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喜欢结局:衰落的乡村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2:43:01

今天,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国,经历了百年被人欺凌的中国,借了改革开放,正积蓄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高速奔驰:每一个大城市都要成为国际大都市,每一个二线城市都向大城市看齐,连每一个乡村都想变成一座城市。

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6%,中国有理由骄傲,有理由自豪。只是在这天翻地覆的大变革中,绵延几千年的乡村文化、乡村文明、乡村教育,还没来得及思考如何适应、如何传承,就被裹挟进历史滚滚的洪流里。

乡村的有些东西,永远消逝了。

比如乡村的小路。著名作家刘亮程说:

乡村的小路是弯曲的,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这样笔直。因为高速公路追求最短的距离、最高的效率。而乡村的小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在走的时候,会保留自己的一丝敬畏或尊重,如绕过一棵树、一片菜地、一堵墙、一个坟、一弯水坑。高速公路代表了现代人在大地上行走的粗暴和野蛮,弯曲的乡土路是一种行走的文明。(《西部散文选刊》2010年第4期,《弯曲的乡土路》,作者刘亮程)

还比如乡村的生活、乡村的风俗、乡村的伦理……这些随便哪一个,展开来,都是一部书的分量。而笔者并不想关注乡村的全部,我们只想关注乡村文化整体失落下的乡村教育。

在风驰电掣般的中国城市化高速列车上,乡村教育被甩下了轨道。它是如此无助地跌落在尘埃遍布的黄土地上,眼睁睁看着现代化列车飞奔而去。

有专家用三个“越来越”形容乡村教育的状况: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

越往中国偏远的地方走,学生越少,能走出去的都走出去了,剩下的都是实在走不出去的。这些孩子被城市孩子甩得远远的,被现代化教育甩得远远的,他们只能在简陋的教室里,透过逼仄的窗口,眺望高远的蓝天。

一位在西南大山里的支教者说:

拿着三年级的教材(西南师大版),我常常犯愁:太多内容超出孩子们的理解了,我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们与外界对接。比如,数学课本中讲面积问题时,常有计算一面墙壁,或者一块地板需要铺多少块瓷砖,用哪种瓷砖划算的问题。看着四处透风的木头墙和泥土墙,学生很难明白瓷砖是做什么用的东西。再如遇到一个游泳池填写正确长度单位的题目,基本也是靠猜,他们都是在河里游泳洗澡,哪里想象得出一个游泳池该有多大。……此类例子举不胜举,语文、数学课本中也很常见。(2008年27期《凤凰周刊》,《支教笔记》,作者张婷)

更尴尬的是,当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飞速增加到世界第一以至于不知该怎么花的时候,乡村学校依旧为经费所困扰。

就以前面列举过的生均公用经费,我们不妨做一点小小的对比:

2005年,吉林省抚松县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200元左右,是上海市静安区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的五十分之一;抚松县和静安区人口都是30万稍多一点,而静安区一年的教育经费差不多是抚松十年教育经费的总和——抚松,是中国的人参之乡,不算最差的。

是不是物价所致?也许中国西部、北部的物价,让这样的教育投入足以维持教育生存和发展。其实,这是个大大的误区,除了变态的房价之外,西部地区的整体物价同样有着令人惊叹的涨幅,据 2011年4月28日《南方周末》头版头条报道:贫穷的青海已成为全国物价涨幅最高的省份:2011年第一季度,青海物价再创新高,增长8.8%,比全国CPI水平还整整高出3个百分点!以至于青海省领导看到这一数据时大发雷霆,直呼是不是统计错了!这么高的物价水平,这么低的教育投入,乡村教育的发展从何谈起!

当史家小学被武装到牙齿的时候,很多西部乡村的孩子们,却连解决在校的午餐都是个问题。2011年4月16日,央视记者在广西上林县部分农村小学拍到了这样的镜头:小学生们用矿泉水瓶子装着的玉米糊糊当做午餐,记者拧开学生的瓶子,闻闻稀饭,有几瓶明显散发着酸味。这令人心酸的镜头,在西部绝非个案。据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在1400多个受调查的农村孩子中,12%发育迟缓,72%上课期间有饥饿感。

北京史家小学,只能代表北京中心城区的最好的学校,只能代表13亿人口大国十几万所学校中的塔尖学校。甚至可以说,史家小学,只是中国教育园地里的一个“盆景”,“盆景”背后是丛生的杂草。

当上海学生参加国际素养测试获得全球第一的佳绩时,广大的中国西部地区,很多孩子小学六年,却连一本课外读物都看不到,有的孩子甚至连一本字典都没有。《甘肃日报》记者康渊在甘肃临洮县红旗镇上堡子村上堡子小学发现,这所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全班只有一本字典;而刚刚接触字典的二年级学生手里拿的,竟然全部是印制质量低劣、错漏百出的盗版字典。

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也只代表这座两千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的学生阅读水平,而使用盗版字典、很少或者从没有读过中外名著、从没有读过一本学生杂志的甘肃临洮红旗镇上堡子村上堡子小学,却是中国广大落后地区农村小学的缩影,代表了偏远农村学校学生真实的阅读状况!

我们有6.7亿生活在乡村的农民,他们的子女,依然在衰落的乡村学校读书;我们有2.6亿农民工,他们的子女,或留守乡村,或随父母漂泊异乡,简陋至极的打工子女学校是这部分孩子的无奈去处。

这就是真实的中国,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乡村教育。

有没有例外?有。

因为沙漠里也会有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