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歌下载:抚今忆昔看“百年石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17:50


    近日,得知阊门在纪念石路开街百年的活动。

    说来我和石路也是很有缘分的,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就住在石路边上,还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可惜那时还少不更事,没有深层次的做些记录,只留下一些直观的片段,借此机会也去拍点照片,查点资料,以重温一下旧日的记忆。

    当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那“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也就是现在的石路、山塘街一段。

    阊门的繁荣离不开交通的优势。大运河进入苏州城的第一门——阊门一带,因为是南北交通贸易往来的必由之处,一直是商贾云聚之处。太湖、长江、运河、东海,从各条水路而来的舳舻、扁舟之上的货物、粮草云集在这里;各色人等之间的交流又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积累与建设。故有记载,自唐始,苏州开始兴盛。

    到了明代中期,苏州更以工商业发达著称于世,嘉靖初年的《吴县志》载:“运河,一名漕河,在西城下……此河自阊门北码头抵胥门馆驿,长五六里,东西两岸居民栉比,而西岸尤盛。……凡此河中,荆襄川蜀大船多于东泊,盐艘商贾则于西泊,官舲钲鼓,昼夜不绝,绮罗箫管,游泛无禁。盖西阊之盛,自唐以来为然。自此过钓桥,水北流,由南濠至枫桥将十里,人烟相续,而枫桥为盛,凡上江、江北所到菽麦、棉花大贸易咸聚焉。

    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结束,清政府被迫同意开放苏州等四城市为商埠。7月19日,光绪皇帝发出一道谕旨,宣称“当此创巨痛深之日,正我群臣卧薪尝胆之时”,并提出救亡图存的六项“力行实政”,修铁路被列为首项。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建议清政府修建吴淞至江宁的铁路,并从苏州接一条支路到杭州。

    经过三年建设,沪宁铁路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4月1日全线通车,当时线路全长311公里,由上海北站至南京下关站,沿途共设车站37个,苏州也因此而得益匪浅。

  甲午战争以后,苏州被辟为商埠,日本在城南开辟了苏州日租界。中国绅商为与日本竞争,决定开发基础较好的阊门外地区,修筑了南北向的大马路(大致相当于广济路、阊胥路)、横马路等近代马路。

    在1906年-1911年之间,盛宣怀在苏州阊门外修筑了一段碎石马路,由上塘街渡僧桥南堍经砧鱼墩口、禄荣坊口到大马路(义昌福门前叉道口),方便车马往来,兴商利市,故得名“石路”

  此后,石路成为清末民初阊门外商业区“三路一街”(大马路、横马路、石路和上塘街)的组成部分之一。

  文革中,石路大片房屋被烧,原来的石路改名为延安路(阊胥路),而将大马路中义昌福西至鸭蛋桥路段、横马路中鸭蛋桥至永福桥路段,二段合称石路。从此石路张冠李戴,不再在原来的方位。

    在石路街区看到不少旧日石路周边的照片,拍下来留作资料,再在网上搜索几张旧时的图片,以便跟着画面搜寻过去的记忆(谢谢制作者)

阊门护城河边——其高楼为沐泰山药材店。

士绅们一起清扫,图上还有那座大钟。

    当时马车是苏州最现代的短途交通工具,百姓们逛虎丘、逛灵岩等郊区景点最爱用马车。春节中车夫把马儿打扮得分外漂亮、精神,扎上五色彩绸,马颈上挂着红绸花,还系上一串响铃。马车夫常常要显显威风,催马加鞭,驱车飞驰,彩绸伴着响铃呼啸而过。

    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游虎丘不是在吊桥边坐小船,就是在鸭蛋桥边上坐马车。

    经日军炸毁后的断墙残壁,背后那座大楼也可看出当时石路大厦林立的豪华。


当年因响应“老人家”的号召,到大江大河去游泳。


67年苏城武斗时的金门。

上塘街一段。

    这个地方原来就是“占鱼墩”的街区,后面是居民区,沿街则是几家著名老字号商铺,在67年武斗中化为灰烬,现在废址上修建的占鱼墩文化公园


占鱼墩旧照。








    那个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如今石路已经成为苏州市的商业副中心,已建成了一个大厦林立的商业区域。



和观前街齐名的石路商业街。







或购物,或休闲,或看景,各取所需。



到处是脚手架,看来还要更上一层楼呢。



英文的店牌处处可见。



虽然是广告,但不下于一个艺术品。


虽说是个小小的车展,那几辆跑车可身价不菲,可惜只有香车,少了美女


小小的侧弄,犹如停车场,把我们的“老祖宗”——八仙都挤到上面去了


路边的占鱼墩文化公园是市民休闲、晨练的好去处。

 




    这次百年庆典恢复的一座高5米左右、钟面直径达80厘米的自鸣钟(附当时被日军炸毁的石路商铺旧照)。

 

石路的开埠第一人——盛宣怀。
有关盛宣怀的生平和贡献,就看铜像下面的介绍。


    公园一侧的一堵文化墙上,一首赋、十二幅画勾勒出了石路百年的兴衰历程,记录了石路的历史沧桑。



    在这些画面的最后一张是那时候的石路全景图,那个格局延续到七八十年代(除了占鱼墩在67年被大火焚毁)。

    根据这张图片,旧时的石路依稀浮现。记得小时候的石路非常热闹,有三开间的“一品香”、“赵天禄”茶食糖果店;有吊桥堍的近水台面点、鸭蛋桥边的卫生粥店;有可以和松鹤楼媲美的义昌福菜馆;还有几家戏院和一处叫“小荒场”的露天娱乐场所,还有苏州理发业中的名店———南京理发店。与观前邵磨针巷的汉民、大成坊巷口的九洲齐名,是苏州最有名的三大理发店之一。

    据老辈人说,解放前的阊门外石路,已是灯红酒绿、五色缤纷。20世纪40年代,石路周围的栈房、餐馆、商店、书场、戏院、妓院很多,苏州老辈人都知道的红灯区“禄荣坊”,也就在那里。  


真是一处市民休闲、养生和交流的好地方。


古老的阊门和吊桥掩映在绿树间,增添了历史沧桑。



    100年过去了,我们也在期间走过了一大半,也和石路一样经历了年月的沧桑和洗礼,抚今忆昔,不胜感慨!


    看到日趋繁华的石路,感到高兴,感到欣慰,但也感到有点遗憾。多了林立的高楼大厦,多了铺天盖地的商业氛围,但好似缺失了以前那种熙熙攘攘的市井文化。

    同样走在苏州的观前街上,那采芝斋、黄天源、陆稿荐等老字号,还是店铺面向大众,走在其间,就能和那些诱人的美食和精美的商品亲密接触,不时的从这家走到那家,那样贴近生活,贴近游客······

    祝愿石路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