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洪熙官歌曲:医间道9-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01:43

 第九章:旅行第一站之中药(下)
  
  农村老人常说,“人从脚下寒!”
  
  人体肾之阳气是人立身之阳,肾阳不足则腰以下发凉,人如同站在冷水之中,所以人会格外怕冷,所以有“人从脚下寒”之说,目前流行的火神派就是站在肾阳的角度,来治疗人体很多虚寒性疾病。
  
  但我们强调肾阳重要性的时候,别忘了人体心之阳气更重要,就好比大地需要地核岩浆的热量,土地才能向上散发热量,但别忘了太阳才是一切热量的源泉,没有太阳的光芒,则万物都会黯然失色,人体心之阳气为生命之阳。
  
  肾阳与心阳两者缺一不可,一损皆损,一伤皆伤!
  
  火神派将姜桂附作为救命仙草,认为其能补肾之阳,壮肾火,散阴邪,挽狂乱。
  
  其实姜桂附也是补心阳之要药,心火旺,如丽日当空,一切阴邪自然散尽,心火旺自然血脉流畅,心火旺生命不会垂危。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所以火神派在强调肾火的同时,无形中也通过补充肾火也补充了心阳,运用姜桂附增强了肾火,同时也增强了心火。君明则国安!
  
  讲这些只是想将火神派的精髓表述出来,避免后学者局限于单纯补养肾火,而忘却心火才是生命之火,忽视了心火的重要性。
  
  补养肾火也是很大作用的,肾火旺盛,则脾阳不衰,中焦如沤才能健全,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健全,水谷之精才能正常输布,统摄功能才能完备。
  
  如果脾阳虚衰,则中焦运化功能受阻,寒湿内停,脾气郁滞,食物精微转化及输送均会出现异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二便不利,就好比指南针中右侧的轮子卡壳了。
  
  对于脾阳虚,可以运用:干姜、苍术、白术、吴萸、肉叩、砂仁、白叩仁、草叩、附子。
  
  对于阳虚日久,寒湿困脾,可以运用:茯苓、白术、干姜、附子、苍术。
  
  寒湿困脾失治,导致脾气郁滞,可以运用芳香醒脾的药物:陈皮、砂仁、叩仁、香椽、木香、藿香、佩兰、厚朴、枳壳。
  
  郁积化热,治疗时须清脾热:黄连、连翘、大黄、石膏、山栀、绿豆。
  
  郁积失治,化燥伤阴,导致脾气阴两虚,治疗时,虚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草;养脾阴:山药、黄精、芡实、白芍。
  
  如果仍然失治,形成脾积:枳实、大黄、山查、神曲、麦芽、鳖甲、牡蛎。
  
  
  
  讲了这么多脏腑与中药,有些枯燥,好比我们的学习旅程,很单调一样,下面我们来参观,在学习中药的旅程中出现的历史古迹,看看这些历史古迹记载的古代圣贤,他们为了人类的健康,在中药整理研究中所做出的贡献。
  
  要游览名胜古迹,第一站当属《神农本草经》,这部书是最早的药学专著,就好比药学领域的开国元首,此书的价值不可小估,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一点也不过分。
  
  本书记载药物365味,应一年365天,根据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不同的应用目的,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将《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药物三品分类的理论付诸于实践。 “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品)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每药载有性味、功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咸、甘、苦、辛)、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以说是汉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世中药领域的发展,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丰富,但雪球的核心却是《神农本草经》,书中对疾病的治疗经验,直到今天还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如:“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
  
  “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明确指出了服药的时间与方法:“病在胸鬲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刚接触此书,对书中许多观念无法理解,但临床多年后,再反过来阅读,会发现《本经》中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意义,有时明白一句话,就解决了一个疑难杂症,此言一点也不夸张。
  
  举个黄芪例子,《神农本草经》记载: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生山谷。
  
  短短三十三个字,将黄芪的性、味、毒性、主治、产地清楚的描述出来,如果我们对这三十三个字有深入的研究,那么对于“痈疽溃久不愈”、“痔疮”、“淋巴结结核破溃不愈”、“小儿体质虚弱”就会有新的认识,经常看到杂志上报道用黄芪治疗各种溃疡,其实这就是本经上的东西,你看了,记住了,临床运用了,就知道是这么回事!皮肤溃疡可以治疗,脏腑的溃乱也可以治疗,只要是“久败疮”自然都有效了!“大风癞疾”可以治疗,一般的风证自然能够治疗了!许多患者春天出现皮肤过敏,痒!全身起疙瘩!吃抗过敏药暂时有效,停药又复发!重用黄芪,加上祛风的药物,效果神奇,为啥?
  
  春季风邪偏重,人体如果卫气不足,不能护表,风邪自皮毛而入,自然痒了。黄芪大补卫气,卫气得到充实,自然提抗力高了,风邪自然不能进入人体了!配上祛风的药物,将体内的风邪驱散出来,病就好了!讲到这里,自然就明白为什么黄芪可以治疗“大风癞疾”了。
  
  一部《神农本草经》就是一部中药学经典,许多人问疑难杂症如何下手?如何辨证?我的经验是反复研读《神农本草经》,充分理解本经中的每一句话,这样对一些经方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观了最经典的中药学古迹,我们学习中药的旅程又要开始了,如果想照张相片、留个影的,回家记得翻翻《神农本草经》,看看里面的文字,感受古人深邃的智慧,领悟药学的至高境界,就是最好的留影了!

 我们通过肺来学习中药。
  1、肺主气,如果人体气不足,头晕乏力,气短,就要补肺气了!补肺气有人参、党参、黄芪。
  2、肺主宣发肃降,这一宣一降,是一对对立的平衡,如果宣发太过,咳嗽气逆,头皮流油等,就得敛肺气了,敛肺气可用苦杏仁、五味子、白果、诃子、乌梅、米壳。
  如果宣发不足,肃降太过,出现肺气失宣,患者会感到呼气困难,胸闷,咳嗽等症。宣肺气可用桔梗、麻黄、升麻、牛蒡子、蝉蜕。
  3、肺开窍于鼻,如果鼻窍不通,自然要选择宣肺通窍的药物了,麻黄、辛荑、苍耳子。
  4、肺朝百脉,脉络破裂,出现咯血,就要用止血的药物,止肺血:白芨、仙鹤草。
  5、肺为娇脏,意思是说肺脏娇贵,即不能受热,也不要能受寒,还不能受燥,更不能受湿。受热则成肺热;受寒易成肺寒;受燥则肺干;湿邪停肺易成痰饮。
  清肺热:桑叶、黄芩、栀子、桑皮、地骨皮、生石膏、茅根
  散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
  润肺燥:沙参、麦冬、天冬、山药、百合、石斛、花粉、玉竹。
  祛痰湿:川贝、知母、瓜蒌、天竺黄、竹沥、胆南星、半夏、莱菔子、苏子、白芥子
  在临床上遇到肺之疾病,多表现为咳嗽,咳嗽之证看似简单,也最为复杂,因为影响咳嗽的因素有很多,有外感、有内伤,外感分风、寒、燥、火,内伤“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还有外感与内伤同时出现,如常说的“寒包火”!但万病不离其本,什么是本?气机逆乱是咳嗽之本,肺主气,咳嗽皆可理解为气之逆乱,治疗咳嗽调理气机是关键,同时结合影响气机逆乱的因素进行调节,就会事半功倍。
  调理气机不外乎在宣与降、散与收、寒与热、润与燥之间寻求平衡!这四对平衡调节到位了,没有治不好的咳嗽!医学能通此理,则习医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了。
 肩背部疼痛的自我按摩治疗
  发在我博客上 原创的,现转发在此!
  现在肩背部疼痛的问题困扰着许多人,理疗、针灸、贴膏药、按摩等诸多方法,没法彻底治好,稍不注意,又发作了!如果你也患有此类疾病,不妨参考我的治疗方法,说不定你会大吃一惊!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这是中医对于痛证的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准确的描述。肩周炎其实与这两句话有很深刻的关系。
  现代人大多喜欢贪凉阴冷,时间长后,容易形成肠道寒湿偏重。中医对寒邪特性的描述是“寒性收引”,肠道寒邪过重,可以导致血管、经络收缩,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手太阳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正好从肩周经过,小肠经在肩背部绕一圈再上头,体内肠道寒湿过重,直接导致这两条经脉的不畅通(肩周炎内因),如果肩背部再受风寒袭击(肩周炎外因),就会经进一步加重,导致这两条经脉的不通,肩背部就会出现疼痛。这只是初期,患者肩关节虽然疼痛,但活动自如;如果病情迁延,局部长期经脉不畅,会导致肌肉粘连,最终形成肩周炎(肩凝证),关节活动就会受限......
  对于肩被部疼痛的治疗,通过自我调节,很容易治疗:
  首先,从饮食上避免贪凉阴冷,多吃温性的食物,已发病的患者,可以用艾叶8克、生姜30克煎水后,加红糖适量内服,服用一周左右,将肠道寒湿除掉。
  其次,可以在第五掌骨尺侧与背侧相交部位,寻找压痛点,进行按摩和揉捏,可以起到疏通小肠经脉的作用,一般揉、按、捏半小时,肩背部疼痛就会明显好转。
  再次,如果已经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一定要加强锻炼,将粘连的肌肉拉开,才是彻底治愈前提。
  最后两点告诫:肠道寒湿重的人群,睡觉时一定要注意肩背部的保暖,如果不小心受凉,引起肩周、肩背部疼痛,及时按照上面的方法按摩,或者饭后服用2片APC(胃病患者不宜),就可以及时治愈!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掌握了上面的按摩办法,注意了饮食中避免寒凉,你就永远买不会患肩周炎了!!!
中医给人看病,就像炒一个菜。
  在学校学习中药,就好比告诉你盐是咸的,糖是甜的,辣椒是辣的,花椒是麻的……
  前面几章讲中药,就好比告诉你,炒麻辣豆腐需要放盐、辣椒、花椒等,但这些之间是什么比例,如何配合运用,炒出来才好吃,就是中医的“方”了。
  理法方药,最重要的是理,其次是法,再次是方,最后是药,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我按照药----方----法----理得顺序来讲,因为理的层次可以上升到很高,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在先讲前面的药、方、法的时候,我会穿插讲一些浅层次的理,这样理解方、药容易一些。
  现在开始谈方,方是药的组合,用药如用兵,一个方就是一个布阵,有前锋、有后守、有侧攻,一个病证如果你明白透彻了,用药就同排兵布阵一样,古人的君臣佐使就是布阵的方式,可以参考,但也不必局限于什么一君三臣之类的规定,任何东西凡是规定死了,就不灵活了。战场上还有“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呢,用药的关键是识病机、识药性!
  举个例子:
  二至丸:补益肝肾。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由女贞子、旱莲草组成,处方简单,两药等量使用。方解为:女贞甘平,补益少阴之精,其隆冬不凋,色青黑,益肝补肾。旱莲甘寒,汁黑入肾补精,故能益下而荣上,强阴而黑发。
  谁是君谁是臣?我看都是君,就是两味补养肝肾之阴的药物组合而成,这就是相同功效的药物组合,既是药方,也是药对。
  二妙散:由苍术、黄柏等量组成,但有主次之分,黄柏为君,取其苦为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湿燥脾。二药相伍,清热燥湿,标本兼顾。用于湿热下注证。患者可见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等。
  这些搭配是比较简单的,患者的病机也比较单一,如果病机复杂,用药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就好比吃泡菜,菜泡好后,放点麻油就很好吃,但炒小青菜就相对复杂些。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小柴胡汤:
  处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炙、半夏、生姜、大枣组成。
  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这些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结合指南针再看这段话,可能意义就不一样了:
  

看完这上面的论述,大家对药物在人体的作用有个感觉了。
  哦!药物就是这样起效的!
  为了加深印象,我会继续举一些例子,和大家一同分享古人在遣方用药的奥妙,让我们站在一个简单明了的视角看待疾病,分析经典药方。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麻黄汤的八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风为阳邪,首先犯肺,肺主皮毛……
  麻黄汤证讲的是寒邪借风邪通过皮毛而入,侵犯肌表,卫气与之抵抗,正邪相抗,人体阳气郁滞,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
  1、疼痛:寒性收引,不通则痛。
  2、发热:正邪交战的反应。
  3、恶风:卫气抵抗已经入表的风寒,正邪相争,卫气不能发于外,无暇顾及外风再次来袭,所以恶风。是卫气不足的一种反应。
  4、无汗:风寒郁表,毛孔闭塞不通,人体阴分不能外布滋养皮肤。
  5、喘:为肺气受寒邪侵犯,气机郁闭,宣发肃降失常。
  我们再结合指南针来看看药方:
  麻黄汤证就是肺这个点受风寒的影响给卡壳了,右轮不能行走了。
  右轮的动力来源于肺,麻黄配杏仁,一宣一降,肺气宣发与肃降得以恢复,肺的开合功能恢复,卡在肺的这个点问题得到解决,整个问题都解决了!
  麻黄和杏仁就是麻黄汤的核心!
  或问:还有桂枝呢?甘草呢?
  桂枝入心,温心阳,通血脉,是从左轮入手。就好比汽车陷在泥潭中一样,麻黄和杏仁是修复前轮,从前边拉车;桂枝是提升后轮的力量,从后边推前轮,这样“一修”“一推”,车子就起来了。至于甘草,这里同小柴胡汤中一样,也是调和药性,可以理解为“喊号子”的。
  或问:从后轮入手,可以从肝、可以从胃,为什么一定要从心?
  如果这样想,说明对疾病已经开始深入思考了。因为寒邪的侵犯,犯肺的同时,寒邪在体内也会消弱人体的火力,从心入手,用桂枝也是补火,也是扶正,温通血脉。火力补足,血脉通利,卫气可以输布到体表,自然就不会恶风了、畏寒了。风寒之邪就会随汗一起,赶出体外了,人体阴分也可以外布滋养皮肤了。
  或问:为什么会随汗而解?
  汗出是卫气战胜风寒,皮肤毛孔打开的标志。就好比赶贼出门,贼离开时,大门也是打开的一样,如果门都没有打开,贼肯定还在家里了!
  或问:麻黄汤是寒邪借助风邪侵犯人体肌表所致,如果没有风邪或者没有寒邪,只是单纯的风邪与单纯的寒邪,他们是如何侵犯人体的?又该如何治疗?
单纯风邪侵犯人体,伤寒论上描述为“中风”,这里的中风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脑血管意外的中风,是“中了风邪”!
  看看桂枝汤条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阳浮而阴弱:说的是脉象浮取为阳,沉取为阴,此句讲,桂枝的病人,脉象轻取有力,沉取无力。
  2、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风为阳邪,首先犯肺,肺气宣为阳,降为阴。现在肺气受风邪的侵犯,宣发太过,若逢上人体阴份亏虚,阴不制阳,人体阳气外展太过,故而发热、脉浮。亏虚的阴分被阳气外散,故出现汗出。
  3、恶寒、恶风:阴为阳之基础,阴分不足,阳气化生也会不足,卫气护表之力不足,故而恶寒、恶风。
  4、鼻鸣者,肺开窍于鼻,阴液走表则为汗,发于鼻则鼻塞而鸣;干呕者,胃气随肺气上逆也。
  概括桂枝汤证的病机,就是人体阴分不足,营卫失调,风邪表入,肺气向上向外宣发太过!
  我们借用指南针再来看桂枝汤证:阴分不足,营卫失调就好似前轮大,后轮小,两轮运动不协调。
  治疗上养阴分为主,调节气血两轮的协调运动就可以了。
  白芍为君药,养阴分。阴分足了,两轮就平衡协调了。
  桂枝为臣药,目的一,调节白芍的凉性;其二,温通心阳,促进阴分化为卫气,增强护表之力。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也就是调节两轮的协调性。
  服药后喝稀粥一碗,就是促进营阴向卫气转换,薄薄汗出,就是卫气充足,风邪驱散的过程。
  这样阴分的到补充,卫气来源充足,风邪得解。
  或问:桂枝汤是阴分不足,风邪外袭所致,如果患者阴分不亏虚,阳分亏虚,风邪外袭又是何证?
  答曰:这将是玉屏风证候。你不妨再分析玉屏风散看看。
  或问:如果阴分过盛太多,形成体内湿邪停聚,风邪再来外袭,又是何证?
  答曰:内有湿邪停聚,外有风邪袭表,风与湿相合,则为风湿也!
  湿邪何治?祛湿不在于发汗,在于利小便!
  风邪何治?桂枝汤法,微微汗出则可!
   寒邪为阴邪,人体足太阳膀胱为寒水之脏,同气相感,寒邪则自太阳膀胱经而入。膀胱经者,循背夹脊过项,寒性收引,出现项背僵痛!再看伤寒论条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这不就明白了!
  说是谈方的,谈着谈着谈到伤寒论了,有点跑题,我们还是谈一些经典的配方:
  桔梗枳壳汤:
  桔梗 枳壳(麸炒,去瓤)各等份
  宣肺行气,主治伤寒痞气,胸满欲绝。
  桔梗归肺、胃经,性升;枳壳归胃经,性降,两者一升一降,胸中郁塞之气得顺,胸满自愈。
  再看看地图,升者肺气得宣,右轮运行有力;降者胃气得降,浊气得降,左轮运行有力,两轮运行通畅,气滞得运,胸满得消。
  此方看似简单,但升降相随,组方精妙。
  功能性子宫出血
  西医查不出原因后,下的一个诊断而已!
  
  女性月经量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论治:
  即虚与实
  虚者:脾虚不统血,患者变现为气血亏虚,统摄无权,治疗采用归脾汤
  实者为血热,月经期间,迫血妄行,四物汤加焦栀子、炒大黄、地榆.....
你会发现,逍遥散就是一个调理肝脾两脏的药物。
  患者长期肝气郁结,肝这个点卡壳了,人体气机上升不了了,原本依靠肝脾来升阳气的,肝气升不上去,担子全落在了脾身上,脾脏消耗自身精微物质过多,脾慢慢也虚了……
  就好比两个人一起抬东西,结果一个人不出力了,担子大部分靠另一个人出力,没多久,另一个人也扛不动了……
  肝气郁结,用柴胡、薄荷来梳理肝气,恢复肝脏升发条达的特性。郁结之气得到舒展,两胁作痛,寒热往来自然消除。
  肝气郁结时间久了,就会化火,损伤肝阴,所以用白芍养肝阴,用当归养肝血;
  脾虚了,用白术健脾益气、用茯苓健脾祛湿,这样脾脏功能恢复,升清功能也就加强,也就能分担肝脏的担子,人体阳气就可以升腾了,头也就不痛了。生姜既能升肝气,又能降胃气,促进右轮之恢复运行。
  或问:为何有柴胡,还用薄荷?
  答曰:薄荷用意有二:其一,梳理肝气;其二,性凉,散肝经之郁火。
  或问:炙甘草仅仅只是调和药性?
  答曰:甘草与白芍,酸甘化阴,缓急、养阴也!
  或问:如果肝气郁结化火较重,用薄荷行不?
  答曰:如果肝气郁结化火较重,薄荷药力就不够了,可以用栀子来清火,用丹皮来凉血,这样就成了名方:丹栀逍遥散。
  或问:既然两轮不协调,为何不用上大枣,生姜、大枣不是协调两轮的?
  答曰:患者已经有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的病机存在,大枣偏于滋腻,不利于气机的舒展,所以不适合加大枣了。
  或问:从逍遥散还能看出啥呢?
  答曰: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患者有肝气郁结已经导致了脾虚,非一日之功。这类病人常常伴有肾阴虚的病机,为啥?肝火除了伤及自身肝脏的阴分,也伤及了肾阴,因为如果肾阴不伤,肾水上济,肝脏就不会化火!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继续深思下去,我们再想想,肝气郁结化火伤阴之后,心脏会怎样?
  心脏的阴血要靠肝脏提供,为啥?肝藏血,肝为母脏,心为子脏,木生子,五行之规律啊!肝脏自身的阴血都不足了,还能给心脏提供阴血吗?当然提供的也少了!这样又会出现什么状况?
  心火没有阴血的救济,火就会亢盛,就会心烦,就会急躁,就会失眠……
《医间道》续上:
  谈着谈着又谈远了,不过从一个逍遥散,我们能想到这些就不错了,明白了这些,就知道患有“乳腺增生”的患者,为什么吃逍遥丸有效,但不能彻底治好,为啥呢?肾水没养起来啊!
  或问:如果肝气郁结没有这么长时间,只是突然的,或者近几天导致的,肾水还没有受到损伤,如何治疗?
  答曰:看看四逆散的处方吧!
  下一个:四逆散
  柴胡、 枳实、芍药、炙甘草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结合地图,结合逍遥散,你会发现,四逆散也是调和肝脾的经典配伍。
  少阴病,少阴指的是脾,寒邪层层深入,由三阳转入三阴,寒邪进入脾经,影响脾脏的升清。
  经云: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脾主四肢,现在脾被寒邪所困,清阳无法实四肢,所以出现四逆之证。四逆者,四肢发凉也。
  脾属土,脾土郁滞,反侮肝木,木喜条达,被侮则升发受阻……
  咳者,土不生金,肺气不足也。
  悸者,木不生火,心血不足也。
  小便不利者,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不足,三焦水道来源不足也。
  腹中痛,寒邪停留肠间,寒性收引,气机不顺畅也。
  泄利下重者,脾不升清,水谷精微无以运化,夹杂而下也。
  柴胡升发肝气,疏畅气机,恢复左轮。
  枳实降胃气,降浊气,浊气得降,清气自升。
  白芍养阴柔肝,防肝气之郁结,化火伤阴。
  甘草者,健脾胃,调和药性。
  或问,通观全方,并无调脾之药,何来健脾?
  答曰:脾之升清,赖肝之疏泄,肝属木,木能疏土,四逆散借调肝之药调脾,也属治病求于本也。
  或问: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此为少阴病之提纲,说明寒邪深入脾经,清阳不得升发,病邪已经深入三阴之地,四逆散借调肝之药来调脾,能化解此病乎?
  答曰:四逆散只是针对四逆而设,四逆者,清阳无以实四肢,手足四肢厥逆也。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均有加减之法。此虽寒邪已深入脾经,但病程不长,尚未变生它证,故用四逆散调理肝脾,缓四逆之证。
  再回头看看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用柴胡配黄芩,升发肝气的同时清胆火之力较强;四逆散则柴胡配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下面来分析一个针对心脏的经典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生姜、 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要明白此方的意义,首先得了解心脏,心脏在人体的状态,别用西医及现代解剖学的观点来分析,用中医的观点来分析。
  
  心脏属火,火的产生需要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就是心血,没有心血这个物质基础,心火就无法正常燃烧。心在天好似“太阳”,我们不好理解太阳,我们这样来做个心的模型,点燃一个沾满油的棉花团,我们看看棉花团的燃烧,就可以想象到中医的心脏,如果没有油,棉花团就不可能有熊熊大火,如果油烧干了,火自然会灭亡。
  
  缺血的心脏,就好比缺油的发动机,时动时至。心血不足,自然出现心律失常,脉结代……
  
  人体的心血来源于何方?肝也!肝藏血,为心脏提供阴血;肝所藏之血来源于何方?肾也!肾阴是肝血补充的关键;肾阴来源于何方?胃也,食物精微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转运……
  
  看看地图左轮,就明白心血的来源问题了。
  
  再看看炙甘草汤配方:
  
  重用生地,既能养肾阴,又能养心阴,故而重用此物。
  
  人参、麦门冬养心阴、阿胶养心血。
  
  重用炙甘草,甘草味甘,能培脾胃之土,从根本上解决心血的来源问题。
  
  反佐桂枝,是因为运用大量的滋阴养血的药物,为防止阴分补充太过反而灭了不旺的心火,此物不可缺也。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协调两轮。
  
  麻仁一物的功效,历代一家颇有争议,众说纷纭,其实麻仁就是润滑小肠,促进小肠通利,为何用此?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络心,此经通畅,心脏经气也会更加顺畅。
  
  一个炙甘草汤,其实从六个方面来解决心脏阴血不足、经气不畅的问题:
  
  1、直接补养心阴(生地、麦冬、阿胶、人参)
  
  2、补养肾阴,增加心阴之来源(生地)。
  
  3、补养脾胃,增加心阴之来源(炙甘草)。
  
  4、通利小肠经脉,促进心经气血运行(火麻仁)。
  
  5、反佐温养心阳的药物,协同补养心阴的药物来提供心血(桂枝)。
  
  6、调和营卫(生姜、大枣)。
  
  或问:炙甘草汤中麻仁之通利小肠,前人尚未提出,此有根据乎?
  
  答曰:观察小肠不通利之病人,其人或便秘或便溏,历时日久,则肠道或生小瘤。凡此类病人常伴有心力不足的表现,脉象示左手寸脉虚细若绝,西医往往查遍心脏无任何异常。临证观察,时常碰到。小肠治愈,则心气自足,也是可以验证的……
  
  此发前人之所未发,细心揣摩,能明此理,则近三分之一心脏病可以彻底治愈。
  
  何也?心脏无过,小肠有罪也。
《医间道》续上:
  讲了这么多对方的辨析,是不是这么回事?临床上可以操作吗?
  我举个案例:
  患者华某,女,65岁
  胸骨后针刺样疼痛3年,稍稍活动就加重,曾在多家三甲医院就诊,均怀疑冠心病,但针对心脏的各种检查均正常,医院只能按照冠心病治疗,服药时好时坏,三年来病情逐渐加重,就诊时患者步行50米即感到刺痛难忍,伴口干,口中粘痰较多。舌苔正常,切脉时右寸、关郁滑,左关郁塞如豆,心脉正常。
  切完脉,我指指病人的胸骨告诉患者,你心脏没问题,是痰气郁阻在这,吃吃顺气化痰的药就好了。
  随后开了一个处方,自拟为双升双降开郁化痰汤。
  枳实20克 白术20克 桔梗15克 枳壳15克 莱菔子30克 郁金20克 归尾15克 鳖甲30克 甘草10克
  患者服用三剂,步行几站路也无任何不适,对疗效大感惊奇,随后续用六剂,巩固疗效。
  分析一下这个处方,枳实、枳壳降胃气,桔梗、白术升脾肺之气, 两升两降,郁塞在胸骨后的气自然就顺畅了,配上莱菔子化痰,效果就更加明显了。
  左关郁塞为肝气郁结所致,当归归肝经,配上郁金解郁,肝气自然顺畅了。
  重用鳖甲,化痰散结。
  通方升清降浊,条畅气机,配伍解郁及化痰之品,有何痰气郁结不能开之乎,故而起效迅捷也……
  看懂此方,则众多痰气郁阻之病可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