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歌梦北京曲谱:读诗思自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8:35:12
读诗思自律

发布时间:2011-11-9 15:38:57      文章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作者:侯金玉      阅读133 次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彪炳史册的人物,他们淡泊自守,清心直道,关心民瘼,体恤民疾,公正廉明,励精图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后人留下无数佳话。而他们为示心迹志向,或为警诫自己而作的诗、文、辞、联,更是脍炙人口,载入史册。细细品读,既可提高心智,又能培养高雅情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净化心灵,在品读中获得感悟与警示。     包拯是北宋时期极负盛名的清官。他清廉正直,铁面无私,有“包青天”的美誉。他在端州公事之余,写过一首题为《书端州郡斋壁》的五律,诗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燕雀喜,草尽兔狐愁。往哲有遗训,毋贻来者羞。”此诗首二句指出正直清白是做人的根本。第三、四句肯定优秀人才必能成就大业,坚强者绝不卑躬屈膝。第五、六句以燕雀兔狐为喻揭露贪官污吏的思想心态。最后二句则提出要以古贤人遗训为鉴,决不能干出贻害后代,使后代感到羞愧的事。     明朝于谦,官至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针对当时许多官员乘巡视之机搜刮钱财,回京后向上司送礼的风气,写了一首《入京诗》予以讽谏:“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说短长。”这首七绝前两句尖锐地指出,土特产本该百姓自己享用,却反而往往给百姓带来祸殃,暗言某些贪官只知搜刮民脂民膏而不懂怜惜百姓。后两句则明确表示自己为官的态度­——宁愿囊空如洗,也决不贪民之财,以免招致百姓的议论。     明代吴讷,永乐年间任监察御史,人品刚直公正,从政廉洁自持,颇有美誉。有一次,他巡视贵州,返京时地方土司赠送黄金百两,吴讷愤然拒纳,当场在礼盒上题诗回绝:“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这首诗向神灵发誓,如带赃物或土特产,就让他沉水而死。这是自警,也是自律,更是对他人的奉劝。     明代况钟,曾于宣德五年外放苏州知府,他到任后严惩贪官污吏,关心民间疾苦,被苏州人称为“况青天”。正统五年,他任满赴京考绩,写下了一首诗:“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清正廉洁的思想,大义凛然的正气,跃然纸上。     清朝中期乾隆年间的清官郑燮(号板桥),在任山东潍县知县时,画了一幅竹子送给巡抚,并在该画中题了一首七绝,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表现了画者关心民众疾苦,愿为百姓办点实事的怀民之愿和亲民之情。郑板桥从潍县离任回扬州时,百姓夹道欢送,依依难舍,郑板桥遂画竹题诗以表心迹:“乌纱掷去不作官,囊中羞涩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山作渔杆。”     张伯行,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从来不受属下分文赠礼,备受康熙皇帝的称赞,因而晋升为福建巡抚。到任后,为杜绝送礼者,张伯行便写了一首《禁止馈送檄》,张贴在巡抚署衙门外:“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那些送礼者见此檄文,不敢自讨没趣,均悄然离去。(作者单位:中国立天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