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ning和rpm:作文的“源头活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59:18

 

作文的“源头活水”

王益民

 

 

        现在孩子缺少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应试”已经占有了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常惊叹孩子们连“玩”都不会了,而我们的童年却充满着嬉戏和游乐,“枪”是自己造的、“弹弓”是亲手装的、夏天是在水里度过的、晚上是在“中国-美国”游戏中完成的;爬树、挖蚯蚓、钓鱼、捉鸣蝉、夺老牛窝……童年的记忆多彩多姿,展现在自己笔下的自然是丰富而又妙趣横生,我甚至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如鲁迅时代更有童趣了,他们早已没了“朝花”,若干年后,除了青灯冷卷外再还有什么更美好的记忆了。我参观过一所全寄宿学校,他们那里初三的孩子是不准看电视的,桌子里除教材、教辅外其他“闲书”被一律没收,连“作文选”也要被政教干部翻来覆去的检查,似乎里面有什么重要“情报”。我们小时候读书要步行几里路,所见风土人情经常流于笔端,现在孩子要么公交、要么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的充当着匆匆过客。于是,孩子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在虚幻的世界中构织着自己的童年的梦想就不奇怪了。

 

 

        没有了鲜活的生活,作文就没了“源头活水”,自然造成了作文“三缺”:一缺叙事能力,二缺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三缺个性表述。代之的是“三多”:一多“心灵鸡汤”似的生活感悟,二多历史文化题材的少年“深沉”,三多“新八股”的应试作文。

 

 

        这“三缺、三多”我们不妨从以下样式的作文中觅得影子: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有一种书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叫《智慧背囊》,类似的如《小故事,大道理》等,这些文章在濡染孩子的情感的同时也影响了孩子的写作范式,成了一种“小故事、小哲理”的“千文一式”,开头必有这样的一句:“还是让我来跟你说段故事”,中间是经典的故事,有的还不止一个,一般很感人,结尾是一段“哲理”,貌似高度。

 

 

        第二种样式是受《心灵鸡汤》和网络短信以及港台歌词的影响,是一些青春感悟,读来缠绵悱恻,绵绵意长,尤其是一些女生,加之又写多写了一些“秘密日记”,他们的文章充满着伤感和看破红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那位饱经沧桑的苦难人的心灵独白。

 

 

        我还听说过一位语文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作文的:文章开头要“开门见山”,2~4行为标准;中间有三段,一般是第一段5行,第二段12行,第三段6行,写三个故事,有详有略;结尾要照应开头,但不能重复开头,要有力,一般3行左右。果然,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提示语“古人对于文章作法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如凤凰的头那样秀丽惹眼,中间部分要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结尾要完美如豹尾,张扬有力。”我不知道这能否称作是“新八股”,如果能的话,该是“三缺、三多”作文的第三种样式。

 

 

        第四种是孩子们从历史题材中寻找作文题材,动辄三国、水浒,要么项羽、刘邦,显得特有文化含量和历史厚重,这几年被媒体炒作的火爆的“满分”作文无一不在评说历史、改编名著。我没有反对写此类文章的意思,更不反对他们读一点历史和名著,只是不要一知半解的想当然去评说历史,更不要像某历史教授一样为挣几个钱去“用现代人眼光”去评说历史,学术走向大众势必要改头换面,而为迎合大众改头换面的学术已经不能称之为“学术”了。

 

 

        这四种样式的作文我们分别称之为“背囊式”、“鸡汤式”、“新八股式”、“文化式”。“三缺、三多”势必产生“四种样式”的作文。在应试的背景下,这几种文章是比较保险的,一般稳居二类作文,文笔好一点,再“深沉”一点,或者来个“故事新编”,进入一类文也未可知,这也是这样的文章经久不衰的原因,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全国语文老师都在教应试作文的写法,它已经强大到可以左右我们千百年来的写作理念,你看现在分配到我校的大学生,一份请假条也写不文从字顺,你要知道,他们当年高考作文至少是三类文呀!”。但这样的文章都是从写作的“技巧”入手,难免趋同后“模式化”,却没有从“源头”入手,教会孩子们在平淡的生活中体悟生活之美,在单调的“三点一线”中采撷生活的浪花,甚至师生共同去创造生活。“应试作文”只会短暂应付中高考,而于真正的写作提高无关,甚至从此以后只会写些“八股文”而无法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我曾笑话我们的大学生,连恋爱信也要网上下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