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竖笛谱:孙权故里-- 龙门古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17:50

孙权故里-- 龙门古镇 

     去龙门古镇只因为一个广告。从安昌出来二个多小时就到了杭州,直接把车开到西湖边上,想感受太阳西下时西湖的秀色。延湖边漫无目的闲转时,一个大幅广告吸引了我,是对龙门古镇的介绍。第一意识告诉自己,这个地方正在开发中,值得一游,当晚没在杭州住,直奔龙门古镇。还真捡了个宝贝,那时的龙门古镇只是在村口开始了修整,为旅游开发做准备,村里多数地方都还保持着原有样子,破旧却很自然。

    龙门古镇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线上,有320国 道与之相连,交通便捷。据传是三国孙权的故里。村内以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村后有龙门山,海拔1067米,峰峦重叠,气象万千,为富阳群山之冠。全镇现有7000多人, 90%以上姓孙。

 

在龙门古镇旅游,可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领略孙权家族千年来所形成的浓厚的孙氏文化,饱览秀美的龙门山自然风光,重温严子陵游览时的诗情画意。这里有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且极为罕见的明清古建筑群。走进古镇,看不到皖南徽商豪宅的金碧辉煌,也体会不到在拱桥下泛舟的水乡幽情。到处是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以卵石作墙垣的民宅民居,暴露原木本色的宽阔的厅堂,处处散发着山村的粗犷与清新。这里的古建筑类型是非常齐全的,不仅有民宅,还有明代的砖砌牌楼,有塔、寺,有祠堂和数十座厅堂……这些功能各异的建筑物在历经沧桑和战乱后依然保存着原有的风貌。

 

东汉初年,名士严子陵游历龙门,惊讶于此处美景,不禁叹曰:“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赞叹间,赋予了这块灵秀之地一个响亮的名字——龙门。追溯古镇千年历史,三国吴大帝孙权后裔们以勤奋、智慧,秉承着先祖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把龙门打造成为了孙氏家族的“世外桃源”。有了龙门山水的庇护,孙氏家族终发展成今天两千多户,七千多人的江南一大望族,现拥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据说为江南最大的古村落。

 

龙门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概念。龙门90%以上的村民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据家谱记载,从三国时孙权到民国28年(1939年),孙氏已繁衍到65世。千百年来,经各房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从一个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今日的古镇。古镇建筑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镇外的人进入镇里,如入迷宫。之后,至今保存完好,伴随着古樟,小桥,溪流与古街,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

孙氏一门自古多豪杰,吴大帝孙权驰骋疆场、平定江南、经略台湾,成就一代霸业。上溯春秋时,写就《孙子兵法》的兵圣孙武,至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都与龙门孙氏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厚重的家族史,凝聚成龙门浓厚的宗族文化氛围。

 龙门古镇深长的弄巷,幽静的庭院,构成了龙门的基本单元。数百幢明清古建筑密匝匝地树立于古镇,由一条条鹅卵石铺就的巷道串联着,宛若迷宫。这或许就是孙氏家族有意而为的深不可测的意境,也把防御意识融到了寻常的生活中。一个宏大的防御设施,孙氏骨子中留存着东吴尚武的基因。而在深巷的那端,幽居之所,却是别有洞天,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在五彩缤纷地上演,柴米油盐,酸甜苦辣,让生活有滋有味。

换个角度说:龙门的弄巷,也是龙门古镇的一种安全防范建筑。相传,清代“长矛”造反,来龙门火烧了几座厅堂,最后被龙门村民在弄堂楼窗里用石灰包扎走而不敢侵犯。日本侵略军也到过龙门,走进长弄,转个弯就东西莫辨,也赶紧撤走,派飞机放了几个数据炸弹也不敢侵犯。解放前,国民党抓壮丁,青年们不愿去当兵,保长来了,他往后门穿过几条小弄逃之妖妖。家庭之中,如有特发性事情,村民们通过小弄穿家走户传递信息,很快可以紧急集合。夏天到了,龙门的弄口有三三俩俩的村民乘凉,龙门有句古话“若要凉,座弄堂”,弄堂风最凉,胜过家中空调,弄堂乘凉也是村民的一种享受。古镇的弄与孙氏宗族发展的悠久历史是分不开的,千百年来一直陪伴着吴大帝后裔团结祥和地居住在一起。如今,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旅游者觅古探幽和旅游观光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