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成为网络歌手:蒋子龙回忆五台山车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34:04
蒋子龙回忆五台山车祸 作者:在田堂 2007-1-16 22:53:00
  这是《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里的一篇。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2003年2月的《福建文学》上。
  作家蒋子龙在回忆1987年五台山的那次车祸。他说,15年过去了,他现在把它说出来。
  1987年山西作协组织了一次作家的笔会,大家游五台山。那些作家、编辑们在山上口无遮拦,说些话非常放肆。在寺院“法□常转”的走廊,一个漂亮的女编辑说:我就反着转又能怎样?几个作家也跟着起哄,大家一起反着转。蒋的文章这么写道:“……一时间叽叽嘎嘎,高声喧闹,在肃静的庙堂里颇为招摇。”
  傍晚,僧人们在做法事,这些作家们在围观,对一个相貌娟美的尼姑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后来那个尼姑只好起身一个人退出大殿。“就这样,这些文人们无拘无束地度过了色彩丰富的‘黄河笔会’的头一天。”
  第二天,大家参观“佛母洞”,这拨自我感觉特好的人又在大放厥词。一个广东的评论家钻进了洞里,说看到了佛母的心肝五脏,一个上海的评论家问是怎样的,他说:“我没见过人的,还没见过猪的吗?”
  这些人又坐到车上要去下一个景点。可是没有多久,车祸发生了。大巴从山上滚了下来。撞成了一堆烂铁。
  “那位偏要将‘法□倒转’和议论尼姑最放肆的姑娘,前额被撞开了一道大口子。”
  “刚才在山上曾钻进‘佛母洞’的那位评论家,没有伤到别处却唯独撞伤了嘴巴,肿得老高,让人一下子联想到猪的长嘴,显得异常滑稽可笑,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直觉得毛骨悚然!”
  这样的车祸居然没有死人,“这里毕竟是五台山啊!”蒋这么说。
  蒋觉得自己的右肋骨痛,到天津最好的医院检查,说:“未见骨折”。后来他又看了三家医院,“两家说有骨折,两家说没有骨折。正好是一半对一半。这太奇怪了,完全没有道理……”后来蒋干脆去找一个“高人”,那人告诉他,他的肋骨没有问题,是五台山和他开个玩笑。那人说:“你仗着个子高,架子大,想看圣山却又对佛表现得大不敬,看到年轻人恃才傲物,言语轻狂,竟不加劝阻。五台山无所谓,但五台山漫山遍野都是去朝圣的人,惟你们这些人出洋相,逆向而动,焉能不伤?”
  从那以后,蒋子龙说他的“脾性真的变得沉稳多了,心境也越来越平和。”
  最后他说:“我感谢五台山,感谢那次车祸!”
  
  经历了生死之后,人会变得明白起来。
  蒋文章里的那些文人我也见过不少。
  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时时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柔软的心。

 

附 蒋子龙原文: 回忆五台山车祸蒋子龙
        在1987年的“中国文坛大事记”里,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是三十多位作家、编辑在五台山遭遇车祸。事后,经历那次车祸的人分成两种态度:一种是著文立说大讲车祸的过程和感受;一种是三缄其口,只字不提车祸的事。我属于后一种,原因是觉得有些现象很蹊跷,说不清楚。当时我曾想当然地认为,车祸跟文人们轻慢无羁、在五台山上胡言乱语不无关系,既已受到惩罚,怎敢再造次,口无遮拦!的肋骨没有骨折,不信等会下楼跑十圈,没有一个肋骨骨折的人能够跑动。这不过是五台山跟你开了个玩笑,或者是想提醒你一下。你仗着个子高,架子大,想看圣山却又对佛表现得大不敬,看到年轻人恃才傲物,言语轻狂,竟不加劝阻。五台山无所谓,但五台山满山遍野都是去朝圣的人,惟你们这些人出洋相,逆向而动,焉能不伤?佛不怪人人自怪,是你们这些人的心里在捣鬼,要谨防自己的心啊!

  我放下电话就下楼了,真的围着自己住的楼跑了十圈,刚开始感到右肋有些不自在,渐渐地就浑身发热,酣畅淋漓起来。从此我不再理会“第九根肋条”,它也就真的没有再给我添麻烦。但我却无法淡忘那次车祸,出车祸是不幸,在车祸中没有人死或受重伤,又是不幸中之大幸。不幸是伟大的教师,不幸中的大幸更是伟大的教师,祸福相贯,生死为邻。刘禹锡说:“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以后我再看山或进庙,提前都要有所准备,一定是自己真想看和真想进的,先在心里放尊重,不多说多道。守住心就是守住嘴,特别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绝不妄加评判。

  改变自己很难,但车祸的教训也非同一般,人很难能做到不被生死祸福累其心。渐渐我觉得自己的脾性真的变得沉稳多了,心境也越来越平和,有时竟感到活出了一份轻松和舒缓。心一平连路也顺了,每年总还要外出几次,继续东跑西颠,却从未再有过惊险。

  所以,我感谢五台山,感谢那次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