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机场大巴:考古《金刚经》历史文物还原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1:29:32

        对于“冥司偈”,我觉得还是不能把“冥司偈”加到鸠摩罗什大师的金刚经译本当中去。老是感觉罗什大师的译本金刚经被人集注了元魏三藏法师菩提流支所译的金刚经。不光失去了罗什译本的原义和本来面目,更使人不去读流支译本。而且不光是这个“冥司偈”,经文中其他流支译本的痕迹也有不少,这里先介绍“冥司偈”的来历吧。 

“冥司偈” 

      《金剛經》歷代六譯,分別由姚秦鳩摩羅什、元魏菩提流支、陳真諦、隋達磨笈多、唐玄奘、唐義淨譯出。羅什譯本所據原本,可能為龜玆本,與梵文本略有差異。舉其大者,一是卻少“佛說衆生即非衆生”62字;一是末尾偈頌為六喻而非九喻。其後元魏菩提流支依據梵本再次譯出該經。印度無著、世親兄弟曾為《金剛經》撰寫經論,所據《金剛經》底本,均為梵本。故隋達磨笈多所譯無著、世親兄弟之《金剛經論》,所據《金剛經》底本,亦為菩提流支譯本。雖則如此,歷來以姚秦鳩摩羅什譯本最爲流通。敦煌遺書中保存的《金剛經》絕大部分為鳩摩羅什譯本,少量為菩提流支譯本,亦有個別陳真諦譯本。

        早期鳩摩羅什譯本《金剛經》,均無“佛說衆生即非衆生”62字。關於這一點,可以敦煌遺書中7、8世紀唐代寫經為証。但現在流傳的諸種鳩摩羅什譯本,無論是大藏經本,還是單刻零本,均加入這一段話。也就是說,後代有人將這段文字加入鳩摩羅什譯本中。根據後代傳説,此事發生在唐長慶年間(821—824)。可見《金剛經感應傳》卷一“靈幽”條: 

釋靈幽,在京大興善寺出家。長慶二年(822)暴亡。已經七日,體質微暖,而未殯之。自見二使,引見閻摩天子。勅問幽:“在世習何行業?”幽對曰:“貧僧一生,常持《金剛般若經》。”天子合掌,賜座命幽朗誦一遍。地獄煎[火*敖]捶楚之苦,一時停息。誦經畢,天子再問幽曰:“念此經中而少一章。師壽合終,今加汝壽十年。歸世勸人,受持此經。真本在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鍾離寺,在碑上。”幽既還魂,具錄表奏唐天子。奉勑差中使往濠州碑上看此章。在“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後,增“爾時惠命須菩提”到“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是也。[1] 類似記載,又見《金剛經解義》卷二[2]、《金剛經宗通》卷六[3]、《金剛經演古》卷一[4]、《金剛經持驗記》卷一[5],文均大同小異。(查光盤,還可以加一些出處。)

        但根據現知最早的資料,為敦煌遺書《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故事形態與此略有不同: 

      《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卷1:「昔長安溫國寺僧靈幽忽死。經七日見平等

王。王問和尚曰在生有何經業。靈幽答曰。持

金剛經。王遂合掌請念。須臾念竟王又問。和

尚曰雖誦得此經少一偈者何。靈幽答王曰。

小師只依本念不知缺何偈。王曰和尚壽命

已盡。更放十年活。此經在濠州城西石碑上。

自有真本令天下傳。其僧劫活。具說事由矣。

漢州孔目典陳昭死經兩日再甦。具說云。初

到冥間判官問。汝為劉尚書事殺牛四十七

頭。昭何故取他牛一頭。昭諱不取。須臾有一

人出來稱甲送牛頭使昭即知諱不得。遂諮

判官如何得免此罪。判官問曰。在生有何功

德。昭答曰。常持金剛經。語未了其經從空而

至。便得放歸一十八年活矣。 

        這個故事記載在敦煌遺書伯2094號中,該卷為晚唐天復八載歲在戊辰(908)年,由敦煌名士翟奉達抄寫。包括内容,尾有題記:“于唐天復八載歲在戊辰四月九日。布衣 翟奉達寫。此經讚驗功德記添之流布。後為信士兼往亡靈及見在父母合邑等福。 同春草罪若秋苗必定當來俱發佛會」(CBETA, T85, no. 2743, p. 160, a17-20)

      《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撰寫者不詳,記載了從南北朝到隋、唐的若干靈驗故事。由於作者不詳、抄本較遲,文中靈幽的年代不詳,故而難以確定這段文字加入的時間。但是,《宋高僧傳》卷25:「唐上都大溫國寺靈幽傳釋靈幽。不知何許人也。僻靜淳直誦習惟

勤偶疾暴終。杳歸冥府引之見王問修何業。答曰。貧道素持金剛般若。已有年矣。王合掌屢稱善哉。俾令諷誦。幽吮脣播舌章段分明念畢。王曰。未盡善矣。何耶。勘少一節文。何貫華之線斷乎。師壽命雖盡。且放還人間十年。要勸一切人受持斯典。如其真本即在[3]濠州鍾離寺石碑上。如是已經七日而蘇。幽遂奏奉勅令寫此經真本。添其句讀。在無法可說是名說法之後是也。系曰。春秋夏五不敢輕加。佛教宜然無妄釀矣。通曰。靈幽獲鍾離寺石經。符合無苦。如道明所添糅。使人疑豫。必招詐偽。率易改張稱有冥告。誡之哉。」(CBETA, T50, no. 2061, p. 869, a29-b14)

[3]濠=豪【宋】。 

       由此可知,早期傳説,均稱靈幽為溫國寺僧人。 

    查溫國寺,資料如下: 

        温國寺在城南四十里潏水岸本隋薛國公長孫覽妻鄭氏捨宅置名實際寺唐開元十五年(727)大徳進法師立為道場建塔改為温國賈志《陝西通志》卷二八 

        西南隅温國寺本實際寺隋太保薛國公長孫覧妻鄭氏捨宅所立景龍元年(707)殤帝為温王改温國寺大中六年(852)改崇聖寺《長安志》卷會昌六年(846)

        五月左右街功徳使奏准今月五日赦書節文上都兩街舊留四寺外更添至八所兩所依舊名興唐寺保夀寺六所請改舊名寳應寺改為資聖寺青龍寺改為護國寺菩提寺改為保唐寺清禪寺改為安國寺法雲尼寺改為唐安寺崇敬尼寺改為唐昌寺右街添置八所西明寺改為福夀寺莊嚴寺改為聖夀寺舊留寺二所舊名千福寺改為興元寺化度寺改為崇福寺永泰寺改為萬夀寺温國寺改為崇聖寺經行寺改為龍興寺奉恩寺改為興福寺勅?依奏誅道士劉?靖等十二人以其說惑武宗排毁釋氏故也。舊唐書,卷十八。 

        由此可知,溫國寺由實際寺改名,改名時間,目前有兩種説法:景龍元年(707)、開元十五年(727)。后來改名為崇聖寺,改名時間也有兩種説法:會昌六年(846)、大中六年(852),自然以《舊唐書》所載會昌六年(846)可信。

        這樣,冥司偈加入羅什本《金剛經》的時間,大體可以確定在溫國寺存續期間,從敦煌遺書看,7、8世紀唐寫本、8、9世紀吐蕃統治時期寫本的金剛經均無冥司偈,到歸義軍時期寫本,才出現冥司偈。由此,可以進一步把冥司偈的產生的產生年代縮短到陷蕃時期,亦即貞元二年(786)到會昌六年(846)。而其他諸種資料所謂“長慶二年(821)”正好在這個時限中,因此,它的真實性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解釋靈幽的大興善寺?出家。後來改隸溫國寺。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