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跟着:太极杂说 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13:35
太极杂说111


太极网罗

桩功与禅

    我所学桩功禅法有四个阶段,即初禅、二禅、三禅及四禅。就自己所学所练,在过去最好状态时,也仅处于接近初禅,但还没到初禅的阶段,故只想结合自己修炼过程,谈谈初禅阶段感受,其他没有体验,不敢妄谈。

    在初禅阶段,功法上大体有四五个阶段,或四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粗住”,第二层次为“细住”,第三层次为“欲界定”,第四为“未到地定”,第五为“色定“。我的感觉,第一层次最难达到,尤其站中低桩,我学功时站的是略低于高桩的中桩,因有机缘,有幸冲过这一关。第一层次要求身体端正、收心、放松、调和气息、心神不散乱,逐渐虚凝、舒适得力。这是初入定最初发相,名“粗住”。这是一个痛苦过程,不说收心入静,只是要达到舒适得力,就比较困难。许多人常常站20-30分钟因忍受不了腿部酸痛而放弃,没有冲过假疲劳关。在此阶段以前,我感觉最好的心法就是坚持,只管按老师要求去站,不要看书、找秘诀,看也没用,懂也是似是而非。只有冲过疲劳关,达到舒适得力,感到即使站更长时间也不觉酸痛才能初步得到站桩乐趣。当达到这一阶段后,继续训练,逐渐既能进入第二阶段“细住”,即心澄静安稳、外不缘内,内不缘外,心俞凝俞细,头部非常通畅,身体自然端直,有如有物扶持自己身体,心十分收敛,集中于一境而不散乱,也不昏沉,继之出现澄静状态。若住于定,便不疲倦,身体也没有痛苦,极为轻松,名为“好持法”,若是练功不当,身心用力,极易出现不自在,四肢疼痛麻痹、颈部坚凝,名为“恶持法”。到了桩功第二阶段,就能得到桩功的甜蜜境界了。此时身体感受是十分强烈的,在气功中被称为气感。气感一般先由手上身,当手臂有气感,就觉得手臂不论抬多高,多长时间都似乎有物托着不觉累。身体有气感后,身体觉得会被空气粘住的真实感受,周身被大气包裹,舒适无比,一下子站2个钟头也不觉累。气感一出,如身体有病的人,一般的病会自然痊愈,初步出现身体的自然触觉反应,有初步自然抗打能力(这是亲身体验),但据说重病者此时可能要有疾病反应,有反复。此时师傅要求我对气感要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不执着。执着容易走向“恶持法”。因此时人处于放松的心境是无欲无求的,桩功中的各种桩态,只是练功途中美景,不可留住于此。

    当进入“好持法”桩态,继续锻炼,加以时日(因人而异)即可进入第三层次,此时心地豁然开朗,而有灵静感觉,反观自身有如云影一般,不能看出自身轮廓,有极爽快心情,但尚未忘却身心,这便是初禅前的第三层次,名为“欲界定”。

    在此层次基础上,继续练功,加以时日(因人而异,我大约经过了一个月),便可到达第四层次,即“未到地定”,此时,心境茫茫漫漫,没有边际,身心泯泯虚豁,忽失欲界之身。内不见身,外不见物,如自己独在天地之外,非常空明灵净安稳。此时也常有趣闻,如记得在鞍山一次站桩时,可能手部没充分放松吧,只孤零零感到两只手飘在空中,人如融化空中一般,很有意思。

    进入此层次,再经一日或成年累月(我大约是经3个月左右),就可进入第五层次,到“色定”阶段,,接近初禅。开始出现各种:“触”。其实就“触”而言,在有气感后就有“麻热胀三触,但还不算真正的“触”,只有到了第五层次据心法所言,可有八触十功德,但我只感受到其中一部分,没有都感受到,但感受到在八触十功德之外还有许多“触”。此时感觉气象万千,难以笔墨形容。按心法,有动、痒、凉、暖、轻、重、涩、滑八触。其感受一般舒适为正,难忍难受为邪,具体不再详述。八触之外复有八触,猗、冷、热、浮、沉、坚、软,与前八触合为十六触。我没都感受到,但还感到有“大触”,身如巨人,雾触:身如雾化;小触等。伴随八触,每一触都有十功德,即: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十六触共160功德。其中“空”心地全空,逍遥而不感觉障碍为正,全无知觉为邪,“明”似..........,等等。对这些感觉,我感到时有时无,似是而非,感触不深,不敢妄谈.此时写信请教师傅,师傅一再强调:各种感觉,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不执着甜蜜与美景,切忌流于虚幻而走向神秘、要切实。

据心法,再后,即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之后还有五个境界,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灭尽一切想与受处。


l         桩功和拳架的关系,我认为二者同样重要,这种相同是不分主次的。

    孙禄堂先生有一名弟子叫齐公博,由于资质所限,孙老只叫他站三体式,一站三年,对敌时,对手一碰到他的身体,人就飞出去了,人称活电瓶。此一例。陈发科初到北平教拳,长子陈照旭与许禹生推手,胜负各半,过了一年再推,许屡战屡败,于是认为陈发科藏私——实际上是照旭先生在父亲指导下,日练低架一二路各二十遍。此一例。李瑞东先生平素练拳,喜欢身穿由铜钱串成的铁衣,他的功力一时无两。此一例。八极名师李书文平时专练大枪,只是偶尔练一练六大八开的几个招法,他用单手持枪可以挑起百余斤的沙袋。此一例。

    从这几例可以看出,武学的道路是非常多的,但是他们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太极拳也给习练者提供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天地,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性之相近的方法,对于单个的人来所只有更适合自己资质的途径,而没有“最好”的捷径。

最后提一点,著名武术家马风图先生生前所提倡的拳术风格:气势雄峻,身法矫捷,劲力通透,打手洗练。


l               站桩是基础,无极桩是基础中的内核。站桩同时是真正太极拳演练的开始,入门功夫。因此非常重要!学习太极拳的次序是什么?是个大问题。站桩、定式、单操、盘架、推手、散手、太极粘杆.....。这个过程不要改变才好。站桩是外养形态,内固精神。是开始。后面定式、单操和盘架实质是活桩。整个架子似打非打,保持桩的状态才是真打。因此出现了又一个问题:架子和桩的关系是什么?答:两者不能割裂,两位一体。同样盘架子,有很多种方法,或者说层次:形体上的太极体操、力上的盘、劲上的盘、气上的盘、意上的盘、神上的盘;外形有形的盘和外形无形的盘;有折叠的盘和无折叠的盘。凡此种种,都还是你在打老师的架子,打别人的架子。人经络不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老师绝对正确的架子,当你打得绝对像时,正是似是而非之时。只有自己自然发动,顺应周围的各种场,外感内和,内动带外动,出来的才是你自己的拳。张三丰创造太极拳就是静极生动,由于张真人几近天人,他的拳架被常人学了,效力也是非凡,长期勤行,外动带内动,出功夫也是可以的。我认为:张三丰打的是第一层次的自己的拳。后辈观之,以为拳架重要,正是舍本逐末。站桩日久,希望内动,迫不及待,用意导引,是第二层次,也难能可贵。其他等而下之,不必论了。目前,太极界犹如金字塔,大道至简,在最上面,学的人最少;讲意讲气讲劲讲力讲招的拾阶而下,到了招法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多多,多姿多彩,令人目眩,各门各派,劲招法是也。实际上,无招胜有招!你有招,有亿万招,就有亿万招破法,有招等于无招。我无招,随手应招,招招不穷。所以,打架子,是打心情,打感觉。打到心情舒畅,天晴气朗。打出一种潇洒、一种随意,一种意境,一种文化,一种默默然,恍兮惚兮之中,存住真消息,就是行桩了。当然,有了桩功,不等于有了一切,其他练习也不可偏废。但要一步一步来。我前面讲的桩是无极桩,切切不可与意拳的各种桩相混。太极拳之所以好,是因为从无极生来,这就覆盖了无,无有,有三界。而意拳只能在有界徘徊,这是大差别。另外,我所说的有气,有功,但不是气功,请不要把这与气功混为一谈。除了桩功之外,为了在入门后,学习太极拳三十多种基本劲法(先有后无),还配合近二十种练习法,也很重要。一叶先生是个方家,是因为他讲了“其实,拳架的练习也是接近行桩的。”,还讲了“李道子先天拳中“无形无象,全身透空。”那八句话所描述的:只有具备了周身高度协调一致(使敌人找不到“发落点”);内气充盈不发则已一发使人神魂具丧;精神上从容恬淡,应敌时从心所欲;内中空虚寂然,有不见不闻而能感应规避的能力。这样才可以称之为高手。”。这正是无极桩将给予每个练习者的。

道中情 发表于 2009-4-22 15: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