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起诉腾讯: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28:41

 

中国城市化是中国也是全球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无疑将为全球和中国的诸多领域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分析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了解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对于区域、国家或是国际,政府、企业或是非营利机构,投资者、旅游者或是居民,未来进行前瞻性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增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按照国际一般规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下发展水平阶段,国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增长正在释放,正像外部需求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一样,国内巨大的需求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外向型、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正在面临外需和工业“双难依赖”的新形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必将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有力地释放被结构扭曲压抑的潜在生产力,有效地提高国名经济的整体效益,更是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

2、资源环境状况及布局:资源稀缺,空间分布不均。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以水资源为例,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少水地区。目前,中国内地现有的661座城市中,约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420多座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30座特大城市长期缺水。就土地资源而言,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土地人均占有量于较小的国家,国家内人均土地面积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加。2008年中国耕地为18.26亿亩,到2020年将减少到18.05亿亩。这也就是说,在未来11年里能够农转非的耕地是2074万亩,平均每年不足190万亩。

3、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和资源全球共享。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格局造成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发达国家依靠其在高端技术和高端产业上的垄断地位,攫取更大的垄断利润,以其优越的条件和良好待遇,吸引国内高端人才,吸引高端要素的流入,依靠他们丰富的营销经验占领国内的市场。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当地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吸引国内外低端产业和投资,向这些欠发达国家或区域转移。这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使得中国城市可以更好的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促进自身的发展。

4、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网络化和集中化。未来交通、通讯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必将对中国城市体系和城市化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延伸的里程已盖了城市和乡镇的大部分区域,致使城市市区规模越来越大;城际高速铁路建设首先在经济特别发达的一些地区,促使城市群产生并逐步大型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网络体系,进一步推动资源和要素向大都市化集中,促进城市大型化、带状化和网络化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内陆地区城市外部联系,促进内地城市的跨越发展。

5、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分布: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口分布区域不均。中国有非常丰富的的劳动力资源,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口为12.953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强,“十一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年均增长1.2%左右,后5年将以0.8%的速度递增;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不会因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上升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这种趋势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化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劳动力素质也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老龄化社会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分布很不平衡的现象也将持续存在。

6、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升级,空间转移加快。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分工的深化,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以及服务业转移和外包到愿意开放市场、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国内而言,中国城市也将加入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和布局中。东部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将逐步发生产业升级。首先在中国的一些中心城市做,比如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其次再向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发展。这个升级是由制造向服务的升级,大城市将更多地发展服务业,放弃加工制造业。

7、社会变化及其空间演化:消费结构升级,中产阶层壮大。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每年新增1万多亿元人民币左右,2008年底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20万亿元,达到21.8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约占三分之一,定期存款约占三分之二。现在虽然降息,但是储蓄仍然增加。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随着中产阶层逐步壮大,城市内部及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城市贫困将不可避免。城市低收入家庭、外来人口、以及失地、失业、无保障的新城市化居民将构成贫困大军,未来社会矛盾的重心将由三农问题转变为城市贫困问题。

8、制度及政策变化:市场制度完善,公共政策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和农村土地改革的基础,按照国家规划,社会保障正在积极推进,预计2020年可以完成。一旦完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将可以大力推进;与此同时,正在推进的城乡基础设施、就业、社保、教育等一体化,将大大推进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将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的体制,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与此同时,物业税改革也将影响住房的供需和价格。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未来基本方向是自由流动和转让,将使城市的土地价格与房地产价格下降。未来将逐步推行省直管县的制度,不排除未来扩省可能,这将对城市体系和空间演化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对未来城市经营和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也将给更多的城市管理专家和房地产策划专家带来考验。

二、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1、外延增长:未来城市发展继续加速。受金融危机影响,预计2009-2010年城市化增长率将为1%,2010年将达到47.5%;2010-2015年城市化增长率继续平均保持0.7,2015年城市化水平50%;2020年城市化水平54%;2015-2020年继续平均保持0.7;预计2020-2030年继续平均保持0.6,2030年,城市化率到60%以上。预计2030-2050年继续平均保持0.5,2050年达70%。

2、内涵发展:未来城市发展趋向高级化。中国城市化质量目前并不高,因为常住人口的城市化居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未来,伴随着城市化领域的制度创新步伐的加快,这些居民逐步成为城市居民,并通过教育、就业、营商等方式增强自身在城市的生产生活能力和发展素质,从而不断推动城市的高级化发展。

3、地域结构:未来城市发展趋向集约化。中国未来不可能再进行粗放式的发展。从1978年大2008年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但是城区的面积增加了7倍,那么在未来的20多年里,或者说25年里,中国的人口还要增加将近翻一番,他么建城区的面积不可能再翻一番了。同时,在其他的能源上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消耗了,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将是集约式的发展。

4、体系演化:未来城市体系将是城市大型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网络化。从规模体系看,中国将形成由城市带、城市群、巨型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居民点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中国城市体系将形成由多个增长极牵引,由众多城市群扛鼎,由多条城市带联动的,全球一体、一超多强、归核化、网络化的城市群体系。

5、空间演化:未来城市发展将是梯度推进和动态演化。未来中国城市化是和工业化及产业发展将更加匹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将不断梯度推进和动态演化的。首先是东部超大城市完成工业化、然后是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完成工业化,发展高端服务业,然后转移到内地是大城市交通优势突出的城市实现工业化,然后在转移到中小城市、小城镇。同时,在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战略,中国经济的区域增长点正在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变,区域经济格局正在重构。

6、功能定位:未来城市发展将呈个性化和多样化。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是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外,很多的城市都将向专业化城市发展,尤其是中小城市。一个城市可能就是一个,或者几个大的产业就是这个城市的基本功能了。当然,这个过程中有些城市的住宅和宜居比较重要,有些城市高科技可能比较重要,有些城市服务业比较重要,同时,不同城市的建筑和城市的文化、城市的景观也会有所不同,也会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

7、内外关系:未来城市发展将更加开放和全球化。未来中国城市体系将形成与全球城市体系相融合的,从全球城市体系核心到边缘的开放的城市体系。一个世界级的城市带,两个国际级的城市带,6个国家的城市带,若干区域性的中小城市带。世界顶级城市1个,世界城市3-5个,国际化城市15个左右,国家级城市30—50个,一大批区域和地区性城市。

8、发展层次:未来城市发展是多层次化和非均衡发展。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无论是城市内部还是外部两极分化将继续进行。就是说现在发展的城市好的在未来可能会更好,无论是城市的人均收入,还是产业升级都会更好,落后的一些城市可能会更落后。城市内部人均收入水平也会出现两极分化,这不仅仅是中国的趋势,也是世界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期,中国有一些城市在未来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像深圳、东莞,这些城市曾经出现过,将来还会有可能出现。

9、城乡关系:中国一些城市未来城乡一体发展。未来城乡关系将进一步密切,城乡一体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将进一步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将不断推进,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不断得到改变,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将逐步实现。不过这个实现的时间应该是在城市化加速期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