法             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2、唯物主义一元论           

A、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具体感性事物
C、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意味着           

A、  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具有崭新特征的哲学形态 

B、  哲学发展达到顶峰

C、  人类终于摆脱了相对真理                  

D、  取消了先前所有哲学思想的历史价值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5、庄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唯心主义宿命论                B、唯物主义决定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意志论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 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 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 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8、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是           

A、客观的     B、有限的    C、可知的    D、相对的

 

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12、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3、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4、人本主义和           是20世纪哲学的两大潮流;
A、生命伦理学                         B、实证主义
C、证伪主义                            D、科学主义

 

15、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了鬼神是           
A、人们头脑中自生的                    B、客观存在的
C、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原型                D、人们幻想的产物

 

16、《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曰:天下无心外之物,此花树在深山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无关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8、"世界统一于存在"           

A、是唯物主义的正确命题             B、是折衷主义的错误命题

C、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D、是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

 

19、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的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奴隶主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才是无耻之流。”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一致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20、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_________   的问题;

A.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C. 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                D、世界是否可知

 

2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                        _________   的原理一致?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实践

 

23、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不可知论的思想表现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4、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体现了唯物辩证

             辩证统一;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5、“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有3个或3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的全部选出,错选或漏选无分。请将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括号内。

(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 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E、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发的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  它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  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E、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            ;                               

A、  社会人口结构    

B、  社会经济结构

C、  社会消费结构  

D、  社会政治结构   

E、  社会意识结构

 

4、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有           

A、  幻想、灵感、直觉         

B、  情感、意志、欲望         

C、  分析和综合       

D、归纳和演绎          

E、猜测、顿悟、想象

 

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里是木材,画家眼里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的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选择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E、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三、判断对错题: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请将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括号内。(共15分)

 

1、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

2、科学发展给哲学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5、客观性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性质的一种根本性理解。

6、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就是认识运动的全过程。

7、自由是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8、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

9、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1、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12、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

13、客体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14.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15. 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四、分析说明题:阅读下列材料,阐述提出的问题。请将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纸

相应位置。(每小题6分,共12分)

1、马克思说:“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时代,自己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是现世的智慧。

———— 请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正确把握了哲学、现实、时代之间的关系的?     

 

2、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

————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一,分析这段文字透显出的哲学启示。

 

                                               

五、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请将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每小题5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上的两大缺陷是什么?

2、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六、综合论述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共23分)

 

材 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求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 摘自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 料3:二十世纪,全球地面温度增加近0.6℃,其中1975年以后增加了0.4℃。主要的全球环境变化类型包括平流层臭氧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流失、过度捕捞、元素循环的中断如氮、硫、磷、淡水资源短缺、城市化和全球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就人类健康而言,这意味着人类的健康正日益受到超出人类生活空间边界的变化的影响,而且,对人类健康不利的、代与代之间影响的可能性在大大增加。全球环境变化的出现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已经超出了地球所能够提供、消化和更新的容量。也就是说,我们、特别是工业化国家正在制造“生态赤字”,因此,对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引起的可能后果的了解是必需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材料1的观点加以评析。(5分)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与孟德斯鸠观点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12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6分)

 

 

 广州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试卷(A)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D       2、 D       3、 A       4、 A        5、 C

6 、B       7、 B       8、 D       9、 D       10、 D

11、C      12、 C      13、 B      14、 D       15、 C 

16、C      17、 D      18、 B      19、 B       20、 D 

21、C      22、 B      23、 D      24、 D       25 、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  C  D          2、A B  C  E        3、B D  E

4、A  B  E          5、A B  E

 

三、判断对错题:(每题1分,共15分)

 

1、( √ ) 2、( × )  3、( )  4、( × )   5、(×

6、( × )  7、( )  8、( × )  9、( × )  10、( ×

11、( × ) 12、( ) 13、( × ) 14、( )  15、(  )

 

 

四、分析说明题:(每题6分,共12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哲学、现实、时代之间的关系: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现实是哲学发展的肥沃土壤。现实为哲学家提供丰富的思考材料,哲学思考的问题来自现实。(2分)第二,时代赋予哲学鲜活的特色。哲学的时代性决定了任何真正的哲学必须面对时代,始终保持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以便抓住时代的脉搏。(2分)第三,真正的哲学是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分)

 

2首先是惠更斯菲涅耳时代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验证的光波动学说否定牛顿的光是由微粒构成的学说,最后被肯定光是由具有波动性的微粒构成的量子力学所否定。(3分)经过两次否定后,量子力学中提到的微粒与牛顿提到的微粒有了本质的区别,这标志着人们已经对光有了本质的认识,体现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3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答案要点:第一,旧唯物主义虽然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是却把特定历史条件下自

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与哲学上的物质范畴相混淆,给唯心主义以可乘之机。(2分)第二,

旧唯物主义不懂得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意义,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把社会历史过程从本

质上理解为一种观念的活动,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成了“半截子”的唯

物主义。(3分)

 

2答案要点:人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但人又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人在把自然界纳入认识视野的同时,也把自身当作审视的对象,并把人看作自然界的能动的认识者和改造者,换言之,人更是一个社会存在物。(2分)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是通过劳动诞生的,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创造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标志着人的本质的属性。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的活动,人正是在这种活动中才把自己提升为人。(3分)

 

3答案要点:(1) 辩证的否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否定,而是包含肯定与否定的否定,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而形成的自我否定、自己运动和自我发展。(3)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克服体现了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保留体现了发展过程的连续性。(3分)(4)辩证的否定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片面性错误。(2分)

 

六、综合论述题:23分)

 

1材料1中的观点包含有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两个方面。其合理性在于:肯定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性格的影响和作用。不合理性在于:夸大自然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5分)

2、(1)在材料1和2中,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在于:孟德斯鸠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恩格斯指出了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4分)

(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分)如以上材料所言,当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其造成的严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在坚持经济发展时必须走节约资源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坚持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发展目标。(要求结合材料2和3展开分析)。(5分)

3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客观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客观尺度是指生产力尺度,即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价值尺度是指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尺度。人的全面发展在实质上就是人作为主体的需要得到全面的满足。(3分)社会进步的两个评价标准是统一的,因为对于一个合理的社会来说,手段和目的本质上是统一的。因此,必须坚持生产力的客观尺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尺度的统一,既要以国民生产总值,更要以人文发展和生活质量等数据来衡量社会发展。(3分)

 

 

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