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美景:云  南  吃 “ 菌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4:15:32
     云南人把蘑菇叫菌,但读时将菌字儿化,读“菌儿”,按昆明话,音如普通话的“解儿”。这个叫法很古,很文言。
    蘑菇那里都有,福建的香菇、江西的茶菇、广东的草菇、东北的榛蘑、元蘑,都很有名。但云南蘑菇有其特殊之处,一是种类多;二是野生多,产量大。云南人均吃菌儿的数量,肯定居各省之首。中国各大菜系中,以“菌儿”入菜的,在数量上也以滇菜为最。
    云南半属暖温带,半属亚热带,大部分地区无四季之分,全年只有两季:雨季、旱季。昆明人自己形容说,昆明的天气是全年无冬夏,一天有四季。高原天气,日出则夏,日落则冬,或曰,日出即为夏,一雨便成冬。但大致上说,雨旱两季还是分的很清楚的。雨季一到,吃菌儿的好日子就到了。在云南吃菌儿,是一大享受,没有亲身体验,很难体会其中乐趣。
    云南人吃菌儿,要吃野菌儿,就是在山上采下来的菌子。对人工培植出来的家菌儿不屑一顾。云南人吃菌儿,讲究鲜菌鲜吃,决不吃晒干后再水发回来的干菌儿。留在旱季吃的菌子,多用菜油炸过,连油带菌一起保存,食用时仍然柔软如初,鲜香依旧。切片晒干了的,一定是卖给别人,云南人不吃。云南人吃菌儿,有一定之规,哪种菌儿配韭菜,哪种菌儿配青壳辣,哪种菌儿配火腿,决不混淆。到饭店点菜,你不用提醒,肯定不会搞错。
    云南的菌子太多,外地人到云南,往往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吃哪个好。办法只有一个,多吃。都尝尝,肯定有你喜欢的,说不定你会吃上瘾。
    我们家刚从广东搬到云南时,第一个落脚点是昆阳磷肥厂,厂子坐落在昆明与昆阳之间,两不靠,孤零零地摆在滇池边上。厂里三、四千人吃菜,就靠厂区门口一个农民自发搞起来的市场。我那时正在上中学,年龄小,好奇心重。不买菜,但常跑到市场上遛达,发现市场上卖得菜与广东大不一样。有两大特点。一个是菜的个头普遍大,韭菜超长,叶子也宽。青菜大的能有一米长,一棵就有四、五斤。一个便是在广东从来没有见过的各式各样的蘑菇,一堆一堆摆在地上,叫不出名字。入乡随俗,母亲也跟着云南老乡学着,炒蘑菇,烩蘑菇,炸蘑菇。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物资供应尚紧张的时期,吃肉仍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这蘑菇,便成了我们家里肉的代用品。不但买来吃,还到山上采,厂区离山很近,大约只有两公里,妹妹十一、二岁时便是采蘑菇的高手。那段生活,到现在还时常活跃在脑海里。也就是从那时起,培养了我对云南“菌儿”深厚的感情。
    云南的菌儿多,也有等级之分。在云南人眼里,最高级的菌子当属鸡枞
    在中国,鸡枞仅产于云南。由于其生长条件极其苛刻,产量相对较少,且甘美远踞诸菌之上,被称为众菌之王。鸡枞菌只生在白蚁巢穴边,以蚁巢为培养基,与白蚁有极强的共生关系。白蚁一旦弃巢他去,此巢就不会再长鸡枞菌。故鸡枞又名蚁枞。云南搞了很多年的人工栽培试验,就是种不出来。物以稀为贵,鸡枞成为食用菌中的珍品,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鸡枞极鲜,其提鲜之功,远在味精之上。云南人吃鸡枞,最普遍的吃法是,用菜油炸,做成鸡枞油,用作调味。如拌凉米线,吃热汤面,滴入数滴,鲜味立现。如吃滇味大宴,则生炒熟煮煲汤皆有。有凉拌鲜鸡枞、或红烧、或生煎,或与火腿共炒。宣腿炒鸡枞,是滇菜中的明珠。
我母亲对鸡枞兴趣浓厚。每年春节前,赶翠湖庙会,一定要买一大瓶油鸡枞。每当吃面条,吃米线,调料里,一定少不了油鸡枞。但老太太仔细,你要叫她买一斤,炒火腿,一顿吃完,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斤油鸡枞,我们全家可以吃一年。
    与大多数昆明人家一样,我们家吃的最多的,有三样菌儿。一叫牛肝菌,二叫干巴菌,三叫见手青。这三种菌,我和妹妹在山上都采到过。自从家从磷肥厂搬到昆明,就再也享受不到采菌子的乐趣了,要吃,就得买。
    在云南众多菌子中,大约牛肝菌出产最多。南北都有,北到昭通,南到思茅,都出产。牛肝菌是一种在针叶林和混交林中生长,与云南松、高山松等共生的菌类,因为云南松、高山松大多生长在海拔一千米到两千米地带,牛肝菌也混在其中一同生长。六月份开始,到十月,都可以吃到。据说牛肝菌除云南外,四川、西藏、贵州、甘肃等地都有分布,欧洲也有出产,且在西欧各国极受食客们欢迎。牛肝菌最多的是黄牛肝、黑牛肝和白牛肝。据说还有红、紫、粉等品种,但我没有见过。但无论那种牛肝菌,味道都近似,食用方法也相同。共同特点是体形肥大,肉质密实,香味突出。我们家吃牛肝菌,吃法上随大流,基本上只有一种吃法,青壳辣肉片炒。这个菜最下饭,是我们家的保留菜目。
    云南的菌子中,还有一种可称为菌中珍品的,叫干巴菌。这干巴菌,初看起来,没有人会把它当成菌子的。用好一点的形容词,说它象一块发了霉的黑年糕,说不好听的,就像一坨牛粪。但就是这个干巴菌,在云南人眼里,却珍贵的很。因为和鸡枞一样,干巴菌也是云南省独有的珍稀野生菌。牛肝菌外省人可能还见过,但干巴菌,出了云南你就见不到。干巴菌味道之独特,鲜香之浓郁,很难用文字形容出来,须亲口尝过才能体会。说它是味中珍品,决不为过。
    干巴菌生长条件也极其独特,只生在马尾松集中的林子里,长在松毛间。云南人把松针称作松毛,松毛落地,干巴菌菌株便缠绕其上,以松毛为营养基,发育成长。长成的干巴菌,实际是菌肉与松毛的混合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吃的时候,要费大力气,一小片、一小片用刀子片下菌肉,使菌子与松毛分离。因此干巴菌没有大片炒食的,最大的也不过指甲盖大小。干巴菌的香,酷似腌牛肉干,云南人把腌牛肉干称为干巴,干巴菌之名即由此来。干巴菌不宜汤作,多炒食。荤、素皆宜。素炒,配青壳辣、大蒜,无一片肉,却弥漫牛肉香味。荤炒,加云腿、青壳辣、大蒜。也有加少许韭菜的,口感柔韧,香气浓郁,无与伦比。不用吃,想一想都要流口水。
    见手青,菌色灰黄,不起眼。学名叫什么,不知道,但深得云南人欢心。作为菌子,见手青形状非常正规,典型。就是画家画蘑菇时画的那种小雨伞。这种菌儿及其娇嫩,不能碰,手一碰,碰触处便呈出青色,因此得名见手青。此菌只能鲜吃,不能保存,当天不吃,自己就烂掉。因此不到云南,你就吃不到它。见手青之鲜,也在众菌之上,但鲜的不同,宜与鲜肉同炒或同烩。是下饭的上等好菜。见手青有微毒,有人吃了,会产生幻觉,且能持续一到两天。有人中了毒,过了难受劲,又吃。不是不长记性,实在是太好吃了。舍不得,放不下。
    云南还盛产竹荪与松茸,都是大名鼎鼎的名菌。不过不能算作云南特产,全国能产竹荪与松茸的地方很多,云南人不能以此自夸。但到云南,也别忘了尝尝这两味美食,因为云南有几道用竹荪与松茸烹调的好菜,实在是人间美味,疏忽不得。
    竹荪是寄生在竹子根部隐菌子。因寄生在竹林而得名。云南多竹,且湿度适宜,所以云南的竹荪长得漂亮。绿菌盖,白菌柄,红菌托,格外俊俏。汽锅鸡是云南名菜,过去只流行于文山一带,现在在云南的小场镇上都可以吃到。把竹荪与汽锅鸡搞到一块,就是竹荪汽锅鸡。大鲜香,大补益,是云南名菜,不可不尝。  
    松茸历来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外地人没有见过鸡枞,便把松茸当作菌中之王。也可原谅。但如果让我评,我说鸡枞是菌中之王,松茸是菌中之后,因为现在松茸已可人工种植,虽然松茸是好东西,但与鸡枞相比,屈居次位,也不委屈它。云南松林广阔,因而松茸产量也不小。在云南,松茸烹调路子最宽,烧、扒、炖、炒均可,松茸性格随和,与火腿、鸡片、干巴、鸭脯等都能相配,且与谁相配,就能把谁的味提起来,难能可贵。
    云南菌子中,还有两种,是我小时候常吃的。一个叫青头菌,一个叫北风菌,大约是菌中下品,口味稍差,吃的人少。现在市场上青头菌还可见到,北风菌早已不见了踪影。但在没菌可吃的时候,北风菌给我留下的印象,我永远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