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静默期:中国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28:11
当前我国的就业状况无疑是难以让人乐观,今后随着改革进一步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总的就业形势将是极为严峻的,所以对此问题必须要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对付策略,否则就会使改革者心存顾忌而难以一鼓气将改革持续下去,即使冒险继续往前走,也极可能因为认识上对此准备不足使得所下方子不对头,失业问题因而随着改革的向前推进反而是越来越严重,积蓄到终有一天空前的爆发出来,使得社会陷于巨大的危机之中,所以未来国人的就业问题处理的好坏可以说决系改革成败,影响社稷安危,让人不能不关心。

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我国失业率是极高的,有专家估计达30%(估计包括半失业的人),只所以造成这么高的失业率,经济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从一开始就能实现很高的就业率,而无一不是在经过一定时期发展后才能达到这一目标,不过我国失业率奇高,自然还有另外的原因:


  1 劳务政策不当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行的劳务政策在实际上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计划色彩,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和等级思想,通过行政强行干预来实现就业目标,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实行劳务自由流动、按市场需求来调节的政策。“封建主义”是指各地在就业上搞地方保护,排斥外地人,等级思想是指政府在整个社会搞二元制,社会被政府分成工农二个等级,在就业、教育等多方面有意的岐视限制农民,优待城镇居民,以图给所谓的工人阶级带来更多的利益。这样的计划就业政策无疑是与市场经济运作的本质要求正好相敌,它从多方面妨碍了充分就业的实现,阻遏了经济的正常发展。1它破坏了市场的供需关系,使得市场需求某些就业岗位时,纵使就业者发现了这一点,既接到了这个需求信号,也想去就业,但由于其的就业有可能不符政府的意愿就遭其扼杀,如在这火热天里有些人到车站等地去卖矿泉水冰棍等冷饮,这即解了路人口渴之急,又为自己增加了收入,按道理说这是挺好的,两全齐美,但是政府却认定人家的劳动是非法的,尤其是见到这些人多来自外地的,那是更不高兴,于是兴师动众,抄、罚、抓、轰,高压结果,使许多没有工作但可以实现一定程度就业的人只好继续待业下去了。在我国类似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政府显示出了威风,但也使无数人失去了本来可以得到的就业机会。至如说政府直接冲击一些外地人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在那里随意轰人抓人,抓去后要么充当苦役,给其白干几天活,要么罚款,五十至三百元,有的地方那是兜里有多少钱,几乎全被搜走,要么收容遣送回家,当然在送到老家的收容所后得再问被收容者家里要几百元的遣送费,要么就关在派出所的铁笼子里饿你几天以示惩罚,最轻的是痛打一顿就放了,不过要警告你下次可别再让其见到了,否则将会打的更狠。你看看这叫人做出的事么?所以政府要想真心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就首先得端正自己的角色,搞清自己究竟是干什么的,在社会中发挥什么功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那则赤裸裸的表明政府是铁了心要阻止这种市场调节关系。破坏这种靠市场来调节供求关系的结果那肯定是有需要人做的工作没人去做,而想做的人又做不了,只好沦为失业半失业。 2妨碍了劳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无法吸收到更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是就业保护必然产生的,无法避免。3使市场内存的竞争机制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如同对企业搞地方保护一样,负作用不仅是使那些被排斥者丧失了就业机会,在为本地人减轻了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使被保护者失却了积极进取的原动力,员工不愿实际上也是不必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竞争者减少了吗。作为企业主体的人不作为,企业又能获得多大程度发展?企业自身不愿进取,就很容易陷于困境之中,不得不裁员减负甚而关张倒闭、工人整体性下岗,结果是害了企业,也误了本地人的就业。4由于农民被政府定为下等公民,或者说白了没当人看,所以他们在政府的全力打压下,不仅难以得到应有的就业机会,和相应有的就业保障,而且也不能享受到充分的教育,和应有的就业培训及必要的再培训,这使得在就业人口中占有大多数的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难以适应高要求,自然就更难以实现就业。这是我国最大的浪费——人的浪费,同时也在相大程度上使得他们陷于贫困之中,难以自拔。总之政府在就业上的不合理干预可以说是导致我国失业率极高,和他国相比,显得极不正常的根本原因。以计划手段来解决就业问题那真是害惨了我们中国人。


  在认识到这一错误做法后,做为一个明智的政府,终究要对之做出校正,而在校正过程中,又势必会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凭借他们的勤奋、吃苦,又要使更多的城里人下岗,所以就会出现就业人口实际上越来越多,下岗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不必为此惧怕,在宣传上要多强调中国就业者实际上是越来越多,就业形势是越来越好。


  2主导产业中国企仍占太高比例,而国企由于自身机制存在的缺陷使其无法做到高效益的运转,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故而自已浪费了大量资源不说,还无法产生应有的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同时主导产业中另一重要部门农业由于搞均田制,土地不是属于个人所有,不能自由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求实行优化配置,适当集中,提高使用效益,故而形成了小农经济,这样造成了农业生产率极为低下,没有效益,加之农民负担又奇重,因而广大农民收入极其微薄,尽管生活生产有需要,但没有钱,消费力不足。由此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就必须继续加大改革步伐,坚决的将大部分国企转制为民营企业,同时积极推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以此提高主导产业的效益,提高有效供给量,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有同志说我国失业率高的原因在于第三产业没有获得充分发展,所以要增加就业必须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话倒是没错,但是在主导产业不发达,效益低的情形下,人民实际收入少,消费能力低,在这样的情形下怎能谈上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呢?如果主导产业效益大大提高,不仅使自身能消纳大批劳动力就业,也必定会大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能更多的吸收劳动力。


  3国民素质偏低,大多数劳动者可以说是纯粹卖力气的,无一技之长;而少数经过学校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方式的不当使得他们严重缺乏创新精神,自我发挥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些无疑都影响了我国经济竞争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产业效益高不了。这既使企业由于自身效益不佳不能更多的吸纳员工,也使那些低素质者就业实现困难。


  4宏观调节手段上,手段单一,做法简单,思路不开阔。仅增加财政赤字扩大基建工程(而其中为改善形象而上马的工程太多,属于无效供给,没能起到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害大于利),降息,给部分人主要是政府官员们自己(这可不是最低收入阶层)加薪等有限的几手,所以没能很好地起到有效地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


  针对以上情况,我国要想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就必须加快主导产业改革的步伐,促进效益的提高,以适当的方式刺激有效需求,和确立与市场经济运作相适应的劳务政策,当然除此之外,政府适当增加财政赤字,扩大公共工程,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的改善投资条件,吸引更多外商来华创办企业(实际上是增加有效供给),精减政府机关及其它事业单位人员,节省开支,提高办事效率等等。这些早已成为人们的常识,所以尽管这些也是解决就业,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我们这里也不必再细究了。下边我就刺激有效需求和建立适宜的劳务政策,并利用其实现扩大就业规模等来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此望能有所益于当今就业问题的缓解,至如如何促进主导产业的改革,我们另篇再谈。


三 适宜的劳务政策


  政府为扩大我国的就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从公民实现就业这一环上来讲,首要的是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力,不要刻意恶待任何一个人,全国所有公民一律平等,政府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要将农村人口纳入就业人口范围之内,在做统计时,其就业或者未就业都要反映出来,不要意漏掉。故意的制造二元社会,硬是使尽手段把绝大多数人置于到恶境中,以大多数人的贫困来换取少数人的幸福,保障少数人的饭碗无疑是导致当前中国高达30%以上的失业率的根本原因。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二元制,要尽可能的维护保障所有人的利益,把自己的所有公民都当作人看,对他们负责,这乃是实现中国充分就业的根本前提。


  2公民就业从计划转为靠市场,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就业政策为自由流动,市场调节。对外地劳动力的诸多就业限制,强行的收容遣送那是要坚决封杀,绝对不能再有;要广开各层次的劳务市场,对外地民工则要开免费的劳务市场,中介也应有,但绝不能让其靠蒙人骗人来获取不法利益,要讲诚信,政府对其的运作要做有效的监睹。


  3政府要坚决的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各方尤其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立即着手行动落实《劳动法》)。这在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基本上没有任何工会组织,有的即使有也基本上没有发生作用,在这样的情形下,政府出面发挥正当作用,对维护劳工层的正当利益有着极大的意义。如现在有许多工人工作环境恶劣、待遇差,而且往往付出了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所以就业欲望就降低,这在客观上阻碍充了分就业的实现。政府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出面保护其应有利益,有助于人们参加劳动的积极性。现在在许多私营业主那里,工人普遍工时过长,一般超过十小时,高的超过十五小时甚而十八小时,如果都严格的将其控制在八小时之内,甚而还给员工们大礼拜、小礼拜,无疑在客观促使老板们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为完成同样的工作量要多雇人。为积极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应专设一个“打工热线”,通过各地的电视报纸等媒介广而告之,以随时就地的接待他们的投诉,替他们从那些黑心老板里讨回公道。现在在所有行业骗人的老板中,建筑界产生的最多,因为那里当上老板并不是凭实力,只要联系上活找几个人即可做上老板,而且老板与雇工间一般也没有订合同之事,大都是临时合作,所以很容易发生老板在干了活后不给钱的情形,如跑掉或者是干脆赖着不给。对此应明文规定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假如承包人不给工资,要由发包人给,因为承包人最终要从发包者手中拿钱,故而若加强发包者对之监管的责任(如预留工人工资保证金,等确认工人工资全部兑现后再将其发给承包者,或者是一旦工人向劳动部门反映老板可疑,不信任其,劳动部门可以强行让发包者代给,数额大的,需要法院以官司了断,如若民工报警到公安部门,民警也有义务予以就地及时地解决,确保劳动者的利益得到维护),则肯定会大大有助于工人的工资以及其它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4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使劳动力者一旦遭遇失业时能维持起码的生存。现在享有这些权力的仅仅限于城市里的下岗职工,这显然是不够的,以后要扩大到全社会领域,所有的人都要纳入保障范围之内。


  5不怕失业,关键是要能创造出新就业机会。企业裁员必致使部分人下岗,但是如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精减部分职工无疑能使自己维持或者是提高效益,即能保证了剩余工人的工资,又能使生产得以正常运转,能维持对生产资料的消耗,这样能大大的减轻对其它企业的压力;否则,不仅导致自己企业效益不佳,还会引起其对其它企业的产品的需求减少,使相关企业也连带出现危机。 由此可见,让少数人下岗是避免多数人下岗的必要之举,而且在相关企业减员增效之后,有可能使有效供给得以增加,这样即可自己重新招纳新的员工,利于与其相关联的企业的发展,从而再制造出来新的就业机会。同时社会上经常性的失业(要防止社会上大批的失业)也使人们视为常态,不为此而心态失去平衡,影响社会安定。裁员有利于在岗职工为避免下岗而充分发挥出工作积极性,这自然在无形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利于其主动地为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而自觉的提高各方面素质;对下岗者而言,也可在反省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接受“再教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走上新工作岗位。这些无疑都是益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政府不要有意阻止企业的减员,人为的阻断本来是经济正常运转时所必然要出现的现象。我们要向美国学而不要向日本和西欧学,终身制、铁饭碗要不得,这点其实我们早在改革之初就已经认识到了。


  6 延长义务教育期限,继续扩大高校和技校招生,降低新生劳动力(20岁以下)的劳动参入率,减缓就业压力;同时又可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为能胜任符合时代需要的、素质要求更高的岗位做好准备。当然也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使教育由应付考试变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对成人进行技术大培训,不论出身,不论籍贯,城里人、乡下人、本地人、外地人,不论民族,汉人还是少数民族人士,不论年龄高低,年轻人、年老人,不论性别,男人或是女人,也无论学问高低文凭有无,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如有需求,均应该受到相应的教育,对低收入者,政府可以给予帮助,比如象给予高校学生一样给予他们无条件的银行低息贷款,公民这方面的要求若不能得到满足,可以状告政府。


  7现在有些同志说中国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失业问题,是因为非农产业发展不够,所以主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张靠城市化,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来最终解决,还有的说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就地吸纳农业劳动力,使其避免冲击城市等等。这些看法表面上看上去似乎绝对正确,很迷人,听起来让人舒服,但是一旦化作基本国策,则将不可避免损害我国的经济发展,使我国走上本来不应该走的弯路,且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诚然,先生们看到正是城市乡镇发展的不足以及乡镇企业发展的落后才导致其没能吸收尽收到应有的劳动力,所以想到一旦这些地方能获得充分的发展,那必定能大量的吸收劳动力,由是应大力的发展城市尤其是小城镇,更要大力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但先生们不知道到在同时看到没有至今在许多城市仍圈起的开发区中茅草比田里的庄稼长的还要好的情形呢?如果看到这点,我想积极性是要大打折扣的。为什么有地地区办的开发区如北京上海等地显出了巨大的效益而且越搞越火,下出了金蛋,而在有的地区却只能生长出来茅草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资源(不仅包括的有限的自然资源,还包括资金、人才、科技知识、市场、交通条件)的有限导致不均衡分布使得经济在地区间只能呈不均衡的发展,条件好的具备某种优势的地方进步明显,而一些地方则可能永远都是落后地区,这在国外是这样,在今天的中国也是这样,而且在以后可能还是会这样,所以要做到齐头并进那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之事。当然,说起城镇化建设,其意义是不只工业开发的,主要是言指第三产业,但我们想想看,如果在一个地区里,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不上去,人民手中没有钱,需求不旺,又如何能指望第三产业兴旺发达呢?发达国家之所以第三产业发达乃是因为其第一第二产业发达,人民收入高,人均消费多,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第三产业赶不上发达国家,则源于人均收入少,消费低,在我国大多数地区,诸多城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纵使是对外地人全面开放,能新增加的就业人口也将有限,在三五年内想实现增加七千万以上的新就业机会的目标怕是难以完成,而且在短时期大规模的发展,很可能就使得一些条件并不好的城市乡镇也借着这个精神,对未来抱起不切实际的想象,借机盲目发展,超前加速,重蹈前几年经济开发区之辙,浪费了巨大的财力精力,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城市建起来了,但由于最终没有经济优势,人民挣不来钱,结果还是留不住,要往发达地区跑,使得部分不发达城市出现空心化,经济没有因此而拉动起来,反而为人民加上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对此更好的想法应是破除户籍制度的限制,允许人们自由流动,人们可以到他认为更好的地方置产购房,也可以到他认为好的地方去创业,去寻找工作和就业等等, 这样就可使那些地处经济环境不好之地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地理位置的改变来获得发展的机会。在通常的情形下,城镇的经济环境较好,故而为流动的们首选之地,不过如前所述,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各城市乡镇间的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发展快,潜力巨大的城镇无疑能吸引更多人,发展迟缓的则吸引人少,而在客观上吸引人越多则发展越快,其城市规模也要随之扩大,设施也跟着改进,这样建设多些既是必要的,也能出得起钱,因为其经济发达;而落后的城镇呢,发展滞后,吸引不了那么多人,没有那么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搞起规划来就要量力而行,不必打肿脸充胖子,非要与发达地区搞攀比,故意浪费资金为人民制造负担。如此顺应自然,才使得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与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相合。再说乡镇企业,我看其应更明确为乡镇的企业,是从地理上相对处在城镇里的企业而言的,作为单独一类性质的企业,其已成为历史。现在如果还有人对乡镇企业鼓嗓的话,那可能是又发现了一些农民的口袋里有点钞票了,遂以故计重施,想以办企业为名将其圈走。前些年我们的农民曾为此做过多少不明不白的投入,上了多少次当?又有多少个“精明”之人借机发财治富?所以乡镇企业,尤其是是那些叫做乡镇集体企业的,如无确定的把握,绝对的必要,千万不要再上,而对现存的我看应和国企一样纳入改制之列。


  8 简化手续,减少相关规费,鼓励创业(不仅包括下岗职工,而且涵盖所有有欲望创业的公民);保护正当的工作岗位等等。


  9 继续搞好社会治安,维护安全稳定的大环境,使人们安心工作,安心创业,也能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为国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 刺激有效需求


  就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形而言,有效的刺激需求除了增加公共工程建设等常规手段之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节收入,加强对富人征收调节税、所得税,通过多种方式对中低入收者适度的减少税收和其它负担,对他们还要通过财政再分配手段适度给一定的补贴。收入高者在基本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达到一定程度后,消费的继续增加值便相对减少,而不能实现同比例增加,而低收入者基本需求并没有满足,对物品仍有很大的需求,但是收入有限又不能一一购买以充分满足需求,所以对二者间的收入适当调节那是有利于增加消费量的。对收入超低者,一切负担应全免,还要给予一定补足。


  2加薪特别是设法为低工资者加薪,不断提高其收入?以此使制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增加,有限的拉动物价上升,这无疑也是直接扩大有效需求的必要措施之一。算上这一次,政府已经为自己加三次薪了,能不能为更低工资者加薪呢?我看即有必要也有可能。现在在我国许多地区,一月拿二、三百元的有的是,就是在北京这样所谓发达地区,三、四百元的也极多,低收者数目过多无疑是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对此应该鼓起勇气,给人民做点好事,实施最低工资保护,并坚决强制实行(重点是私营企业)。最低标准各地视自己情况而定,每一年月收入要提高百元,工资越低的越要提的高。象北京这样地地区,假如男女工最低工资定位在包管生活费的情形下每月五百元,这绝对不过分。提高工资就是致使物价上涨一些也不要害怕,我国物价本来就偏低吗。如果造成的膨胀幅度不是太大(比如不超过5%),也不必要给那些所有的劳动者特别是国家行政单位以及事业单位还有已离退休的原有国企职工增加工资及福利,这次应该着眼于增加在岗的低收入者。给低收入者加薪一直加到物价回升,货币略有通胀之时为止,不达到这个地步,就继续加。


  3 减少相关费用、刺激需求,比如减少居民在建房、买房,购车等大宗消费时政府原先征收的契税,牌照费用及其它相关费用,但这是以减少政府收入为代价,不过考虑到由此可使更多的人去消费,去主动交税交费,则在总量上还是要增加的。比如在现在的京城一辆摩托车牌照费用竟然比车本身还要贵,个别区县还不给你上,这无疑是压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实在想买的,其中难免就有上假的(据说假照要比真照还要多),或者干脆不上(可能有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等在交警队),或者到外地上照,比如到河北(便宜呀,仅一千多元)。你想高价收费就是这样的结果,压抑了正常的消费,减少了政府收入,所以真不若降低费用,刺激消费,增加收入,这样无论政府本身,还是商品供给者和消费者三方都会皆大欢喜,唯一受损的是造假者。至如不是在政府收入之内的,如楼房的物业管理费,则要予以大力削减,不合理的则一定要封杀。现在不知怎么搞的,业主和物业公司间的主仆关系被倒置了,以至于住户处于被动位置,每年交的物业费有的竟然一年达数千元,弄的老百姓买得起但住不起。这样的经济关系无疑得极不合理的,政府要从中干预。要允许民间自由创办物业公司(当然要具备相应的条件达到相应的要求),政府房管部门办的物业公司与民办的地位一样,不享有特权;政府应通过立法明确住户与物业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花钱的人是主人、是上帝,领钱的人是打工者、服务者,由住户组成业主委员会完全有权自由选择物业公司,可以公开招标选用收费最低,服务最好的物业公司,不满意的可以根据合同中的约定解决合同让其走人,以此促使物业公司收费合理,服务满意的目的。这样随着相关费用降低、服务质量提高,必利于进一步激发人们的买房热情,从而带动住房建设,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消费信用体系建设,使那些讲信誉的低收入者可以超前消费,以拉动有效需求。


  4为刺激有效需求,扩大我国的就业规模,政府还应在其它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加对我国产品的消费。如以后政府在一般情形下不要再向国外借款,尤其是利率高的商业贷款(无偿援助那肯定是要的),无论条件多么优惠都不要,民间如有需求可以自己向国外银行或者是其驻我国的分行贷款,但政府及其它国有单位不要出面担保,不去负连带责任;一段时期以来,政府为剌激投资,和减少企业(包括银行本身)负担,实行低利率政策,这当然有其利的一面,但不可避免也有其弊的一面,如就企业而言,贷款利率利率降低使原先一些无利可图的项目由于融资成本的降低变得有利可图了,所以低效益项目趁机有了市场,可是在将来一旦再度调高利率呢,其又必不勘重负,最容易成为不良资产,一些管理不佳也无前途本该退出市场的企业由于成本的降低则可以缓口气,苟延下去,另一些效益不佳本该卧薪尝胆,奋力一搏的企业也可能因此而减少了危机感,从存款者角度来讲,存款利率低无疑为金融投机创造了条件,部分存款户不满足于银行的低利息,而把钱投机到一些许诺能给高息的金融甚而是非金融单位里,假如该单位利用所集之资再投机失败的话,则极有可能给被集资者造成损失,严重者血本无归,由所举两例可见利率越低对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越好;政府采购一面律向国内企业,在我国设厂的外企可以平等的参入投标,不过中标后也要以人民币计值和结算;大宗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原则上面对国内企业,国内企业只要有一定的实力,技术不足也可以考虑,技术不足可以与国外企业合作,外企在向我国出口大宗高科技产品时要一同转让技术;央行无需再保留大量外汇,而转为民间持有,汇率自由浮动,民间买卖外币自由,央行在其中发挥宏观调节作用。——以此少替别人消费,多将有效需求对准国内企业,多将就业机会留给自己。5 在扩大有效需求中,增加出口是一条可行的办法。出口实际上把一部分潜在的需求者(在国外)变成了实际的消费者,所以扩大了有效需求量,因此政府那是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来帮助企业扩大出口。现在国际上掀起的全球化浪潮其意义正在如此。就我国而言,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与国外的自由化贸易程度,促进出口,采取的措施包括以加入世贸为契机,努力加强与传统贸易伙伴如美日欧、东南亚等国家地地区的经济关系,扩大贸易量,同时也要借诸多国家对我同时让税的机会,大大扩大对那些原先与我贸易量并不大的国家的出口。在这些国家中,与我相距不远的亚洲众国无疑为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商谈组建经济自由贸易,这是一个正确的开始。想未来我国不仅应与这些国家搞自由贸易,还应与整个东北亚国家,中亚国家包括俄罗斯在内,以及西亚和南亚地区众国家间都搞。展望未来,这些国家必将有一天形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见绌作《中国未来外交新战略》),这一经济实体的出现无疑将会极大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当然就现实而言,不可否认还有许多阻碍性因素,但无疑应是我国外交和经济发展努力的取向。就当前而言 ,应该做的是向这些国家进一步展开外交公关,消除可能存有的隔阂,进一步加深相互间经济经济联系的欲望,在同时还要采取实际行动如与相关国家间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流转速度,为加深贸易关系,提高贸易量创造更好的条件。据称俄罗斯急欲加入世贸,印度有意加入上海五国组织,对此我国都应持欢迎态度并给予大力支持,并借机提出消除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不良因素以做为支持条件,以此使相互间经济政治等获得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如果对外需求量不足,还可以向外提供援助,以使受援者扩大消费自己商品的能力。战后美国向众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美元贷款,七、八十年代日本也曾向国外大批量的进行援助,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也都不同程度上这样做,其根本目的都是着眼于提高国外市场消费自己产品的能力,扩大有效需求,所以在以后为有效地增加我国的出口量,在加深与周边国家自由贸易的程度时,还应不失时机的向国外特别是周边国家以适宜的方式(保证我权益)提供大量的有偿援助,或者是允许一些信用好的国家在我国发行债券。假如每年向他们提供贷款一千亿,则无疑可增加就业机会数百万个,减少大量商品积压,又利于扩大我国商品在该国市场占有额,同时从政治上讲还可显示出我国对其有意帮助之心态,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比我国不得已去单纯的搞财政赤字扩大效益模糊的基建要明显好,不过投去的钱要确保能收回来,否则就赔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