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 第四季劇情:初中思想品德毕业考试标准解读【复习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53:50

 

                                      初中思想品德毕业考试标准解读【复习要点】

专题一 心理健康教育

   考点1   认识自我

【课程目标】  

    能够不断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生理;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协调发展。

    1.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控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6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核心知识】    .

    1.根据少年时期的三大生理变化(性机能发育成熟、身体外形急剧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及其所导致的身心协调问题,把握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根本特点,进而引导学生在悦纳自己生理变化的基础上,促进其心理和生理的协调发展。

    2.围绕少年时期的三大心理过渡(从依赖性向独立性、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和三大心理矛盾(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性机能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卫生的常识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找到调控自己心理冲动的有效方法。

    3.从理解情绪的多样性人手,认识情绪在人类生活中的独特作用,进而结合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学会调解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情绪的常用方法。

    4.从正确看待挫折和逆境人手,通过讨论交流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的重要性。

    5.充分认识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在社会适应和个人成长中的意义。以及“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在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并学习增强自我完善的常用方法。

    6.从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入手,通过讨论、交流,掌握客观、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考点2     学会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质

【课程目标】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2.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2.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2.3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2.4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情感。

    2.5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6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7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8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2.9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2.10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11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12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核心知识】

    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矛盾的原因,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策略。

2.理解青春期是容易滋生孤独感和闭锁心理的特殊时期,认识青春期闭锁心理理象的成因及危害,掌握学习积极交往、养成乐观性格的有效方法。

    3.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在初中生社会性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同时认识不恰当的交往方式对初中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4.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特点,知道新型师生关系基本内涵,掌握与教师交往和沟通的基本准则。正确对待教师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5.懂得什么是礼仪,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认识到是否讲究文明礼貌对他人心理的不同影响及其所导致的不同后果。

    6.明确什么是合作中竞争和竞争中合作;正确理解竞争及其与合作的关系。

    7.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8.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9.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珍视集体的团结,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lO.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职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11.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规则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12.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他们的文化与习俗。

    考点3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课程目标】 

   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3.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自我控制的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2正确对待心理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3.3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3.4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3.5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3.6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核心知识】    ‘

    1.结合青少年追星现象或偶像崇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以及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中的压力;引导学生细致分析导致学习焦虑的具体原因,并通过相互交流探讨适用于自己的调控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3。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是“战胜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重要保证,同时,从不同方面了解勇于克服困难的事例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积极进取态度的自我锻炼的方法。

    4.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个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与存在也离不开每一个个体,进而加深对“团结就是力量”的涵义的理解与领悟,增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自觉性。

    5.通过对“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对比,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加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进而加深对党的感情,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技能与习惯。

    6.通过多种事例,引导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对个人感情的影响,提高文化认同感。

专题二  道德教育教育

   考点1   自尊自强

【课程目标】

    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人生活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并在此基础上热爱生活,积极地投人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1.2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3知道自信对人成长的作用,走出自信的误区;掌握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1.4体验自立的意义,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走向自立人生。

    1.5感受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的巨大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自强的人。

    1.6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核心知识】

1.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生命的可贵。

(1)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

    (2)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关爱。这就要求我们在珍爱人的生命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

    (3)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它最具有智慧。人的生命的多样性,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贡献。

    2.珍爱生命,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1)自己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决不放弃生的希望;尊重他人生命,在他人需要时伸出关爱之手。

(2)懂得生命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延伸生命的价值。

    3.自尊的含义和表现,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懂得自尊和知耻。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当一个人的心理或行为受到他人的肯定、赞扬时,就会感到高兴,这就是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自尊的快乐。

    (2)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人不可以无耻,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我们不要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3)要自尊,还要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自傲是毫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骄傲自大,它们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人的成长十分有害。

    4.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彼此尊重,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5.如何培养自尊心。

    (1)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2)懂得知耻,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3)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和批评,适度自尊。(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6.了解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如“我能行!”,即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7.要克服自负、自卑、自弃等心理。

    自负在于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所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自卑自弃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8.掌握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自信有助于成功,所以我们要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1)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每天也都在进步,找到这些进步和长处,会增强自信心。

    (2)相信自己行,并敢于大胆尝试,在成功的经历中体验自信心。实力,是支撑自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9.了解自立的含义和表现。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如,我们从学会走路,就有了身体的自立;当我们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自立,表现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10.认识自立的意义。

    自立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人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11.知道培养自立品质的方法,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1)克服依赖心理,走向自立人生。(2)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我们要学会独立地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3)自己解决自己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4)大胆投身社会实践,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12.了解自强的含义和表现及其重要性。

    (1)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是自强。

    (2)自强精神的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

    (3)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它是我们通向成功的阶梯,对我们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掌握锻炼自强能力的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自强的人:

    (1)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且为实现人生的这一理想而执著追求。

    (2)学会战胜自己。人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敢于战胜自身弱点的人,才会成为自强的人。

    (3)善于扬长避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4)积极参加社会事务,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14.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社会是复杂的,要求学生能够相对全面地理解是非善恶的标准,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跟随作恶。即使跟随别人做了错事,自己也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在同伴做错事的情况下要敢于提出反对的意见,即使会被同伴指责为不合群,也不跟随作恶。 

    考点2    承担社会责任

【课程目标】

    正确认识公平,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崇尚公平,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正确认识正义,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维护正义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自觉承担责任的公民。

    2.1  正确理解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公平意识是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2.2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有独立判断能力,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培养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2.3知道正义和非正义的含义;了解正义与公平、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就是维护正义。

    2.4  培养学生分辨正义与非正义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践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做具有正义感的人。  

    2.5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角色,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2.6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成长。

  【核心知识】

    1.正确认识公平

    (1)公平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2)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3)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公平就是得到自己该得的,分担自己该做的。

    2.知道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1)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不公平对社会产生危害)。

    (2)公平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公平既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也通过社会影响个体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3.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我们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努力。遇到不公平,我们要善于用合法的手段去解决。对于某些不公平现象,则要理性反思,善于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平和的心态。  

    4.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运转。

    (2)为了更好地互惠公平地合作,需要我们自觉承担责任、履行职责,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没有人只享受利益而不分担责任,由一部分人独享利益,而另一部分人只分担责任的合作是不可能互惠的、公平的,合作需要公平。

    (3)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既是社会和谐运转的需要,也是现代人应有的品格和价值追求。

    (4)学生还要清楚,在公平合作方面.我们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要与人公平合作,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尊重别人,平等待人,一视同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自己小的得失;真诚地给别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大局为重,从长远利益考虑,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诚信做人,恪守自己在合作中的诺言等。  

    5.判断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6.理解正义的重要性: (1)正义与公平的关系。(2)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7.懂得怎样维护正义

    (1)面对非正义行为,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用正当方式来维护正义。

    (2)要明辨是非,伸张正义,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的正义去努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3)未成年人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8.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9.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10.能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专题三      法 律教育

考点1    学法用法

【课程目标】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养成自我防范意识。

  1.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1.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1.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1.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1.5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核心知识】

    1.明确法律规范的特征。尊重规则,尊重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

    2.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感受法律的尊严,热爱法律、尊重法律。 

    3.明确法律作用。法律具有制裁功能和保护功能。培养依法做事的观念、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以及把法律作为首要的行为准绳的观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这部法律的必要性,颁布的时间、目的、保护的对象、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通过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未成年人权益.爱法、用法,掌握有关维权的方法,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御不良影响和不良行为,进行自我保护。

    5.了解有关“违法与犯罪”的基本知识,自觉守法,避免违法犯罪。

    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及其严重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7.知道身边的种种诱惑;知道诱惑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与危害,辨别是非,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知道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8.青少年容易受到多方面的侵害。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增强权利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考点2    权利与义务

【课程目标】  

    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1.2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害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2.4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5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2.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2.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核心知识】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的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2.我们的文化权利一一一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的作用;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征;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知道受教育权受侵犯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

    3.我们的人身权利

公民的界定;通过实例说明公民的各类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犯;举案说法,设置情境,根据依法维权的事例,分析说明相关的法律要求和对策。复习时可自制一简明清晰的知识网络图,以便准确掌握具有相关性的各种人身权,明确它们的从属关系。本课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应关注两个实际,即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使所学的知识通过具体案例转化为生活中的觉悟和能力。

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知道相关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能够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了解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的方式。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能够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行为。知道这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增强依法维权(人格尊严权)意识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知道隐私权受侵害时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以及侵权者应 承担的法律后果。

   4.我们的经济权利

   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所有权的方式,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遗产继承的方式;遗产分配原则;了解有关财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和维护继承权的方法;智力成果权的内容;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及使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考点3    法律与社会秩序

【课程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3.1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3.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4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核心知识】

    1.明确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懂得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知道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宪法规定。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以及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自觉树立宪法意识。

    4.了解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知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5.理解公民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理解公民依法行使揭发检举权的重大作用,积极行使监督权。

    6.明确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关系,危害国家安全,都应负法律责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懂得公民必须依法同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7.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8.明确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9.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明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机关,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10.知道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明确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专题四  国情教育

考点1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课程目标】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3.1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3.2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3.4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3.7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核心知识】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2.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内容、核心内容、长期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

    3.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

    4.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5.认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体会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资源现状、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形势的总特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7.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先进文化的含义及其指导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在世界格局中所面临的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

     考点2   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课程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1.1了解中华文化,感悟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1.2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体会传统美德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3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民族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

    1.4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5  勇于承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参与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核心知识】

    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明确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4.认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5.知道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6.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7.知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8.青少年应该弘扬民族精神。知道弘扬民族  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  民族精神,参与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发  扬爱国主义精神,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考点3   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课程目标】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理解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及其现实作用,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明确努力方向,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未来的挑战。  

    2.1 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2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2.3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理解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及其现实作用,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特别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2.4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5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会作出选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终身学习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核心知识】

    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3.理解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5.明确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创业精神。

    6.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7.了解学习压力对我们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要学会从容面对考试。

    8.掌握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学会选择,勇于承担责任,做自己的主人。

    9.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发扬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应对未来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