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足球票房:陕西—— 韩 城 馄 炖 、渭 南 水 盆与 石 头 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0:54:03
 韩  城  馄  炖

 

    十月到韩城,韩城正是秋高气爽时节。第一顿饭,就是韩城馄饨。这是韩城人待客的当家饭。

    馄饨这东西,中国人都吃,但称呼不同。北方比较统一,都叫馄饨。南方叫得五花八门。成都叫抄手,厦门叫扁食,上海叫云吞。但无论如何称呼,都是一种东西。北方馄饨的馅一般比较单调,就是大葱猪肉,很少变花样。南方不同,山珍海味无不入馅,各地有各地的口味。北方的汤料无非紫菜、香菜、葱花,加一勺高汤。有的干脆就浇一勺馄饨汤,原汤化原食。南方一般比较讲究,多用鸡汤、海鲜汤。对馄饨的重视,以上海为最。上海的鲜肉大云吞,皮薄馅大,汤丰味美,真真的人间美味。有些馄饨还创出了名气。北京的馄饨侯,成都的龙抄手,上海的金师傅,都是当地名小吃。但是无论南方北方,人们所见的馄饨,口味可能不同,样子却都差不到那里。

    唯独韩城的馄饨怪。怪在那里?

    第一怪,个头奇小。韩城馄饨也叫馄饨。但如果端一碗韩城馄饨给你,问你,这是什么东西,你必定会摇头说不认识。为什么?因为韩城馄饨是迷你型馄饨。迷你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用八倍放大镜看,只能放大到普通馄饨一半大小。实际大小就像一个小手指头肚一半吧。一斤面,能包四百个馄饨。一个上海大馄饨,能包进十个韩城小馄饨。你说这馄饨能有多大?你不认识,不怪你。你看都看不清楚,怎么能认识呢?

    第二怪,馅在皮外。这么小的馄饨,能包进馅吗?说实在话,难!我吃饭急躁,吃了一大碗,真没有品出馅来。吃完了还得问:有馅儿吗?答曰:有啊,白萝卜馅。对不起,吃不出来。吃都吃不出馅儿来,靠什么出味儿?别忙,韩城馄饨是半碗馄饨半碗菜。白菜、韭菜、黄花、木耳、海带、鸡蛋,完全是反客为主。皮儿里没馅儿片儿外找,也能吃的津津有味。

    第三怪,地位奇高。别处的馄饨就是一种小吃,或当早点,或作夜宵,但韩城不是。韩城的馄饨是韩城人年节盛餐。嫁娶迎送,老人祝寿,孩子满月,凡是重大喜庆场合,都吃馄饨。亲朋好友来访,远方客人到家,馄饨便是最能表示隆重的待客饭。有人说,韩城人是吃着馄饨长大的。不假。馄饨贯穿韩城人的一生。

    这么小的馄饨,作起来何等麻烦,客人来了得等多长时间才能吃上饭?不用等。立时即得。为什么?韩城馄饨是方便食品。每年春节前,韩城各家各户都要包馄饨。而且各家包时都要请人帮忙。或请邻居,或招亲友,少者一天,多者两三天,同心协力捏馄饨。包多少呢?一家至少半袋面。半袋面能包两***,你看吓人不吓人!
    包好了,即刻上笼屉蒸熟。然后从篦子上簸下,铺开晾干,存放在大缸里。。晾干的馄饨便是方便馄饨。来客时,只需在锅里煮片刻,加入配菜,浇上馄饨汤,即可食用,方便之极。

    在韩城吃了一顿馄饨,长了好大见识,吃到老,学到老,此话不虚。

      渭 南 水 盆与 石 头 饼

   

    为什么把渭南水盆与石头饼一起说,是因为这两样东西都是在韩城吃的,并且都是在同一天吃的,印象深刻。

    韩城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小小一个县,好东西多到让我口瞪目呆。举一个例子,全国的文庙不少,最大的当然是曲阜,第二大的当然是北京。第三大的不在南京,不在西安,在韩城。了不得啊!韩城靠黄河,正是龙门所在。鲤鱼跳龙门,就成了龙。韩城真是虎踞龙盘。这里是司马迁的老家,历史上名人辈出。可称得上是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内涵博大。说到吃,更了不得。韩城名吃荟萃,名声在外。其地位在陕西大约可以排在第一、二名上。韩城羊肉饸饹、韩城大刀面、韩城石子馍、韩城馄饨、韩城面花,韩城羊肉糊卜,在陕西大名鼎鼎,不要说韩城人得意,整个陕西人都跟着自豪。

    到韩城第二天早晨,亲属说,去吃水盆吧。听了一愣。水盆应用来洗脸,如何吃得?客随主便,稀里糊涂跟了去,才知道,其实就是鲜羊汤。暗自猜想,可能因用大碗盛装,其形如盆,且汤清如水,称为水盆?水盆上桌,果然汤清如水,汤面青葱、香菜漂浮,香味扑鼻,煞是喜人。问亲属,是韩城特产吗?不是。是渭南水盆。韩城行政区划属渭南。在韩城吃渭南水盆,也应为正宗。调入辣子油,一顿吃下来,满口鲜香,满头冒汗,大呼痛快。

    渭南水盆还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叫“六月鲜”。 为什么?因过去此水盆都选在农历六月上市,故称“六月鲜”。据说渭南的水盆羊肉起于明朝,可称久负盛名。水盆羊肉以剔骨鲜羊肉、羊骨为主料,加桂皮、花菽、小茴香、肉蔻、咸盐等调料,慢火煨煮而成。肉烂汤清,肥而不腻,清醇可口。渭南水盆也可泡馍,但不是泡饦饦馍,白吉馍、发面馍均可。我们那天泡的是发面馍。馍松软,泡入羊汤,马上吸满汤汁,柔软润口,别有一番滋味。

    吃完渭南水盆,便出发到党家村。到韩城,其实主要是奔着这个党家村来得。党家村可了不得。中国的古村古镇不少,皖南、赣南、闽西尤其集中,都有一批早至宋元,晚至明清的古村落遗存。如皖南黟县的西递、宏村,赣南南康的卢屋、宁都的东龙,赣县的白鹭,闽西连城的培田。大多是客家先民为避战祸而建。而中原地区历代战争不断,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寥寥。韩城的党家村有元一代便成村,七百年来,经党、贾两家苦心经营,历代扩建,成为中国北方最大,最完整,最典型,最具研究价值的古村落。村中民居保存完好,公用的宝塔、祠堂、私塾、节孝碑、看家楼、神庙、水井合理分布,甚至有为防卫专设的暗道、哨门城楼、火药库。村中20多条巷道综合纵横贯通,全部条石或卵石铺就,且全按规划建设,在北方地区实属罕见。半天时间,在党家村转悠,看哪哪好,流连忘返,直到走时,还恋恋不舍。

    游完党家村,出村前,看到了石头饼。

    石头饼巴掌大小,银元薄厚,表面凹凸不平。远看其貌不扬,近嗅清香扑鼻。什么香?麦香加上椒香。那味道,真能把人的口水引出来。心里赞叹,陕西不愧是面食大省,好东西太多了!

    亲属告诉我,山陕两省均有石头饼,但制法相类,口味略异。韩成盛产花椒,是大红袍的主产区之一,故韩城石头饼烤时调入花椒叶,其香味特殊。此为山西石头饼所无。韩城石头饼调味只用盐,取其清纯。回来查资料,知道石头饼其实是历史名吃,岁数至少有三千岁了。礼记·礼运》即有古人“其燔黍捭肠人。污尊而杯饮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之“的纪录。石头饼又称石予馍,唐代称石傲饼。石头饼的特殊之处是久储不坏,携带方便,是出门时最好的干粮。制法是,先将淘洗干净的石子倒入平锅,反复搅拌石子,使其均匀受热。将面与剁碎的花轿叶共同加水揉制成团。把面团成薄饼,置于石子之上,再将其余石子覆盖饼上,片刻烙熟。便是一张清香扑鼻的石子饼了。      

    韩城两日,美食不断,让我过了一把面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