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著名画家:从甲午海战分析日本海军的战术思想及其对中国海军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19:05
从甲午海战分析日本海军的战术思想及其对中国海军的启示

(一)前言
作为世仇的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爆发过无数次战争,而作为一个陆上大国的中国,在与日本这一海上大国的多次海上战争中,几乎无一次胜利,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大陆意识和海洋意识这两种立国的战略思想的优劣;其次,海军是极富技术性的军种,也是技术力量最为集中的一个军种,是一国实力的体现;最后,与陆上战争相同,海战也需要有正确、灵活的战术思想来指导,因此海上战争的结果也是极具偶然性的,虽然它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历史上多次重大的海战都是战术运用得当的一方取得最终胜利,而并非实力最强的一方。当1588年,英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仅由数十艘快速海盗船组成的舰队在英吉利海峡一役彻底击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由上百艘巨舰组成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时,宣告了西班牙这一个昔日强国的轰然倒下,以及英国这一新的海上霸主的崛起;一百年后,一位名叫纳尔逊的英国海军司令在法国的特拉法尔加再次上演了相似的一幕,只不过对手换成了更强大的拿破仑的法荷联合舰队,英国的胜利导致了法国在纵横欧洲大陆的同时,却退出了海上争霸的舞台。人类历史上一次次以弱胜强的海战都证明了这一个道理:海军是技术性军种,更是战术谋略性极强的军种。
在本世纪未来的岁月里,中国与日本再次爆发战争是必然的,为了不再次让战火在中国神圣的国土上燃烧,我们必须力争在海上将日本海军击败,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战火反烧到这个千年来仅被美国染指过的不可一世的岛国上。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之所以历次海战负于日本,除了在立国战略、领导层和官兵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外,我个人认为,相比战术思想先进灵活、勇于冒险的的日本海军,中国海军在战术素养的极度贫乏是导致战败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认真而系统的研习一下日本这个海上强国的战术思想。

(二)日本海军的由来与发展
日本是位于大海之中的一系列海岛组成,自远古以来,日本人就具备了极强的海洋意识。所谓海洋意识,从军事角度讲,就是国家的安全完全建立在领海安全的基础上,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也是维系在海上、海外领土的扩张上。因此,具有海洋意识的国家,其国民都富有很强的侵略性,这也是与自我封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中国人的大陆意识的根本区别。
自有历史记载,当日本的使者初次登陆大唐的土地开始,日本就产生并逐步实现它对亚洲大陆的侵略野心。到了幕府时代,日本海军对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台湾的侵扰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中国史称其“倭寇”;到了明治维新初期,日本一军国主义教父在上书其皇帝的信中,言词激烈的说:“帝国乃一四面环海之岛国,且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保卫领海,则日本亡矣;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为帝国开辟新的疆土,掠夺他国之资源为我所用,则日本亦亡矣!”在此之前的美国人佩里以两艘炮舰轰开日本国门,以及之后日本海军侵略台湾被北洋水师击退这些事件更激励了日本倾全国之力建设其海军。也就在这个时期,日本海军史上最优秀的指挥官伊东佑恒、东乡平八郎等被送到欧洲各国海军军官学校,与之同学的还有清朝北洋水师的指挥官刘步蟾、邓世昌、林永生等。中日海军几乎是在同一起跑线起步,日本海军经历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到太平洋战争初期,已经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而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失败后,一蹶不振,退出了战争舞台。即使在二战后,日本仍然保持了其优先发展海上力量的海洋意识,到今天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在21世纪这个海洋的世纪,力图圆其昔日帝国梦的日本海军,与刚刚跨入蓝水的年轻的中国人民海军之间必将爆发一场新的你死我活的海上大血战。

(三)甲午之战时日本海军的综合素质及国内背景
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但日本对中国的野心却比这早得多。明治中后期日本便确立了征服中国的狂妄、庞大而完整的计划。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曾试探性的侵略中国台湾,却被当时亚洲最强大的舰队??北洋水师的坚船巨炮所击退,因此日本便举国动员,一方面全民动员制造枪炮战舰,一方面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捐款购买欧洲的新型战舰。电视剧《北洋水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名日本将军在横滨的船厂与工人一起造舰,休息时问身边的一个青年工人,为什么远离家乡来这里工作?青年回答:村长说,如果造不出战舰,日本就亡了,所以妈妈让我来这里为国家效力。一个平头百姓尚且有如此之爱国心,有如此之海洋意识,更不用说野心勃勃的日本皇帝明治和首相伊藤博文,以及与邓世昌一样优秀的伊东、东乡等人了。海军联合舰队在司令官伊东佑恒指挥下,积极演练各种针对北洋水师的战法和战术配合;同时,日本也在积极的搜集有关中国的一切情报,伊藤对北洋水师的了解甚至远远胜过了李鸿章!开战前,联合舰队掌握了北洋水师一切优势和弱点。反观中国,领导层只顾贪图享乐,闭目塞听,战舰虽巨却因保养不善日久失修,慈禧太后随意挪用海军军费为自己造宫殿,全然不顾自己的国家以陷入空前的危机中。海军将领除邓世昌等少数人积极备战外,包括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内的大多数不信也不愿和日军开展,士兵缺乏训练,等等。也许,战事未开,种种迹象就已预示了战争的结局。

(四)由甲午海战分析日军的战术思想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的决定性战役不在陆上而在海上。抛开政治因素,单从军事角度而言,伊东佑恒指挥的联合舰队给全世界的海军将领上了一次生动的教科书般的实战课。黄海大东沟海战之前,在完全了解中日双方极为详尽的特点之后,伊东佑恒制定了一份极为大胆却也极富想象力的系统的作战计划。其战术思想精髓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伊东深知,中国和日本是两只刚刚开始恢复元气的病老虎,双方都没有更强的后备力量,都经不起消耗,所以最先损失惨重的一方必然也是战败的一方,因此目标就是要集中力量彻底击沉对方的战舰不让其有恢复的机会。
针对中国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航速慢,而其余各舰如“致远”、“经远”等巡洋舰速度虽快但火力和防护较弱等特点,伊东精心组织了一支由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战舰“吉野”号等五艘快速巡洋舰组成的战术游击队,以此游击队快速穿插入北洋水师队列内部,打乱北洋水师的队形,阻隔北洋水师各舰间的联系,迫使其首尾不能呼应,弱舰得不到保护,只能各自为战,而后会同随后赶到的联合舰队其他战舰完成对北洋水师的分割包围,进而集中火力逐个歼灭之。
反观北洋水师,与日军积极寻战的态度相反,陆军出身的水师提督丁汝昌一直在避免与日军遭遇,而不是针对其各自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主动与之决一死战。当两军遭遇于黄海大东沟时,日军迅速按照既定战术展开前进,而北洋水师则匆忙应战,慌乱中还布错了队形,以舰首对日军使火力减少大半,以雁翼队形排开导致弱舰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雪上加霜的是,丁汝昌甫一开战就受了伤,刘步蟾的“镇远”舰不得不代替旗舰“定远”指挥。
日军利用了这一切不利于北洋水师的因素,五艘快速巡洋舰组成的战术游击队迅速插入北洋水师内部,“吉野”等五舰火力猛、速度快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开始并未使用能击穿战舰铁甲的穿甲弹,而是使用爆破力强的高爆弹,在北洋水师战舰表面爆炸,大量杀伤战斗人员等有生力量,猛烈的炮火使北洋水师各舰水兵炮手伤亡惨重,火力减弱,而北洋水师却使用穿甲弹打击高速灵活的快速巡洋舰,效果极差,而且还有许多哑弹。中方战史记载:“我舰发一弹,敌舰已发三弹。”很快,“吉野”等五舰组成的战术游击队实现了穿插分隔北洋水师的战术意图,与后继的日舰将北洋水师分割包围。
北洋水师位于舰队雁翼队形末尾的速度、火力、防护均最弱的“超勇”、“扬威”两舰先后被日舰迅速击沉;火力稍强的“经远”、“济远”两舰陷于日舰穿插造成的局部优势的火力合击下,浴血苦战,最终因中弹太多起火爆炸而相继沉入黄海;虽然此时“致远”舰舰长邓世昌正确的分析出了日军的战术意图并依靠自己的速度优势一度冲出包围集中火力攻击日军的战术核心舰“吉野”号,但为时已晚。由于缺乏掩护,被日军很快再度包围的“致远”舰,尽管拼尽了包括以身相撞同归于尽在内的全力,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的鱼雷击沉。至此北洋水师已连折五舰,如果不是“镇远”、“定远”两舰凭借其厚重的铁甲和300毫米口径的主炮顽强的突破日舰的合围,北洋水师势必早早的就全军覆没了。
大东沟之战日军实现了其“尽可能多的击沉清军战舰”的战术目的,虽然自己也被重创了包括“吉野”号在内的五艘战舰,但毕竟还能恢复。而且北洋水师被击沉五舰之后,退守刘公岛基地,主力虽在,却再也不敢出海与日军再战,由此,日军成功的战术使其实现了夺取海权的战略目标,中国从此丧失了战区制海权,使得日海军能从容的配合陆军占领朝鲜和辽东。
如果说大东沟海战体现了日海军战术思想的“快”与“狠”,那么随后的刘公岛之战则体现了其作战的“奇”和“勇”。大东沟之战后,士气高涨的日海军意图配合陆军占领山东半岛,彻底消灭北洋水师。伊东佑恒再次制定了一个同样冒险的出奇制胜的计划,即以机动灵活快速的鱼雷快艇组成一支偷袭敢死队,先让水兵乘黑夜潜入北洋水师停泊地刘公岛,在海湾内布设水雷,随后以鱼雷快艇敢死队自杀般冲入港内发射鱼雷,导致北洋水师各舰仓猝起动,结果遭了日军水雷和鱼雷的暗算,主力舰“经远”受伤,“镇远”遭重创搁浅,再也没有参加战斗。随后在日海陆军联合攻击下,刘公岛陷落,自丁汝昌以下军官或自杀殉国,或屈膝投降,北洋水师至此全军覆没。
纵观甲午战争全局,日海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其成功之处:
第一,全军上下必胜的决心,积极勇敢的战争态度,为了达到目的勇于创新、敢于冒险、不择手段是其获胜的首要条件;
第二,多方搜集情报,充分了解对手,了解自己,制定出正确大胆而切实可行的战术和多套合理的作战方案,突出实现海军作战的“勇”、“快”、“奇”、“狠”;
第三,从军官到水兵依靠大量的训练和实战建立了良好的战斗素养,战舰等各作战单位相互保护配合默契;
第四,对战舰、火炮等军事装备保养维修良好,使其始终保持最佳战斗状态。
相比之下,这几点都是北洋水师所极度欠缺的,尽管有邓世昌等一批优秀的军官,但在丁汝昌这样一个陆军将领出身的司令指挥下,平时作战训练少而轻、战舰保养差、作战畏首畏尾不思进取的北洋水师,焉有不败之理?也许整个甲午海战,留给我们中国人的只有邓世昌的“致远”舰如火龙般撞向敌舰的中国军人舍生取义的悲壮与无奈吧!

(五)甲午战争后的日本海军战术思想的发展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海军从装备水平到官兵士气都达到了高峰,在甲午海战中表现优异的“西京丸”号舰长东乡平八郎接任联合舰队司令,这是一个比伊东更富冒险精神,更疯狂,也更优秀的海军指挥官。在完整继承伊东的战术思想体系的基础上,东乡进一步完善了适合日军作战特点的战术体系,其作战集中体现在一个“险”字上。1905年的对马海战令东乡一战成名,并由此被日本人尊其为“战神”。日俄战争初期,消灭了躲在海参崴港消极避战的俄国太平洋舰队之后,东乡率领联合舰队以逸待劳等待俄国绕过大半个地球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与其决战。俄波罗的海舰队的实力要强于联合舰队,因此东乡决定冒险出奇兵。在对获取的情报认真分析后,东乡赌博般判断出波罗的海舰队必然要从对马海峡经过的路线,进而冒着被反伏击和日本本土被攻击的风险,将联合舰队全部埋伏于对马海峡一隅,并以鱼雷快艇作自杀性先锋,冲乱俄军队形。果然,俄军出现在了东乡所设下的伏击圈里,疯狂穿插入俄军队列的鱼雷快艇打乱了俄军的队形,许多本来就已疲惫不堪的俄军还未完全进入作战状态,就纷纷被鱼雷击中,随后而至的联合舰队又将其团团包围,总吨位数十万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波罗的海舰队很快被全部消灭,日军仅损失数艘几十吨的鱼雷快艇。
自以上两次战争可以看出,日海军对海战中“机动”的理解和发挥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随后的太平洋战争,日军又首创以航空母舰为舰队战术核心远程立体打击敌目标的全新的海战模式,无论在偷袭珍珠港、击沉“威尔士亲王”,还是在击溃联军东南亚舰队的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是由于海军保守派的迷信大炮巨舰,使得日海军已经迈入胜利之门的一只脚又退了回来。中途岛之战后,日军没有能够补充本应足够的航空母舰(资源都被用来造了大和和武藏这些中看不中用的战列舰),于是逐步丧失了制海权。另外,日本海军当时另一个大缺陷在于他们对潜艇战的理解远远不如德国和美国海军(奇怪的是英国也犯了相似的错误,莫非是海岛国家的通病?),虽然日军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潜艇部队(其中伊-400级可以用作水下航空母舰),却没有什么象样的战绩,倒是德、美海军掌握了潜艇战的精髓??打击和摧毁敌方的海上交通线,这对一个海岛国家而言是致命的。所以今天的日本海军在拥有世界一流的反潜舰队的同时,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AIP常规潜艇舰队。不久的日子里,这个拥有几乎与美国相同的航母作战经验的海军必然将再次拥有新的航母舰队。

(六)对中国海军的启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华民族如果想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将手伸向新的国土和新的海洋!因为早在上个世纪末,大陆的资源就已经在13亿人口和粗放的开发的压力下,显出告磬的迹象,而仅仅开发利用我国现有的(而且还不能完全保护的)四海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必须跨出第一岛链,将太平洋西部、南部和印度洋东部的海洋、海岛资源占为己有,淘汰掉东南亚的一系列敌视中华民族的劣等民族。与此同时,日本也将力图恢复其昔日“大日本帝国”的威风,两个世代仇恨的民族必然将再次爆发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战,而谁赢得了海上战争的胜利,谁就会赢得全局的胜利;谁输掉海上战争,谁就会走向衰败和灭亡!
对中国而言,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海军武器装备的优劣,而在于我们的国民普遍没有足够的海洋意识。我们的大汉民族已经有一千多年没有侵略和扩张了,本是我们民族思想精髓的孔子的儒家思想被一些败类文人和统治者一再的阉割和涂改,使得汉人对外变得文弱而丧失了应有的进取心,对内则变得凶狠狡诈而喜欢内斗,从而被外来民族一再的欺凌和虐杀,甚至被数次次灭国!所以,为了再度实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民族尊严,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海洋意识,要让自己和子孙后代牢记,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我们最高也是唯一的利益,为了本民族的利益排挤甚至毁灭别的民族的做法是正确和必须的。
对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创造新生机的急先锋??中国人民海军而言,必须把自己磨练成一支思想先进、战术灵活、勇敢而富于创新和冒险的铁血雄师。虽然中国和日本两个民族是不共戴天的世仇,但是客观的说,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都是年轻的中国人民海军的最好的老师,中国海军应当像当初日本向中国虚心学习文化一样,虚心向美军和日军学习其思想其战法,并找出其优点和缺点;中国人也应像日本人虚心学习其海洋意识的养成。对于富有以弱胜强的传统的人民解放军而言,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更要知己知彼,敢于冒险和侵略,才能用人民赐予的中华之剑为中华民族开辟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