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敏感词起名:安德义《论语解读·尧曰第二d十·2》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3:45
【原文】

  20.2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①?”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②,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③,劳而不怨④,欲而不贪,泰而不骄⑤,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⑥,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⑦,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⑧,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⑨;慢令致期谓之贼⑩;犹之与人也⑾,出纳之吝谓之有司⑿。”

  【注释】

  ①斯:就,才。副词。 ②屏:摒除,排除。 ③惠:施恩惠(给人民)。名词活用作动词。 ④劳:使劳苦。即役使民众。使动用法。 ⑤泰:庄重矜持。 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就着人民认为有利之处而使他们在这里获得利。因,就着,借着。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借助的条件。 ⑦无:无论,不管。连词,表示无条件。 ⑧尊其瞻视:使他的目光尊严。使动用法。瞻、视,这是两个同义动词连用,在这里用作名词,作“目光”讲。 ⑨不戒视成:不事先告诫,而突然检查看他做成功没有。 ⑩慢令致期:命令下达很慢,限期要求却很急。慢,慢下达,晚下达。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致,到。 ⑾犹之:同样,一样。与:给予。 ⑿出纳之吝:出手时吝啬。纳,本为“入”意,在这里只作“出”的衬词,没有意思。有司:管理财务的小官。

  【语译】

  子张向孔子请教说:“怎么样才能搞好政务管理?”

  孔子说:“尊崇五种美德,屏退四种恶政,就可以搞好政务管理。”

  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些什么?”孔子说:“在上位的君子,能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不耗费什么;役使民众,而民众却没有怨言;追求仁德,却不贪图财物;庄重矜持却不傲慢;态度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问:“什么叫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不耗费呢?”孔子说:“依百姓所希望获得利益的事,引导他们去做,这不就是给百姓以恩惠 ,而自己却不耗费吗?选择百姓能做的事,让他们去做,他们还会怨谁呢?自己追求仁德而得到仁,还贪求什么呢?君子不管人是多是少,势力是大是小,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庄重矜持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光端正、尊严,使人看见便产生敬畏,这不就是态度威严却不凶猛吗?”

  子张又问:“四种恶政指什么呢?”孔子说:“不事先教化便加杀戮,叫做虐;不事先告知情况,而突然要求成功,叫做残暴;命令下达很晚,却要求限期完成,叫做贼害;终究是要予人的,但在拿出手时却又很吝啬,这就是小库吏的作风。”

  【解读】

  本章孔子谈治国之方略,具体说则是“尊五美,屏四恶”。

  五美:

  “惠而不费”,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劳而不怨”,则是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荀子说:夏不宛暍(中暑),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

  “欲而不贪”,可作两解,一是有欲望而却不贪婪,欲而有度,欲而适中。二是“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使用的就是这个含义,“欲仁而得仁”。“仁”是各种美德的总和,也是最高尚品德,得到了这种美德,又何必贪求其他呢?

  “泰而不骄”是稳健庄重而不骄奢恣睢,轻慢“寡”“小”以之为骄逸,轻慢“众”“大”以之为刚直,“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无论众寡小大均不敢轻慢,取其适度而已。

  “威而不猛”,威严而不凶猛。子夏说:“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其言也厉。”

  “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是为政者的管理策略。“欲而不贪”是为政者的道德修养,“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是君子由内而外的礼仪形体修养。

  四恶:

  为政者当以“君”、“亲”、“师”三者身份同时出现,便是一个好的为政者。“君”即君王,领导,上级,老板;“亲”即父母;“师”即师长。为政者当有“临之以庄” 、“威而不猛”“、泰而不骄”的王者之风,同时又要有父母之爱子女,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般的温馨和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举善而教不能。”“教不能勿搢(急于求成)。”

  “君” 、“亲” 、“师”三者集于一身,方是好领导。“不教而杀” 、“不戒视成”,是虐者,是暴者,谓之无师教之德,“慢令致期”,是贼害,谓之无君王之风,“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当赏则赏,当付出则付出,“把玩不舍”,则无父母关爱施予之情,君亲师三德尽失,谓之五恶。详细诠释见朱熹注:

  虐,谓残酷不仁。暴,谓卒遽无渐。致期,刻期也。贼者,切害之意。缓于前而急于后,以误其民,而必刑之,是贼害之也。犹之,犹言均之也。均之以物与人,而于其出纳之际,乃或吝而不果,则是有司之事,而非为政之体。所与虽多,人亦不怀其惠矣。项羽使人,有功当封,刻印刓,忍弗能予,卒以取败,亦其验也。尹氏曰:“告问政者多矣,未有如此之备者也,故记之以继帝王之治,则夫子之为政可知也”。

  关于五美四恶,梁•皇侃《论语义疏》论述颇为周详,全文抄录,以备浏览:

  因民所利而利之,谓民水居者利在鱼盐蜃蛤,山居者利于果实材木,明君为政,即而安之,不使水者居山,渚者居中原,是因民所利而利之,而于君无所损费也。孔子知子张并疑,故并历答之也。言凡使民之法各有等差,择其可应营役者而劳役之,则民各服其劳而不敢怨也。欲有多涂,有欲财色之欲,有欲仁义之欲,欲仁义者为廉,欲财色者为贪。言人君当欲于仁义,使仁义事显,不为欲财色之贪,故云“欲仁而得仁,又焉贪”也。言不以我富财之众,而陵彼之寡少也。又不得以我贵势之大加彼之小也。我虽众大,而愈敬寡小,故无所敢慢也。能众能大,是我之泰;不敢慢于寡小,是不骄也,故云泰而不骄也。衣无拨,冠无免也。瞻视无回邪也。若思以为容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故服而畏之也。望而畏之,是其威也。即之也温,是不猛也。又引江熙云:我欲仁,则仁至,非贪也。又引殷仲堪云:君子处心以虚,接物以为敬,不以众寡异情,大小改意,无所敢慢,斯不骄也。

  已闻五美,故次更谘四恶也。为政之道必先施教,教若不从,然后乃杀,若不先行教而即用杀,则是酷虐之君也。为君上见民不善,当宿戒语之,戒若不从,然后可责,若不先戒勖,而急卒就责目前,视之取成,是风化无渐,故为暴卒之君也。暴浅于虐也。与民无信而虚期,期不申勅丁宁,是慢令致期也。期若不至而行诛罚,此是贼害之君也。犹之与人,谓以物献与彼人,必不得止者也。吝,难惜之也。犹会应与人,而其吝惜于出入之属,故云出内之吝也。有司,谓主典物者也,犹库吏之属也。库吏虽有官物而不得自由,故物应出入者,必有所谘问,不敢擅易。人君若物与人而吝,即与库吏无异,故云谓之有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