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丽歌演唱会视频:麻黄附子细辛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34:59
根据《伤寒论》所载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药为:麻黄6克(去节)、细辛6克、附子6克(炮,去皮)。以水20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3服。其功效助阳解表。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者。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数种内科病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血管神经性头痛  多数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阳虚阴盛、经输不利,故可应用麻黄附子温阳通经、细辛通络止痛,用量宜大,不必完全拘泥于《药典》之规定,但应先煎30分钟,以减轻毒性。川芎、蜈蚣能助细辛通经止痛。

  有一中年女患者,患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3天。每次以头顶及两侧太阳穴处疼痛为剧,甚则呕吐,与受寒及情志刺激有关。此次发作因情志波动引起。症见:头痛如劈欲吐,伴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月经错后及量少有块,少腹冷痛,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综合脉证,系阳虚阴盛、经气不利之头痛。治则温阳通经止痛。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6克、制附子10克(先煎)、细辛12克(先煎)、白芥子10克、川芎30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甘草6克、石菖蒲12克、川牛膝12克。诸药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用15剂告愈。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以老年人多见。中医认为:是心阳不振、经输不利之胸痹,由于心阳不足,故遇寒则甚。应用麻黄、附子温通心阳,细辛通络止痛;配薤白助细辛宽胸止痛;人参、丹参益气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促其功能恢复。诸药合用,温阳通脉、益气活血,故能使窦缓恢复。

  有一老年男患者被确诊为窦性心动过缓3年。症见:胸闷心悸,每遇寒冷或受凉时则胸部闷痛加重,伴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沉迟。证属心阳不振、经输不利之胸痹。治则温阳通脉,养心益气。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克、制附子10克、细辛4克、薤白12克、丹参20克、人参10 克。诸药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共服40剂,胸闷、心悸、肢冷减轻。

  肺心病心功能不全  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反复咳嗽气喘、耗伤阳气,致心肺气虚、气血运行不畅。其病机为:心阳不振,故而胸闷心悸;阳虚不能外达以温煦四肢,故形寒肢冷;肺气不足,宣肃失常,痰浊内停,故咳痰气喘;阳虚气化不利,水气流溢四肢,故肢体浮肿。故治宜温阳散寒,利水平喘。

  有一老年女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20余年。症见:喘咳气急痰多,痰色白质稀,胸闷心悸,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满布干湿性罗音,心音低,舌淡苔白滑,脉沉。证属心阳不足,痰浊内停之喘证。治则为温阳散寒,利水,祛痰平喘。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麻黄9克、制附子10克、细辛5克、干姜10克、射干12克、莱菔子12克、紫苏子15克、猪苓12克、车前子20克(包煎)。诸药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10剂后,一般情况明显好转。

  老年人劳累后感冒高热  老年人肾气已衰、精血虚亏,又加劳累,愈伤肾气、损耗真精,寒邪乘虚直入少阴。症见:高热恶寒,肢冷蜷卧,神疲乏力,阴不涵阳,面色潮红,脉浮躁无根。当为本虚标实之证。若纯以辛温发表,必阳虚精亏不能鼓邪外出,且有虚脱之虞,亟当温经益肾。扶正祛邪,遂取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助阳以散寒;熟地、萸肉、龟版滋肾益精以固本,待阳复、精固、寒散则高热自退,恶寒、身倦、肢冷等症自除。

  有一老年男患者,劳累后,翌日即发高热3天,伴恶寒肢冷。症见:蜷卧肢冷,面色潮红,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象浮躁。此证恐有虚脱之险,亟当温经发汗,益肾固精。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5克,细辛4克,制附子、山萸肉各1克,熟地15克,龟版(先煎)12克。诸药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仅服2 剂药后,诸症即大平。后服大补元煎加减4剂康复。

总结:少阴表证

编号:006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甘草

主治: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归经:足少阴药也。

方义: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故曰反也。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变化方:本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证者当微发汗。

煎服法: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煎。

http://blog.163.com/aqua_rui_01/blog/static/246233200721311729414/
糊涂王子2007-11-28 18:27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

    根据《伤寒论》所载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药为:麻黄6克(去节)、细辛6克、附子6克(炮,去皮)。以水20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3服。其功效助阳解表。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者。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数种内科病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血管神经性头痛  

      多数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阳虚阴盛、经输不利,故可应用麻黄附子温阳通经、细辛通络止痛,用量宜大,不必完全拘泥于《药典》之规定,但应先煎30分钟,以减轻毒性。川芎、蜈蚣能助细辛通经止痛。有一中年女患者,患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3天。每次以头顶及两侧太阳穴处疼痛为剧,甚则呕吐,与受寒及情志刺激有关。此次发作因情志波动引起。症见:头痛如劈欲吐,伴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月经错后及量少有块,少腹冷痛,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综合脉证,系阳虚阴盛、经气不利之头痛。治则温阳通经止痛。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6克、制附子10克(先煎)、细辛12克(先煎)、白芥子10克、川芎30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甘草6克、石菖蒲12克、川牛膝12克。诸药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用15剂告愈。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以老年人多见。中医认为:是心阳不振、经输不利之胸痹,由于心阳不足,故遇寒则甚。应用麻黄、附子温通心阳,细辛通络止痛;配薤白助细辛宽胸止痛;人参、丹参益气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促其功能恢复。诸药合用,温阳通脉、益气活血,故能使窦缓恢复。有一老年男患者被确诊为窦性心动过缓3年。症见:胸闷心悸,每遇寒冷或受凉时则胸部闷痛加重,伴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沉迟。证属心阳不振、经输不利之胸痹。治则温阳通脉,养心益气。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克、制附子10克、细辛4克、薤白12克、丹参20克、人参10克。诸药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共服40剂,胸闷、心悸、肢冷减轻。

      肺心病心功能不全  

      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反复咳嗽气喘、耗伤阳气,致心肺气虚、气血运行不畅。其病机为:心阳不振,故而胸闷心悸;阳虚不能外达以温煦四肢,故形寒肢冷;肺气不足,宣肃失常,痰浊内停,故咳痰气喘;阳虚气化不利,水气流溢四肢,故肢体浮肿。故治宜温阳散寒,利水平喘。有一老年女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20余年。症见:喘咳气急痰多,痰色白质稀,胸闷心悸,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满布干湿性罗音,心音低,舌淡苔白滑,脉沉。证属心阳不足,痰浊内停之喘证。治则为温阳散寒,利水,祛痰平喘。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麻黄9克、制附子10克、细辛5克、干姜10克、射干12克、莱菔子12克、紫苏子15克、猪苓12克、车前子20克(包煎)。诸药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10剂后,一般情况明显好转。  

    老年人劳累后感冒高热  

老年人肾气已衰、精血虚亏,又加劳累,愈伤肾气、损耗真精,寒邪乘虚直入少阴。症见:高热恶寒,肢冷蜷卧,神疲乏力,阴不涵阳,面色潮红,脉浮躁无根。当为本虚标实之证。若纯以辛温发表,必阳虚精亏不能鼓邪外出,且有虚脱之虞,亟当温经益肾。扶正祛邪,遂取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助阳以散寒;熟地、萸肉、龟版滋肾益精以固本,待阳复、精固、寒散则高热自退,恶寒、身倦、肢冷等症自除。有一老年男患者,劳累后,翌日即发高热3天,伴恶寒肢冷。症见:蜷卧肢冷,面色潮红,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象浮躁。此证恐有虚脱之险,亟当温经发汗,益肾固精。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5克,细辛4克,制附子、山萸肉各1克,熟地15克,龟版(先煎)12克。诸药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仅服2剂药后,诸症即大平。后服大补元煎加减4剂康复。
     
http://www.shenshan120.com/info/zy4/160520795.html
糊涂王子2007-11-28 18:27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32例 

www.shouxi.net   魏玲 杨秋红 崔健 2005-12-27 14:02:23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 年 12 月 第 3 卷 第 23 期 

关键词: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系皮肤科常见病,患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近年来有所增加。32例患者中骑摩托车发病21例,3例从事冷藏工作,8例农民接触凉水发病。近2年来,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32例,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门诊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8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2年,平均1.1年;见冷风起风团者21例,见凉水、冷物起风团者11例,风团以暴露部位和接触部位为主。


  1.2  治疗方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麻黄9g,附片9g,细辛6g,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生姜5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禁止接触冷水,避风寒,忌生冷饮食。


  1.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痊愈21例(65.6%),遇冷风凉水不再出现皮肤风团,皮肤色泽如常;显效7例(21.9%),遇冷水、凉水皮肤症状基本消失,但皮肤变白,有不适微痒感;有效4例(12.5%),遇冷水、凉水皮肤症状改善50%以上。总有效率87.5%。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23岁,于2004年10月6日来诊,自诉近2个月来,面部、上肢及暴露部位遇冷起风团、痒,见热后皮损自然消失。体格检查发现面部、上肢皮肤变白,起皮色和淡红色风团、痒,触之皮肤发凉,用手按压风团5min后风团消失。诊脉浮紧,舌淡苔薄,中医辨证属风寒侵入肌肤,营卫不和,寒邪蕴结,即发风团。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温经发表,调和营卫,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10剂后复诊。患者皮肤正常,无不适感觉,继续服用10剂,6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3  讨论


  寒冷性荨麻疹是由于禀性不耐,或表虚卫弱,再遇气候突然变冷,或突然受寒冷刺激,如侵入冷水、接触冷物,在寒冷的刺激下诱发。以暴露部位和接触冷物部位出现皮色苍白,起皮色和淡红色风团、痒,有冷感觉。病机为风寒束表,蕴结皮肤。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温经发表,调和营卫,使风寒之邪由表而出,营卫调和,经络舒通,症状自然消失。


  作者单位: 262700 山东寿光,寿光市皮肤病防治站


http://www.shouxi.net/journal/articleinfo.aspx?art_id=123139
糊涂王子2007-11-28 18:28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视瞻昏渺
牛忻群 牛国考 山西省肉种鸡场医务所

  徐某,女,27岁,1999年3月18日初诊。述3个月前因烦热、头晕,用冷水冲洗,3日后自觉双眼视物昏朦,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被诊为急性视神经炎收治,用过青霉素、激素、清开灵注射液等,连续治疗2周视力不见好转。刻下见眼外观端好,肥盛之躯,查眼底见黄斑区轻度水肿。自觉视物昏朦,眼前有黑花飞舞,并随眼球转动而飘移不定。伴头痛,以两颊为甚,严重时不欲睁眼,且项背强几几、身倦乏力,嗜卧倦怠,脉沉紧,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而腻。证属视瞻昏渺。病机应为冷水相激,寒凝玄府,眼络闭郁,失于宣畅,以致视物昏朦。治宜温经通络,通阳化气,启郁开闭。方用麻黄附子汤加味治疗,麻黄15g,附子10g,细辛10g,苍术30g,陈皮20g,厚朴20g,桂枝30g,柴胡10g,黄芩10g,葛根60g。连服5剂,视力略有改善,头痛明显减轻,项背舒缓,嗜睡感消失。原方加重葛根90g,连服10剂,视力显著改善,眼前已无黑花飞舞飘移,查眼底黄斑水肿消失。再进5剂后,视力恢复如初,诸症皆愈。
  视瞻昏渺为眼科之疾,一般实证多为浊邪上犯,气滞血郁;虚证多为肝肾不足,心肝两虚,在治疗上各有法度。笔者抓住患者身热汗出,冷水冲洗后的发病原因。认为是冷热相激,寒凝内闭玄府,眼络失于温宣,神光发越不畅,而致视物昏朦,非血瘀气滞。故以辛温宣通为法,以麻黄附子汤加味,取辛温气烈之麻黄,发越玄府内闭寒滞,“通九窍,调血脉”(《大明本草》),畅目络;附子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直达目窍,温经暖络,激发脏腑生化机能;细辛散寒郁,达目本而通络脉;柴胡、黄芩调和枢机,理肝气而畅眼系;苍术开郁启滞、运脾悦目为眼科良药,而且对消除黄斑肿胀有很好效果;重用葛根、升麻升阳通络,润络脉而畅目系,现代研究认为葛根能扩张血管、调节血液运行,尤其对改善脑血液循环尤为显著;桂枝温通经脉,直达窗户,通阳化气,以展“心灵”;厚朴、陈皮行气通络散结,展视扩野明目。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仲景治太少两感的著名方剂,笔者用其温经匡扶阳气而不伤正,通络散而不恋邪气,一可宣络脉达目系而开启玄府,二可行孔窍畅气机而发越神光。
糊涂王子2007-11-28 18:28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www.huaxia120.com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床新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剂组成,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为少阴病兼太阳表寒证的主方。自古以来被用于阳虚感冒,特别是高龄患者感冒的治疗,后世加减变化扩大了应用范围,现举例如下。

1 痹证 痹证是人体机表感受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筋骨、肌肉、关节等外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的病证。其寒邪重者,疼痛剧烈,甚则痛如锥刺为痹痛,临床上用本方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温经散寒止痛,祛风除湿,合而用之,则寒湿得除,气血通畅[1],通则不痛。

2 少阴咽痛 始因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误服苦寒清热养阴之剂后转成危证。兼头痛如劈,恶寒发热、体痛、咽痛、水浆不能下咽,痰诞涌甚。咽部红肿起白泡而破烂,舌苔白滑,脉沉细而兼紧,不渴饮。此系寒入少阴,误用苦寒清热,致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上浮,少阴虚寒,经络凝滞不通所致。取扶阳祛寒,引阳归舍之法,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方中附子扶阳驱寒,麻黄开腠理,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温,直入少阴以湿散经脉寒邪,并能协同附子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咽痛自愈。

3 少阴头痛 起初因受寒而起病,又误服辛凉之剂未效,病经十余日,头痛如劈,热不可忍,午后则恶寒体痛,脉沉弱无力,舌苔白滑而不渴饮。此乃寒人少阴,阻碍清阳不升,复以辛凉耗散真阳,正虚阳弱,邪正相争,而成少阴头痛,    此处内容(治疗方法/用药处方/诊疗技术/经验),已屏蔽,需要了解,请联系服务中心,以便我们为您服务。   

4 过敏性鼻炎 属中医“鼻鼽”范畴。多见于季节性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连作,受寒则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此为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日久可伤及阳气,加之风寒外侵,鼻窍失司而发,治宜辛散寒邪,益气固表,本方中麻黄,细辛发散风寒,宣通肺窍,附子温肾助阳,加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辛荑辛温而善通肺窍,黄芪益气固表,则卫表固,风寒祛,鼻窍自通。姜春华临床经验:    此处内容(治疗方法/用药处方/诊疗技术/经验),已屏蔽,需要了解,请联系服务中心,以便我们为您服务。   

5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具有病情顽固,反复发作加重的特点。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冬春发作频繁,症见咳喘气急,动则加剧,甚则不能平卧,痰多稀白,胸闷如窒,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鼻流清涕,恶寒头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拟温阳宣肺,化痰平喘,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因阳虚正衰,正不胜邪,故喘咳而不愈,复感风寒束肺,宣肃失司,且寒邪伤阳,阳气益亏,摄纳无权,以致出现内外合病,虚实夹杂之证,表邪不解则阳气难复,    此处内容(治疗方法/用药处方/诊疗技术/经验),已屏蔽,需要了解,请联系服务中心,以便我们为您服务。   

6 心血管系 如心动过缓属于心悸范畴 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心率在50次/分以下,脉沉细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舌底脉络迁曲,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丹参、淫羊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3],心动过缓总因阳虚瘀阻而致,而本方意在补火助阳散寒,淫羊藿助附子补肾壮阳,同补心肾之阳,活血祛瘀通络。本方加减还可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风心病、过敏性休克等[4]。

讨论 综上所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应用广泛,且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在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可兴奋肾上腺素神经而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附子强心,增强冠脉血流量,从而使心率加快;细辛含甲基丁香酚挥发油,辛香走窜,有升浮之性,内可上行,横走通行全身之气,又辅附子温肾扶阳;外可温散风寒,又入肾纳气,为治喘咳之要药,共同温经达表,扶正祛邪。

此一方多用,是仲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指导思想的延伸。经方依证而立,方证相对应,方与证之间的契合点的病机。同一病理机制下可见到不同的临床症候的体现,即《伤寒论》精辟之一。


参考文献

1.      向开维 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46。

2.      吴生元、吴元坤《吴佩衡医案》[M]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11.47-48。

3.      黄武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心动过缓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4)61。

4.      张红等,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应用[J]新疆中医药,2002(1)49。

(稿件编号:huaxia120_60342)(撰稿专家:吴韵敏)

http://www.huaxia120.com/1.1.3.36.htm
糊涂王子2007-11-28 18:29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治验举隅 

www.shouxi.net   熊家福  熊庆梁  张在香 2004-7-24 16:04:00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1 期 

关键词:麻黄附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1-0056-0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为少阴病兼太阳表寒证的主方。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多年来,笔者运用本方加味治疗胸痹、哮喘等,均获得满意疗效,兹举临床验案如下。


1 胸痹证


患者,男,50岁,1998年1月10日来诊,因胸闷、胸痛,心悸气短5年,曾多处求医,服用过中西药物,效不佳;患者昨日胸闷胸痛,心悸,晚上睡眠中被憋醒,而来院求诊。刻下症见患者面色苍白,唇舌紫暗、苔白,畏寒肢冷,脉沉迟(40次/min)。心电图诊为“窦性心动过缓”及“冠心病”;证属心肾阳虚,胸阳痹阻;拟峻补心肾,宣通胸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麻黄10g,熟附子30g(先煎),细辛6g,人参10g,黄芪20g,丹参20g,红花10g,炙甘草10g,水煎服。服上方20余剂,病情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30余剂,胸闷胸痛,心悸气短消失,复查心电图:心率62次/min,S-T段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按:本例由心肾阳虚,阴寒痹阻,心脉血瘀所致,病势较急,非峻补不能愈病。故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振奋心肾阳气,麻黄炙用降低发汗功能,麻黄走心经,兴奋心脏加快心率,附子含有去甲乌头碱,具有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作用,也能使心率加快,熟附子能增加窦房结自律性,改善窦房传导,使心率加快。根据久病必虚,气虚则血瘀,方中加人参、黄芪以补气活血,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炙甘草调和诸药。  合而用之,心、肾阳气振,痹阻血瘀通,药中病机,病得愈。


2 哮喘证


患者,女,43岁,于1997年11月2日来诊。患者昨晚睡眠中弊醒,胸膈满闷如塞,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端坐呼吸。5年来患者每年秋冬季节必犯,曾多处求医,服过若干中西药效果不佳。患者面色晦涩带青,头痛裹巾,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口不渴,喜热饮,每天吐清稀痰涎约250ml,脉沉弱舌淡苔白滑,证属太阳少阴表里俱病,太、少两感触犯哮喘夙根,治宜温经解表,止咳平喘用麻黄附子细辛加味:炙麻黄10g,熟附子30g(先煎),细辛3g,杏仁10g,苏子10g,白前10g,甘草6g,水煎服。服上方10余剂,病基本痊愈;改服用金匮肾气丸与紫河车服用以善其后,随访3年未复发。


按:本病是少阴心肾阳气不足,阴寒内盛,阳气不宣所致,盖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少阴阳虚不能卫外,卫阳不固,寒邪外侵袭肺,致邪气壅,肺气升降失常,故哮喘发作。病势较急,非峻温不能愈病,故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峻补心肾,破阴通阳。现代药理分析:麻黄能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直接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使末梢血管收缩,从而可缓解支气管粘膜的肿胀,对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有良好的效果;杏仁,苏子止咳平喘;白前祛痰降气,止咳;甘草调和诸药;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紫河车补肺气,益肾精,两者以固本,减少复发,合而用之,使阳气得温,阴寒得散,肺气得宜,元气得复,故病愈。


(收稿日期:2002-12-17)


作者单位:1256504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


2山东省博兴县医院乔庄分院


http://www.shouxi.net/journal/articleinfo.aspx?art_id=15698
糊涂王子2007-11-28 18:29麻黄附子细辛汤琐谈

2007-3-20 17:42:13 中国中医药报 阅读次数: 94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文中第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独具慧眼,颇多发挥。

  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曾用本方治疗一女性哮喘患者: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口干不思饮,背恶寒,但欲寐,晚上喘息胸闷,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便干,脉沉细,苔白根腻,变态反应检查对尘土、螨虫、花生、大豆等八种物质过敏,他医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服汤剂38剂不效。经胡老辨证为少阴表证夹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麻黄6g,细辛6g,炮附子6g),诸症大减,又继续服药2月余,诸症消失,经追访3年未见复发。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少阴病当属表证的观点,是他通过长期学习《伤寒论》及临床体验而得出的结论。《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日人山田宗俊认为该条是辨别太阳表证与少阴表证的重要条文,他说:“所谓阴阳二字,指其人因有寒热虚实之殊,而言太阳、少阳、阳明皆属实热;少阴、太阴、厥阴皆属虚寒……其发于阳之始谓之太阳;发于阴之始谓之少阴。”所以,当机体出现发热恶寒者为在表的阳证,亦即太阳病,当机体出现不发热而恶寒者为在表的阴证,与太阳病相对应的理应是少阴病。清末伤寒名家陆渊雷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当用于正气虚弱,且有外感表证。”藤平建患感冒咳嗽久治不愈,用小青龙汤不效,后经仔细辨证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用后不久即愈。已故北京名医岳美中先生在菏泽行医期间,曾治一中年男子,秋天遇风寒,全身发冷,恶寒较明显,诊其脉沉细,他医处方治之疗效不佳,经岳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剂而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老师曾治一青年咳嗽2月,服中药数剂不效,诊时症见恶寒无汗,鼻塞头痛,咽干不思饮,切其脉弦,苔白润,冯老师诊为少阴夹饮之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仅服1剂而解。湖北中医学院王悟川老师认为:“少阴表证,所以脉沉者,因少阴阳虚,无力鼓动气血达表抗邪,故用温经扶阳达表散邪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山西已故名老中医门纯德先生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少阴表证。”他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1例感冒重症及1例小儿病毒性肺炎危症患儿。

  从以上医家的精辟论述及临证心得,可以得知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属少阴病无疑。笔者在冯世伦老师的指导下,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1例额窦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患额窦炎3年,曾用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近日感冒后额窦炎复发,头痛欲裂(前额部明显),恶风寒,经常鼻流清涕,手足冷,不欲饮,脉沉细,辨证为少阴夹饮表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之:麻黄8g,炮附子10g,辽细辛6g,苍术15g,生苡仁15g,败酱草15g。服3剂后症状大减,又继服6剂,感冒及额窦炎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随后又根据症状不定期服用汤药数剂,现病情稳定。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的作用,可灵活用于过敏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脊髓空洞病,过敏性鼻炎、百日咳、无汗征、低血压、重症肌无力、疲劳综合征、心动过缓、坐骨神经痛、压痛等病,但须注意,辨证属外寒里饮者,凡证见发热或不发热、恶寒倦怠、脉沉细或浮紧等均有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机会。《伤寒论》第128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主要是辨清为少阴病夹饮之外寒里饮证。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不胜枚举,要想正确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认真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同时,要在临床当中仔细去体验,方能使本方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

http://www.cn939.com/zhongyizhuanti/zhongyizhuanti/200703/20070320174313.htm
糊涂王子2007-11-28 18:29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2-15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张仲景方,原方由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组成。有温经助阳,解表散寒之效,适用于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见无汗恶寒较甚,发热较轻,脉不浮反沉者。随着近年应用的进展,扩展用于治疗多种疑难杂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嗜睡症本病是指善眠,多卧,多寐反困倦欲睡的一种病症。据报道有人在《伤寒论》“但欲寐”的理论指导下,以本方治疗嗜睡症12例取效良好。基本症状有头晕头胀,神情不振,每早晨昏睡不足,呼之不易醒,甚至多睡到中午方醒,笔者常以此方加减治疗亚健康收效满意。本方有扶正祛邪,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之作用。

  视瞻昏渺(球后视神经炎) 本病外眼无异常,而出现视力减退以致视物模糊不清的效果。如李某严冬坐车闷热头痛难忍,下车后用水洗脸,洗头,顿感清爽。3日后视力急剧下降,双眼视物昏朦,当地县医院诊为急性视神经炎,经中西治疗2个月视力未改善。证属冷热相激,寒凝内闭玄府,眼络闭郁,失于宣畅。方以麻黄15克,附子10克,细辛10克,苍术30克,葛根60~90克,桂枝30克,柴胡、黄芩各10克,经加减连服20余剂,视物如初。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为常见病,多以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头痛、头晕、咽干、咽痛,甚或耳鸣、耳闭塞感,均为常见症状。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良好宣肺通窍,温阳助盖、益肺摄涕之效。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味治疗本病取效满意,清涕多遇寒加剧者加黄芪30~60克,鼻塞不通、头痛、头晕加苍耳子、辛夷各10克,黄涕加黄芩20克,桑白皮10克。

  涕泪不止 本病是指鼻涕及眼泪时出不止的一种病症。据报道有人以本方加苍术、五味子治疗本病获效。患者涕泪不止3月多,有按风寒,按炎症,也有按过敏治疗者,均不效。其按五液辨之,认为水寒之症与肾关系密切,病始风寒,阴盛阳弱,病及少阴,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太少两治,药尽3剂而愈。


  腓肠肌综合证腓肠肌综合症民间俗称吊脚筋或转筋,是以肢体筋脉牵掣拘挛,或扭转急痛,常发生于小腿腓肠肌,甚至牵连腹部拘急。据报道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阳气不足筋脉失于温煦,遂至拘急挛痛,屈伸不利。故以本方温经散寒,暖络通脉为法,加木瓜、白芍、甘草和胃通络,缓急筋挛,一般5~10剂可效。

  此外本方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无汗症、少阴咽痛、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阳萎、血管神经性头痛、骨髓炎等疾病也取得了很好效果。 

http://www.fj39.com/html/yaopin/20070215/41999.html
糊涂王子2007-11-28 18:30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喉痹

作者: 蒲亭逸仙 发表日期: 2006-07-02 复制链接 收藏
喉痹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而引起的以咽喉肿痛,甚则失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以风热犯肺,痰阻咽喉所致为多见,故疏风宣肺清热化痰,为医者所喜用。然风寒外束而致者,临床亦不少见,即《丹溪心法》所谓:“风冷能令人卒失者”。其治当疏风散寒,理论上多数医家也知。但在实际临证中,很多医家对风寒所致者,辄用寒凉;特别是现在的中成药基本是属寒凉之品,患者往往在药店自购而服,从而导致致寒邪郁闭,使简单的外感病传入少阴,甚至迁延不愈者甚多。盖足少阴之经脉循喉咙,挟舌本,寒邪犯肾,多成此疾。张石顽对此说得颇为详细,其云:“若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弦紧或数疾无伦,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噙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二证寒热天渊,不可不辨也”。余临证,凡见音哑,察咽喉之淡红,或暗红,苔白,脉紧或沉者,往往以此方加味,其效如响。

http://jurenlu.tcmbbs.com/article.php?uid-24-itemid-32.html
糊涂王子2007-11-28 18:30麻黄细辛附子汤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概述 

www.shouxi.net   曾靖 徐碧云 2005-6-21 22:51:44 《中华医药杂志》 2005 年 6 月 第 5 卷 第 6 期 

关键词:麻黄细辛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少阴病,治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方由麻黄、细辛、附子3味药组成,方中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气味辛温雄烈,佐麻黄外解太阳之表,佐附子以内散少阴之寒,3药组方合用,于温经中解表,于解表中温阳。本方虽为少阴太阳两感而设,但因其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散寒,阳气失展的病证,临床上用之多有良效,不仅用于少阴太阳两感,还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尤为突出,现将其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李葆华 [1] 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证属阳虚寒凝,心阳不振,气虚血瘀型1例,用原方加川芎、黄芪、丹参,服用20剂,症状消失。罗陆一 [2] 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证属心肾阳虚,阴寒内盛型1例,用原方加人参,服用7剂后,心悸、胸闷症状明显改善。崔明等 [3] 用原方加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桂枝、当归、丹参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证属心肾阳虚,寒凝血滞型1例,头晕心悸、胸闷气短诸症状改善,疗效满意。卫荣等 [4] 在原方基础上干姜、桂枝、川芎、当归,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四肢末端发凉、胸闷疼痛等症状消失,随访未发。秦兆福 [5] 以原方为基本方化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取得显著疗效。朱社教等 [6] 采用原方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2例,总有效率为92.85%。王有章等 [7] 用原方加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6例,临床治愈58例,占76.3%。汤益明等 [8] 用原方加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证属心肾阳虚、寒凝经脉型多例,收到良好疗效。袁瞳 [9] 采用原方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8例,取得满意疗效。吕冬霞 [10] 用原方加桂枝、石菖蒲、甘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服用2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未发。毛建平 [11] 用原方合保元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取得显著疗效。


  2 心律失常
   
  赵嗣音 [12] 用原方加菖蒲、郁金、野蔷薇根、丹参等辨证治疗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黄初东 [13] 用原方加味治疗窦性心动过缓54例,显效45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李中平 [14] 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早1例,用原方加桂枝、白芍、龙骨、牡蛎、黄芪、枣仁、茯苓、甘草,服用2个月后痊愈。丁发扬等 [15] 治疗窦性心动过缓1例,用原方加薤白、丹参、人参,服用40剂而告愈。伍桂林等 [16] 用原方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7例,显效2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89.47%。张淑云 [17] 用原方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疗效满意。冯辉 [18] 用原方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2例,显效25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93.55%。


  3 冠心病
     
  罗陆一 [19] 用原方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例,服药7剂后,胸闷胸痛减轻,心悸气短好转,继服20余日,病情显著好转。赵云芝等 [20] 治疗冠心病,用原方加黄芪、炙甘草,取得显著疗效。王红霞 [21]用原方加丹参、桂枝、栝蒌、薤白、党参、炙甘草,治疗冠心病1例,服药6剂后,诸症消失。刘新华 [22] 用本方加三七、薤白、丹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例,服用12剂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未发。李健明 [23] 用原方治疗冠心病1例,连续服用20剂后,诸症悉除,心电图大致正常。熊家福等 [24] 用本方加人参、黄芪、丹参、红花治疗冠心病1例,连续服用50剂后,胸闷胸痛、心悸气短消失,心电图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4 肺心病
   
  董福轮等 [25] 用原方随症加减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其中痊愈10例,好转43例,无效1例,死亡1例。丁发扬等 [26] 以原方加干姜、射干、莱菔子、紫苏子、猪苓、车前子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1例,服药5剂,情况明显好转。张颖 [27] 用原方加减并结合西药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40例,取得满意疗效。


  5 风心病
   
  朱宝贵 [28] 以本方加党参、炙甘草等治疗10例,病人病情大减而稳定。彭日敦 [29] 以本方加党参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性咯血1例,服药3剂后痊愈,以本方加蜜麻黄、太子参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左心衰竭的咯血,服药7剂后咯血未见复发。
   
  6 低血压
   
  崔明等 [30] 用本方加人参、五味子、炒白术、黄芪、升麻、焦神曲、炒麦芽、焦山楂、炙甘草,治疗证属少阴阳虚低血压1例,服用18剂后,血压升至120/75mmHg,继以补中益气丸、生脉胶囊善后,随访未复发。马山 [31] 用本方加味治疗低血压,取得满意疗效。牛忻群等 [32] 用本方加减治疗低血压33例,总有效率93.94%。
   
  7 其他
   
  病毒性心肌炎、过敏性休克和高血压以本方治疗痊愈也有报道。
   
  综上所述,麻黄细辛附子汤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应用广泛,并且取得较好疗效,麻黄附子细辛汤虽仅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但其药理作用广泛,其对介导组胺H受体Ca 2+ 迁移的细胞信息传递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以抑制MAPK磷酸化,而且可有效抑制PGE的产生 [33] 。由于麻黄细辛附子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所以在临床实践中,不但要辨病治疗,更重要的是辨证论治,做到“有是证,用是方”,要多实践、多总结,使经方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完整升华。

邱祖萍应用附子经验探析(ZT)

江苏省通州市痛症临床研究所,国家中药工程中心痛症药临床研究基地 (226300) 

严索宇 黄建琴 

 南通市名中医邱祖萍主任,系国家中药工程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痛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医30余年,擅治疑难病证,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对先生运用附子的经验有所领悟,今不揣愚陋,介绍如下。

1 热证、阳证不避,季节气候不拘。附子辛燥大热,功在回阳补火,散寒除湿,临床以用于阳虚、阴寒痼冷之证为之常。而先生用附子,不避热证、阳证,不拘寒暑季候,更不畏一个“炎”字。认为,附子温通辛散,贵在通经行阳,善走十二经脉,寒证、阴证用之固然愈病,而热证、阳证施用寒凉药时,更需温药扶助正气、通经行阳以开道;倘若阴虚阳浮,虚火上炎,附子尤具引阳入阴之妙。
在具体运用时,先生注重把握时机,及早投药,以救治于未然,如对一些高热、烦躁、神昏、脉数患者,只要见到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舌质淡润胖嫩者,先生见微知著、当机立断,急在清热益气养阴剂中重加参附以截断、扭转病情,先生常教诲后学;“热病用参附,只有不失时机,才能力挽狂澜,倘若优柔寡断,待冷汗大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阳气脱泄之证出现,届时病人神已不使,即置其于参附之中,亦徒然也”。
如治一陈某女性患者,全腹疼痛,恶心呕吐,恶寒发热已1周,某医院血常现检查: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5×109/L,中性0.90,淋巴0.10;血清淀粉酶800somogyi单位;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肠道积气、扩张,出现“哨袢征”、结肠截断证。拟诊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经禁食、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等综合治疗,腹痛得以缓解,恶心、呕吐亦明显减轻,惟高热不退,遂邀先生会诊。
查体:患者意识淡漠、精神萎顿,四肢欠温;口腔粘膜微苍白,舌质淡有紫气,脉细数;血压:10.2/7.8kpa。
拟附子、生脉散于清热解毒剂中行阳开道、振奋衰颓之阳气:生附片10g(先煎)红人参10g(另煎),生地黄15g,肥麦冬10g,济银花60g,粉丹皮15g,生甘草10g。每剂2次加水煎服,3小时服1次,日服2剂。2日后四肢转温,体温降至37 6℃,惟汗出偏多,查舌质转淡红,脉细偏数。续原方加生白芍15g,生黄芪30g,再服4剂后,体温及精神意识均恢复正常。

2 因证因人施治,重在剂量变化自古医有“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其实,患者证情各有不同,体质千差万别,而用药剂量又是因人而异、随证加减的,如是,诚然不存在一个“秘”字。
先生用附子,常在致力准确辨证、权衡患体强弱的基础上因病因人施治,少则几g,多则近百g,剂量极为悬殊。
如用于引阳归舍者,常以2~4g配肉桂同用,若沉寒痼冷罹患于体质壮实之人,常用至60~80g;在配伍上,若与姜、桂等辛温之品同用则减量;若与大黄、芩、连等苦寒之品同用,视寒热偏盛偏衰,其量可大可小。
先生擅取附子生散性烈善走、力专直达病所之特性,用于伸发阳气、散寒除湿。认为其虽含乌头碱等毒性成份,但含量远较乌头为低,且人体对其有较大的耐受力,所以他用附子尽量小量生用,图药力专宏,直达病所。
先生还认为,由于附子中的毒性物质与有效成份是相济伴存的,久煎虽能减其毒性,然其有效成份亦随之丢失,因此,先生对小剂量的附子,并不强调久煎,务求既充分保留有效成份,又最大限度降低毒性。
先生常以“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细而胆欲大……”教诲后学,如诊治一肾阳亏虚所致的腰膝酸痛证。患者畏寒肢冷,腰以下尤甚己历年余,就诊时值阳春三月,仍身着毛棉裤,查四肢清冷,舌质淡白无华,脉沉迟,治从温阳散寒止痛法:生附片15g,上肉桂5g,生麻黄10g,补骨脂30g,熟地黄30g,鹿衔草30g,生甘草15g。投药10剂后诸证悉除。续投金匮肾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连服3个月以固其本。

3. 把握用药指征,力求配伍精当附子辛燥大热、药性峻猛,医者常畏用之,《本经》亦将其列为下品。然而,先生却极为亲和它。他说:“附子大辛大热,纯阳之性,雄壮之质,药专力宏,走而不守,具有斩关夺门、善通十二经脉之功力,治疗诸多因阳气衰微、沉寒痼冷所致的疑难病证,每能立起沉疴”。
先生用附子,十分重视配伍,认为配伍恰当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如遇阳虚之体感受风寒外邪,虑其一则阳虚无力鼓邪外出,二则大汗更伤其阳,先生常配麻黄同用,如是,附子既助麻黄散寒解表以祛邪,又能顾护里阳以扶正,二者一攻一补,寓助阳于解表之中;汗中有补,汗出而不伤正;补中助散,扶正而不碍邪。
先生还常将附、麻与生脉散相伍为用治疗肺心病合心衰,每能取效,他认为附子温肾壮阳、化气行水,麻黄宣肺平喘、发汗利水,且二者均具强心作用,故能茯效。
曾治一单姓退休老教师,年愈七旬,患咳喘宿疾已10余年,6年前确诊为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1周前感受风寒,形寒怕冷,咳喘咯痰清稀量多,查体:下肢浮肿,舌淡伴有紫气,苔薄白,脉浮缓。投方:熟附片20g炙麻黄10g淡干姜10g云茯苓10g法半夏10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5剂形寒怕冷、咳喘咯痰均愈。
先生如遇寒凝胞宫之痛经,或因血虚夹寒、络脉凝滞所致的关节疼痛、四肢麻木之证,习惯将附子与白芍、当归、熟地等配伍同用,且有其独到见解。
他说:“附子与白芍相伍,一阴一阳,一寒一热,一收一散,刚中有柔,动中有静,具有驯良的温阳散寒、养阴和阳作用;附子与熟地相伍,补而不腻,行而不散,为两补阴阳之妙剂;附子配当归,一以滋阴,一以强阳,当归引附子入血分,则温运之力更宏,具阴阳兼顾、刚柔互济之妙义”。
如治一刘姓增生性脊柱炎患者,先生根据患者系寒邪凝滞、痰浊瘀阻经脉所致,同时伴有明显的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表现,投方:生附片10g,熟地黄25g,鹿衔草30g,骨碎补25g,补骨脂30g,威灵仙30g,生白芍15g,鬼箭羽15g,生麻黄10g,白芥子10g,肉苁容15g,炙甘草10g。先后随证加减,共服30剂,诸证悉除,体力亦明显增强。
如遇老年冷积便秘,先生常取《金匮》大黄附子汤、《千金方》温脾汤意,将附子、大黄二药寒温配对同用,以求苦辛通降,对诸多老年性寒实冷积便秘,屡治屡验;如遇肾病脾肾阳虚而造成的阴水证、亦或阳虚造成的寒湿身痛、关节疼痛之痹证,先生习以将附子与茯苓、白术、桂枝同用,认为附子大辛大热,温肾补火;茯苓甘淡而平,健脾利水。茯苓得附子则补火生土,使水有所归;附子得茯苓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白术健脾燥湿、温运脾土,配附子暖其水脏、益火之源、补火生土,以增强白术温阳散寒除湿之力,并有脾肾兼治之作用;配以桂枝,走经络、通血脉、散寒邪作用更强。
 
作者: 吾爱民医  2006-4-17 13:27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邱祖萍应用附子经验探析 
糖尿病从温肾论治的临证体会 

作 者:邱祖萍
《江苏中医》1988年第10期
本文获《全国疑难病学术研讨会》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案 例
例一:张××,男,62岁。1984年3月15日初诊。
患者烦渴口燥,多饮多尿,消谷善饥已二年余。西医确诊为糖尿病,曾用胰岛素、降糖灵等药,然,只能控制病情于一时。近一个来又屡服滋阴清热,生津之中药,亦仅能一时有效。 今春以来, 因劳累过度,病情加重,头目昏眩,腰脊酸软,多饮多尿,日夜无度。诊其形体羸瘦,舌质偏红、苔白,脉沉细偏数。空腹血糖 320
毫克,尿糖++++。是证虽三消俱见,本属年高脏气不足,下元亏虚,温煦固摄无权。法当阳益而散津。方拟金匮肾气丸加味。
处方:
熟附片,上肉桂,生山药,生熟地黄,山萸肉、仙灵脾制苍术、生鸡内金、建泽泻等。
3月28日复诊:上药服完15剂后, 烦渴、多饮多尿明显减轻,头晕腰酸亦有好转。复查:空腹血糖190毫克,尿糖降为+,舌脉仍如前。效不更张,原方续进15剂。
4月23日再诊:诸证基本消失。患者因药后自我感觉良好,中途又按原方又进服15剂。复查:尿糖转为阴性,血糖由190毫克降至110毫克。先后服药30剂后,改服六味地黄丸,每日三次,每次6克,以固本善后。共服
药三个月,经随访至今未发。
例二:王××,男,65岁。1985年10月6日初诊。
因烦渴多尿,消谷善饥,时自汗出三月余,经当地医院诊治无效而转本院门诊。诊见形体消瘦,舌质胖嫩微红、苔薄黄,脉滑偏数。检查:空腹血糖360毫克,尿糖+++――++++,尿酮阴性。证系肾虚火不暖土,土虚谷气不布,郁火居中,故消谷而形体羸瘦。治以金匮肾气丸意化裁。处方:
淡附片,上肉桂,仙灵脾,大熟地,怀山药,山萸肉、绵黄芪,制苍术,京玄参,云茯苓,生鸡金,建泽泻等,日一剂,二次水煎服
10月25日复诊:自诉服上方15剂后,自汗已瘳,口渴之症亦好转。复查:空腹血糖为128毫克,尿糖转阴。舌质仍淡,脉象沉细。拟原方去玄参,加太子参,续服10剂。
10月8日再诊:患者已无明显自觉症状,各种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继以金匮肾气丸固本治疗,随访半年
未发。
体 会
《金匮要略心典》云:“男子以肾为事,肾中有气,所以主气化,行津液,而润心肺者也。此气既虚,则不能上至,气不到,则水亦不至,而心肺失其润矣。盖水液属阴,非气不至,气虽属阳,中实含水,水之与气,未尝相离也。肾气丸中有桂附,所以斡旋肾中颓坠之气,而使上行心肺之分,故名曰肾气……”糖尿病,以中老年居多,皆因人届中老年,肾气(阳)衰微,天癸竭,太冲脉衰。肾中阳气亏虚,气化无权,阳气的温煦、蒸腾、布散津液功能低下。其不能蒸腾津液上潮于口,必饮水自救,故口渴多饮,不能化气摄水于下元,故小便 频多;不能温煦脾胃,水谷精微不得蒸腾、敷布至身脏腑组织,精微物质从小便排出于下,故多食善饥、尿中有糖份,且形体羸瘦。因此,《石室秘人参附子汤治疗病窦综合征84例疗效分析 

www.shouxi.net   邓世周    周鸣明    王兵    郭荣华  2004-7-24 16:04:00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 年 4 月 第 4 卷 第 8 期 

关键词:人参附子 




【摘要】为探索中药治疗病窦综合征的新方法,我们对同期心内科住院或门诊确诊为病窦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对照(B)组。A组用人参附子汤治疗。B组用654-2片或喘息定片治疗。A组与B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7.1%和20.0%(P<0.001),有效率分别为29.8%和26.2%(P>0.05),无效率分别为13.1%和53.8%(P<0.001)。提示人参附子汤治疗病窦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疗法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为探索中药治疗病窦综合征的新方法,我们自1990年1月~2003年12月,对临床确诊的164例病窦综合征,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对照(B)组,A组用人参附子汤治疗。B组用654-2片或喘息定片治疗,发现人参附子汤对病窦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来自本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164 例,其中A组84例,B组80例。A组中男61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6(18~65)岁;基础心脏病:冠心病43例,心肌炎25例,心肌病16例。B组中男5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0.8(16~63)岁;基础心脏病:冠心病39例,心肌炎26例,心肌病15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1] 和《内科学》[2] 。根据临床病史、体征、常规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下列4类:(1)持续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阿托品试验阴性;(2)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缓慢的逸搏心律;(3)窦性停搏>2s以上,伴或不伴缓慢的逸搏心律;(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1.3 治疗方法 A组用人参10g克,附子5g,加水2000ml,煎煮浓缩至100ml。每日2次,早晚分服。连续服用2个月。汤药由本院中药房专人负责煎制。B组用654-2片,10mg,每日4次,口服,若男性患者合并有前列腺增生,则用喘息定片,10mg,每日4次,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用能量合剂、抗凝剂和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2 疗效判定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阿托品试验窦性心率≥90次/min,或动态心电图活动状态下,窦性心率≥90次/min。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较治疗前增加20次/min以上,未达到显效标准者。无效:临床症状有改善,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较治疗前增加≤20次/min或无变化者。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A组和B组疗效比较 例(%)


注:组间比较经X 2 检验, ˇ P<0.001, △ P>0.05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31岁,干部。因“感冒”后阵发性心悸、胸闷1个月而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41次/min),Ⅱ°窦房传导阻滞,T波低平。阿托品试验阴性。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阴性。临床诊断为病窦综合征。给予静滴能量合剂、口服654-2等治疗,病情不能缓解。口服人参附子汤治疗半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1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复做阿托品试验为阳性。门诊随访4年,症状未再复发。


例2:患者,女,58岁,退休工人。因阵发性心悸、胸闷 伴心前区疼痛5年,加重1周而再次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交界性逸搏―――夺活二联律,陈旧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最长间隙为4.18s。给予静滴黄芪、复方丹参、能量合剂,口服654-2、扩张血管药物等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停用654-2片,加用人参附子汤治疗口服,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1个月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窦性静止消失,偶尔可见Ⅱ°窦房传导阻滞,室内散步或饱餐后窦性心律可达70~80次/min。


4 讨论


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致窦房结起搏及传导功能异常,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窦房结为心脏的主宰。祖国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本征病机为阴阳失调,阳气亏虚、气血不足、气滞血瘀。阳气虚则发生倦怠;气血亏虚,心失所养,故而出现脉结代、心神不宁,严重者可发生四肢厥冷、意识障碍、抽搐、两便失禁证候。心阳气足则血脉通畅。人参能大补元气、固脱、生津、补肾安神、补肺益气、补气健脾。人参和附子均为补气壮阳药物,两药合用,补气壮阳作用明显增强。药理实验研究表明,人参中的人参皂甙可促进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此外,人参与附子均能产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糖皮质系统作用。临床上观察发现,病人服药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体力明显增强,食欲增加。部分患者服药后体重增加;部分患者服药后尿量增加。分析可能是由于两药补气壮阳作用,提高患者应激能力,尤其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血中环磷酸腺苷的浓度,提高窦房结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功能,因则患者窦性心率明显增加,症状得到缓解。典型病例1系心肌炎所致,治疗效果极好,而典型病例2系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疗效较典型病例1为逊色。说明人参附子汤对炎症所致病窦综合征疗效更满意。患者治疗前后心电生理检测结果将另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