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长女儿:杜甫七律全注三 成都草堂并辗转四川时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07:22

杜甫七律全注三 成都草堂并辗转四川时期

杜甫华州辞官后,远去秦州,又经历了“一年四行役”的甘肃同州之行,终于在公元759 年底(时48 岁)到达成都。于第二年春,建起了杜甫草堂。杜甫在蜀期间,还曾辗转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等地。

第三个阶段,该是杜甫在成都定居草堂的一个时期的作品。如果我们说第二个阶段,是杜甫从尝试模仿,进步到纯熟完美的一个阶段,那么这第三个阶段,则该是从纯熟完美到老健疏放的一个阶段。

叶嘉莹,1997, p35

卜居

浣花流水水西头1,主人为卜林塘幽2。

已知出郭少尘事3,更有澄江销客愁4。

无数蜻蜓齐上下, 一双鸂鶒对沉浮5。

东行万里堪乘兴, 须向山阴上小舟6。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春,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仇注:《楚辞》有《卜居》,公借以为题。

【注释】

1 《太平寰宇记》: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属犀浦县,一名百花潭。任升《梁益记》:溪水出湔江,居人多造彩笺,故号浣花溪。

杜甫草堂便在这里,现在建有杜甫草堂纪念馆。

2 林塘幽为本诗重点所在,其他内容围绕林塘幽来写。

仇注:主人,公自谓。为卜者,为此而卜居也。此从浣花溪叙入,即可称花溪主人,后《归成都》诗云“锦里逢迎有主人”,亦可称锦里主人矣。

萧涤非先生有不同意见:按细玩全诗语意,主人当有所指。再则杜甫初到成都,又当穷困,林塘虽幽,恐难自行卜居,主人虽不一定是裴冕(今注:当时的剑南节度使),但必有其人,决非杜甫自谓。

笔者同意仇注的说法,即这里的主人是杜甫自指。杜甫并不总是一贫如洗,他在秦州的多首诗中曾提到打算在当地买地盖房,例如“茅屋买兼土”(寄赞上人)。到了成都,也许还有这个能力在城外买上一小块荒地24,何况当时还有人送了一些钱,见杜甫诗《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这里还有一个旁证。杜甫后来在《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中写道:“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 体味这几句诗意,可以看出来卜居是杜甫本人的决定。在此诗中,“主人”因为林塘幽而选择此地,作出卜居决定的即为“主人”,所以主人应该是杜甫。

3 郭_:本义为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或指外城。《说文》:郭,外城也。

后泛指城。因为杜甫草堂在成都城外,所以这里称“出郭”,即在城外。《乐府诗集•木兰辞》中也有“出郭相扶将”。

4 澄:水清。这里的澄江指锦江,语出谢朓名句“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锦江是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销,通“消”。义为消除、消散。例如《汉书•东方朔传》:销忧者莫若酒。

5 鸂鶒(音西斥),鸟名,可能是泽凫,详注见《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萧注:

齐字和对字,能写出物情之闲适。正见林塘之幽。

6 乘兴、山阴均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山阴:今浙江绍兴。

黄生:因居近万里桥,故即所见以寓兴,堪可也。言有时乘兴便可东行万里,直上小舟而向山阴矣。此盖初得浣花,喜其疏快宜人,此故为放言以豁其胸次,非真欲远行也。东行万里是本色语,山阴乘兴又暗用王子猷事,其融会入妙,亦天衣无缝也。

附录:杜甫有《水槛遣心二首》,诗中也很好地描写了草堂周围的景色,故附于此。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24 杜甫诗《寄题江外草堂》中写到“诛茅_初一亩”,可见建造草堂之前还要先拔草。

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1,缘江路熟俯青郊2。

桤林碍日吟风叶3,笼竹和烟滴露梢4。

暂止飞乌将数子5,频来语燕定新巢6。

旁人错比扬雄宅, 懒惰无心作解嘲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春,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草堂落成。

这首诗所用的韵在近体诗通用的《平水韵》中属于“肴”韵。因这一部分的

韵字少难押,被称为“险韵”。根据《王力近体诗格律学》,其他险韵还有“江”

韵、“佳”韵和“咸”韵。

【注释】

1 背郭,草堂在成都城外,故称背郭,与《卜居》中的“出郭”一词类似。荫白茅,用白色茅草覆盖。所以杜甫也把草堂称为白屋,见“白屋寒多暖始开”(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

白茅:多年生草本,秆高 20-80 厘米。花序顶生,花长5-20 厘米,有白色丝状柔毛。杆叶可制蓑衣、盖房、造纸或作燃料。

2 缘江:沿江。萧注:堂在浣花溪上,溪近锦江,故得通称江。江边原无路,因营草堂,缘江往来,竟走出来一条络,故曰缘江路熟。熟,有成熟意。俯青郊,面对郊原。堂势较高,故用俯字。二句写堂之形势及所用材料。

3 榿(音奇),桤树。桤木属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长椭圆形, 雌雄同株, 果穗悬垂, 椭圆形,木质较软,嫩叶可作茶的代用品,木材坚韧, 产于中国四川、贵州和陕西等地。

碍,遮、遮蔽。

4 和(音huò):混杂。马茂元:“桤林碍日”、“笼竹和烟”,写出草堂的清幽。

它隐在丛林修篁深处,透不进强烈的阳光,好象有一层漠漠轻烟笼罩着。“吟风叶”,“滴露梢”,是“叶吟风”,“梢滴露”的倒文。说“吟”,说“滴”,则声响极微。

笼竹,生长在四川、岭南等地的一种长节竹,亦称“笼葱竹”。

仇注:林碍目,叶吟风,竹和烟,露滴梢,六字本相对。

5 暂止:暂时在此小憩。将:率领、带领。

6 语燕:叫声喳喳的燕子。

宋朝罗大经《鹤休玉露》: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盖因鸟飞燕语,而喜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

7 《太平寰宇记》:(扬雄)宅在华阳县少城西南角,一名草玄堂西汉。《扬雄传》: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雄方草《太玄》,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

这里的旁人大约指高适。当杜甫到成都后,高适寄给他的诗说:“草《玄》今已毕,此后更何言?”(赠杜二拾遗),将杜甫和扬雄草《太玄》相比,可是杜甫回诗“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杜甫谦称不敢和扬雄写《太玄》相比。草堂的主人既不敢与扬雄相比,草堂本身恐怕也就难比扬雄宅了。

另外,扬雄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家在本地,而杜甫只不过把这草堂作为“暂止”之处,一直想重新回到长安(此生那老蜀,不死回归秦),所以这也是一种“错比”。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1,锦官城外柏森森2。

映阶碧草自春色3,隔叶黄鹂空好音4。

三顾频烦天下计5,两朝开济老臣心5。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春,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

[题解]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 年),刘备在四川即帝位,诸葛亮任丞相,故称

“蜀相”。杜甫对诸葛亮极为推崇。

【注释】

1 丞相祠,即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郊,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

始建于晋朝(公元六世纪)。

2 锦官城指成都,其原因有两种说法,皆通。一是《华阳国志》:成都西城,

故锦官城也。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官;二是南宋孙季昭指出:成都呼为锦官城,以江山明丽,错杂如锦也。

顾注:《儒林公议》曰:祠前有大柏,系孔明手植,围数丈,新技耸云,枯干存者若老龙之形,正所谓柏森森也。

3 映:映蔽、遮蔽。阶:台阶。

4 空字、自字都是感慨物在人非,感慨天(自然景色)之无情。不管孔明业已逝去,不管杜甫此刻的心情如何,碧草年复一年地呈现春色,黄鹂也总是还在那里清脆地鸣叫。杜甫多次写到这种意境,见“细柳新蒲为谁绿”(哀江头)、“是

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九日寄岑参)等。

仇注: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

空字、自字,不胜寥落之感。

5 三顾频烦,即三顾茅庐,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天下计:指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魏、蜀、吴)之计。

这两句为下面进一步抒发感慨作了很好的铺垫。仇注:天下计,见匡时雄略。

老臣心,见报国苦衷。有此两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

6 两朝,指刘备和刘禅(阿斗)。朱瀚注:开济,谓章武开基,建兴济美。朱注中的“章武”和“建兴”分别是刘备和刘禅的年号。济美,指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 不陨其名。

7 萧注:末二句凭吊之感。泪满襟的英雄,即杜甫自己。用“长使”二字,便把所有读者都拉在内,从而感染了他们。《宋史•宗泽传》:“泽请上(来高宗)还京,二十余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诸将入问疾,泽曰:‘吾以二帝(徽宗、钦宗)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涕泣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一语及家事,但呼过河者三而薨。”宗泽是当时爱国将领,足见诗的感化力量之巨大。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1,老病人扶再拜难2。

岂有文章惊海内3,漫劳车马驻江干4。

竟日淹留佳客坐5,百年粗粝腐儒餐6。

不嫌野外无供给7,乘兴还来看药栏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宾客来访

【注释】

七律中一般有一联为写景之句,常见于三四或五六句,但这首诗里全是叙事。

仇注:直叙情事而不及于景,此七律独创之体,不拘唐人成格矣。

1 经过少:来访、过访者少。“过”在杜诗中(包括此处)常念平声“郭”(guō)。

2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以示隆重。但拜在古时不是像现在理解的跪拜、磕头。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再拜之礼,古已有之,例如《论语.乡党》:“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再拜之礼,用于平辈之间。如果臣对君,再拜之外,还要行稽首(磕头)礼。

3 海内,指全国,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体味该句,可能来访者称赞过杜甫文章天下闻名,然后杜甫在此自谦,其实也有些自负的意味。当时杜甫的诗并不出名,远不如李白、王维声名显赫,但是所献的《三大礼赋》有一定影响,杜甫后来自己说:“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莫相疑行)。

4 漫劳:一般指徒劳。在这里犹枉过,是对他人来访的敬辞。江干:江边

5 竟日,即整天。淹留,长时间逗留。佳客:指来宾。

6 百年,指一生、终身。粝(音厉),糙米。粗粝,粗糙的粮食,语出《八家后汉书辑注》:魏霸为钜鹿太守,常服粗粝,不食鱼肉之味。腐儒:只知读书,不通世事的迂腐儒生。这里是杜甫自谦,语自《史记•黥布传》:高帝曰:“为天下安用腐儒。”

陈贻焮:老杜好用“百年”、“万里”、“乾坤”、“天地”之类大字眼,不尽妥帖,往往流于空洞,大而无当。

我认为先生这条评论是非常中肯的。这些大字眼,在杜诗中有用的很好的(如“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但也有用得不很恰当的。后代有人(特别是明朝人)专门学老杜用这些大字眼,故作姿态,颇有东施效颦之嫌。

7 “给”在此念“几”。

8 乘兴,见《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药栏:指药圃。杜甫懂得中草药,在长安时有一段时间曾经卖药为生。当时在草堂处种药自己治病。后面诗中亦多次提到草堂所种之药,例如“常苦沙崩损药栏”。

这两句是谦辞,可与“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参看。

关于本诗的语气,有两种看法。萧涤飞先生认为:这位“不速之客”大概是杜甫所不乐见的“俗物”,所以诗题不写出他的尊姓大名,诗的语气也很傲岸,带嘲讽。来者大概是个大官僚,杜甫不愿为礼,故托言老病不能再拜。末二句也含不满之意。无供给,没有美酒佳肴来款待。药栏,花药之栏槛。看药栏,意即看花。一方面杜甫不欲以能文自居,另一方面这位客人也不是文章知己,所以只请他来看看花。其他书中(例如《杜律启蒙》)也有这个看法。但是,也有不同意见。仇注:僻居老病,不意人来。客以文章之契,跋涉江干,意亦诚矣。公先为己之语,而复尽款洽之情。读此诗,见豪放中有殷勤气象。

黄生注:竟日淹留,乃倾盖如故之根。

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1,百花潭水即沧浪2。

风含翠筱娟娟净3,雨裛红蕖冉冉香4。

厚禄故人书断绝5,恒饥稚子色凄凉6。

欲填沟壑唯疏放7,自笑狂夫老更狂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注释】

1 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传说中诸葛亮送费袆处。《华阳国志》:蜀使费袆聘吴,孔明送之,袆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

2 百花潭,即浣花溪,见《太平寰宇记》: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属犀浦县,一名百花潭。

沧:指水暗绿色,沧浪,意为青色的波浪,出自《盂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3 翠筱(音小),绿竹。娟娟,姿态柔美貌。娟娟净,亦见于“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严郑公宅同咏竹)。这里“净”字的含义,可参看“菱叶荷花净如拭”(渼陂行)。

4 裛(音译),意为沾湿。红蕖(音渠),荷花。冉冉,柔弱的样子,见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翩翩”。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风含雨浥一联,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

周啸天:“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

5 萧涤非先生对这句的含义作了很好地分析:一句含四层意:既是故人,又作大官,却连信也没有,则新交可知25。

6 萧注:这一句也合四层意:饥而曰恒,乃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

色惨凉,可怜相。

杜甫一家多次挨饿,有一幼子竟然被饿死:“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诗中还曾写道:“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彭衙行)。这些都发生在来成都以前26。

稚子,年幼的孩子。在古诗文中,“子”不仅指儿子,也可以指女儿。杜甫结婚很晚,大约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三十岁时才在河南成婚,所以此时孩子们都不大。杜甫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还有两个女儿。从上述《彭衙行》诗中描写来看,两个女儿应当是妹妹。杜甫很喜欢二儿子杜宗武,他的年纪可以大致推算出来。杜甫于至德二年(757)曾写道“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遣兴)。骥子就是杜宗武的小名(老大杜宗文的小名叫熊儿)。一般小孩学说话大约在一、两岁时,这是杜宗武前年发生的事。所以在公元757 年时,杜宗武大约三、四周岁,这与陈贻焮先生根据《又示宗武》诗句“十五男儿志”推断出杜宗武出生于天宝十二载(753)年(《杜甫评传》1060 页)大致相仿。大儿子杜宗文的年龄也不会太大(一说宗文比宗武大三岁)。因为杜甫在至德二年(757)的《得家书》中还称呼他的小名“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后来到了四川才在诗中称他的大名“宗文”。从以上分析来看,此时(760 年)杜宗武已经六、七岁了,他上面有哥哥杜宗文,下面还有两个妹妹,所以杜甫四个孩子这时的平均年龄也应该在六、七岁左右。

7 填沟壑,指死,例如“焉知饿死填沟壑”(醉时歌),语出《孟子•梁惠王》:凶年几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25 不过,最后一层意思“新交可知”却值得商榷,杜甫本人就说过“交情无旧深”(发同谷县)、“人生意气豁,不在相逢早”(奉赠射洪李四丈)。

26 到了四川安顿下来以后,还有“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百忧集行)。看来当时孩子也真是饿坏了。但从《百忧集行》诗句“即今倏忽已五十”来看,这是在《狂夫》之后作的。

疏放:不拘于礼法,任性而为。杜甫在天宝七载(公元748年,37 岁)时,即自称“疏放忆穷途”,后也有“吾得终疏放”,“客礼容疏放”等诗句。

对于诗中“疏放”一词的理解,我以为应该结合“畏人嫌我真”、“常恐性坦率”这些诗句来看,不可完全拘于字面。

8 杜甫在此自称狂夫,曾称李白“佯狂真可哀”(不见), 可见大诗人多少都会有些狂劲。

一般认为本诗作于草堂建成后不久,当时杜甫等到成都,得到不少帮助, 他专门作诗记之,例如“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还有人来看望,不仅有上述的王十五司马弟,也有“宾至”,而且还另外“有客过茅宇”(有客)。

高适可以算是杜甫的厚禄故人之一了,也曾写诗问候。从这首诗前后的诗作看,杜甫一家此时比较安定,看起来轻松愉快,不像成天挨饿的样子,这从与本诗基本同时的七律《江村》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当时杜甫可能遇到了暂时的困难。陈贻焮先生认为:靠人接济,只要一时没有赶上趟就会马上揭不开锅。这年“红蕖冉冉香”时,曾因“厚禄故人书断绝”而使得“恒饥稚子色凄凉”。

本诗的大意是:即使故旧音信断绝,家境饥寒苦难,自己本人也已经到了“欲填沟壑”的地步,我也不改真情疏放的性格,仍然在娟娟翠筱,冉冉红蕖之间,观风赏雨,自得其乐,逆境奈我何。这种不屈于逆境的精神在以前的诗中也有表现,例如“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秦州杂诗),意思是说,尽管受到贬斥了,我还不是活得很好吗,就算卖药、看个门儿,照样也能养活妻子儿女。

附录:

仇注:杨升庵谓: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

按:七律中有用之句首者,如“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是也。

有用之句尾者,如“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是也。

有用之上腰者,“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云石荧荧高叶晚,风江飒飒乱帆秋”,“山本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是也。

有用之下腰者,如“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碧窗宿雾濛濛湿,朱拱浮云细细轻”,是也。声谐义恰,句句带仙灵之气,真不可及矣。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1,长夏江村事事幽2。

自去自来堂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3。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4。

但有故人供禄米5,微躯此外更何求6。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诗成后,拈诗中二字为题。

黄生: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萧洒流逸之致。

【注释】

1 抱字很形象地描写了溪水环绕,用字独特,这是杜甫善于炼字的一个例子。

这里的清江,指浣花溪。杜甫在别的七律中也有这种用法,例如“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南浦清江万里桥”(野望)。本句可与“田舍清江曲”(田舍)参看。

2 长夏:本指农历六月,亦可泛指夏季。事事幽三字统领全诗。

3 这里暗用了“忘机”这一典故,水中鸥与人相近,可见人已忘机,即陶然与世无争,没有巧诈的心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同“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往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萧注: 二句写景物之幽。燕贴林说,鸥贴江说。相亲,谓群鸥自相寒。相近,谓鸥与人接近,无相猜之意。

4 棋局,即棋盘。稚子,年幼的孩子。在古诗文中,“子”不仅指儿子,也可以指女儿。杜甫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还有两个女儿。他们这时的平均年龄大约为六、七岁(详细分析见《狂夫》注)。

5 此句各本多作“多病所须惟药物”。 仇注:局字物字,叠用入声,当从《英华》为是。

朱瀚:通首神脉,全在第七句,犹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厚禄故人书断绝”参看。若作“多病所须惟药物”,意味顿减,声势亦欠稳顺。

萧注:按杜好改诗,“但有”句,可能是最后定稿,故传本不一。

杜甫在另外一首诗中也提到“故人供禄米”(酬高使君相赠)。一般认为,这里的故人指裴冕,时任剑南节度使、成都尹。据考证,唐代官员的俸禄,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安史之乱以后,年禄基本废除,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

6 微躯:微贱之躯,杜甫自指。

野老

野老篱前江岸回1,柴门不正逐江开2。

渔人网集澄潭下3,贾客船随返照来4。

长路关心悲剑阁5,片云何意傍琴台6。

王师未报收东郡7,城阙秋生画角哀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秋,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诗成后,拈首二字为题,类似无题,这种做法起源于《诗经》。在唐诗里

面,李商隐的诗中尤多。

【注释】

1 野老,杜甫自谓。杜诗中共自称“野老”六次,如“杜陵野老骨欲折”(投简成华两县诸子)。回,在这里可能有两层意思。一可能指杜甫在江岸前回转、徘徊,二是指江岸本身迂回、曲折。

2 柴门不正,可能指门不是朝正南方向的。逐江,沿着江的走势。萧注:江岸纡回,而门逐江开,故不正。

3 潭为百花潭。网集:指渔人一起下网。下,在此作动词,与下句的“来”对仗,指下网。本句直说就是,渔人网下、集澄潭。

4 贾(音古),本意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后泛指商人。

返照:夕阳日光西射。梁元帝萧绎《纂要》:日西落,光返照于东,谓之返景。

黄生:日西落则倒景于东,船自西来,若随之然。 顾注:日暮急于泊船,故随返照而来。黄、顾之说都有道理。

一般七律每句在第四字处句读,但这两句是上三下四句法,即应念作: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5 杜甫有绝句:“船泊东吴万里船”,可见上句的“贾客船”往往和万里长路相联系。这里就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从上句贾客船的“万里长路”很自然地切换到了回长安的“长路”上来。

《杜诗释地》:“剑阁,即剑阁道。古栈道名。在今四川剑阁县大剑山、小剑山之间”。另外,《水经注》中也有记载:“小剑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涌衢,故谓之剑阁”。

关于剑阁之险,李白有过很好地描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杜甫本人也有诗“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剑门)。剑门即剑阁。

这句的大意是:北归长安,其路漫漫,想到剑阁险峻难越,不知何时才能实现,使我感到心中伤悲。

6 傍,傍依。这里兼有“临近”和“依附”两层意思。萧注:这句是说不愿留在成都,景中含情。片云,犹孤云,杜甫自喻(江汉)“片云天共远”,也是写景而兼自喻的。自家不愿,却怪及片云,诗人往往如此。

成都有琴台遗址,相传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卖酒处,位于浣花溪北。陈寿 《益部耆旧传》:司马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有琴台。

7 鹤注:上元元年六月,田神功破思明之兵于郑州,然东京(今洛阳)诸郡尚未收复。

8 城阙的本意是城门两旁的瞭望阁楼。后来用来指城市,特指京城。这里的城

阙指成都。原注:至德二年,陞(同“升”)成都为南京,故得称城阙。

秋生画角哀:可能化用西汉焦赣所著《易林》的“秋风生哀”。生,产生。

萧注:画角,古军乐,长五尺,形如竹筒,外加彩绘,故曰画角,其声哀厉高亢,军中吹之,以警昏晓。

上四写恬静的江村,作者犹如一位闲居野老,下四笔调突转沈郁悲切(而且转得很自然),上下反差较大,这种风格与前面的《狂夫》有类似之处。

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1,园收芋粟未全贫2。

惯看宾客儿童喜, 得食阶除鸟雀驯3。

秋水才深四五尺, 野航恰受两三人4。

白沙翠竹江村暮, 相对柴门月色新5。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注释】

1 《华阳国志》:西城,故锦官城也。锦江,濯其中则鲜明,故命曰锦里。

角巾:有棱角的方头巾。这种乌角巾大约在当时常见,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一》的“头戴小乌巾”可能指的是同一物。

黄生注:乌角巾与锦里相映带,起语逸致。角巾,隐士之冠。

2 芋栗一说指芋艿和橡栗。但是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另外一种说法:芋栗止于一物,作芋栗,可该园中所产。

南邻主人很可能与《过南邻朱山人水亭》中的朱山人是同一人。过去一直强调杜甫接近劳动人民,认为锦里先生虽然未全贫,应该还是比较穷的。我以为其实未必,唐朝不是文革,贫穷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未全贫三字或为锦里先生自谦,或为淡写 (Understatement,也称低调陈述),南邻朱山人家有水亭,招待杜甫时“残樽席更移”,日子应该过的还是不错的。杜诗中的淡写亦见于“同学少年多不贱”(秋兴),其实何止“不贱”,而是“五陵衣马自轻肥”。

3 除,本义指宫殿的台阶,后泛指台阶。例如《汉书•李广苏建传》:扶辇下除。仇注:鸟雀驯,待物之仁。

从这两句可以看出南邻的主人好客,家里常有客人来访,为人也很和善。

4 二句流水对。写与南邻同舟而行。《广韵》:航,方舟也。恰受:刚好可以容纳。

5 这两句说明到家已经是傍晚了,所以杜甫很有可能在南邻那里“竟日淹留”,可见宾主相娱甚欢。

附录: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

幽花欹满树,细水曲通池。

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

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

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1,胡骑长驱五六年2。

草木变衰行剑外3,兵戈阻绝老江边4。

思家步月清宵立5,忆弟看云白日眠6。

闻道河阳近乘胜, 司徒急为破幽燕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注释】

仇注:首二领起恨别。四千里,言其远。五六年,言其久。行剑外,承四千

里。老江边,承五六年。思家忆弟,伤洛城阻乱。乘胜破燕,望胡骑早平。宵立昼眠,忧而反常也。

1 洛城:洛阳,在唐朝被称为东都或东京。

2 胡骑:指安史叛军,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胡人(北方少数民族)。顾注:公于乾元二年春,自东都回华州,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奔走四千里;自天宝十四载安史倡乱,至乾元之未上元之初,为五六年。

3 杜甫到成都时已是冬季,所以草木变衰。剑外:顾名思义,即剑门之外。不过,在唐朝时,所谓内外一般都是从长安的角度来看。因为长安在北方,所以剑外是指剑门关以南的地方,也可称为剑南,亦见“剑外忽传收蓟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 江边:江边指锦江边,即草堂处。老江边:恐将老死于此处(江边),无法和亲人团聚。

5 步月:漫步月下,踏着月色。清宵立:站在清冷的夜里。本句的“清”与下句的“白”相对仗,是借用了“清”的发音与颜色的“青”相同,所以是借对。

6 上句写彻夜无睡,所以这句写到“白日眠”。

忆弟看云:思念弟弟,为何看云?这可以从杜甫的其他诗中看出端倪:“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梦李白),“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别赞上人)。

也就说,希望能像云一样,自由地飘浮,使兄弟团聚。

萧注:宵立昼眠,颠倒错乱,不能自主,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来表达思家亿弟的深情,极具体,极深刻。

7 司徒,指李光弼。至德二载,李光弼加检校司徒衔。近乘胜,见于《资治通鉴》卷221:“上元元年三月光弼破安太情于怀州,夏四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河阳:今河南孟县。

乾元二年(759)四月史思明更改国号为大燕,以范阳(幽州)为燕京,故称幽燕。

顾宸:此时长安已复,(史)庆绪已死,直捣幽燕,万万不容更缓,故下一“急”字。

末句可以与杜甫五言诗“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互相参看。杜甫对李光弼评价很高。在《洗兵马》一诗中有“司徒清鉴悬明镜”句,后期有诗《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专咏。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1,还如何逊在扬州2。

此时对雪遥相忆, 送客逢春可自由3。

幸不折来伤岁暮, 若为看去乱乡愁4。

江边一树垂垂发5,朝夕催人自白头。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冬,杜甫49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多与王维交往。王维曾著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诗。裴迪这时在蜀州作王侍郎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杜甫秋天去蜀州、新津时,与裴迪同游并作诗。这年冬天,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杜甫写此诗作答和。

见,助词,表示被动。见寄,指裴迪寄诗给杜甫。

黄鹤:《九域志》:蜀州东至成都才百里,宜公与裴频有和寄。

【注释】

1 仇注:东阁,指东亭。官梅,官种之梅,犹言官柳。

2 还如:正如。何逊:南朝诗人,善于炼字,有《咏早梅》诗,诗题一作《扬

州法曹梅花盛开》,见本诗附录。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扬州”不同于古称“广陵”的今日江苏扬州市,而实际上指南京。宋人张邦基指出: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建业为扬州,则(何)逊之所在扬州,乃建业耳,非今之广陵也。隋以后始以广陵名州(《墨庄漫录》卷1)。建业,即今南京。

3 可自由,意犹不由自主。意同“百感中来不自由”(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赵庆培: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

4 若为:怎堪。仇注:玩第三联语气,必裴诗有不及折赠之句,故答云幸不折来,免伤岁暮。若使一看,益动乡愁矣。

5 陈贻焮:垂垂,渐渐。《辞海》一九七九年版引杜此诗“江边”句与黄庭坚《和师厚秋半》“杜陵白发垂垂发”句为证,良是。

附录:何逊《咏早梅》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暮倚高楼对雪峰1,僧来不语自鸣钟2。

孤城返照红将敛3,近市浮烟翠且重4。

多病独愁常阒寂5,故人相见未从容6。

知君苦思缘诗瘦7,太向交游万事慵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杜甫50岁

[地点] 时杜甫重游新津县

[题解] 《蜀志》:新津县甫二里有四安寺,神秀禅师所建。

十是裴的排行。称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是一种亲切而又客气的称呼。迪是其名。关于裴迪的进一步介绍见上一首诗。

【注释】

1 高楼指四安寺钟楼。佛寺在大门之外一般建有对称的钟楼。明代杨德周曰:

县有修觉山,其上为宝华山,以峰顶多雪,又名雪峰(《杜诗解》)。

2 鸣钟:敲钟。这里的意境,可以用“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声”(唐代常建

《破山寺后禅院》)来描写。

3 孤城,这里指新津。返照:阳光夕照。看来,杜甫对于返照这个现象很关注,在七律《野老》一诗中有“贾客船随返照来”句,后期有《返照》诗五言、七言各一首。

红将敛,指太阳将要落山。

4 近市:附近的市镇。浮烟翠且重:浓浓的青色炊烟冉冉升起,漂浮向上。本

句可与“寒轻市上山烟碧”(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参看。

5 阒(音趣):寂静。阒寂在这里指寂寞。

6 相见未从容,未能从容相见,可能也就匆匆见上了一面。

7 这句的直说就是:知君瘦缘苦思诗,即知道您(指裴迪)因为苦苦地思索作

诗而瘦。

8 向:于。太向:过于。

一般对该句的理解是责备裴迪只顾吟诗,懒于交游。所以才有“相见未从容”。

甚至有人认为“相见未从容”是指裴迪连杜甫的面都没有见。

我以为从末句来看,不能直接这么理解。这里说的是“过于交游”,而不是不交游。本句是自指,相对于上句裴迪苦吟诗句而来,意思是,我(杜甫)最近交游太多,以至于别的事都懒于做,当然也就没有多少诗作。不过,杜甫的交游实际上并不很多,这从本诗第五句“多病独愁常阒寂”可以看出端倪。所以,末句表面上是自责“过于交游”,实际上暗含裴迪交游过少的意味。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1,但见群鸥日日来2。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3。

盘飧市远无兼味4,樽酒家贫只旧醅5。

肯与邻翁相对饮6,隔篱呼取尽馀杯7。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杜甫50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原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是对县令的尊称。邵注:公母崔氏。明府,其舅氏也。白水,在今陕西西安府。公舅是崔十九翁。

杜甫在天宝十四载(755 年)曾到白水,并作过一首《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其中“舅”即是崔明府,当年给了杜甫很大帮助。

张綖注:前有《宾至》诗,而此云客至,前有敬之之意,此有亲之之意。

【注释】

黄生:上四,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下四,留客,见村家真率之情。前借鸥鸟引端,后将邻翁陪结,一时宾主忘机,亦可见矣。盘飧、樽酒,略读。市远,指南市津头。邻翁,即南邻北邻也。

1 舍,指草堂。舍南舍北皆春水,可参看“清江一曲抱村流”(江村)。

2 萧注:但见二字,暗含讽意,见得只有群鸥不嫌弃。交游冷谈,自在言外。

这里也许暗用了《列子•黄帝篇》的“忘机”典故:海上之人,有好沤(同“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往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

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3 二句流水对。花径:花间小径。蓬门:柴门,即草堂之门。

黄生云: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缘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上下两意交互成对。

4 飧(音孙),熟食。盘飧:盘中菜肴。无兼味,字面理解即连两样菜都没有,实际上是谦辞,意为菜不丰盛。

5 醅(音胚),原意为未过滤的酒,亦泛指酒。据考证,我国酒的蒸馏技术约始于南宋,所以在唐朝时还只有未经蒸馏、低度数的米酒,这样李白才有可能饮斗酒后还吟诗。现在酒越久越好的概念,完全是对于蒸馏酒而言。对于唐朝当时的酒,均以新酒为佳,因为时间一长,低度酒中乙醇过度氧化,味道就不好,所以杜甫对于以“旧醅”待客感到歉意。

6 肯:肯否。这里是在征求崔明府的意见。

7 范之麟:“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1,语不惊人死不休2。

老去诗篇浑漫与3,春来花鸟莫深愁4。

新添水槛供垂钓5,故著浮槎替入舟6。

焉得思如陶谢手7,令渠述作与同游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杜甫50 岁。著名的五律《春夜喜雨》“好

雨知时节”即写在这同一时期。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水如海势,形容水势浩大。可与杜甫作于本诗前后的其他诗句“一夜水

高二尺强”(春水生)和“高浪蹴天浮”(江涨)参看。

吴论:江上值水势如海,公见此奇景,偶无奇句,故不能长吟,聊为短述耳。

题意在下三字,故通篇皆作自谦之词。

【注释】

1 性僻,性格怪癖,在这里是说对“佳句”的执著已经到了性格偏执的程度。

耽:迷恋。

2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划细微,在他的古体中有同样表现,而以律诗的表现最为精彩。

他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刘熙载说“少陵炼神”,就是指这一点。他的用字,常常达到一字之下,他人难以更改的地步。他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特别是“自”字,他实在是用得好极了。他还善于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以使诗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炼字,是他的自觉追求。

炼字也许并不是“语不惊人”的全部含义,但以上可以为理解“语不惊人死不休”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3 萧注:是说如今年老,已不象过去那样刻苦琢磨。漫与,随意付与。这话不

能死看,杜甫老年作诗也并不轻率,不过由于功夫深了,他自己觉得有点近于随

意罢了。

4 这句显示出杜甫的幽默之处。大意为:诗人的描写可使花鸟惊心动魄,但是我现在已经“老去”,所以你们不必犯愁、害怕了。

赵注:将愁字属花鸟说,盖诗人形容刻露,花鸟亦应愁怕,犹崔日用诗“朝来花鸟若有情”也。

5 水槛,水边的简易木栏。

6 故,在这里是因而的意思,同时却用作“旧”的意思跟上句的“新”字对仗,所以是借对。著,登。槎(音查),竹筏。替,替代。入,进入。入舟:指上船,例如“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浮槎用典,见晋代张华《博物志》卷10: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7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为著名诗人。手:这里指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例如国手、高手、能手、水手,不过也还有扒手。

8 渠:他们。述作:指作诗。

王嗣奭:玩末二句,公盖以陶谢诗为惊人语也,此惟深于诗者知之。

进艇

南京久客耕南亩1,北望伤神坐北窗2。

昼引老妻乘小艇3,晴看稚子浴清江4。

俱飞蛱蝶元相逐5,并蒂芙蓉本自双6。

茗饮蔗浆携所有7,瓷罂无谢玉为缸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夏,杜甫50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进艇即泛舟

【注释】

1 南京在此指成都,杜甫在七律《野老》中自注:至德二年,陞(同“升”)

成都为南京。客:杜甫自指。

南亩,语出《诗经》“俶载南亩”、“今适_南亩”、“馌彼南亩”等句,因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后泛指田亩。多见于唐诗,例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野望)。

萧注:杜甫并未躬耕南亩,但在草堂也从事种树、种药、刈草等劳动。

2 北望:北望中原。这句意同“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

关于北窗有一个典故,这里或为借用其字,或为反其义而用之。晋陶潜《与子俨等疏》:“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羲皇上人指伏羲以前的人,古人总以为远古时期的人很幸福,所以北窗被用来指生活清适安逸。见李白《戏赠郑溧阳》:“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早于杜甫的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也有《群公集毕氏林亭》:“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首二句法同“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朱樱此日垂朱实,郭外谁家负郭田”(惠义寺送辛员外)、“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白帝)等。

3 小艇与《南邻》中所描写“野航恰受两三人”的小舟可能是同一种船。

4 稚子,幼子;清江,指浣花溪。参见“清江一曲抱村流”(江村)。

北宋葛常之:《北征》诗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是时方脱身于万死一生,以得见妻儿为幸。至秦州,则有“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之句,已非北征时矣。及成都卜居后,《江村》诗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进艇》诗云:“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其优游愉悦之情,见于嬉戏之际,则又异于客秦时矣。

5 蛱蝶:蝴蝶。元:原、原本之意。

6 芙蓉:荷花。仇注:中四,喜妻子相聚,赋而兼比。

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赋主要是指叙事和实际描写。比,以彼物比喻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我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仇注所说的中间四句,其实颌联(三四句)主要是赋,腹联(五六句)才是“赋而兼比”。

清朝范廷谋《杜诗直解》:曰元相逐、本自双,亦见夫妇原当聚处。

7 萧注:茗饮,茶水。蔗浆,蔗汁。句意谓没有美酒佳肴。

8 罂:大腹小口的容器。瓷罂:盛茶、浆的瓷器。无谢:不亚于。

玉缸,酒瓮的美称,所以古人好酒、嗜酒、能喝酒之人也有一个雅号“玉缸”。

玉缸一词,常见于唐诗中,就笔者所见,皆指酒具。例如岑参“胡姬酒楼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许浑“晚促离筵醉玉缸”(吴门送振武李从事)等。现在有的制酒厂在大门外还挂着“酿成佳酿藏新罍,制出香醪贮玉缸”的对联。

这两句主要意思是说,我的茶水、蔗汁,如同酒一样美味。

仇注:“瓷不让玉,言贵贱齐视也”。萧涤非先生也认为:这句“是说比之富贵人家所用玉缸并无逊色”。也都有道理,但皆未能指出玉缸指代美酒。

所思

苦忆荆州醉司马1,谪官樽俎定常开2。

九江日落醒何处, 一柱观头眠几回3。

可怜怀抱向人尽4,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 好过瞿塘滟滪堆5。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夏,杜甫50岁

[地点] 成都草堂

【注释】

1 原注:崔吏部漪。蔡梦弼曰:崔漪,盖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也。王嗣奭:官虽谪、酒常开,便见司马胸次。或醒或眠,颠_狂落拓,真得酒中趣者,此为醉司马传神,而相忆已在其中。

2 俎(音组),原意为盛祭品的礼器,这里指盛酒器具。

谪官之后以酒浇愁大概为人之常情。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这里描写的“左相衔杯”亦为谪官之后。

3 朱瀚:九江、一柱,荆州谪居之地。《杜诗释地》:杜诗“九江”指出峡后的湖北荆州地区的众多河流。

一柱观:道观(音惯)名,在湖北松滋市老城镇。《杜诗释地》: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镇守江陵时,在湖中罗公洲上建造此观,因为规模宏大但只使用了一根立柱而得名。

杜甫多次咏及一柱观。例如“孤城一柱观,落日九江流”(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等。

4 向人尽,向何人倾诉。

5 锦水,指锦江;双泪,指这首诗。将:带。滟滪:滟滪堆,原在瞿塘峡口,为一40米高的巨石,1959 年,为通航安全,将其炸毁。

这两句的大意是:所以依靠锦江将我这用双泪写成的诗带给你,希望它能平安地渡过瞿塘峡口最险的滟滪堆,到达你处。

《杜诗镜铨》:瞿塘峡在夔州峡口,有滟滪石,过此则达荆州。二句即太白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意。

寄杜位

近闻宽法离新州1,想见怀归尚百忧2。

逐客虽皆万里去3,悲君已是十年流4。

干戈况复尘随眼5,鬓发还应雪满头6。

玉垒题书心绪乱7,何时更得曲江游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杜甫50岁

[地点] 青城

[题解] 杜位是杜甫的从弟(即堂弟)。杜甫在长安时曾在杜位宅除夕守岁,并作诗《杜位宅守岁》。

朱注:“位为李林甫婿”。李林甫即那位“口蜜腹剑”的唐朝丞相,曾严重阻碍了杜甫入仕。

【注释】

1 宽法离新州:李林甫死后,其党羽被肃清。作为杜位李林甫的女婿,杜位流放到岭南新州。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27。这年杜位被减罪等,移至江陵(今湖北荆州)。总算比新州好一些。

2 怀归:思归。

3 逐客:被放逐的人,语出秦朝李斯著《谏逐客书》,这里指杜位。在其他诗

中,杜甫还曾用“逐客”指李白:“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梦李白)。

4 天宝十一年(752)李林甫死,随后杜位被流放,距杜甫作此诗时约十年。

5 当时有史朝义、段子璋叛乱,所以称为“尘随眼”。

6 还应雪满头:杜甫估计杜位此时大约已是白发苍苍。

7 《杜诗释地》:玉垒,山名。在四川都江堰市北岷江东岸。

杜甫当时在此地。题书:指写这首诗。

仇注:盖其山自导江而接青城界也。诗云“玉垒题书心绪乱”,又知在青城所作。

8 杜甫原注:位京中宅,近西曲江。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长安的第一胜地。

古人把诗中“虽皆”、“已是”、“况复”、“还应”这类的词称为虚字。顾宸对本诗的虚字给与很高的评价:曰近闻、曰想见、曰虽皆、曰已是、曰况复、曰还应、曰何时更得,只此数虚字中,情文历乱,俱写出心乱之故。骨肉真情,溢于言表矣。

不过,古人曾说过:律诗不可多用虚字(《唐音癸签》卷3引赵盂兆语)。在杜甫所有七律中,多用实字。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也指出:“子美(即杜甫)多用实字,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这确是至评。

在杜甫七律中用了这么多虚字的只有这一首,这或许是他的一种创作尝试,但是我以为并不成功。如果把以上这些虚字去掉(见下),诗意仿佛没有多大变化:

宽法离新州,怀归尚百忧。

逐客万里去,悲君十年流。

干戈尘随眼,鬓发雪满头。

题书心绪乱,何时曲江游。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兵戈不见老莱衣1,太息人间万事非2。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3。

黄牛峡静滩声转4,白马江寒树影稀5。

此别应须各努力6,故乡犹恐未同归7。

[年代] 根据《杜甫诗全译》,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杜甫50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十四,是韩的排行。称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是一种亲切而又客气的称

呼。韩十四,其人不详。江淮、吴会,皆称江东。觐(音进),拜见。觐省,探视父母。

【注释】

1 起句突兀,显杜甫本色。

兵戈,指战乱。老莱衣,见《列女传》:老莱子老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色之农,作婴儿戏子亲侧。

本句是说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已经见不到向老莱子这样的孝子了,从而更见韩十四江东觐省之可贵。

2 太息:长长地叹息,见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又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回。

萧注:下句更推向大处,推向当时整个社会,见得可痛的不止此一事,万事都反了常。可悲者也不止我们一两个人。杜甫总是从大处着眼。

3 三四流水对。庭闱(音为):父母所居之处,在此指代父母。

4 转,指江滩水声在峡中发出回声。

5 五六句皆随上句的“何处”而来。

萧注:二句是想象中之景,不是写送别时当前之景。黄牛峡、白马江,皆韩出峡往江东所必经之地。黄牛峡在湖北宜昌县西。旧注,江陵有白马州。杜甫关心对方,故特地指出前路的重重艰险,已含下“应努力”意。不发空论,而即景寓情,最有味。

朱瀚:滩声、树影二句,在韩是一片归思,在杜是一片离情。气韵淋漓,满纸犹湿。

黄生:凡情真则语易率,得五、六二句,全诗皆有色矣。

6 各努力:各自努力为归乡之计。

7 张綖注:韩盖公同乡人,必其父母避乱江东而往省之,玩次联及结可见。萧涤非先生也认为“韩十四当是杜甫的同乡,故有故乡同归的话。”

不过,“同”在此或指“同时”,而不是“同一处”。因为很显然,江东不是杜甫的故乡。这句可能是说,等韩十四到家之时,我(杜甫)还恐怕无法回到故乡。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老夫卧稳朝慵起1,白屋寒多暖始开2。

江鹳巧当幽径浴3,邻鸡还过短墙来4。

绣衣屡许携家酝5,皂盖能忘折野梅6。

戏假霜威促山简7,须成一醉习池回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冬,杜甫50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十七是王的排行,三十五是高的排行。关于排行,具体见注于《赠田九判官梁丘》。

侍御:王抡的官职。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王琦注引《因话录》:御史台三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众呼为侍御;三曰察院,其僚曰监察御史,众呼亦曰侍御。

许携酒至草堂,答应带酒到杜甫草堂。后来,王抡确实来了。杜甫为此又作了一首题为《王竟携酒高亦同过》的五言诗。

“高”指高适,他是杜甫的老朋友,年龄比杜甫大,早年也曾贫困潦倒,渔樵为生。后来逐步担任官职,在四川已经做到了地方大吏。时任蜀州刺史,将要代理成都尹和西川节度使,人已在成都。《旧书•高适传》:崔光远不能摄军,天子罢之,以适代为成都尹、西川节度。邵注:唐制,刺史行部,纠察郡县,与绣衣同,称使君。

仇注:然此诗不曰高尹,而仍谓高使君。且是年十一月,光远卒,十二月旋以严武为成都尹,则适实未尝代光远也。

【注释】

1 慵:困倦,懒得动。朝慵起:早晨懒得起床28。

2 因为“背郭堂成荫白茅”,所以称草堂为“白屋”。暖始开:天气太冷,室内需要保温,所以等暖和些再开门。

28 《红楼梦》中不学无术的薛蟠所作之诗“哼哼韵”中也有这三个字(洞房花烛朝慵起)。或许他也学杜?待考。

3 鹳:大型水鸟,有大而粗壮的喙。当:面对着,例如《乐府诗集•木兰诗》“木兰当户织”。幽径:幽深的小路。

4 短墙:矮墙。杜甫有绝句“野老墙低还似家”,也曾提到草堂墙低。

仇按:邻鸡过墙,语近浅易。绣衣、皂盖,又近拙钝。恐非少陵匠意之作也。

补注:诗家用短墙,不避俗字,但有工拙之不同。杜公此句,语率而近俚,元仇仁近云:“桃柳参差出短墙,小楼突兀看湖光。”自觉风趣嫣然。

5 绣衣指代御史,这里指王抡。汉武帝天汉年间,派出直指使者,身着绣衣,手持斧仗节,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屡许,屡次答应。家酝,自家酿的酒。

6 皂盖:指代高适。皂盖:青色车盖,为刺史所用。

折梅可能是虚指,语见陆凯名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赠范哗)。这里指作书给高适。

不过仇注认为是实写:堂有野梅,故以折梅招之。当然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

7 假:借。赵曰:霜威,御史有风霜之任也。崔篆《御史箴》:今鹰隼始击,以成严霜之威。

山简:指代高适。山简(及习池)见下注。

8 关于山简及习池的典故,均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襄阳记》:

汉传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后用习池指欢宴之处。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其一)

伐竹为桥结构同1,褰裳不涉往来通2。

天寒白鹤归华表3,日落青龙见水中4。

顾我老非题柱客5,知君才是济川功6。

合欢却笑千年事7,驱石何时到海东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冬,杜甫50岁

[地点] 杜甫届时在蜀州,今四川崇庆。

[题解] 皂江,即今四川金马河。《元和郡县志》:皂江,经蜀州唐兴县东三里。

简李公:寄给李司马,七是他的排行。杜甫当时作诗二首,另一为五言。

【注释】

1 结构同:同于木桥。

2 褰(音谦),提起衣服。“褰裳”一词语出《诗经•国风•郑风》:“褰裳涉洧”、“褰裳涉溱”等。褰裳不涉,即不再需要提起衣服涉水了。

3 这句里面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南北朝宋敬叔《异苑》卷3 载:晋太康二年冬,大寒,南州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29。”于是飞去。

二是晋陶潜(陶渊明)《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表达这么一个简单的意思,似乎有用典太过、词藻堆砌之嫌。

4 日落即成,切题中即日。见,同“现”。

三四两句实际上都是在描述竹桥建成。华表喻桥柱,青龙喻竹桥或竹桥在水之影。竹桥青绿,所以用青龙来比喻倒是很恰当的。

5 这句是杜甫自谦。顾:考虑。题柱客用司马相如典故,见《华阳国志》:蜀城北八十里,有升仙桥、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其柱曰:“大丈夫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

6 济川:犹渡河。语出《书•说命上》: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 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7 赵次公:合欢,桥落成而聚客欢饮。笑者,笑前人之劳而无成。

8 末句用典:欧阳询《艺文类聚》卷79 引《三齐略记》:(秦)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

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这里的大意是:秦始皇时代就传说有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建造石桥到大海观日出处,过了上千年,现在我们还没有见到,不知何日才能成功。也就是说,幸亏我们建造了竹桥,没有去等待神人来驱石造桥。

29 白鹤之语的大意是,今年很冷,和尧去世那年差不多。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1,南浦清江万里桥2。

海内风尘诸弟隔3,天涯涕泪一身遥4。

唯将迟暮供多病5,未有涓埃答圣朝6。

跨马出郊时极目7,不堪人事日萧条8。

[年代] 此诗被认为作于宝应元年(762)。杜甫已51 岁。

[地点] 成都

【注释】

1 西山,在成都西,一名雪岭(“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西岭”即此处)。三城戍,即四川当时的松、维、堡三城。

钱注:西山三城,界于吐蕃,为蜀边要害,屡见杜诗。

2 浦,本义为水滨。南浦:这里指百花潭。清江: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市南,相传诸葛亮送费袆出使东吴处,亦见前注于《卜居》、《狂夫》。

上句远景,下句近景,都是野望所见。

3 仇注:“古诗中用风尘有二义,一是战乱之风尘,一是行旅之风尘。” 风尘在杜诗(包括本诗)中多指战乱。

4 天涯:杜诗中的天涯、天边, 往往指当时认为离长安极远之地,这里指杜甫当时所在的成都。

这一联是被称为“杜样”(即典型的杜甫七律风格)的诗句之一。钱钟书《谈艺录》:然世所谓“杜样”者,乃指雄阔高浑,实大声弘,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指麾能事迴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路经滟澦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类。

5 迟暮,指晚年,语出《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萧注:杜甫这年五十岁,故云迟暮。杜甫困守长安时已患了肺病、疟疾,到成都后又得了头风等症,故曰多病。供字沉痛。对一个有作为的人说来,不多的迟暮光景,是尤为可贵的。

6 涓:细流。埃:微尘。圣朝:指本朝,即当时的唐朝。古人一向不很重视仔细确定概念的内涵、外延,动辄“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这里所指的“朝”,也是这样,很可能不仅指朝廷,同时也指国家。

这句是说,我对国家未能有丝毫贡献,作为报答。

7 跨马:杜甫很懂马,曾有多首诗写马或关于马的画,也喜欢骑马,不过后来在夔州55岁时有一次曾“醉为马坠”。

出郊极目远眺,点题野望。

8 人事:人间世事,不是现在平时说的行政管理方面的人事(Personnel)。

朱瀚:不堪人事萧条,欲忘忧,反添忧也。时国步多艰,虽有天命,亦由人事,故结句郑重言之(《杜诗解意》卷2)。

朱鹤龄:按史,是时分剑南为两节度,而西山三城列戍,百姓疲于调役,高适尝上疏论之,不纳。公诗当为此作,故有人事萧条之叹。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拾遗曾奏数行书1,懒性从来水竹居2。

奉引滥骑沙苑马3,幽栖真钓锦江鱼4。

谢安不倦登临费5,阮籍焉知礼法疏6。

枉沐旌麾出城府7,草茅无径欲教锄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宝应元年(762)春,杜甫51岁

[地点] 成都

[题解] 奉,敬辞。酬,酬和。

严公,指严武,杜甫故人之子,在长安时也是杜甫的同事,当年曾一起被贬出长安。前一年十二月,严武开始任成都尹。在成都期间,严武与杜甫经常来往,也给与很大的照顾。后来杜甫还曾到严武幕府任职。杜甫所担任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才称他为杜工部),也是严武向朝廷保举的。

严武先写了《寄题杜二锦江野亭》(见本诗附录), 杜甫作此诗酬和。严武诗题中的杜二即指杜甫。杜甫排行老二,但长兄早夭,所以在杜甫的诗中只见到忆弟、妹,未有忆兄长。

【注释】

1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给皇帝上疏,但很快因此被贬斥,所以这里只说“曾奏数行书”。

2 水竹居:水边竹丛的居所,这里指草堂。

3 奉引:为皇帝先导。滥:谦辞。赵注:拾遗掌供奉,则骑马以奉引。

沙苑:地名,今陕西大荔县南。唐时在该处养马。杜甫有诗《沙苑行》。

4 严武诗中有意劝杜甫出仕为官,杜甫表示无意于此。这里“钓鱼”不光是实写杜甫在锦江里垂钓,也暗用了严子陵的典故,而且强调是“真钓”。

《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5 《晋书•谢安传》:安于东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子侄往来游集,肴膳屡费百金。

6 《晋书•阮籍传》:籍性疏懒,礼法之士,疾之如仇。

一般认为,句五借指严武,句六为杜甫自比。

7 枉沐犹枉驾,对别人来访的敬辞。旌麾,指代严武。

8 草茅无径:此时杜甫草堂已建成两年,门前不可能没有路。这里应该是谦辞,也许是指现有的路不足够宽,无法让严武的车马仪仗通过。

锄:杜甫在草堂时,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多次提到锄头。例如“自锄稀菜甲”(宾至,一作有客)、“细雨荷锄立”(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等。另外,杜甫还专门有诗《种莴苣》。教:使、令、让。

严武在诗中邀请杜甫到成都城游玩,杜甫在此说,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来,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这是客气话,也是对严武的邀请。

仇注:在严诗固款曲而殷勤,在公诗亦和平而委婉。解者指严为语多刺讥,指公为始终傲岸,两失作者之意。

附录:严武《寄题杜二锦江野亭》

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

腹中书籍幽时晒,时后医方静处看。

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

严中丞枉驾见过

元戎小队出郊坰1,问柳寻花到野亭2。

川合东西瞻使节3,地分南北任流萍4。

扁舟不独如张翰5,皂帽还应似管宁6。

寂寞江天云雾里7,何人道有少微星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宝应元年(762),杜甫51岁

[地点] 成都

[题解] 严中丞,指严武。时严武兼任御史中丞。枉驾,对别人来访的敬称。上首七律诗中,杜甫邀请严武来草堂,这首诗写严武应邀来访。

【注释】

1 元戎:主将,这里指严武。严武当时不仅担任文职成都尹,也担任武职两川节度使。杜甫在另外一首绝句中也把严武称为元戎:“元戎肯赴野人期”(中丞严公雨中垂寄)。

小队,严武的随行人员。浦注:元戎而小队,脱尽官样。

坰音“窘”。古人谓野外为郊,郊外为林,林外为坰。所以坰指远郊,这里意为杜甫草堂一带。

2 问柳寻花:成语“寻花问柳”即出此处。问,在此义同“寻”。

3 原注:“严自东川除西川,敕令都节制。”除的意思是授职,多用于官职的平调或升调。使节:指严武所任节度使。

4 地分南北:杜甫从长安来到成都,可以说是南北之地都经过了。任:任凭、听凭。流萍:漂荡的浮萍。

该句句法似“地分清切任才贤”(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这两句是说,您是皇帝派来统管东西两川的节度使,人所共仰;我还是像浮萍一样南北漂泊。

5 扁(在此音偏),意为小。扁舟即小舟。

《晋书》卷92:张翰,字季鹰。贺循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就循言谈,相钦悦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而去。又:因见秋风起,(张翰)

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 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6 皂帽:黑色的帽子。《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管宁,字幼安。徽命不就,居海上。常着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

仇注:张翰、管宁,比流萍之迹。

这两句都是写杜甫隐居草堂,大意是:我不光像扁舟归隐的张翰,也像头戴皂帽的管宁。

7 江天:江面上的广阔空际。

8 《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隋志•天文志上》:

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士。

后来少微星喻指隐士,亦见于其他唐诗,例如储光刻《贻王侍御出台椽丹阳》:“既当少微星,复隐高山雾”,以及窦群《草堂夜坐》:“匣中三尺剑,天上少微星”。

这句的大意是,有谁还知道隐居的我呢?

杨伦《杜诗镜铨》:末句意在言外,若曰知我者惟严公尔。

边连宝《杜律启蒙》:言江天云雾之中,虽有星光,亦幽而不耀。何人向公道及,而是之问柳寻花到此也。与首联紧相呼应,自负不浅,而美严公亦至,此为人己两得。

野人送朱樱

西蜀樱桃也自红1,野人相赠满筠笼2。

数回细写愁仍破3,万颗匀圆讶许同4。

忆昨赐沾门下省5,退朝擎出大明宫6。

金盘玉箸无消息7,此日尝新任转蓬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宝应年间,杜甫51岁左右

[地点] 成都

[题解] 野人:乡野之人,古时指农民。朱樱:红色的樱桃。

方东树:此小题也。前半细则极其工细,后发大议论则极其壮阔,实为后来各名家高曾规矩(《昭昧詹言》卷17)。

【注释】

1 本诗主要是忆当年朝廷赐樱桃,所以这里用了一个“也”字。据唐李绰《岁时记》:四月一日,内园荐樱桃寝庙,荐讫,班赐各有差。

杜甫诗中曾描写过皇帝用樱桃荐祭祖先:“归及荐樱桃”(收京三首•其三)。

王维也有《敕赐百官樱桃》诗。

2 筠(音晕)笼:竹器。

3 《说文》:“写,置物也”。细写、仍破:细心移放,但有的樱桃还是破了,形容樱桃已熟透。

4 许:如此、这样。朱瀚:红言其熟,起细写仍破。满言其多,起万颗许同。

愁、讶,极言其珍惜。

5 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时,属门下省。

6 擎出:捧出、托出(樱桃)。大明宫,宫殿名,具体注见《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7 金盘玉箸皆为皇帝的食具,在此指代朝廷。箸:筷子。

仇注:此诗作于肃宗晏驾30之后,故云“金盘玉箸无消息。”

8 尝新:尝吃新收到的樱桃。任:任凭。

杜甫常以“转蓬”,“飘蓬”自比生活漂泊不定,在现存杜诗中,共见14 次之多。亦见于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

古人说的“转蓬”、“飘蓬”即《诗经》中所写的飞蓬,见《诗经•卫风•伯兮》:“飞蓬自伯之东,首如飞蓬”。现在一般称为小飞蓬。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飞蓬属菊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小蓬草、鱼胆草、臭艾等。

在我国广为分布。生于河滩、渠旁、路边或农田,易形成大片群落。具体形态见下图31。

30 古代称帝王死亡的讳辞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

竹里行厨洗玉盘1,花边立马簇金鞍2。

非关使者征求急3,自识将军礼数宽4。

百年地僻柴门迥5,五月江深草阁寒6。

看弄渔舟移白日7,老农何有罄交欢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宝应年间,杜甫51岁左右

[地点] 成都

[题解] 严公,指严武。仲夏,农历五月。枉驾,敬辞,指严武屈尊相访。语出《三国志•诸葛亮传》:将军宜枉驾顾之。

得寒字:古人作诗,为了增加难度和趣味,经常限韵。想必二人抽韵,杜甫抽的是寒字,所以全诗都得用“寒”韵。

【注释】

1 竹里:草堂周围竹子较多,从杜甫诗中来看,周围有大竹(“笼竹和烟滴露梢”《堂成》),也有秀气一些的绵竹(《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行厨:出行途中的临时烹饪设施。

2 本句写严武的随从人员。簇,簇集、聚集。

3 《杜诗全集今注本》:使者,指严武。这两句委婉致意:此次来访定与您急于招我入幕无关,因我知道您对我从来就不拘礼节,不然,也不会屈尊造访这荒野村居了。严武此次来访,可能就是为了征招杜甫入幕,杜甫知其意,故以此话含蓄表白其志32。

4 将军:指严武。将军礼数宽,见《史记•廉颇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 百年:用法同于“百年粗粝腐儒餐”一句中的“百年”二字,义为一直、一生。迥(音窘),意为远。这句可以理解为:我一直住在边远偏僻的地方。

6 草阁:草堂。黄生:仲夏得寒字,殊难押。意中必先成此句,次以上句凑之。

7 移白日,即为白日移,消磨时光。但移白日显得更为生动,仿佛英文中的kill time。

8 老农:杜甫自谓。罄:尽。

32 王嗣奭在《杜臆》中也基本是这个看法:使者征求,向无明注,余谓此时严必有表荐之意,故云然。使者犹言使君,谓中丞也。公自卜居浣花,有长往之志,而严公坚欲其仕,参观唱酬诸诗可见。今再枉驾,必为征之入幕而来。故诗谓非关征求之急,实见礼数之宽。不然,岂一野人而敢屈中丞之驾哉。

末两句为杜甫自谦之词。大意为:我们看看渔舟还可以消磨时间,否则我哪有什么能让宾主尽欢呢。

黄生:极喧闹事,写得极幽适,非止笔妙,亦由襟旷。

秋尽

秋尽东行且未回1,茅斋寄在少城隈2。

篱边老却陶潜菊3,江上徒逢袁绍杯4。

雪岭独看西日落5,剑门犹阻北人来6。

不辞万里长为客7,怀抱何时得好开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宝应元年(762)秋,杜甫51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秋尽即秋末

【注释】

1 梓州在成都东偏北,所以说是东行。且未回:指滞留梓州,无法回成都。

2 茅斋:指成都城外的杜甫草堂。寄:寄居。这种用法亦见“老妻寄异县”(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少城,意为城外小城。邵注:少城在成都大城之西。

隈(音威),山或水弯曲的地方。《说文》:“隈,水回也。”少城隈,意犹少城的水边。

3 却,在此是助词,用在动词“老”后面,相当于“掉”、“去”。陶潜菊:语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饮酒)。

4 江上:江边,这里指梓州。

杨慎:《郑玄传》: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旧指河朔之饮,非是。

这两句的意思是:想来我草堂篱笆旁边的菊花都已经枯老了,我一个人在梓州这里参加官府宴会又有什么意思呢。

5 雪岭:西山,在成都西,一名雪岭(“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西岭即此处)。

独自一人飘泊在外,所以说是“独看”。

看西日落,不仅指夕阳之景,也有思乡之意。因为杜甫家在成都,位于他当时滞留的梓州之西。

6 剑门犹阻:徐知道作乱后,尽管他本人当时已被杀,剑门仍被他的乱兵所占据阻隔。北人可能指从北来的官兵,因为首都长安在北面。

朱瀚:客行向东,故居转西。梓州北望,正直剑门。全大镛曰:《草堂》诗云“群小起异图”,又云“北断剑阁隅”,此剑门犹阻之证也。

7 辞:结束。万里,指离家乡(长安或洛阳)相距遥远,意同杜诗中常见的天边、天涯。

8 怀抱得好开:襟怀大开,重现欢颜。

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1,仲冬风日始凄凄2。

山连越巂蟠三蜀3,水散巴渝下五溪4。

独鹤不知何事舞, 饥乌似欲向人啼5。

射洪春酒寒仍绿6,目极伤神谁为携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杜甫51岁

[地点] 时在射洪县。射洪位于梓州东南六十里。《元和郡县志》: 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涪江口,蜀人谓水口为洪,因名射洪。

[题解] 仇注:此在射洪而野望也。山北水西,野望之地。仲冬风日,野望之时。

【注释】

1 《杜诗释地》:金华山,在四川射洪县金华镇。

涪(音浮)水:涪江,嘉陵江支流,流经射洪城东。

2 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3 越巂(音西),今四川越西县。《汉书•地理志》:越隽郡,本益州西南外夷,武帝初开置。蟠:屈曲、蜿蜒盘伏。

《蜀志》:秦置蜀郡,汉高祖置广汉郡,武帝又分置犍为郡,后人谓之三蜀。

4 仇注:《寰宇记》:巴州北水,一名巴岭水,一名渝州水,一名宕渠水。渝州,今隶巴县。 黔州涪陵水,西北注涪州,入蜀江。黔州,今辰州地,即五溪水也。

涪水至渝州,与岷江合,至忠涪以下,五溪水来入焉。此云下五溪,盖约略大势言之。

山发南荒,水通楚界,数千里脉络,包在二句。曰连、曰蟠,山形长而曲也。

曰散、曰下,水势分而合也。

5 鹤是独鹤,乌(鸦)是饥鸦,这都反映了作者当时孤独、悲寒的心态,所谓境由心生。

6 春酒:唐朝多称酒名为春,酒也可能称为春酒,就像现在酒名常为某某大曲,有的酒就被称为曲酒。一说指春季酿成的酒,亦通。

顾注:酒暖则绿,射洪寒轻,故冬酒仍绿,应上始凄凄。极目二字,明点望字。

7 目极,即极目远眺。目极伤神,化用《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谁为携:谁为我携酒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1,初闻涕泪满衣裳2。

却看妻子愁何在3,漫卷诗书喜欲狂4。

白日放歌须纵酒5,青春作伴好还乡6。

即从巴峡穿巫峡7,便下襄阳向洛阳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春,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官军:朝廷的部队。河南河北:今河南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旧唐书•代宗本纪》:宝应元年冬十月,仆固怀恩等屡破史朝义兵,进克东京,其将薛嵩以相、卫等州_降,张志忠以恒、赵等州降。次年春正月,朝义走至广阳自缢,其将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怀仙以幽州降。

【注释】

顾宸:杜诗之妙,有以命意胜者,有以篇法胜者,有以俚质胜者,有以仓卒造状胜者。此诗之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于仓卒间写出欲歌欲哭之状,使人千载如见。

王嗣奭: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萧涤非:全诗八句,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象说话一般,使人忘其为“回忌声病”的律诗,有水到渠成之妙,所以特别为人所爱读。

1 剑外:顾名思义,即剑门之外。不过,在唐朝时,所谓内外一般都是从长安的角度来看。因为长安在北方,所以剑外是指剑门关以南的地方,也可称为剑南。

蓟北,即诗题中所写的“河北”。

2 这里是喜极而悲。这种情况亦见于《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一》:“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3 却看:再看。顾注:忽传二字,惊喜欲绝。愁何在,不复愁矣。

4 三四流水对。漫卷,随便、胡乱卷起。

5 放歌:放声高歌;纵酒:开怀痛饮。

6 青春:指春天,青在此指春之青绿色。

7 萧注: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入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

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

8 襄阳:今湖北襄樊,杜甫祖籍就在襄阳。洛阳,原注:余有田园在东京(今洛阳)。

陈贻焮:“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是沿着相距不近的四个地点。

诗人标出他们,然后用“即从”、“穿”、“便下”、“下”这样一些表示快速的字眼将他们串联起来,就不仅从意思上,也从急促的节奏上将行旅的神速和渴望还乡心情的急迫表现出来了。

七八又是流水对。七律只有八句,这首诗中就有四句是流水对,难怪浦起龙称此诗是社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送路六侍御入朝

童稚情亲四十年1,中间消息两茫然2。

更为后会知何地3,忽漫相逢是别筵4。

不分桃花红胜锦5,生憎柳絮白于绵6。

剑南春色还无赖7,触忤愁人到酒边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春,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路六侍御,六是其排行,侍御是官衔,在唐朝时一般指御史。关于“侍御”的进一步资料,见《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注。路侍御其人不可考,从诗中看,应为杜甫少年时期的朋友。

【注释】

1 四十年前,杜甫才十几岁,当时在河南。《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正是那时的写照。我们可以想象或许路六曾和杜甫一起爬树嬉戏。

2 两茫然:互无消息。

3 更为:下次;后会:今后相会。

4 忽漫相逢,犹邂逅。上四突出地体现了杜诗抑扬顿挫的特点。

5 顾注:不分犹言不忿,正是忿意。

6 生憎:唐朝口语,即憎恨、愤恨,亦见其他唐诗,例如卢照邻诗:“生憎帐额绣孤鸾”(长安古意)。骆宾王诗:“生憎燕子千般语”(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这两句写草木无情,真是“多情反被无情恼”(苏东坡语)。

7 剑南:剑门以南,也称剑外,杜甫当时所在的梓州就在剑南。春色还无赖:

如同三四句,这里所表达意思也是春天景色不理解人的心情。杜甫《绝句漫兴》

中也写到春色无赖:“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可与本句互相参看。

过去拍的电影中,狂风乱作,电闪雷鸣,惊涛拍岸,各种景色无不马上随主人公的心态而变。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也没有电影导演那么大的“法力”,只好骂一声“春色无赖”。

8 马茂元:诗的后四句写景全是从上文的“别筵”生发出来的。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亦即“别筵”的眼前风光。“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读了尾联,回过头来一看,则这“不分”和“生憎”,恰恰成为绾合上半篇和下半篇的纽带,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完美的诗的整体。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寺下春江深不流1,山腰官阁迥添愁2。

含风翠壁孤云细3,背日丹枫万木稠4。

小院回廊春寂寂, 浴凫飞鹭晚悠悠5。

诸天合在藤萝外6,昏黑应须到上头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春,杜甫52岁

[地点] 涪城县,位于梓州西北

[题解] 《太平寰宇记》:“香积山,在涪城县东南三里,北枕涪江,寺当在其上”。除了这里,长安也有香积寺,王维曾作诗咏及。所以这里诗题中注明“涪城县”以加以区别。

“香积”二字,语出《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

【注释】

仇注:作三层看,便明。山下有江,山腰有阁,山上则有寺也。轻风散,云

则渐细;落日映,枫则更稠,此从一淡一浓对说。寂寂,境地之幽。悠悠,物性之闲。

1 仇注:不流者,江深水静也。《世说》:“渊注渟著,纳而不流。”江深不流这种意境亦见于王勃诗《山中》:“长江悲已滞”。

另外,江水不流也是暗合禅意的。僧肇在《物不移论》指出:江河竞注而不流。

2 首二皆上五下二句法,在不流、添愁处断句。迥(音窘),在此意为高、高耸。

3 含:带着。含风:带着风,被风吹拂着。翠壁:官阁之壁为春天的藤萝所覆盖,所以显翠色。

细,极写云之孤。亦见晋代羊球《登西楼赋》:“画栋浮细细之轻云”以及陈后主《同江仆射游摄山栖霞寺诗》:“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

4 背日:夕阳落山之时。傍晚时分,光线渐暗,万棵枫树成为黑压压的一片,所以下一“稠”字。

浦注:春无“丹枫”,反照映之故赤。不过,浦注的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想当然,因为在春天(特别是早春),枫叶还依然是红色的。见下图。

5 回廊:回环曲折的走廊。凫(音浮),野鸭。鹭:鹭科的各种涉禽,颈和腿细长,生长在水域附近,以尖锐的嘴捕食水生动物,通常成群营巢于林间。常见的有“白鹭”(亦称“鹭鸶”)、“苍鹭”、“绿鹭”等。

6 诸天,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上说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处还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为诸天。这里指佛像。

合:全。藤萝:紫藤。

7 上句的藤萝与句三的翠壁相照应,末句的昏黑与句四的背日相照应。这两句的大意是:佛像应该在位于翠壁以上的山寺里,到天色昏黑时,我应该可以爬到那里了。

又送

双峰寂寂对春台1,万竹青青照客杯2。

细草留连侵坐软3,残花怅望近人开4。

同舟昨日何由得5,并马今朝未拟回6。

直到绵州始分首7,江边树里共谁来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杜甫可能一直送辛员外到绵州,有人认为诗是在绵州做的。

[题解] 前有“惠义寺园送辛员外”,这是第二首,所以题为“又送”。惠义寺在梓州城北。辛员外35,其人不详,未见诸注。

【注释】

1 双峰:绵竹县有紫岩山和牛头山,故称双峰。春台:这里指别宴的餐台。

员外,在唐朝时指正员之外加增之官,俸禄只有正官(编制内的员额)的一半(王寿南《隋唐史•政治制度》)。

2 照,映照。

唐代古音与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有所不同。杯在古时与开、来等押韵,在平水韵中统属“十灰”部。据有人研究,杯的古音可能类似与现在的“白”音。

3 软:细草软,如同下句的“残花”“开”。

4 赵大钢:惟人留连,故见草亦留连;为人怅望,故见花亦怅望耳。

5 写昨日辛员外从水路来,可惜未能同舟。“何由”二字多见于杜诗,意为如何才能或怎么可能,例如“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得:实现。

6 并马:并列骑马。未拟回:还不想回去。

7 分首:一作分手,意同分手。

8 江边树里,随首四而来,指别宴。共谁来,即“谁共来”。

朱瀚:此诗,一二死句,三四无脉,五六枯拙,七八不韵,故知其为赝作也。

仇按:台上酌酒,而花草伤情,四句亦自联络。唯下四请,生意索然,疑非少陵手笔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大家东征逐子回1,风生洲渚锦帆开2。

青青竹笋迎船出3,白白江鱼入馔来4。

离别不堪无限意5,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6,莫怪频频劝酒杯。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顾注:王判官,本黔阳人,而宦于蜀者,时奉母归养,故作诗以送之。

判官,官名,具体见注于《赠田九判官梁丘》。黔中:黔阳。得开字:这次杜甫抽韵,抽到了“开”字。开字属于《平水韵》中的“十灰”部。

【注释】

1 大家(音姑):“家”在此通“姑”,大家是古时对成年女子的尊称。汉朝曹大家(即班昭,《汉书》的作者班固之妹)作有《东征赋》:“余随子乎东征”。这里指王判官奉母归养。大家,比喻王判官之母;东征,比喻毕生辛劳。逐,跟随。

这种用法亦见“桃花细逐杨花落”(曲江对酒)。

这句的大意是,王判官的母亲已经辛劳大半生,现在该让儿子回去奉养了。

2 本句写王判官将要坐船回去。洲渚:江中小块陆地。

3 这句用典,见晋朝张方著《楚国先贤传》:孟宗最孝,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哀号,笋为之生。

4 这句用另外一个典故。东汉刘珍《东观汉记》:姜诗与妇佣作养母,母好饮江水,嗜鱼鲙,俄而涌泉舍侧,味如江水,每旦出双鲤鱼。

不过,“白白江鱼入馔来”也可能是当时离别宴上的实景。四川的白鱼很多,杜甫诗中多次提到,例如“翻藻白鱼跳”(绝句六首)等。这种白鱼,从杜诗中看,有可能是鲂鱼36,因为“鲂鱼鲅鲅色胜银”(观打鱼歌)。

馔(音赚),指饮食。

5 离别不堪无限意,即不堪无限之离别。

6 黔阳,在黔江入巴江处,今重庆彭水县。这句进一步说,不仅今后无法见面,恐怕连通信的机会都很少了。

朱瀚:首句逐字无出,次句可入元人院本,三四竟是吴歌,而用事亦俗。五句无聊之极,六句上文不接,但剿袭“安危须仗出群材”句耳。七八浅易,又似酒肆主人声口。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秋日野亭千橘香1,玉盘锦席高云凉2。

主人送客何所作, 行酒赋诗殊未央3。

衰老应为难离别4,贤声此去有辉光5。

预传籍籍新京尹6,青史无劳数赵张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秋,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章梓州:梓州刺史章彝,后来被严武杖杀。

窦少尹:其人不详。少尹:州府的副职。唐朝时,京兆、河南等大府,每府有少尹二人。杜甫在此前的上元二年(761 年)秋曾有诗《赴青城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可见当时成都的少尹编制已满。现在又写到成都窦少尹,有可能原来的一位少尹已经卸任或离职,窦从梓州去成都上任。

得凉字:这次杜甫抽韵,抽到了“凉”韵。这首诗看上去似乎是应景之作。

36 鲂鱼:鲤科淡水鱼,银灰色,可长达五十厘米。

【注释】

1 野亭,即题中橘亭。

2 玉盘锦席,形容筵席奢华。

3 行酒:依次斟酒。未央:未尽。

4 衰老:杜甫自指。

5 贤声:指窦少尹。

边连宝:下四套而率,五尤不句。

6 传:传名。籍籍:形容名声盛大,例如籍籍声名。京尹:至德二年,成都升为南京,所以这里用京尹来指代窦少尹。

7 青史,史书。古代在竹简上记事,故名。无劳,不用劳烦。

数(音shǔ), 意思是比较起来最突出,其用法例如“数一数二”、“数得上”。

仇引《汉书》:赵广汉、张敞相继为京兆尹37,吏民语曰:前有赵张,后有二王。

这句是说,以后历史上的京兆尹,就不光有赵张二人了。言下之意是窦少尹肯定会名垂青史。另外,用京兆尹来比喻窦少尹,也有祝他由现在的副职进一步高升的含义。这些只是恭维话而已,窦少尹其人未见史载。

此前,杜甫也曾称赞孔巢父“诗卷长留天地间”(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实际上孔巢父的诗作一首也未流传下来38,倒是杜甫自己的诗“长留天地间”。另外,现在经常被引用以形容的杜甫律诗的“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

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敬赠郑谏议十韵)、“遣词必中律”(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其实也都是杜甫称美别人的,那些人同样不见经传。这种当面过分吹捧是旧时文人的恶习,杜甫也未能免俗。

37 赵广汉确是汉代一位著名清官。不过,张敞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知名的京兆尹,恐怕不是因为政绩,而是因为给妻子画眉而出名的。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常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画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

好在当时皇帝还算开明,听到此言,会心一笑,就在没有责怪张敞了。

38 不过,唐诗散佚甚多,孔巢父或许真有好诗,也未可知。

九日

去年登高郪县北1,今日重在涪江滨2。

苦遭白发不相放3,羞见黄花无数新4。

世乱郁郁久为客5,路难悠悠常傍人6。

酒阑却忆十年事7,肠断骊山清路尘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秋,杜甫52岁

[地点] 杜甫送严武回京,因徐知道造反,滞留梓州(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

[题解] 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具体见注于《九日蓝田崔氏庄》。

【注释】

1 郪音妻,仅用作地名。郪县,属梓州。

2 重在:这已经是杜甫第二年飘泊在梓州,无法回成都。《水经》:涪(音浮)

江水东南合射江,射江在梓州。顾注:涪江在郪县西二百里,自涪城县东南流入县界。

3 不相放:不饶人。

4 黄花:指菊花。又见菊花新开,又是一年秋天。空见时光流逝,未能实现平生之志,所以自称为“羞见”。

李煜(李后主)一向以词著称,其实他的诗也不错。李煜的名句“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失题)便是从杜甫这一联化出。

5 郁郁:形容忧伤苦闷,心情压抑,郁郁不乐。“久为客”可与“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参看。

6 路难悠悠:化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另外王粲也曾有诗句“悠悠世路”(赠蔡子笃诗)。这里指世路艰难。常傍人:常依靠他人,可参看“生理只凭黄阁老”(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7 酒阑指酒罢客散。却忆:仍忆、还忆。杜甫当时真是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十年事:安史之乱至今约十年。“十年”也见于杜甫其他七律,例如“十年戎马暗万国”(愁)、“已忍伶俜十年事”(宿府)。

8 王嗣奭:天宝十四年冬,公自京师归奉先,路经骊山,玄宗方幸华清宫,安禄山反,然后还京,至此十年矣,所以忆之而肠断也。清路尘,辇出而清道也。

仇注:白发、黄花,本属常景,只添数虚字,语意便新。世乱而久为客,愈增郁郁。路难而长傍人,倍觉悠悠。两句中,含多少悲伤。酒阑以后,忽忆骊山往事,盖叹明皇荒游无度,以致世乱路难也。

滕王亭子二首(其一)

君王台榭枕巴山1,万丈丹梯尚可攀2。

春日莺啼修竹里3,仙家犬吠白云间4。

清江锦石伤心丽5,嫩蕊浓花满目斑6。

人到于今歌出牧7,来游此地不知还。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滕王阁在阆中城北7 里的玉台山

[题解] 公元662 年,李元婴接任隆州(今阆中市)刺史期间亲自督建滕王阁,作为“宴饮歌舞、狎昵厮养、田猎游玩”的场所。迭废迭修,今尚存。

杜甫“滕王亭子”诗共二首,另一首为五言。

【注释】

1 君王:这里指滕王。台榭:台和榭。台指高台;榭是建在高土台或水面上(或临水)的木屋。这里的台榭指滕王亭子。枕:靠近,临。这种用法见《汉书•严助传》: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

巴山:大巴山。滕王阁所在的玉台山属于大巴山山脉。

2 王嗣奭:地志:阆中多仙圣游集之迹,城东有天目山,乃葛洪修炼之所,有文山,张道陵授徒符籙处,万丈丹梯谓此。

以上王嗣奭的注释认为丹为丹药之丹,但是,我以为,“丹”梯之丹,很可能和当地多红色土壤有关。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尤其是东川,这里的土壤因含铜而呈艳丽的红色。

3 修竹里:暗用梁孝王典故,以喻滕王。《太平御览》卷159中引《图经》云:

“梁孝王有修竹园,园中竹木天下之选集。”其时常有名士相聚。又,孙绰《兰亭诗》:啼莺吟修竹。

修竹:修长的竹子。杜甫多次咏修竹,例如“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等。

4 仇注:丹梯极峻,故想犬吠云间。

这里用了另外一个“王”的典故:鸡犬升天,见《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5 清江,锦江。锦石,五彩的石头。杜甫曾写道“锦石小如钱”(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可参看。伤心丽,极写美丽,如同用“断肠”形容音乐声。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伤心丽”已成现代话就是“好看得要命”,相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上半段也有“寒山一带伤心碧”句,“伤心碧”也就是“绿得要命”。

6 斑:指花斑斑点点,用作描写花时亦见于“重岩细菊斑”(九日奉寄严大夫),以及“露菊斑丰镐”(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别的唐诗中也有这种用法,如沈佺期诗:“园花瑇瑁斑”(春闺)。

7 人到于今,即“民到于今”,因避讳唐太宗名李世民,诗中讲“民”改为“人”。

见《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出牧:出任州府长官,这里的“牧”指管理民众39,例如李白诗云“出牧历三郡”(赠宣城赵太守悦)。

最后二句可能是歌颂滕王治理有方,仿佛歌舞升平。但据史料记载,滕王一向劣迹斑斑。

玉台观二首(其一)

中天积翠玉台遥1,上帝高居绛节朝2。

遂有冯夷来击鼓3,始知嬴女善吹箫4。

江光隐见鼋鼍窟5,石势参差乌鹊桥6。

更肯红颜生羽翼7,便应黄发老渔樵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

[题解] 原注:滕王造。

玉台观(音惯)在阆中城北7 里的玉台山上。

杜甫《玉台观》共二首,其二为五言。

杜甫诗中引用道家传说之处很多,在七律之中,本诗最为典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时道教的盛行。总的来说,唐朝时儒道释并行。不过,由于唐朝皇室自诩为老子(李聃)的传人,对于道教的提倡远超过其他各朝,而且尤以唐玄宗时期为盛。

【注释】

39 在《新约》中,也常见“牧吾羔羊”之类的话,可见中西文化确有相通之处。

1 中天,见于《列子》:西极化人见周穆王为改筑宫室,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名曰中天之台。晋代孙绰《天台赋》也写道:琼台中天而悬居。

积翠:树木葱葱。

2 上帝,天帝。绛(音犟),大红色。绛节,传说中天帝或仙君的一种仪仗,见梁邵陵王《祀鲁山神文》:“绛节陈竽,满堂繁会。”朝,朝拜。

这句的大意是,天帝在玉台观高高在上,众仙纷纷持绛节来朝拜。

3 遂,就。冯夷击鼓的典故见以下。《抱朴子•释鬼篇》:冯夷,华阴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水死,天帝署为河伯。曹植《洛神赋》:冯夷击鼓,女娲清歌。

杜甫在其他诗中也用过这个典故,见“冯夷击鼓群龙趋”(渼陂行)

4 嬴女:秦,嬴姓,故称秦女为嬴女。嬴女即“秦女吹箫”这个典故是关于穆公之女弄玉。

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萧,能致白孔雀于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策声而已。

以上写的全是想象中的玉台观处的仙境。

5 鼋(音云):大鳖;鼍(音驮):鳄鱼。

6 乌鹊桥:即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见《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引自宋朝陈元靓《岁时广记》卷26)。这里用来比喻“石势参差”。

五六句结合嘉陵江、玉台山的实景(江光和石势),发挥想象,进一步写这里的仙境。

7 更肯:犹岂肯、岂能,亦见于“食人更肯留妻子”(三绝句•其一)。

红颜,在唐诗往往指少年的容貌,即童颜,例如“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以及“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崔融《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等。

生羽翼:指羽化成仙。古人认为仙人均有羽翼,很多古代画像中都有身生羽毛或翅膀的羽人,往往伴随在西王母旁。《论衡•无形第七》曰:“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伏羲、西王母也被认为有羽翼,见于四川出土的大邑三国画像砖。

8 黄发指老人,因年老毛发色黄,如黄发垂髫。黄发老渔樵,即终老渔樵。这里的渔樵是指成仙后悠逸的生活,这种意境亦见于王维的《桃源行》:“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人。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末两句的意思是,如果能够成仙重返红颜,就应该(来到这里)过上一种终老渔樵的生活。

奉寄章十侍御

淮海维扬一俊人1,金章紫绶照青春2。

指挥能事回天地, 训练强兵动鬼神3。

湘西不得归关羽4,河内犹宜借寇恂5。

朝觐从容问幽仄6,勿云江汉有垂纶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

[题解] 原注:时初罢梓州刺史,东川留后,将赴朝廷。

章十侍御:梓州刺史章彝,可能他当时兼有御史的头衔,所以这里称之为“侍御”。在唐朝时,侍御是御史的代称。十是章彝的排行。

《旧唐书•严武传》:武再镇蜀,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鹤注:考二史,皆云严武杀梓州刺史章彝,此诗云“朝觐从容问幽仄”,意必彝将入朝,而武杖杀之也。此当是广德二年作。

【注释】

1 维扬:扬州,语出《禹贡》:“淮海维扬州。”淮海维扬指章彝的籍贯。

俊人,俊杰之人。

2 紫缓,见《汉•公卿表》:三公彻侯,并金印紫缓。邵注:紫缓,以紫丝絛系印,乃刺吏之职。金章见《晋书》:张华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金章。

照,映照、照耀。这里的青春应指青春岁月,不同于“青春做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本句恭维章彝年轻有为。

3 回天地:犹回天转地,扭转乾坤,略同于下句的“动鬼神”,都是称赞章彝的军事才能。这一联的两句内容类似,有“合掌”之嫌,不过“合掌”是到了宋朝才被认为是“诗病”,在杜甫此时还没有这种讲究。

4 仇注:《蜀志》,先主收江南诸郡,拜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西定益州,拜羽董督(湘西)荆州事。

此句费解,勉强可以看作:湘西不得其人,应归关羽。

5 河内:东汉洛阳以北的河内郡,不是越南的首都河内。

《后汉书》:光武收河内,拜寇恂为太守,后移颍川,又移汝南。颍川盗贼群起,恂从驾南征,百姓请复借君一年,乃留恂。

《后汉书》中记载借寇恂处为颍川(今许昌),不是本诗所说的河内。也许是杜甫记错了40。

40 清朝陈廷敬为此作了如下解释,但笔者并未信服:借寇恂者,颍川也,诗何以言河内。盖河内、颍川,皆寇旧治,诗意谓颍川盗起,固宜借之,河内无盗,犹宜借之。

这两句的意思都朝廷不该调走章彝,应该像对待关羽、寇恂,让他镇守一方。

陈贻焮:老杜对章彝颇有微词,并认为他当东川留守不负众望。但跟他应酬时,难免要讲些违心的恭维话。这是老杜未能免俗处。

6 觐(音进),原可用于拜见君王或父母,后专指臣拜见君。幽仄:隐居之人。

7 江汉,这里指嘉陵江。垂纶:钓鱼的垂线,借指钓鱼的人。姜太公、严子陵等著名隐士都有垂钓的典故。杜甫另外有诗提到垂纶:“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渡江)。

仇注:章必素有荐引之意,故结语反言以讽之。

末两句的意思是, 您朝见天子时,如果被问及隐居之士,请不到提起我这江汉垂钓之人。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使君高义驱今古1,寥落三年坐剑州2。

但见文翁能化俗3,焉知李广未封侯4。

路经滟滪双蓬鬓5,天入沧浪一钓舟6。

戎马相逢更何日, 春风回首仲宣楼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

[题解] 杜甫将游荆南,写诗给剑州(今四川剑阁)李刺史作别。

【注释】

1 使君,指李刺史。邵注:唐制,刺史行部,纠察郡县,与绣衣同,称使君。

高义:高尚的义举。黄生注:驱今古,今与古并驱也。

这里的“驱今古”暗含有李刺史的“高义”已超过同时代的人,已经可以和古人相媲美的含义。《晋书》卷43:(晋)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王衍,字夷甫)当世谁比?”戎云:“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2 寥落,冷落。这里可能是形容李刺史的的才能未尽其用。坐:常驻,坐镇。

鹤曰:诗云“寥落三年”,唐刺史盖以三年为任也。

3 文翁化俗,见《汉书•文翁传》: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

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武帝时,乃今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4 《史记•李将军列传》: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候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李广未封侯,指功劳虽大,但命运不佳,不得晋升。

5 滟滪,即滟滪堆,原在瞿塘峡口,为一40米高的巨石,1959 年,为通航安全,将其炸毁。双蓬鬓:双鬓如蓬草,指自己鬓发苍苍。

6 沧:指水暗绿色,沧浪,意为青色的波浪,出自《盂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里的“天”字用来形容“沧浪”,指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天入沧浪,意思也就是“入沧浪”。杜甫在此或许化用了曹丕的诗句“上惭沧浪之天”(艳歌何尝行)。

五六为意想中的“将赴荆南”情景。其意象可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参见。

7 仲宣,指汉末文学家王粲(音càn),字仲宣。仲宣楼,指位于荆州的当阳县城楼,因王粲曾此楼登临,并作《登楼赋》41而被称之为“仲宣楼”。

这两句是说,在这战乱的时代,不知我们何时再能相逢,我只能在到达荆州以后,登上王粲所游览过的城楼,回想在这里的往事和李刺史的“高义”。

回首在此除了回顾的含义之外,更主要地是表现感慨的意义。因为回首往事,总是有许许多多令人感慨、感叹的人或事,所以“回首”这一具体形象在杜诗中就被往往用作一种艺术象征符号,表达“感慨”这种抽象的概念,例如“秋天正摇落、回首大江滨”(薄暮)、“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白沙渡)等。

马茂元:杜甫这类的诗,往往劈空而来,一起既挺拔而又沉重,有笼罩全篇的气势。写到第四句,似乎要说的话都已说完,可是到了五、六两句,忽然又转换一个新的意思,开出一个新的境界,喷薄出更为汹涌、更为壮阔的波澜。然而它又不是一泻无余;收束处,总是荡漾萦回,和篇首遥相照映,显得气固神完,而情韵不匮,耐人寻味。作为杜甫七律风格的其本特征,是他能在尽幅之中,运之以磅礴飞动的气势;而这磅礴飞动的气势,又是和精密平整的诗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工而能化”,“中律而不为律缚”。从这诗,便可窥见其一斑。

41 盛弘之著《荆州记》:(荆州)当阳县城楼,仲宣登之作赋。

奉寄别马巴州

勋业终归马伏波1,功曹非复汉萧何2。

扁舟系缆沙边久3,南国浮云水上多4。

独把鱼竿终远去5,难随鸟翼一相过6。

知君未爱春湖色7,兴在骊驹白玉珂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

[题解] 题下原注:“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除:授职。杜甫当时得到一个

官职的任命,即京兆功曹(正七品下)。但杜甫因为正准备南下荆楚,未去赴任。

本题应读为:奉寄、别、马巴州。奉,敬辞。马巴州:巴州马刺史。

【注释】

1 勋业,功业。仇注:《后汉书》:马援封伏波将军,此因同姓而比之(马刺史)。

2 萧何,曾为秦末时的沛县吏,官职类似功曹,但最终成为汉朝丞相。此句是说不应该再让箫何去担任功曹的职务了。杜甫一向“立登要路津”,在这里以萧何自比,表示不屑于功曹之职。而且也不愿意去趋走奉迎,此前杜甫就曾表示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官定后戏赠)。

3 扁(在此音偏),意为小。扁舟即小舟。在唐诗的语境中,扁舟往往和垂钓、归隐联系在一起。比如晚唐李商隐有诗“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

4 南国:这里指荆楚。

5 关于“远去”,仇注:不赴功曹,故思乘舟南下。

6 这句的大意是:我难以跟着鸟的翅膀到您那里去。

7 春_湖,有人认为指洞庭湖。其实,这里的“春湖色”也可以理解为泛指春天的湖水景色。

8 骊驹:纯黑的骏马。见西汉学者戴德所编《大戴礼记》:“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什夫整驾。”仇注:此言巴州兴在朝觐见君。骊驹玉珂,乃早朝骑马之事。

白玉珂,马络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见《唐本草》:珂,贝类,可为马饰。

末尾二句语含讽刺,意思是:我知道您不喜欢湖光春色,而是兴趣在于上朝参见皇帝。

奉待严大夫

殊方又喜故人来1,重镇还须济世才2。

常怪偏裨终日待3,不知旌节隔年回4。

欲辞巴徼啼莺合5,远下荆门去鹢催6。

身老时危思会面, 一生襟抱向谁开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阆中(今阆中市)。

[题解] 奉待:奉为敬辞,如奉送、奉陪;待:等待。严大夫:严武,当时有御史大夫的官衔。

钱注:广德二年正月,武以黄门侍郎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使,此云大夫,盖再镇时兼官也,以后称郑公。王嗣奭:公本欲辞巴下荆,闻严公将至,故留以待之。

【注释】

1 殊方:远方,指四川,也可以理解为身在远方的我。故人:指严武,当时严武被朝廷再次派到四川,重来镇蜀,所以说“又喜”。

2 重镇:当时的四川是与吐蕃相接的边疆,有“三城戊”等军事重镇。

3 偏裨:偏将和裨将,都是副将,不是主帅。这里指严武以前的部将,语出《后汉•袁绍传》:“偏裨列校,勤不见纪。”终日待:整天等待严武。

4 旌节:指代严武,当时严武任剑南节度使。

《旧唐书•职官志》: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受命之日,赐之旌节。

关于旌节的具体形状,见《新唐书•车服志》:大将出,赐旌以专赏,节以专杀。旌以绛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绯幡,紫缣为袋,油囊为表。节垂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尺麻,余与旌同。

仇注:终日待而隔年方回,怪其回之迟也。武入朝在宝应元年秋,其回成都在广德二年春,除前后相见时,中间止隔一年耳。

5 徼(音叫),边界。合:这句里的“合”意指发出喧闹的声音,其用法如合嘴(争吵)、合皂(喧闹)、合嘴合舌(吵架)等。

啼莺合,可以指我打算在这莺歌燕语的春季离开四川;也可能暗指得到了严武重返成都的消息。

6 鹢(音益),在古籍中指一种像鹭鹚的水鸟,能高飞。后多用来指头上画有

鹢鸟的船。如司马相如《子虚赋》:“浮文鹢,扬旌栧”。赵曰:船首画鹢,以惊水怪。

杜甫当时有远下荆门的打算,这句是说,去荆门的船已经在等我。五六两句似乎是为了诗律而倒装,逻辑上应该是“远下荆门去鹢催,欲辞巴徼啼莺合”。

7 向谁开,意思是说,除了严武,还能向谁敞开襟怀呢。襟抱:胸怀,抱负。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二月,杜甫53岁

[地点] 赴成都草堂途中

[题解] 严郑公,指严武,见《唐书•严武传》:宝应元年自成都召还,拜京兆尹,

明年为二圣山陵桥道使,封郑国公,迁黄门侍郎。广德二年,复节度剑南。

(一)

得归茅屋赴成都1,直为文翁再剖符2。

但使闾阎还揖让3,敢论松竹久荒芜4。

鱼知丙穴由来美5,酒忆郫筒不用酤6。

五马旧曾谙小径7,几回书札待潜夫8。

【注释】

1 茅屋,指成都草堂。

2 仇注:直为,特为也。

文翁:见《汉书•文翁传》: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这里指代严武。

再剖符,指严武回蜀重掌兵权。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剖符的意思就是将符一剖两半,将一种一半交给(严武)。《汉•文帝纪》:初与太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陆云《赠鄱阳使君》诗:“谒帝东堂,剖符南征”。

文翁剖符,是称赞严武文武双全。这两句的意思是,正因为严武重返四川,我才能回到成都草堂。

3 但,只要。闾(音吕)阎:里巷内外的门,泛指民间。

王嗣奭:成都尹本刺史,故比之文翁。自严公去后,成都遭乱,故有“还揖让”语。

揖让,指文明礼乐,见《礼记•乐记》:子曰:“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4 仇注:揖让,承次句。松竹,承首句。松竹,旧栽草堂,公向有《觅绵竹》、《觅松树子》诗。

久荒芜,具体可见于本组诗的第三首。这两句是说,只要严武回来了,文明礼乐重现,我个人的草堂松竹的荒芜也就不必去计较了。

5 晋代左思《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黄鹤:地志载邛州大邑县有嘉鱼穴,万州梁山县柏枝山有丙穴,方数丈,出嘉鱼。又达州明通县井峡中,穴凡十,皆

产嘉鱼。此诗公赴成都作,意是指邛州丙穴。盖成都西南至邛州,才百五十里耳。

由来:从来、历来。

6 郫(音皮),县名。《成都记》:成都府西五十里,因水标名曰郫县,以竹筒盛美酒,号为郫筒。

浦注:公(指杜甫)家必自得酿法,故曰“不用酤”。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杜甫《羌村》诗“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可能描写的就是自家酿酒。一说“不用酤”是指严武以前到杜甫草堂来访时所带的酒,亦通。

这两句写到鱼、酒,都是成都的物产。在此专门写出,用来欢迎严武。

7 潘子真《诗话》云:汉制太守、相,驷马(即四匹马)而已。其有功德加秩中二千石,及使者,乃有右騑,故以五马为太守美称。《罗敷艳歌》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也(引自宋代胡仔撰《苕溪渔隐丛话》卷6)。

谙,熟悉。严武曾到杜甫草堂访问,见《严中丞枉驾见过》等诗。

另外,这句也许暗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8 潜夫:隐者,杜甫自指。后汉王符著有《潜夫论》。

仇注:七八想严公交情之厚,首尾宾主互说。玩末句,知严入蜀时便有书见招矣。

(二)

处处青江带白蘋1,故园犹得见残春2。

雪山斥候无兵马3,锦里逢迎有主人4。

休怪儿童延俗客5,不教鹅鸭恼比邻6。

习池未觉风流尽7,况复荆州赏更新8。

【注释】

仇注:想春归景事。上四草堂安居之乐,归美严公。下四草堂睦俗之情,预待严公也。无兵马,严能靖寇。有主人,公返旧居。习池,自比草堂。荆州,借比严公。次末二联,宾主对举。

1 蘋即萍。《尔雅》:萍,其大者为蘋。后通用。这句不是纯粹写景。处处青江带白蘋,换句话说,就是白萍到处漂泊。这里有以“白萍”自比的含义在内,即所谓“江潭隐白萍”(奉送郑严公入朝十韵)。

2 故园:指草堂。残春,犹晚春。

3 斥候:侦察(敌情),过去侦察兵也叫斥候兵。这句是说,严武一来,吐蕃就不敢来犯。

朱瀚:是秋,严武果大破吐蕃,拔其城,雪山句若操左券,见公之知人料事。

4 锦里:指成都。逢迎,指迎接,语出“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不是指趋奉迎合、吹牛拍马。这句意思是说,成都草堂重有主人,可以接待客人了。

5 这句或许语带夸张。儿童能请什么俗客,至多叫别的小孩一起来家里玩儿。

估计这句的意思是别怪家里一群小孩乱哄哄的。不过,有人认为,这里的俗客指周围农民。

6 教:让。比邻:指邻居。杜甫离开成都时,草堂的鹅鸭可能请别人代为看管。

在外期间,杜甫的弟弟杜占回成都看看,杜甫还告诉他“鹅鸭宜长数”(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7 习池,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传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指酒宴之处。

8 况复:况且。荆州,借山简而指代严武。仇注:山简以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故可称荆州。

末二句的大意是,严武重新回来,我们又可以开怀畅饮了。

(三)

竹寒沙碧浣花溪1,菱刺藤梢咫尺迷2。

过客径须愁出入3,居人不自解东西4。

书签药裹封蛛网5,野店山桥送马蹄6。

肯藉荒庭春草色7,先判一饮醉如泥8。

【注释】

1 仇注:竹映水,故见沙碧。

2 菱刺:菱角,有刺,水乡常见的一年生蔓性水生草本植物。咫尺迷:在这里形容菱刺藤梢之茂盛。

3 径须:直须,应当。

4 东西,指方向。这句是说,连住的人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三四_句进一步解说明“咫尺迷”。

5 药裹:药包、药囊。杜甫当时已多病,家里备着药。草堂也专门有种药的地方。

6 这句从句三“过客径须愁出入”而来,意思是,草堂荒芜太久,现在无法在家里接待客人,只能到野外店舍和小桥去迎送。山桥,杜甫草堂周围并没有山,这里也许只是借用其字,指附近的万里桥。

仇注:蛛网久封,马蹄空送,堂中闃无人迹矣。顾注:此想草堂荒凉景象。

7 张綖注:旧庭虽荒,而春草方深,翻可藉以一醉。肯藉二字,作问严之词。

8 判,通“拚”。

(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 也从江槛落风湍1。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2,衰颜欲付紫金丹3。

三年奔走空皮骨4,信有人间行路难5。

【注释】

1 湍(音tuān),本义:水势急速。

萧注:首四句都是预拟整理草堂之事。杜甫在成都草堂曾设置水槛,所谓“新添水槛供垂钓”,其目的在于防护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一年多没回去,恐怕药栏也要陡从江槛一道儿落进水里了。是说打算回去后修补栏槛。

2 生理:生活、生计。黄阁老,指严武。阁老:唐朝时门下、中书两省的同事互相称为阁老。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成都尹,故称“黄阁老”。

3 紫金丹,语出道家名著《周易参同契》:“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古乐府歌行:“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这句是说只能靠仙丹才能挽救我的衰老,可与“唯将迟暮供多病”(野望)互参。

4 公元762 年杜甫送别严武后,漂泊梓州、阆州,到此时约三年。空皮骨:皮包骨头。

5 信,的确。行路难,喻人生不易。行路难也是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杜甫并不是现在才确知“人间行路难”,只不过又经过这几年的漂泊流离,感触更深了。

(五)

锦官城西生事微1,乌皮几在还思归2。

昔去为忧乱兵入3,今来已恐邻人非4。

侧身天地更怀古5,回首风尘甘息机6。

共说总戎云鸟阵7,不妨游子芰荷衣8。

【注释】

1 锦官城,指成都。生事,犹生计(一说指家当,亦通),杜甫曾有诗“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发秦州)。

2 乌皮几,乌羊羔皮所裹的几(小或矮的桌子)。这是杜甫的心爱之物,多次咏及,临终前写的最后一首诗中还提到它:“乌几重重缚”(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3 去,离去。乱兵,指徐知道之叛乱。

4 这句是说,经历战乱,恐怕草堂周围的邻居会有死伤或逃亡。

5 侧身天地,犹寄身天地,但侧身一词有恐惧不安的意味,语出《楚辞•九章》:

愿侧身而无所。

6 风尘:指战乱。息机:息灭机心,指归隐。

杜甫非常善于在五六句别开生面,大开大阖,使意境更上一层楼。本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7 共说,犹大家都说。总戎,指严武。《魏志》:诏大将军亲总六戎。黄希:唐人以节度为总戎。

云鸟阵,见古代佚名兵法书《握奇经》:八阵,天、地、风、云为四正,飞龙、翼虎、鸟翔、蛇蟠为四奇。又,梁简文帝《七励》:回云鸟之密阵。

这句称赞严武的军事韬略。

8 仇注:游子,公自谓。不妨,无碍也。

芰荷衣,语出《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指隐士的服装。

完整的“芰荷衣”一词未见杜甫之前,经杜甫在此使用后,多为后人所用,例如王阳明诗:“羡杀山中麋鹿伴,千金难买芰荷衣”(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其一)。

末句从上句而来,大意是说,有严武军事坐镇,客居他乡的我,就可以身着芰荷衣,过上平静的隐士生活了。

仇按:杜律如《秋兴》八首,《诸将》、《古迹》诸首,虽叠章联络,而语无重复,故其气骨丰神,俊迈不群。若《寄严公》五首,意思颇嫌重出,盖赴草堂只是一事,寄严公只是一人,缕缕情绪,终觉言之繁絮耳。但就其各章铺叙,自有层次。首章言严公书札,次章言荆州赏新,三章言荒庭饮醉,四章以生理衰颜诉之,五章以生事息机告之。说得迢递浅深,条理井然,而前以剖符起,后以总戎结,文治武功,均望严公,又实喜溢于词气间矣。

题桃树

小径升堂旧不斜1,五株桃树亦从遮2。

高秋总馈贫人实3,来岁还舒满眼花4。

帘户每宜通乳燕5,儿童莫信打慈鸦6。

寡妻群盗非今日, 天下车书正一家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杜甫53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萧注:题桃树,并不是把诗写在桃树上,与“芭蕉叶上自题诗”以及一般“题壁”不同。这个“题”字兼有品题的意思。

【注释】

1 小径:小路。升堂:通往厅堂。旧不斜:不斜即为正。旧不斜是说,(由于过去没有桃树遮掩),这条小路以前正对着大门。

2 桃树为杜甫亲手所种,见“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绝句)。

从:依从,听任,这种用法还见于“枣熟从人打”(秋野)等。这句的意思是,尽管桃树遮掩了大门,我也任随五株桃树去生长。

3 高秋:秋天,因秋高气爽,故称。总馈:年年如此馈赠。馈为拟人用法。

4 来岁:下一年。舒:舒展。

5 帘户:房屋的门帘。

6 萧注:二句又由爱护桃树进一步说到还应爱护他物。妙在结合眼前实景和日常生活,故不流于说教。物始生曰乳。乳燕,雏燕,这里兼指将雏之母燕。通,是说卷起门帘让燕子自由出入。杜牧诗:“燕子嗔垂一桁帘。”传说乌鸦能反哺其母,故曰慈鸦。

杜诗中的“信”多作“任”字解。仇注:莫信,莫任其伤残。

7 非今日,从第一句的“旧字”而来。

萧注:群盗杀人,使得许多人的妻都成了寡妇。非今日,是说已成过去,不再是今天的事情了。车书正一家,是说国家正在混一车书,走向统一。《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同一的轨辙),书同文(同一的文字)。”这时安史之乱初定,严武再来镇蜀,太平可望,故杜甫有此想法。但说“正一家”,而不说“已一家”,下语还是很有分寸的。

陈贻焮:真的是这样吗?我看老杜心里并没有底。这么说,不止是为了取悦严武,也是想藉渺茫的希望来安慰自己。

仇注:杜诗有文不接而意接者,半写题中景,半写题外意,如《白帝城》诗“云出门”四句,本咏雨中景象,“归马逸”四句,却写乱后情事。此诗上六赋草堂景物,下二则慨叹世事,断中有续,读者固当善会。

奉寄高常侍

汶上相逢年颇多1,飞腾无那故人何1。

总戎楚蜀应全未3,方驾曹刘不啻过4。

今日朝廷须汲黯5,中原将帅忆廉颇6。

天涯春色催迟暮7,别泪遥添锦水波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杜甫53岁

[地点] 成都草堂

[题解] 奉,敬辞。高常侍:高适。高适曾担任散骑常侍(正三品下),这在唐朝已经是很高的官职了。当时的六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才是正三品,六部侍郎(相当于副部级)不过正四品上而已。

《唐书•百官志》:门下省左散骑常侍二人,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

【注释】

1 汶指汶水。《汉书》:汶水,出泰山郡莱芜县原山,入泲,汶上在齐南鲁北。

杜甫与高适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前在山东相识,并一起游历。高适当年甚为穷困,渔樵为生。

2 仇注:“无那,无如适者”。按照这个理解,故人应指高适。这句是说,高适这些年的飞黄腾达,无人能比。

不过,我的理解与仇注有所不同。在唐诗中,无那一般意为“无奈”,例如王维《酬郭给事》:“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在本诗中,故人也可能为杜甫自指。那么本句的意思就是韦应物所谓“升沉不改故人情”(赠王侍御)。

3 总戎的本意为统帅,用作武职的别称,唐朝称节度使为总戎。总戎楚蜀,指高适曾担任淮南、两川节度使。

关于“应全未”,朱注:未尽其才也。王嗣奭:高杜交契最久,故赠诗不作谀词。总戎句,不讳其短。

尽管高适文人本色,并不善任武职,担任节度使时,业绩不佳,但杜甫在这里其实主要还是称赞的口气42,这样才有下面的“中原将帅忆廉颇”。

4 曹刘指曹植、刘桢43。钟嵘《诗评》:曹刘殆文章之圣。

不啻(音chì):不止。仇注:方驾曹刘,子建、公幹可与匹休也。不啻过,远过古人。

5 汲黯,汉朝人,以敢于直言著称。《汉书•汲黯传》:黯好直谏,守节死义。

《明史•海瑞传》中说中国历史上共有三大刚劲直谏之臣:汉代汲黯、宋代包拯、明代海瑞。由此我们对汲黯可略见一斑。

高适此时担任的职务有规谏的职责,所以杜甫以汲黯相比之。

6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著名老将。在此指代高适。

7 天涯,指离长安极远之处,这里指成都。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暮年,语出《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8 锦水,指锦江。

遥添锦水波:形容别泪之多,已可以使锦江起波澜。

42 在《警急》中,杜甫也曾称赞高适“妙略拥兵机”。

43 刘桢,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为“建安七子” 之一。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1,万方多难此登临2。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3。

北极朝廷终不改4,西山寇盗莫相侵5。

可怜后主还祠庙6,日暮聊为梁甫吟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杜甫53岁

[地点] 成都

[题解] 陈贻焮:此诗当是游(成都)先主庙、武侯祠、后主祠后登西门城楼眺

望忧时之作。

【注释】

1 客:杜甫自谓。

2 施补华: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

便是平调(《岘佣说诗》)。

3 赵庆培:颔联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锦江,源出灌县,自郫县流经成都入岷江;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县。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

4 鹤注:当是广德二年春初归成都之作。吐蕃去冬陷京师,郭子仪复京师乘兴反正,故曰“朝廷终不改”。

北极即北极星,《尔雅》:北极谓之北辰。这里用来比喻长安。后来杜甫还有诗“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

5 这里的西山寇盗指吐蕃。五六两句是流水对。

6 后主:刘禅(阿斗)。

7 萧注:末二句就登楼所见古迹以寄慨;寓感极深,用意甚曲,故向来解说,亦颇纷歧。大意是说,象蜀后主这样一个昏庸亡国之君,本不配有祠庙,然而由于先主和武侯对四川人民做过一些好事,人心不忘,所以还是有了祠庙,何况大唐立国,百有余年,当今皇上(代宗),又不比后主更坏,即使万方多难,“盗寇”相侵,也决不会就此灭亡。这句和《北征》结语“皇皇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同旨。当此万方多难之时,自己却只能象躬耕陇亩时的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一样,在这儿登登楼,吟吟诗,岂不无聊?岂不可叹?聊为,是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的意思。

朱瀚:《蜀志》:“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本传不载吟词,乐府所载,言二桃杀三士,其义殊鄙,何取而好吟之。且躬耕南阳而其辞则云“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于事不合。又云力排南山、文绝地纪,语气浮诞,岂武侯所屑道。

尝考乐府解,曾子耕太山之下,天雨雪,旬日不得归思其父母而作《梁父歌》,本《琴操》也。武侯早孤力耕,为《梁甫吟》,意实本此。又陆机、沈约皆有作。

一则云丰水零露, 一则云秋色寒光,叹时暮而失志,正与雨雪思归有合,益征三士之说为不经矣。

沈德潜: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13)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幕府秋风日夜清1,澹云疏雨过高城2。

叶心朱实看时落3,阶面青苔先自生4。

复有楼台衔暮景5,不劳钟鼓报新晴6。

浣花溪里花饶笑7,肯信吾兼吏隐名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秋,杜甫53岁

[地点] 成都,在严武幕府

[题解] 院中,指指严武幕府。严武在担任成都尹兼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任职后由于不能每天回家,只好长期住在幕府内。

晚晴,既指当晚天空清爽,也暗示白天下过雨。西郭茅舍,指草堂,在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

【注释】

1 幕府:古时行军,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后泛指衙门。

2 澹云:淡云。疏:稀疏。

3 叶心,犹叶间。叶心朱实可以理解为树叶间的红色果实。

4 这句可以与“映阶碧草自春色”(蜀相)参看。先自生,一作老更生。这两句诗看似纯为写景,其实里面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杜甫特别擅长于此道。

仇注:朱实落,承秋风。青苔生,承疏雨。

5 衔:形容暮景只是初上,夜色并未全部笼罩。“楼台衔暮景”有可能指在杜甫的视线中,楼台半遮夕阳,这种景象可与李白的“青山欲衔半边日”(乌栖曲)

参看。也可能指月亮初上楼台,可参看李白的“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以及杜甫“初月出不高”(成都府)。

6 钟鼓报晴:古时俗以钟鼓声响亮为天晴之兆。

7 浣花溪,在草堂处。饶笑,多笑。

8 肯信,肯否相信。吏隐,见《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王嗣奭:玩末二句,直欲乞休,而其词含蓄近谑,温柔敦厚之意可见。

《杜诗胥抄》: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既悲老趋幕府,为溪花所笑,将欲驾言吏隐,又恐为溪花所疑。几多心事,俱听命于花,深乎深乎!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1,独宿江城蜡炬残2。

永夜角声悲自语3,中天月色好谁看4。

风尘荏苒音书绝5,关塞萧条行路难6。

已忍伶俜十年事7,强移栖息一枝安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秋,杜甫53岁

[地点] 成都,在严武幕府

[题解] 严武在担任成都尹兼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任职后由于不能每天回家,只好长期住在幕府内。“宿府”,即留宿幕府。

【注释】

仇注:此秋夜宿府而有感也。角声惨栗,悲哉自语,月色分明,好与谁看,此独宿凄凉之况也。乡书阔绝,归路艰难,流落多年,借栖幕府,此独宿伤感之意也。玩“强移”二字,盖不得已而暂依幕下耳。

1 幕府:古时行军,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后泛指衙门。井:天井;梧:梧桐。

2 江城:这里指成都。蜡炬:蜡烛。李商隐诗云:“蜡炬成灰泪始干”,可能唐朝时常称蜡烛为蜡炬。蜡炬残,形容夜已深。

霍松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3 永夜:长夜,用形容夜之长,亦见于“永夜月同孤”(江汉)。角,应是画角。

萧注:画角,古军乐,长五尺,形如竹筒,外加彩绘,故曰画角,其声哀厉高亢,军中吹之,以警昏晓。自语,指角声。南朝乐府《神弦歌》:“破纸窗间自语”。

4 中天:天空,尤指天顶。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但本诗三四句为上五下二句法,即“永夜角声悲”一读,然后再读“自语”;“中天月色好”一读,再读“谁看”。

清朝胡夏客:角本列宿,故借角声对月色,殊巧。

5 风尘荏苒:指兵乱连绵不断。荏苒(音忍冉),语出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6 本句的主要意思是叹难以回到长安。但是行路难三字,不仅指具体的道路、关塞难以通行,同时也是说人生困苦,世路难行。杜甫诗中共咏及“行路难”达八次之多,可见感触甚深。

7 伶俜,在此指流离失所44,语出汉代《猛虎行》“伶俜到他乡”,所以引出下句的“强移栖息”。

十年:安史之乱至当时约十年。

8 强(音抢):勉强。移:移寓幕府。

一枝安,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鹪鹩(音交辽),一种捕食小虫的小鸟。杜甫另有“鹪鹩在一枝”(秦州杂诗•其二十),意思基本相同。这句是说,勉强移寓幕府,仿佛鹪鹩栖息于一根树枝。

朱瀚:一枝应井梧,栖息应独宿,格意精妍。

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1,远在剑南思洛阳2。

青袍白马有何意3,金谷铜驼非故乡4。

梅花欲开不自觉5,棣萼一别永相望6。

44 伶俜另外一个含意是指孤苦貌,例如“瘦男独伶俜”(新安吏),语出潘安《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

愁极本凭诗遣兴7,诗成吟咏转凄凉。

[年代] 此诗当作于广德二年(764)冬,杜甫53岁

[地点] 成都,在严武幕府

[题解] 冬至之后

【注释】

1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阳历12月22 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所以过了冬至,日照时间渐多,是为“日初长”。

2 剑南: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

思洛阳:杜甫老家在洛阳,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东京即洛阳。

3 仇注:青袍白马,剑南幕府也。朱注以公诗“青袍也自公”、“归来散马蹄”为证,皆指幕府言。

以上关于“青袍”的注释应该是正确的。按照官职,杜甫可以穿绯红色的官服(即朱绂),而不是当时八、九品官员才穿的青色衣服45。不过,这里的青袍只是平时在幕府供职所穿的便服,李商隐在幕府任职时所作的《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青袍白简风流极”中也提到了青袍。

不过,青袍、白马或许应分开来看,青袍为自指,白马指权贵。杜甫《折槛行》中“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可以作为本句的注脚。青衿即青袍。

仇注:若雷电,言势焰惊人。

4 邵注: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关于金谷、铜驼,见于以下资料。石崇《金谷诗序》:余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水经注》卷3:水出(河南)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径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

陆机《洛阳记》: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头,夹路相对。华延隽《洛阳记》:两铜驼在官之南街,东西相向,高九尺,洛阳谓之铜驼陌。

这两句是说,在幕府任职有何意义?故乡洛阳历经战火,已不复原来模样。

5 不自觉:并未仔细察觉。

6 棣萼语出《诗经•小雅》:“棠棣之华,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46这里棣萼用棣树的花和萼互相依托,比喻兄弟。

46 棠棣:即今郁李。落叶灌木,花黄色。果实黑色,供观赏。华:花。萼:花萼。韡韡(音伟):光明貌。

7 遣兴:抒发情怀,解闷散心。

45 唐贞观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显庆元年,规定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拨闷

闻道云安麹米春1,才倾一盏即醺人2。

乘舟取醉非难事, 下峡消愁定几巡3。

长年三老遥怜汝4,棙柁开头捷有神5。

已办青钱防雇直6,当令美味入吾唇。

[年代] 此诗当作于永泰元年(765)冬,杜甫53岁

[地点] 赴云安(今四川云阳)途中。云安在唐朝时属夔州

[题解]王嗣奭:题曰《拨闷》,因心有所闷,为此谑浪以自宽。

【注释】

1 闻道,听说。麹(音曲),麹米春,酒名。仇注:《国史补》:酒有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子美亦云“闻道云安麴米春”。裴鉶《传奇》记裴航事亦有松醪春,乃知唐人名酒多以春也。

2 唐朝时往往用“倾”字指倒酒,亦见白居易《琵琶行》:往往取酒还独倾。

醺人:醉人。

3 顾注:一盏即醺,故取醉非难,但欲销愁定须酌几巡也。

4 长年的“长”在此念“掌”,这种用法亦见于“长老”等词。怜,爱。蔡注:

峡中以篙师为长年。舵工为三老。王嗣奭:汝指麴米春,言舟子亦怜酒而捷往也。

5 棙(音力),机枢。柁同舵。头,船头。开头,义同庾信“五两开船头”(和江中贾客诗)中的“开船头”三字。邵注:三老,捩舵者。长年,开头者。

6 办,置办。防,准备。青钱,青铜钱。黄生:青铜质美,故一色行使,其鎈恶者用必准折,故价直以青钱为率也。

王嗣奭:雇,谓舟费。直,谓酒资。

黄生:全篇只说一事,略无景语衬缀,殊少开阖之致。

十二月一日三首

[年代] 此诗当作于永泰元年(765)冬,杜甫54岁

[地点] 云安(今四川云阳)

(一)

今朝腊月春意动1,云安县前江可怜2。

一声何处送书雁3,百丈谁家上濑船4。

未将梅蕊惊愁眼5,要取椒花媚远天6。

明光起草人所羡7,肺病几时朝日边8。

【注释】

1 今朝,今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动,萌动、萌发。春意动为全诗之纲。

2 在杜诗中,“可怜”的意思经常是“可爱”。

3 这里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具体见《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以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4 朱注:《演繁露》云:杜诗多用百丈,问之蜀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棱,若用索牵,遇石辄断,故劈竹为大辫,用麻绳连贯以为牵具,是名百丈。

濑:急流。

5 梅蕊,即梅花。仇注:方在腊,故梅蕊未吐。春将至,故椒花欲颂。

6 椒花,花椒的花,见《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元旦献椒花颂曰:“标美灵葩。爰采爰献。”杜甫另有诗“椒盘已颂花”(杜位宅守岁)。椒,一作楸(音秋),落叶乔木。

媚,取悦,但这里可能也有自娱的含义,亦见“自足媚盘餐”(园)。远天:犹远方,这里指云安。

7 明光起草,典出汉朝王商借明光殿起草作制诰。明代赵大纲在《杜律测旨》中认为杜甫诗“翰林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莫相疑行),即“明光起草人所羡”。

8 肺病:杜甫40 多岁困守长安时,就已患上肺病,这时恐怕更厉害了。朝,朝见、朝拜,这里指返回长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云:“只闻人自长安来,不闻人自日边来”,故后人遂指长安为日边。这种用法亦见于其他唐诗,例如李白“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三首•其一)。

这句是说,我年老体衰,常年患有肺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长安。

(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1,日满楼前江雾黄2。

负盐出井此溪女3,打鼓发船何郡郎4。

新亭举目风景切5,茂陵著书消渴长6。

春花不愁不烂漫7,楚客唯听棹相将8。

【注释】

1 山烟,即山岚,山林中的雾气。 因四川相对来说不是很寒冷,山上多有松柏等树,所以“寒暄树色同”(皇甫冉《巫山峡》),在冬天也可以见到“山烟碧”。

本句可与“近市浮烟翠且重”(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参看。

2 江雾黄,因为日照的原因,所以江上雾气显橙黄色。估计这应该是早上的景色。

3 这里的“负盐出井”是指将每桶八十多斤的盐卤水背出盐井去熬制食盐,这种繁重的劳动至今在西南某些地区还是由妇女承担。

4 张远注:云安人家有盐井,其俗以女当门户,皆贩盐自给。峡中多曲,江有峭石,两舟相触,急不及避,故发船多打鼓,听前船鼓声既远,后船方发,恐相值触损也。

仇注:此溪女,嫌其俗陋。何郡郎,怪其冒险。

5 “新亭举目”用典,见《晋书•王导传》:中州(今洛阳)士人避乱江左,每至暇日,邀饮新亭,周顗(音yǐ)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新亭在今南京。

切:凄切。这句的“风景”随颌联而来,女子背驮盐出盐井,小伙子打鼓开船,这在杜甫看来,恐怕皆是蛮夷之景,与中原大相径庭,不禁深有异域他乡之感,所以心感凄切。

6 茂陵,指代司马相如,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另外,《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还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

消渴疾,现一般认为是糖尿病。根据其他杜诗,杜甫不晚于广德二年(764)也患有此病。在这里,杜甫以司马相如自比。

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论人世间如何,春天总是年复一年,终而复始,所以说春花烂漫是不用愁的。不过,杜甫在此并不是要描述每年都有春天这么一个常识,也不是写景(这时还是冬季,春花不可能已经烂漫),而是出于“抑扬顿挫”的需要,为下句作铺垫。这里暗示着,春花不愁,但是我愁;春花烂漫,但是我甚愁苦。

用不变或“不合时宜”的自然景色,与世间人事和当时人的心情对比,这在杜甫诗中是常用手法,也是他为后人开创的诸多法门之一。

8 云安在古时为楚地,所以杜甫自称楚客。棹(音赵),摇船的用具。

仇注:春花,应春动。听棹,思出峡也。王嗣奭:发必同行。故曰相将,犹俗云船帮。

这句是说,滞留楚地的我,能做的只有听着出峡划船的桨棹之声。言下之意,有出峡之意,但无法付诸实施。

(三)

即看燕子入山扉1,岂有黄鹂历翠微2。

短短桃花临水岸3,轻轻柳絮点人衣4。

春来准拟开怀久5,老去亲知见面稀6。

他日一杯难强进7,重嗟筋力故山违8。

【注释】

1 山扉:山中柴门。宋人李钰有词:“霜月后、记把山扉牢掩”(别西湖社友),可证。

2 岂有,岂不有。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3 黄注:短短,字老而趣。如小小则嫩,矮矮则俗,灼灼则太文,替此二字不得。

4 点:沾点。这种用法亦见于“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萤火)。

5 准拟:打算好的。宋朝辛弃疾有词“准拟佳期又误”(摸鱼儿),其中的“准拟”也是这个意思。

这句是说,早就在等着春天的到来,我好舒心开怀。

6 亲知:在这里指亲友和知交。但是,“亲知“也可作动词解,意思是亲自知道,这样就可以和上句的“准拟”很好地对仗了,所以这是一个借对。

7 强(在此音抢),勉强之意。

8 嗟(音皆),叹息。仇注:亲知稀见,欲开怀而不得。故山终违,欲强饮而不能。意有两层,故曰重嗟筋力,即上文老去耳。他日,指来春。故山,指长安。

仇注:杜诗凡数章承接,必有相连章法。首章结出还京,次章结出下峡,三章又恐终老峡中,皆其布置次第也。

常征

白水青山空复春1,征君晚节傍风尘2。

楚妃堂上色殊众3,海鹤阶前鸣向人4。

万事纠纷犹绝粒5,一官羁绊实藏身6。

开州入夏知凉冷7,不似云安毒热新8。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元年(766)晚春,杜甫55岁

[地点] 云安(今四川云阳)

[题解] 张远注:汉魏以来,起隐士谓之征君。另外,征君一词见于《后汉•韩康传》:亭长以韩征君当至,方修道桥。

鹤曰:(常)征君去秋曾访公云安,今在开州,寄以此诗。

【注释】

1 空:犹徒然。

2 傍:傍靠,投靠,例如“路难悠悠常傍人”(九日)。傍风尘,指常征君晚节不保,不再隐居,重新出仕。风尘,犹红尘、世俗之处。

3 殊众:出众。仇注:楚妃,比朝贵之得宠。但是清朝陈廷敬另有说法:楚妃,犹言宋子、齐姜、燕姬、越女,喻仕途中名位相轧,炫才嫉妒者。

4 传说中丁令威在辽东成仙为鹤,因为辽东在海边,所以称为“海鹤”。这里指代常征君。该典出自晋陶潜(陶渊明)《搜神后记》卷1: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过,集城门华表柱。

阶前,暗含阶前趋走之意。《论语•乡党》中写到“没阶,趋近,翼如也”。晚唐李商隐也有诗“一生无复没阶趋”(任宏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回京)。

鹤一向被认为具有仙风道骨,无所羁绊,是隐士高人的象征,但在这里却“鸣向人”,仿佛有所乞求。

5 万事纠纷,指公事繁忙。绝粒: 绝粮,见《后汉书》:范丹为莱芜长,遁居梁沛之间,所止单陋,有时绝粒,穷居自若。

这句的意思是,工作很忙,但收入不高。

6 羁绊,犹言束缚牵制。此句所写即所谓“吏隐”,具体见注于《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继上四对常征君表示惋惜后,五六句是对他的体谅。

7 开州(今重庆开县)是常征君任职之地。

8 新:出现、开始了。这两句是对常征君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