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江南的句子:教师到底该反思些什么?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9:08:22
教师到底该反思些什么? (转自云中白鹤)

     紧张、繁忙的学期过后,老师们所想到的大多是放松、休闲。这本身无可非议。张弛有度,文武之道。只是笔者认为在“彻底放松”之前好好反思一下学期工作,很有必要。如此将有利于今后的个人发展和工作开展。当然,这里的反思绝不等同于教师上交的学期工作总结,因为那往往是形式,是应付,是老师们被迫完成的作业。笔者所说的反思应该是老师们静心地回味,真实地感触,辩证地审视,客观地梳理。

    那么,教师到底该反思些什么?笔者觉得主要可从自身和学生两个方面考虑。

    一、教师自身

    1.一个学期读了多少书?是按照计划而行,还是兴之所致?是教育教学相关书籍,还是综合娱乐快餐鸡汤?所读书籍对自我有什么感受?在实践中是否起到作用?接下来要读哪些书……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多读书,善读书,这是为师之基础,是提高自身素质之渠道。

    2.形成了哪些新的教育教学的理念?这些教育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是否始终与新课程标准相一致?是否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如果未能形成先进的理念,或教育教学理念仍旧落后,甚至错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一步急需更新什么理念……理念决定行动的目标,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不具备先进理念的教师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更永远难成名师、大师。

    3.教育教学理想与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吻合?倘若出现脱节现象,是何种因素所致?理想过高?实践忙乱?抑或其他因素干扰?从理想的天空坠到坚实的地上,应该摔醒;从混乱的活动中抽身,跳出三圈外,应换以旁观者的“清”。

    4.一学期上了百余节课,自己真正满意的有几?学生满意的课又有多少?成功之由是啥?失败之因在哪?课堂是老师的立足之本,是老师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名师之“名”,重在课堂。大师所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们当与此对照:我等是否潜心钻研,广泛涉猎?是否为这一节课备上十几年,“磨”上十余载?春来草自青,功到自然成。十年磨一剑,必是锋无比。

    5.每个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感受,形成想法,有些感受和想法还是比较有价值,甚至有一定的创造性,关键是自己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是否将自己思维的火花收集起来?是否坚持记录下这颇具意义的灵感?如若记录了,怎样去最大限度地让其呈现出价值和作用?如若没能记录,失去的难道只是想法本身?面对工作中的成功,归纳出多少供人借鉴的经验?针对工作中的失误,做了多少次深刻的反思和严厉的解剖?

    二、学生方面

    1.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这些知识是否都无错误?一学期下来,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每个学生差异多大?在学生心中,是否真正构建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学生能否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如果老师自己都对这些知识稀里糊涂,或形不成知识系统,那再考虑学生则是枉然了。

    2.在教学中,采用了哪些方式来训练学生技能?设计了哪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学期学生哪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多少?有计划传授了哪些学习方法?学生真正掌握了哪几种?一个学期几个月,如果学生连一种学法都不会,那真是太可怜了,老师也真的太难以交代了!

    3.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影响性格。身为孩子,学生肯定有不少不良习惯,整整一个学期,老师是否将其一直放在心上?是否想办法,按步骤,坚持不懈地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改掉了哪些?又代之以哪些好习惯?如果学期始末学生生活、学习上的不良习惯一样,甚或又有所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能不是老师的失职。

    4.教育教学的前提是了解。本学期自己对学生的情况作过多少了解?运用什么方法了解的?效果如何?深入班级与学生真诚沟通过几回?是否与全班学生都有过交流?是推心置腹的平等交谈,还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讲述?学生接受程度如何?是否搞过调查?支持率、赞同率、喜爱率、崇拜率各有多少?

    5.教育少不了爱,缺少爱就甭谈教育。但自己内心是否真的有爱?是真挚之爱,还是虚伪之爱?是理智大爱,还是私情小爱?面对学生差异,是否正确看待?面对问题学生,是否给以尊重,并耐心教育,热情帮助?在教育教学中,是否有意无意对学生造成过伤害?如果真有,是否进行过弥补?又是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的弥补?结果怎样?

    学期结束,是老师们“休”、“整”的开始。“休”“整”二字,“休”前“整”后。“休”是放松,要顺畅、舒心,“整”是反思,要全面、深刻。倘若“休”不离“整”,效果定会更好。当然,老师们该“整”的并不止上述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