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迪华美达酒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考察与前进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30:4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考察与前进方向

 

王征国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可以说著述累累。然而,成功的“历史考察”并不多见,“前进方向”的研究尚属空白。特别是面对各种哲学流派和新儒学的挑战,更需新的研究成果以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考察与前进方向”这一问题,就是鉴于这一理论和现实的要求提出来的。它的意义就在于:

有助于战胜“断层论”的错误观点。新儒学断言,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断层,然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考察,就会发现: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命题,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把一种外来哲学巧妙娴熟地运用中国实际,开辟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

有助于克服“无为论”的错误倾向。哲学贫困的说法现在非常流行,甚至哲学圈内的不少人也感到无所作为。然而,通过概括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形态——实事求是论、解放思想论、先进文化论,特别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论”,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告诉人们:解放思想首先是哲学家的思想要解放,以真理标准讨论为发端的思想解放运动,证实了哲学家的思想变革往往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先导。这就要求哲学家们从书斋的哲学中解放出来,坚持江泽民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指导原则,就一定能够撰写出称得上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来。

有助于消除“多元论”的错误影响。当今世界各种哲学流派纷陈林立,于是有人主张中国哲学应多元化。然而,通过对江泽民先进文化论的研究,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当代和未来中国哲学的主旋律,先进文化论代表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从西方国家传来的一种哲学。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转换成中国自己的哲学,还需要经历艰难和曲折,即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惨痛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就是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学说;惨痛的教训就是出现了教条化、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毛泽东实事求是论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它突破了原苏联学者所厘正的哲学教科书模式,没有囿于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这样一种传统的板块结构,而是把实事求是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变革的基石;邓小平解放思想论的完善,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它突破了过去十分流行、且又简单化的“两分法”,要求人们尽可能从“多”的方面去系统地思考客观对象,从而把解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题;江泽民先进文化论的提出,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推向新阶段,它跳出了狭隘的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的圈子,以开放的胸怀、世界的眼光,从新角度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一、实事求是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物质范畴,离开了人的主体性与历史发展,孤立地考察物质实体及其属性,因而就不能够理解物质范畴的辩证性质。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主客体相统一出发,把物质范畴界说为“客观实在”,并且这一客观实在既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又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才使物质范畴摆脱了对人的冷漠。由此,“实践的唯物主义”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它揭示了实践是主客体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凸现了实践范畴的整体性地位:在本体论中实践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在认识论中实践使主观存在转化为直接现实性的存在,在历史观中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毛泽东的新贡献就是举起了“实事求是”这面大旗。他反对本本主义,提供了以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内容的哲学武器,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实际进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实事求是这一古老的治学传统演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其中含纳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风云,也付出了毛泽东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最早讲“实事求是”这句话的,要数汉代的班固,后来唐代的颜师古作了个注,即“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而毛泽东赋予了“实事求是”以崭新的含义。在毛泽东那里,“实事求是”已不再是治学的方法问题,它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博大精深的哲学宏论中,哪一个命题的蕴涵也没有“实事求是”丰富,它几乎覆盖了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作为世界观,毫无疑问只有在求实中探寻;作为辩证法,也只有靠实事求是才能够把握;作为历史观,实事求是离不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离不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所以,在毛泽东那里,这个命题是作为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事求是论的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的渊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展现了实事求是的整体结构,但始终是以历史感为基础的,即历史地再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特别是抓住了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新界说。

二、解放思想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题

在19世纪和20世纪,人们谈论更多的是国家的解放、民族的解放,以及人身的解放和个性的解放,对于思想的研究则侧重于“起源”的角度,有研究物种起源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当然也有研究思想起源的。就哲学来讲,较多地也是回答观念是怎么来的、以及怎么发展和检验的;至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变革,虽也已进入哲学的视野,但终未成为研究的中心。然而,一方面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地提出打破旧观念的任务;另一方面原有观念的惰性,却束缚着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这样,哲学基本问题就得到了深化,其视角已从“起源论”转变到了“解放论”。它必须打破旧观念、作出新概括,把解放思想的问题提到哲学研究的中心地位。

邓小平的新贡献就在于把“解放思想”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地位,它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特征。解放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打破僵化或半僵化的精神状态,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所以,在邓小平那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一起构成了当代中国哲学和未来中国哲学的主体内容。

在20世纪末叶,中国面对新的实践与发展,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哲学努力去解决自然科学、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方面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那些使人们感到困惑的问题,以便进行新的理论思维和新的哲学概括。对此,如果从原来的哲学框架去看待,即从原苏联学者所厘正的哲学教科书的模式去框定新理论,或者将新理论纳入旧哲学的框架中加以理解,那么,新理论就会失去它的创新本质。原苏联学者所厘正的哲学教科书模式,支配我们的头脑数十年,可以说已经变成了我们思维的框架,思想一旦从这里解放出来,要发挥自主的创造性,一时会让人手足无措很不习惯,而这正孕育着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解放思想论的内容包括:解放思想的历史走向、解放思想的涵义、解放思想的原则、解放思想的要求、解放思想的形式、解放思想的方法,描述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主题,每当社会发展到了即将变革的关键时刻,解放思想就成了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先导。

三、先进文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向

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又能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江泽民语)。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文文化;二是以科学文化为基础的科学文化;三是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

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灵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文文化,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及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它包含着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善良、诚信、道德的赞颂,体现于文学、艺术、哲学等诸多领域。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革命的理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它既以人类先进文化为基础,又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公然申明自己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争取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正是这种先进性和彻底性,决定了它与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相反,与任何狭隘、自私、僵化、保守无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因而,江泽民强调,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科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基础。科学文化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科学知识是人们从事科学劳动的基本产品,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界在某一历史时期所达到的认识深度和广度,科学知识是构成科学文化的基础,离开科学知识,科学文化也无从谈起,“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语);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是科学家在认识、探讨复杂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并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它以逻辑的、系统的、实证的理性思维为特征;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在追求真理、逼近真理的科学活动中,所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气质,它以唯实、求真或者说实事求是为根本特质。如果说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核心的人文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主体和灵魂的话,那么,科学文化可以说是先进文化的基础。

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的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对先进文化,决不能理解为一种政治文化或政治集团的文化,它的先进性与群众密切相连,只有融入群众生活,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社会才有引导力。在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长期并存的条件下,先进文化要赢得主导地位,必须跳出民族本位主义的圈子,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海,参与全球化的文化竞争。这就要走产业化之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江泽民语)。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来自“原创性”,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尺度。文化产业的产品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以及娱乐、休闲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与心灵的需要,必须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那种把文化产业化仅仅定位在大众文化消费上是短视的。这就要运用信息、网络构筑的技术平台,变革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运用新的文化传播样式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壮大先进文化的实力。

先进文化论的内容包括: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先进文化的时代特征、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展示出先进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的第一要务是不断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解决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问题。这也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贡献。

以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中,或者孤立于某一原理原著的阐释,或者孤立于某一命题的渊源,更不要说对其走向的预测了。我们运用“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性方法,它将成功地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现状和走向,它既有纵向的理论联系,又有横向的理论成果,还有纵横交错的理论创新。

以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叙述中,体系意识占主导地位。我们则淡化体系意识,强化命题意识,紧紧抓住“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先进文化”这三个命题,以实事求是为基石、解放思想为主题、先进文化为方向,来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之网,给人以全新的立体化哲学的感受。

以往,在具体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观点时,大都从原理和原著出发,忽视现代西方哲学的优秀成果,忽视现代科学的实际进展。这颠倒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实践的关系。我们则大胆地进行理论观点的创新,即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改造科学实践,而是用科学实践来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它以新的思考,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追踪现代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观点作新的疏理和概括。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