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枫叶情简谱歌谱:故乡的石板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1:25:19

故乡的石板路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是一条好长好长的石板路,一路逶迤而来,穿过故乡古镇的主要街道,又一路逶迤而去。外婆说:路的那头是嘉定府,我出生的地方;另一头是县城,父亲就在那儿工作。

长大后才知道,这条石板路,就是闻名遐迩的嘉阳驿道,是古代嘉州通往成都的唯一陆路官道,李白、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在此留下过足迹。古镇原本一个小小的驿站,俗称甘江铺,因了驿道的缘故,甘江热闹起来了,在驿道两旁,集中了甘江最具特色的建筑和最关键的机关:黄祠堂、禹王宫、王爷庙、镇公所、粮站、医院、合作食堂……就是最负盛名的上下黄牌坊,也是跨道而建。还是因了驿道的缘故,甘江繁华起来了,二条街、河街,相继融入古镇,形成古镇三纵三横的格局,街道清一色由石板铺就,与长长地驿道浑然一体。驿道是古镇的命脉,古镇是驿道的骄傲,二者相依相伴,见证了千百年的历史沧桑。

就是那条石板路,曾经留下过我童年嬉戏的欢乐,少年求学的艰辛,成年后为生活奔波的劳碌。六岁那年,我们借居上牌坊旁一黄姓人家,石板路就成了我儿时的乐园。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跑营、跳房、捉迷藏,往往要大人们三呼四唤,才带着一身汗水散去。也常常和彬弟沿着石板路到黄河坎的沙井子抬水,那是一口老井,镇上的人家多半在那儿取水,过往行人也常驻足掬饮解渴,水甜甜的,相传甘江由此得名。

上学后,由于家庭拮据,我和彬弟常在节假日,顺石板路,到罗官山和九盘山砍柴。到了高中,每逢归宿假,我们兄弟二人都是取道石板路回家,赤着脚,走在石板路上,步履轻快极了。

后来当了知青,落户地点离甘江只八华里许,那条石板路,赶集时要路过,上公粮时要经过,在油坊当挑油工每天要数次跨过。更为巧合的是,我老婆的娘家就在驿道旁,那儿又是我女儿的出生地。

故乡的石板路,见证了我大半生的故事,而我的故事,仅仅是其无数见证中的一个。

每当我走在那条石板路上,总有一种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她的每一块石板,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刻划着时代变迁的印迹。向尽头走去的有行色匆匆的商旅,有衣锦还乡的离任官员,有挥汗如雨的挑夫,有赤足负薪前行的我和彬弟,他们渐行渐远,慢慢地模糊了,淡出了,包括嘉阳驿道自身。

就像那口甜甜的老井,每家每户的水塔,早已令它风光不再,逐渐演变为人们夏天擦澡,冬天淘洗猪草的好去处。而石板路淡出世人视线,则更早。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石板路早已被发达的交通网络取代,如今,那条长长的驿道上的石板,只能在古镇场头场尾断断续续见到。曾带来古镇繁华的驿道不复存在了,而作为驿道骄傲的古镇,却还要继续繁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