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和柳岩哪一期:内丹修炼系列讲座一、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41:17

内丹修炼系列讲座一、二

    第一讲:内丹修炼进程总论

    (一)、修持指的是什么?

    佛家讲明心见性为修持第一阶段所要求的理法。明心见性者使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即如来之地。认识之后再经过入定而涵养,如达摩面壁九年,这叫还虚境界,涵养自己的本来。明心见性就如一个卵细胞受精而成为受精卵,已经成为一个新生命的基点,涵养过程就是受精卵育养成胎儿的过程。这是佛家修身阶段所走的过程。

    道家讲炼金丹,通过金丹跟本神相合,烘托出元神,元神以后培养婴儿,婴儿养好,再成为法身。这法身境界算是到了生命修炼的终极位置。欲炼金丹,首先要有炼金丹所需的材料,《心印妙经》曰“上药三品,精与气神”,道家生命文化认为人是由精、气、神三者构成。精代表人的肉体;神代表精神,也可以看作是思维与意识的根;气融于精之中,也融于神之中,使肉体与精神能相互协调,可以说气是神与精两者的载体,为其两者之间交换的一种东西,也是能量。

    炼金丹的目的就是为了炼神。不经过修持的人,神是没有办法把持的。人对精是知道的,脏腑、筋骨等,这些有形有质的都是精的存在态;气也可以承认,当然不是指呼吸之气,而是有一种能量感觉的,为生命能量基础的内气。对于神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否认神的存在,人之所以跟桌椅不同,因为它们的构成缺少这个神,只有神的存在,才是一种活的生命现象。而神的存在可以说,它就在身体之中,无所不容,无所不在。可是一般的人都认识不到它,感知不到它,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把持它,也没有办法去完善它。

    而佛家修持,常言本性。以因缘聚会与四大假合之说,让人们不执著本性之外的东西,不执著了,也就放下了,放下之后的境界,是一种类似“空”的状态,这样,本性自然就会显露出来,而为明心见性;之后再去温养它,以坐禅或者睡觉等方法。因为此时的行、住、坐、卧都已在禅中,似怀孕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本能地去照顾与温养腹内的胎儿。

    道家的修持则是精气神并存而炼,以清净、无为、自然等理念,使自己放下来,静下来,如《道德经》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就是自己真正地在清静之中,烘养出神的本来之气,即先天元炁,使其产生、壮大与变化,实现一种质量上的变化。同时也通过精气去温养神,只有这样,神和精才能自然而然地更好地融和温养,才能产生更纯的气,使本来污浊、混沌的气变得质量越来越高,炼到先天真气时就可以炼化金丹了。通过金丹与神相合,烹炼元神,进入命胎阶段的修持。这是道家修炼的大致脉络。

    (二)、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生命的修炼原则

    一谈至道家修炼,都有经络之说。而经络说、丹田说,包括河车搬运说、周天说等等,都是指炼气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从中国传统的《道德经》上看,它不提这些经络、丹等概念,它强调一种整体观,把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人的心和身、或者神和气、或者精神和肉体、或精气神三者都看作一种东西,不去加以区分。传统《易经》也把人体生命它看作是一个整体,六十四卦也就是分成六十四份的一个完整而又均衡循环的东西,八卦也是如此。所以中国真正传统的认识都强调整体性。人从整体去炼的时候,把一切东西都融于其中,这叫真正的无为之法。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等因素,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深入到意志性的冲击,使人们的整体观越来越淡,种种原因造成整体观越来越不被认识,反而慢慢着眼于局部,最后弯弯曲曲走了一条类似于太极图中的“S”线,走入一个象长江、黄河的弯曲之势,走入经络之选了。所以我们要是从生命本身的发展来看,则必须不执于局部的利益,只有回复到整体信念的行为中才是根本完善之道。和谐于外,圆融于内,在处处和平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

    当然,经络之说也是根据人体的实际状态而提出的。比如说,当我们站在高处看去,海洋是没有河流的,也没有高山;后来水少些了,才会突出一座座山,才有丘陵;水继续减少,丘陵旁边的平地都没有水的时候,于是哪儿洼哪儿有水,就有河流湖泊。湖泊就象穴位,河流好比经络,是由于元炁不够,不能充盈于整个身体了,才会产生通经脉的修炼之说。这些都是因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身体变化,其道理都是相通的。    (三)、用守中的思想来实现筑基修炼

    一般成年人身体的经络不是很通畅的,感觉不到气的流动,气比较衰,这需要筑基。筑基阶段就是把念头、意识落在小腹。小腹与肾相关,元炁发自于肾。天地都是夜半子时一阳初生,肾气初生的时候就是阳气运化,这是人体生命能量运化的节律,也与人天合一的思想相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讲究一个“中”字,处处讲整体和平衡,平衡理论是永不变的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目的最终都是平衡。对于人的身体,在首与足之间,“中”当然指小腹之内。把心识念头看作火,精血看作水,水火相济,互相作用,这样,小腹会慢慢发热,真气慢慢产生,有热量,有气团,有流动,此为精变成最初阶段的气的过程,是混沌之气。去继续炼纯,运化成团,就是结小丹的修炼过程。

    中国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现。把人看作中心,把宇宙万物看成人之外的一种东西,在生命修炼的应用中,宇宙再大,都是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的。这样,一切东西都讲汇聚,所以人炼出来的能量之气就汇聚成形而结丹了。

    而佛家修炼的理法,于入门之时就言普渡,众生,修行的目的即是超越生命,渡化苍生。这种以苍生为己任的意识,无论怎么顿悟修持,身体能量都不往内走,而是向外。所以什么最关键?方法最简单也算是最没用的,关键是理性方面的东西,思想是根本,它指导一切。修炼的方法都是工具,不知道、不理解而乱闯不行。

    道家修炼的第一个阶段为结小丹,这个丹不是真正的光烁烁的金丹,还没有达到那种纯度。第一步完成了再接着炼身体经脉。一般传统认为,人体以两个最大的经脉为主干,一个是督脉,一个是任脉,并认为四肢、五脏、六腑之脉都是它的支流,督脉是周身阳脉之总汇,任脉是全身阴脉之海,一阴一阳。任督二脉的走向,在传统丹法修炼中一般都是从下丹田,至会阴-尾闾-命门-夹脊-玉枕-百会-印堂-绛宫,回丹田。

    (四)、从八卦思想到丹道修炼的神气相合

    由于此次讲座的命题是道家传统内丹修炼,所以讲述的小周天能量运行路线与方向,都是采用一般最普通的观点,即是督升任降的循环路线。虽然我本人所持的任督走向与此不同(《易圆修行》中有述),但在本次所讲述的下面内容中都将以传统任督为基本线路,阐述探讨中国传统修炼文化的精神内涵,借以引起广大修炼同志们对生命文化的更深入研修。

    中国文化里面的很多东西都互为相通,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在讲八卦、用八卦。《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八卦讲阴阳两个卦爻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卦位。《易经》里讲,阴气为地,为卑下;阳气为尊为真,为天,有这种天尊地卑之说,所以人要炼阳气,追求纯阳之体,即乾卦。

    如果把坤的位置看作会阴,震看作命门,离看作夹脊,兑看作玉枕,这里就包含了后三关的内容了。乾看作百会,巽看作印堂,坎看作膻中,艮看作气海;而且把艮当作下丹田,坎为中丹田的位置,巽是上丹田的位置,这就是三丹田。坤是没有阳气的,艮阳气有了,是阳气初生,坎增多,巽更多,比巽有更多阳气的是震,所以从坤到艮到坎、巽,之后走一条对角线到震,古人讲,印堂穴是藏神之所,命门穴是藏精气之所,神气相合才能炼元炁用。怎么相合?藏神与藏气的地方一贯穿,经过腹中里面的黄庭位置,并于此黄庭之处氤氲修为,其可谓居中而得天下之全者,相通于八卦思想也。

    而周天运行讲整体观,于人体是后升前降,象天体运行,与肉眼所见太阳绕着地球东升西落、往复循环、流行不息一样。以先天八卦图看,从坤卦到震卦原本没有路。会阴到命门之间经过尾闾,这里是不通的,须搭上桥才能通,无路而接通处即为鹊桥,故尾闾的位置叫下鹊桥。在八卦图中,从会阴到命门有空档,从百会到印堂又是一个空档,而百会到印堂的位置确实是不容易走的,舌尖不上抵,能量便本能地往上去走,舌尖接上之后,能量才会往下走,这叫搭上鹊桥。所以传统丹法中上鹊桥、下鹊桥的位置与八势所指的位置正好一样,两者相合。这是小周天阶段的内容。
    (五)、一个沟通人与自然的玄关窍开

    随着任督二脉的周流,在继续修炼中,炼满小丹,小周天通了,内气越来越多,象一条河,水本来少,可慢慢多了,便有决堤的时候。决堤了,就是闯开一条道,这为关窍开。窍即是能量交流的通道,呼吸饮食的口鼻、闻听声音之耳等为外窍;体内经络中气血生化流运的集结点为穴窍;身中烹炼精气的区域为内窍,也为丹田;而关窍则是指真气生发氤氲的特殊窍位。与天地自然互为沟通能量的为外关窍,一般均在经脉的穴窍上;而在身内起生发生命真元之枢机作用的又名内关窍。在此小周天阶段所闻开的关窍属外关窍,通之而为玄关窍开。

    在具体修炼任督二脉方法的人。实际上最先开与最容易开的是会阴。但是会阴穴被认为是阴下之处,属地阴之气,所以容易被人弃之不用,但并不是没开。玄关窍开的位置因人而异,但一般人的印堂穴也最易开通。因为意念所用是在头中,藏神之所在印堂之内,这是一个敏感的位置。无论气怎么去运行周天,受平常感觉影响,在印堂处运行最慢,这便增加了气的衍化。衍化即为虚实能量的交参,一交参,后天有形实质之气就被先天无形虚质之气所衍化,参了几次之后,就化通而窍开。

    玄关窍开了以后,气与外面就有了通道,而这地方比较敏感,容易观看东西,如果去看,则是修持界所说的执著,被欲望所执著,而走“天目”之途。如果一旦把能量用到印堂,看别人这个,看别人那个,那么就不容易结中丹,不容易往以后走。因为,虽然所炼的经络之气能温养下丹田,能通这条经、通那条络,但在实际上能真正感知外界东西的,所用的绝不是所炼的气,它消耗的还是人本身的元炁。这好比是吃饭,人能吃谷粮、吃蔬菜,这些也能营养身体,但眼睛看东西不是靠所吃的东西,它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而天目所用也不是所炼出的浑元气,如果浑元气往这一涌的话,人就变得糊里糊涂了;用的是元炁,用一点就消耗一点,并且元炁在小周天或者大周天阶段炼不出来,怎么炼都是后天之气或者先天之炁。先天之炁还没有达到元炁的质变纯度。中国文化讲究人天合一,天人合一,所以不论人怎么修炼,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人不可能不去思考、去真正理解一下中国的本土文化到底强调的是什么,这就是根源。

    (六)、周天运行的目的是炼化精气

    想炼金丹,大周天必须先开。大周天不开,先天真气不产生,金丹永远炼不成。金丹的纯度要用神与气,全身整体都参予,才能炼一个“纯”。好比炼一炉真正的好钢水,洪炉必须大,温度必须足,否则不可能成功。

    修持人不讲究外用天目这些东西,周天运行的时候,天目是开的,它是外界能量进入身体的通道。就象水中有漩涡,一下子就把外面的东西卷进去了。正常所走的周天运行,可以不用去管它。周天运行的目的是炼精化气。真正转化精气的方法,不是靠意念和动作,这只是当初筑基阶段的方法。周天之后,就是在气血运动中来调节炼气,否则,怎么转化都是浑元之气。就连烹炼心性,也应在生活中磨炼,假如总在屋子里坐着的话,最终也只是个呆头呆脑的呆子。

    每次修炼之后都要收势,不收势它总是转,转就不纯,不纯就有障碍,就不能安安静静的,就不能真正地达到顺其自然。走的时候是武火周天,静时是文火温养,大致是这样。

    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生命本能的东西就在运动,象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管想不想它,而实际上它都在流动。真气属先天物质,它不可能静止,只要人还在喘气活着,它都在运行,只是感觉微弱罢了。周天不通就象血液不流动,人体心神就不安,就会死人;只要是活人,经络肯定还是通的,只是经脉里的真气少而弱,不易被常人感触到而己。小周天以后慢慢文火温养,这因人而异,有人炼几天就能温养好,有的人慢些,炼一、二十年,到最后才能成为一个中丹。

    (七)、六根震动的修炼过程

    在小周天时的玄关窍开之后,把外界大自然的能量重新倒流,慢慢水又涨了很多,又冲开两边堤坝,全身经脉都被冲开。这次冲开,才叫走大周天。大周天所走,当然指全身一切经脉。在一切经脉之中还是以任督二脉为主,所以先走任督二脉,冲开之后便贯通全身了。能量大变时就会有六根震动现象出现,象地震似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些都与外窍相通。意根就是心神之根,最先发动的是意根,最后得通的还是意根。在这一阶段上,如果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话,便能踏踏实实往前走,在大周天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当某一天,在运用丹气走周天运行时,而中丹不听使唤,这就是六根震动的前兆,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六根已经动了。丹气一动,马上便会觉察到,这时唯一能做的是静静地默守它,让它自然发动,发动之后下闯身根。 
   六根所动,不是意念所能控制住的。耳根发动时都有耳中外鼓、耳后生风的感觉,是真气一下子上涌至后脑,这是能量的变化。所以,走耳根时会很危险,容易招幻相。在眼根走过时也会有很多幻景出现,骨骼、山水或其它什么,象吃了迷魂汤似的,随便看,跟平时的梦境差不多,人在梦时,理念不象平时一样可以克制,根性所使,很难管住自己。这就非常有必要加强平时对自己性情与行为的把持。

    舌根时不会出现什么景象,只是易流清水状的白鼻涕,是精气外泄所致,必须在事先舌尖轻抵上腭,以意导之走向绛宫。得把这个形态如纺丝意义上的“绛”,也要看作现代音义上的“降”,顺势一引,如丝如缕。知道传说中老子西出函谷关时,等待着的尹喜吧;尹就是引,是饮,真气走到鼻处,不往下走而往外溢,本来是真气,往外走时即如蒸汽受凉变成水珠,就会从鼻子里往外流东西,所以要先行引字诀,引回来;喜,就是吸,绛宫往下一沉,一吸一引便顺势往回流,这是鼻根所走。

    最后过意根时,易起心魔,所以通意根是最难的,尤其是对平时行为不良的人。意根过时,需打破人原来的秉性、德性、人性与平常的思想状态,迎接它的是明本心见本性。如果想把这根走好,就要筑好基,在炼己上真下功夫,因为意根与本性相合。

    六根都很难走,不易闯过去,而以后的性光显与元神炼化时更是九死一生,故修持人都讲护法。当六根一动的时候,身体有反映,它不会突然发生,而是有几天或几个小时的征兆,护法老师在事先便有所准备,其作用是让外盗之事无机可乘,也使自身魔性起时有所克制,这是很不容易把持的。

    六根发动之后,能量有了大的激增,全身膨胀,脱胎换骨,会身心俱受苦痛。而这时候的大周天还没有真通。而有人认为任督二脉之外的经络,哪个地方有气感就叫通大周天了,这不是,六根震动走过没有?六通现象出现过没有?六根震动走完之后,看东西与过去不一样,有一种境界。这是中国道家传统的修法。

    佛家一样走六根震动,入到一定的禅的境界时,六根出现,身体都有大的变化,似天崩地裂。大周天开了之后,佛家修为变化的标志是骨缝开,额头等处塌陷,金光显。这是因为佛家能量往外膨胀,所以骨窍开。道家是不开的,道家是往里走,内聚结丹。

    (八)、在心识动处结为舍利珠的佛家修炼

    大周天一开,经脉真气流动,然后就慢慢温养,之后经脉满,全身成汪洋之海,这叫大周天。大周天是与小周天相对而言,小周天是指内在的局部的真气运行,大周天是周身整体运化。中国生命文化强调人天感应的整体现,大指无限之大,所以没有经脉之说。开了之后,能量有两种炼法。佛家外显性光,道家还是用聚法回炼,继续烹结大丹。道家的大丹和佛家的金光护体在同一个层次上。

    佛家用戒,去执著,也就是放下外边一切,能够回到本来,见性,见性之后,身体就有大的变化。能够见性,当然己进入定的境界,入到一定的禅的境界,出禅以后,身体就有变化,在身体之外罩有一层薄薄的金光。

    金光之后出舍利光,舍利光是金光的第二层。也就是说万缘放下,放弃外边,赤裸裸回归本来,能够进入一种定的境界,在人本性之体纯净处,身体有大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变化。金光具有一定的样和之性,也具有一定的锐性。舍利光也是薄薄的一层,祥和之性更深,内外融通一片。舍利光充满,静定之处,本性开始真正发现,即为明心,这才真正开始入修持之门,金光之前的明心见性,那都是外缘,是站在外边的把持之道。舍利光充分地回合,在心识动处结为舍利珠,所以道家讲炼丹,佛家讲炼珠。合本性回聚本神。舍利珠合本性,明心见性,往下融合,在念念空处炼就舍利子。从这之后的练法就类似于达摩面壁,面壁干什么呢?事实上什么都没有才面壁呢,如果那边有花花世界,他就不面壁了,就是进入一个境界,一个还虚境界。这时候开始温养命胎,已经有成形的“受精卵”了。十月怀胎,九年面壁,一朝分娩,婴儿显形,佛子出世,法身圆满。这是佛家修练的途径。

    而且佛家修炼,与道家大周天之后,两家在大丹或出金光之前的那一瞬间,都有六根震动,通意根,最后心魔都打消了,这才叫真正的万缘放下。不是说不吃肉,不杀生,就是万缘放下,这是假相,与人的身体生命无关。这些东西都放下,才能回到本来,才进入一定境界,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真正认识天地自然,才能教化别人,渡化别人,因为佛家修炼的目的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实际大多数所走是教化众生,很难渡化别人。看对方修为,对方最后没有修成,都是教化,不是渡化)。 
    (九)、还虚之后不忘修炼初衷

    大周天通了之后,炼金丹,金丹之后炼阳神,阳神在绛宫。阳神炼好之后,它不老实,会往上跑,如果冲出去,就是没最终炼成。所以不让它出,在泥丸处与阴神合和后,再安安稳稳地归于小腹内,跟元神相合,这才是真正的命胎产生。凡胎妇人孕,圣胎自身结。

    修到这个位置算是自身的生命修炼开始入道,后边路还很长。就象人在结婚生子之前的人生历程,可以似为金丹合本性、面壁还虚之前的过程;而生了一个小孩,供他吃饭,供他念书上学,大学后参加工作,这个过程是婴儿烹炼法身的过程;法身烹炼完之后就是出了大学校门,去参加社会工作;然后结婚,完成人伦之事,为社会服务;法身之后,才算真正开始做“人”该做的事,可能即是传统儒家修、齐、治、平之人生脉络的修身过程。而古时一般人是进入深山修炼,他们在得法之前,修炼之初,都有发自心肺之宏愿,以感天地真师、以济苍生而增信念,壮吾胸怀;但是,在自认为修完之后,好象已与现实不怎么融合,他就没什么事了,无牵无挂,一拍屁股之后走人。那么多人供养他,完了之后,他就走了,那他就欠这个社会的供养。有些佛家修持者也是这样,进入灭尽定,“突”的一下,就完事了。朝成道,夕死可矣,“白日飞升”一走了之,这是不应该的,也难怪他们在没有真正修成就已自认了脱了,自误矣!狭矣。博而融,合天地。而常说的虹化所走,一道金光,身体消失,这叫出偏,不算炼成,都可惜了。

    (十)、结语:一个善念,就会放下万缘

    我们修炼之人应该知道,炼大丹之前的过程,或者佛家的舍利珠之前,它讲究业力。既然为人,不可能没有失误的地方,也可能说过别人难听的话,如果说对了那不算什么,如果错了,就是犯了戒律,犯的是人生行为准则。这不算口孽,实际上叫心孽,这是个人素质问题的表现。从修持而言,这都是自身的障碍,无论从心态上还是身体气血上都是一种障碍,障碍不消除,怎么能达到赤裸裸的清净之身。不达至大周天位置,怎么能烘托出本性?怎么能认识心神?不把生命烘托圆满,怎么叫修成正果?修炼真的很难!

    但终归有解决办法,“慢慢”地炼。人只要能放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炼,不管练什么,走哪条途径也好,都有成功的希望,百分之百都能成功。从古至今,经久不衰的修持界,它的存在不是没道理的。而现在不管炼什么的修者,都是不能把自己放下来,没有踏踏实实地去炼,没有实实在在地去修,关键在这里。人们应该反问自己,每次修炼,有几时能真正地放下心来?放下心来,那叫入道,入道之后,才能真的去炼。道儿都没入进去,怎么去炼?那不是自欺欺人吗?佛家讲,人、事物、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已,名之而已,所以这一切都不要过于执著,就安静了。很安静就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就回到人本来的清静位置,人生命的根深处。根深处到底在哪?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体验到,象说的如来之地,而如来之处还是本来的地方,无心之处。道家也是一样,通过对精气神不再继续损耗,有为才能损耗,以无为来温养,把自身精气神融合、净化,慢慢达到一定纯度,再凝结为一起,烘托出元神。很简单,没什么沟沟坎坎,只是我们做起来不容易,构成了各种障碍,这是人为之事。能够对本神或本性有所照顾、完善、圆满,这叫修持。如果只是在气血上烹炼,叫养生。不照顾生命之真种子的炼法,都叫养生,活得坦然,身体健康,心情平和。如果身体不好,让平和也不可能,疼痛的时候,肯定身体也难受,所以说养生是修炼和修持的基础。 

    第二讲、筑基的原理与方法

    (一)、筑基的内容

    修持有两个要紧的险处:修炼至六根震动,尤其是走意根的时候,容易起内魔、着外魔,有危险;炼到元神出关,有生死之忧,主要是那时不容易把持自己身体的变化,因为气脉通了,气足了,会对心神有一定冲击,使心神产生变化,象做梦一样,很难把握自己。如果平常意识不端正,这时,气也就随之而散了。所以需要提前打好基础,处处严一些好,态度端正些。心中坦然安静,就清静了,如果心里还有障碍,还有“结”的话,闯关时就会出现麻烦。六根震动很难闯,以后的路也很难走。

    有人说道家修炼讲究先炼命法,炼到一定程度时再炼化心性,而在实际上不是这样,从修炼一开始就应该做到性命双修。一般讲,佛家强调化性,化到身体内外皆空、出金光以后再开始炼命法温养,面壁还虚。而道家讲究精气神,这三者哪一个都不丢下,都需同时炼。在炼精的时候,注重小腹;炼气的时候,一般都是河车搬运、周天运行;炼神的时候则内含化性。在筑基阶段也有化性的内容,虽然只能起到调节性情而养心神的作用,但为了以后的还虚炼神修炼,历代修炼大家还是把它提前至修炼之初时即已经训练了。潜移默化,习惯成自然,善行为本,少为恶行,持之以恒等修炼所必有的信念,也成为修炼的内容,这也即是基础阶段的炼己内容。炼己就是化心性。好的念头继续努力,坏的念头去掉。一般是先要明理,修炼之理明白之后,知道该怎么去走,就顺理成章,不明白的话,就容易闹乱子。 
    1、应先了解什么是修持

    欲使个体的生命完善,想炼好个体,就要首先明白怎么才能炼好个体,知道个体都存在些什么,知道修持的内容。还要讲究人天观。

    对修持而言,只知道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炼气,气的转化需要外界的参予,就象人为了生存需要吃粮食、喝水,为了让身体长得结实一点,需要外界的营养,人的生长过程就是从大自然吸收能量、交换能量的过程。如果在道理上还认识不到人与外界有能量沟通的话,就无法吸取大自然的气,无法主动地去采,那就不属于自炼了。只靠本能地吸收,那样太少。这些基本的人天关系事先都应该知道。根据自己对修持的认识,再去修炼、去体验,体会到了,用身体证实了,便会确认这个原理,接受这个原理,才能踏踏实实地去炼。当身体出现新的状态,就会认识另外的思想观念,再用它指导自己下一步修炼,用思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1)、修持的缘由:提高生命质量

    筑基的内容包括什么?咱们讲修持,首先要了解修持包括什么内容,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而修持?下面就讲述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都要吃喝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献身国家,发展事业;每天靠吃一些物质方面的东西来充实身体,靠休息来温养自己,靠工作来实现自己的责任。但是久了之后,会发现生命中还有更多的内容,比如说除了靠休息、吃药来调整身体以外,还有其它锻炼方法。想报效国家,凭现有的学问、体力、智慧,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力增长一些,就会做得更好一些,更大一些。修持能从根本上完善一个人,如果自己对现实个人情况不完全满意,希望能变得更有能力一些,那就应该修持。一般讲修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结果都是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首先要身体健康,之后心情平和,进一步是行为方面比较合理,人生比较幸福,修持可以是这个目的。还希望如古人所说能长生不老,希望不会在哪一天因无奈而死亡,希望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把持。把持生死是很难的事,虽然古时传说中的神仙家们都说长生不老,但以秦始皇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求到,原因是秦始皇去外边求了,希望吃长生药,却忘记内养自炼之道才是生命完善的根本。所以修持者对生死之事,希望能成仙,达到身心健康的真人境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种种原因,导致人们希望去修行,通过修行,得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完善人生。

    (2)、修持的过程:以丹道言之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三者构成人的生命现象,构成一个活的人体。既然人由精气神这三种材料构成,那么就应该炼精、炼气、炼神,炼得越多越好、越纯越好,使人的生命元能够有一个再造的过程。父母生养是靠别人塑造我的生命,现在希望自己努力达到再造,使生命质量能够提高与完善。道家是这样认识生命的,所以修持方面就围绕此三者,通过炼精、炼气、炼神,来达到目的。

    其修炼的大致途径,第一阶段筑基,第二阶段炼精化气,第三阶段炼气还神,第四阶段炼神返虚,第五阶段炼虚合道,第六阶段就是行道了,有个渐进的过程。只是从理念上认识人体有精气神,但到底精是什么?气是什么?神是什么?要炼它,先要了解它,那就必须从身体气血上入手,从一、二、三入手,往前去走,走到最高位置。中国道家的修持之法很实在,是循序渐进的,中间不留空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修至炼虚合道,也就达到真人的境界了,自己生命质量、外在行为都很完美,真正顶天立地,是人之至善的境界。

    因为道家修炼的法门很多,是意守上丹田,还是中丹田,还是下丹田;是直接坎离相交,还是河车搬运;是入手就温养命胎,还是从炼精、炼气开始;是从形体还是从意念着手;是以动功为主,还是以静功为主等等,各自不同,但总的原则大致是一样的,不管走哪条脉络,身体大致的变化大体都如上面所提到的。这是道家的认识。 
   (3)、修持的结果:生命完善

    一般修持能达到什么结果?人只要踏踏实实每天去锻炼,涵养自己的身体,至少能比不照顾它更健康、更少些无奈的事,少一些疾苦;能使生命活得更长,就是长寿;当然还能使人生价值体现得更好。还有就是真人境界,古人认为修持好了,就能成神仙、成菩萨。神仙和菩萨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回归自己的本来。不是讲炼精气神吗,神仙就是把神炼圆满了,人炼完美了。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因、行、果。应该经常想一想,要确认修持到底有哪些内容,是否认可它。一个修持者如果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必须首先确认什么是精气神。佛家一般把人划分为,第一有人的本性,这是生命的内在本质,第二就是肉身。佛家把肉身看作是可以“四大皆空”的东西,是载体,可有可无,只要把持住本性,就能使生命的质量提高。

    总的说来,认识方法不同,修炼时着手之处就不同。一般人认为,人就是由肉体和精神构成,这样一来,对身体的照顾,只能靠体育运动和吃饭等,精神方面,只能用品格、道德修养等来安慰自己一下。这是因为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便会导致人的所作所为不一样,当然结果也就不同了。

    2、修持者应该研究什么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

    (1)、明天地

    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们个体。但人却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气、神到底都是些什么,气血到底是怎么变化的,这些自己看不到。但是可以触类旁通,应该知道外面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同样也适用于修炼这方面。通过日的升落、月的盈亏等外面世界的变化,找出规律,从而印证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这样才能修炼自己的生命。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么?是天地。

    天是什么?苍穹。地是什么?水土。能够构成苍穹和水土的是什么?中国古人讲究太极,它构成一切,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这些就是由阴阳两种材料或者元素构成;古人讲究阴阳,认为天地是由阴阳构成的,“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以阴阳升降来表示天地之变化,表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字蕴含着升降开阖的规则。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后世的道人尊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的。《道德经》认为宇宙就是一个道,或者说宇宙的存在是由于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当中的变化、人的变化也是因道的变化而变化。道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构成的,包括阴阳也是道,这是道论。用道这一个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么?老子设立了这样一个最大的概念,它必须是无形无质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须有内容贯穿其中。所以古人设立第二个概念就讲气,宇宙由气构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气构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气,包括人、生命,还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气的不同形态,或者是另外一种概念而已。把气分成诸多方面,也只是为了把事物表达得更清楚罢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形形色色的物体都是气的不同组合、不同变化而构成的不同存在态,大千世界皆为气。修炼要是不知道气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炼?要了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为道,即为气。在道教的庙观大门两边都写着“道气长存”,这便是道家思想很实在的体现。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万物万事也好,它只是由气的不同组合而构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么样的?或者说宇宙的模式是什么?那就是道的演化。道是天地存在与变化的根本,《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形无质的,“一”是无形有质,“二”是有形无质,“三”是有形有质。“道”没有形状,也没有质量,只有一份万物之本的内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过程,“三”就是有形有质,成为物体了。

    其实道也可以看作是“0”,一切都是无形无象的。由无生成有,有无之间交替变化,构成生命物质的存在与消亡。活着的不能永远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陈代谢,所以道就是无。老子讲有、无论,讲有生于无。一、二、三、万物这都为有,而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过程。
   (2)、明生命

    天地是一个大整体,个体生命是一个小整体。人之所以区别于石头、木头,是因为后者为精与气构成,而人体内还有神的存在。其他动物、植物、一切活的东西,都有神存在。当精气神三者聚在一起时,才能构成活的生命。也可以说由道而为气,气化为三,为精、气、神;或者说道分阴、阳,阴阳分三才,人之三才为精、气、神。

    既然讲人天合一之理,万物都是相通的,那么,道是怎么跟万物、跟人相通的呢?

    《道德经》的宇宙模式图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我们可以把生命模式图写为:心——神——气——精——身。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两部分,当然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个概念,它也无形无象,但人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气,三就是精了。所以,由道至万物的生成变化过程,具体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为,心能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精变化出人的身体及其行为,这是大致的脉络。

    (3)、明修行

    我们从宇宙模式图和生命模式图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条生命修持的模式?老子讲返朴归真,讲无为之静,我们修道呢?可以象树叶之精华往树根去走一样,回归它本来的地方。归根才能达到复命,回到生命的本来,能够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归根复命。老子的书起名叫《道德经》,可见把道看得是多么的重要,认为宇宙因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变得混浊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变得神魂颠倒。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炼也不会失去道。

    一个生命产生后,经成年到老年、最终趋向于死亡,人们希望能象天地一样长久,这就需要往回返。顺则凡,逆则仙,这是修持界的话。为了成仙,就要回归婴儿的位置。由万物到三、到二、到一,归于道,修行也是往这方面走的。也就是《道德经》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如人得一就成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过“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师长,通过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养浩然正气,得大智慧,通晓一切,也是通过肉体往回走。佛家通过放弃心外之物,不执着,直接温养本性,心神为本性,也是往回走。道家更是如此,炼精为了化气,为了还虚,为了回归本来,为了生命之胎的圆满。

    以上所言,仅是大致内容。平常要琢磨。琢磨得透一点,思想认识就提高一步,行为就更完善一步。具体说来,修行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人天合一思想。因为修行是建立在人与天地之间的整体观上。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论。经书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自然就是“随之”,如河流奔腾而下,是谓“自然”。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无为思想。讲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后,用什么态度去修去实行呢?  《道德经》讲无为思想。佛家用戒律去掉执着,放弃一切外缘,回归本来。道家通过化精、化气、化神,达到命胎。化精也好,化气也好,炼神也好,人都得放弃平时的不良习惯,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烟,就不可能很好地温养命胎了。要求能放下,这就是一种无为思想。无为思想,就是无欲之为。物欲方面要淡化,这样,复杂而繁琐的社会生活行为就变得淡了。这个“淡”字的结构,右边两个火上之火字构成“炎”,给它浇点水,让它清凉一些,不就淡了吗?淡了之后就能安静下来。所以由无欲而能返朴,而归于静,静下来了,就能回复于道。一切都受道的影响,能够自然变化,所以《道德经》还有一句话,“万物将自化”,万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转化,精气神就得以培养,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气融合。道家讲究炼金丹。用什么才能炼金丹?用气。又怎么培养元炁呢?通过炼精化气,即化为后天气,后天气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炼。所炼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而元炁是怎么烹炼出的?最根本的一句话叫神气融合。内丹修炼之法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神气融合。筑基阶段也要求神气融合,虽然融合得不够好;到炼元神的时候,也是神气融合。

    所以讲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第二是行为态度,要做到无欲无碍,达到清静,这样“万物将自化”;第三,实际内容就是为了神气融合,融合之后自我就能转化了,就能达到生命的圆满。 
    3、修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修炼不是想炼就能炼的,还要讲条件,所需要的条件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法、侣、财、地。

    (1)、法

    一为真师。什么叫法?天地思想,生命思想,修行思想,这些都需要了解,这都为法。这些内容怎么知道呢?可以看书,所以书就是老师,还必须看写得明白的书,这是真正的老师;或者去听别人讲,别人教你,这也是老师。所以法的第一个含义就是真师。

    真师传你道,授你业,解你惑,这为老师的责任,老师的行为,如果不够这三个条件的,就不是真正的老师。传道即传理,授业即传法,解惑即去掉人的障碍,以明心睛,使心里的眼睛能亮。

    二为明理。有真师之后,才能明理。但真师只是教理,也就如别人把饭放进嘴里后,还需要自己咽下去,还要靠自己消化吸收。所以这里所说的明理,就是说从书本上从别人身上所学的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悟,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明理的过程就是悟的过程。只有真师才能给人带来“觉”,把昏昧的元神“唤醒”,把“善性”浇醒。醒了之后,靠自己去活着,这叫悟。明什么理?明修持之理。

    三为方法。修持是贯穿人的生命及人周围环境的事情,这也是人天合一思想。虽然修持是立足于现在,但修持之后达到什么结果?怎么实现这个结果?这需要修持的方法。这个方法里面的各个环节都要知道,一步不知道,就象黑暗中走楼梯一样,看不清楚,有一步踩空,就有可能掉到楼底,所以处处都要明白。实修时的方法,是结合自己的行为,用老师教授的,自己悟到的,踏踏实实地去走,用整个身心去做,而不是琢磨琢磨就行了。

    修行是培养自己的生命,而生命必须是一个人完整的东西,不完整的东西不叫生命。所以要修行也必须用自己完整的东西去修。什么是完整的?就是用肉体和精神、或者说身和心、或者说精气神整体去炼,不能只付出一部分。如果在这里琢磨琢磨,或者在那儿比划两下子,这不行。打个比方,一个研究哲学思想的人,才智达到很高很深的境界,但可能身体也会不好,为了健康,可能会去跑步锻炼;他研究学问时用的是精神,跑得汗水淋漓时用的是肉体,两者没有调合在一起去做,对生命而言,没有起到本质上的修炼,所以不一定能改变自己健康的程度。这些年社会上有些老年人,只是自己踏踏实实地炼一些小功法,一天炼半个小时,结果药物没能治好的病,靠这个就好了,变得面色红润,身体健康,心情平和。而老人们所锻炼的事不一定有那些“哲人”研究的深刻,也没有他们付出的代价更多。主要是因为这些老人们没有身心分离而是融在一起去做。什么叫修持?能把自身整体融在一起去干一件事就是修持。用道家的语言来讲,就是精气神融一而化;这三个融在一起,不能分离,融在一起才能转化,转化之后,才能使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这就是实修。

    (2)、侣

    有伴即为侣,即非个体。人的存在不是只靠自己就可以的,人需要万物包括饮食、空气、水来养他,靠父母亲情来滋润他、照顾他,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物质上都需要外界的帮助,否则人就无法生存。同样,人身体产生的粪便、鼻涕等垃圾或感情上的垃圾,都需要外界承纳。人的存在不是个体的,同样的,修持也需要侣。具体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为同参。就是志同道合,共同研究,互相探讨的伙伴。通过这种形式,能使自己心中的难解之结解开。一个普通人往真人方向去修,但过程中还不是真人,还是普通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身体不可能不需要照顾,心理不可能不需要安慰,这时就需要同参来帮助。修行经常讲一个“苦”字,佛家入手就讲苦集灭道,以苦为首,认为人生即为苦;道家炼丹的时候,行为上苦,身体上苦,心理上也苦。修持当中不可能不遇到种种障碍,包括内心障碍,遇到之后,就需要有侣来互相化解,有可能互相一笑而了之,或者互相踢几脚就发泄完了。这是同参的作用,互相探讨,共同深入。

    二为护持。修持到关键阶段的时候,如六根震动、元神出关等,都需要护持,这是必须的。在元神出关修炼中能够获得成功的希望很小,不成功即为死亡。六根震动阶段,身体上的痛苦也需要护持,在这时连做饭、洗衣自己都做不到,真的无能为力了,就象初为人母者坐月子时需要别人照顾,因为生产时,骨缝开了,容易受风寒,外邪易入侵,过于劳作,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修炼与此差不多。 
    三为印证。修炼到一个阶段,通过明理和方法就应该知道这个阶段对应在哪个位置,炼到下一步时,再对照一下。就象看地图似的,知道下一个路标,只有去过或了解到,才能知道。修炼熬到某一阶段时,就差那么一点点,自己怎么熬都熬不过去,如果有同伴来印证此时的状态,就可能受益非浅。而且在平时积累修炼的时候需要一段时间,或一个月、或两个月,之后就到一个关卡,这就需要悟,这个悟也需要印证,这样才能效率快,否则自己闻,就费时间了。当谈到悟时,还有受外界现象的影响而得悟的,比如《周易参同契》讲阴阳交,如果是清修之人,偶然看到两个蝴蝶或者两只猴子在一起交合,或许会豁然开朗。这就是悟,需经过外界的点拨,有感而悟。

    (3)、财

    财就是有资财。有物质基础之后,才能安心去修。饿着肚子,没有衣服,天气一冷,就哆嗦,怎么可能放下心来去修?因此,必须先准备好条件,这就需要必须有资财的基础。

    一为了俗。了俗是什么意思?很多事情都不在乎了,能看得开。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方面的东西,离不开财,也离不开感情方面的东西;如果具备了,就有了财,如果又能放下了,即是了俗。就象没有结过婚的人,对男女之事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憧憬,一种幻想,当一个人的时候,他可能还安静,但如果看到别人成双结对时,他可能就会有太多的感觉。在身体方面也一样,身体健康的时候,不在乎什么疾病,如果病得很重,就不可能安心。所以为了修持与修炼首先应该从养生入手,踏踏实实地让身体健康起来,之后才能往后去修。这也就是说,在境界方面不够的话,就摆脱不了这些。境界上去了,就会对下面的东西不在乎,酒色财气都如此,人情也一样。这是了俗。

    二为根性。财也指个人之财。现在是什么基础,是认识几十个字还是几千个字?是一个老年人的身体还是青年人的身体?能放下很多事情还是放不下?已经明白修持之理,只要踏踏实实去做就可以了,还是一窍不通?别人一提修持,就摇头,就嗤之以鼻,还是勤而行之?这些都是根器的因素,是原有的东西,是根性,是修炼之财。

    三为物资。修持时需闭关,需护法。闭关,过得快需几天,过得不快,需几年。自己要吃喝,还要找个护持之侣,这需要在闭关期间有足够的物资,这也即为财。人生活中的一切东西,都是财。为什么古时修道人以富家子弟为多?因为有钱人才能读书学知识,知书达理,才能知道修持这回事,否则他可能没有机会知道。

    (4)、地

    一为断缘。断缘和了俗不一样。了俗为了欲了情方面,了的是外在的东西;断缘是能够回到本来,能够赤裸裸一些,这样才能做到佛家的“空”,道家的“静”,儒家的“中”,这才叫断缘。不是与外界隔绝的意思。而了俗之后,回归到自己内在之中,回归本来,回归神境,这都为地,这叫断缘之地。

    二为风水。修持之人从古至今都讲云游,其目的是求法,实际上法在真师讲法的过程中差不多已经得到了,只是需要以后逐渐参悟而己,所以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求能量,求气,这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叫求气呢?中国有八卦阴阳学说,强调万物的存在都是由不同的气构成。八卦强调,不同的卦位,不同的排列组合,有不同的能量存在态,而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都偏重于某个方面,肯定有不足的部分,要把生命修持圆满,就需把不足的东西补足。若在同一个地理环境修炼,尽管春夏秋冬四季变更,阴阳消长也在不断进行着,但已经满足不了继续前进所需的要求了。就只有四处去走了,哪个地方好,就席地一坐,炼几天,如果非常需要,就在那里结庐。

    所谓结庐在山间,不管道家还是佛家,都讲结庐,住的是茅蓬,不是盖的那些庙宇。庙宇都是自己修完了,给后人留下的思想传播地,象学校似的,道家、佛家大多通过这种形式把思想传下去。什么叫茅蓬?就是找一些树枝、茅草搭成一个栖身之所,遮蔽风雨。云游修行都是走到哪修到哪,可以说云游的目的就是为了找风水。环境之不同,气脉之不同,无论对身体能量的补充还是对心情的滋养也就都不一样。

    三为环境。就是地方。我们今天讲课,就在此时此地这个环境,那么今天的法侣财地是怎样的呢?我站在这里讲课,讲的内容,就是法;我们这些人就互相为侣;你们手里有笔和纸,我有黑板、粉笔,这是财;这个房间,就是地。修炼的地方要选择那些安静的、清静的、干爽的,能够使心情平淡的场合,然后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去修行。 
   (二)、筑基的理法

    1、炼己

    必须要炼己,否则前途渺茫,前途危急。

    (1)、化情

    化情即炼己。情指欲望、想法等,我们知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眼睛整天往外去瞅,神肯定往外跑,这样就悖离修行了;耳呢?哪里音乐好听,就去听哪,就忘掉自身的温养了;鼻呢?哪儿香,就凑到哪儿去闻;舌呢?就讲究吃,吃得五脏都累了,这怎么行。要淡。色、声、香、味、触、法对应着六根,化情就是化这些内容。人们所造成的罪孽主要是由贪欲导致,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情感方面的。要想六根清净,要想踏踏实实去修持,就必须去贪,去贪欲,去无明,去掉糊涂,破除迷信,别再盲目,这样才能够明明白白。

    (2)、化性

    筑基小而言之是固本培元,培养气,培养物质基础。炼已是炼性情,化心,化性。无论是品性、德性、根性,都是性。怎么化?情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等周围的物质世界与情感世界,而化性是内在的,它需要修持者能够做到坦诚、朴素和朴实。

    一是诚。怎样才能做到化心性?这就要求人在平时的生活行为中以诚待之。如果人在日常行为中能处处做到这个字,便会使本性趋向平和,得到清静。诚是敬而朴的意思。

    二是中。中也是儒家的,其实哪家都有这个字的内容,如佛家讲的不二法门,道家的阴阳观,也都是中。能够率性而为又能做到中的时候,人对本性的修持就比较圆满。

    三是真。做不到真,外表行为就做不到“诚”;做不到真,人的实际内容就体现不出“中”。一个小孩天真烂漫,出言无忌,率性而为,这为本来,这是修持人所应具备的天性。当小孩安静时,与成人的清静不一样,那是真的清静,那是一种祥和。别看他平时总在动,他的率性就是一种静,是另一种静。就如肾主水,为坎,属阴,而里面有真阳;心为火,为离,属阳,里面却有真阴一样,所以动中之静即为真静,静中之静只是一种表象而已。修持人能做到真,即可得无为之静,本性将自得涵养,而得自在。

    (3)、养心

    化性也好,化情也好,目的都是为了养心,因为炼己的内容就是通过化情化性达到养心。清静时就能养心,以《老子》的话来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用于养心是很合适的。

    一是慈。对“慈”字怎么理解呢?在实际上,认为什么是慈都可以,只要它对自己适用就可以了。若过了几天,认为那样做才算是慈,那就按照那种理解去做。其内容随着人认识的提高而变化。修持本来也是这样,所以不立文字,不执著于文字相。随着人境界的提高,会对事物有不同的认识。

    慈者,即善而和也。如果人的性情、行为都是善的,就能达到和;能达到和,就能表现出慈。如果能做到善而和,便会实现养心的目的。

    二是俭。生活俭朴,性情比较安静,即朴而静的意思。能做到朴素,即淡于外幻,淡于色、声、香、味、触,去掉贪、嗔、痴。能淡于物质生活方面的享受也就容易做到朴实、朴素,就能静,就能养心。 
    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这样说好象是很消极的,不争上游,不思上进,其实并不是这样。《道德经》里有一句话,“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不相往来”。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而如果老子的思想真是消极的,他写道德五千言做什么?他何苦去研究、去苦口婆心地讲什么道,讲什么做人之理、生命之理、修持之理?其实他是用这句话告诉人要踏踏实实地来完善人自己,要放弃那些没用的事情,安安静静地象婴儿一样,只有无为之时,才能回归于道,人的生命才能不被耗损,才有机会往前去发展。《老子》讲“上善若水”,而儒家之《大学》提倡“止于至善”,他们对人生问题的认识是一样的。《老子》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皆应看作是生活的标准。水虽不争,但正由于其不争,才得以保持自己的本来,这叫无争而涵养,不去做一些无谓的事情。涵养,是周全生命之理法,这是养心了,其实做到平和就行,真实的平和,本来的平和,而不是消极的平和。

    《管子?内业》讲:“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内在之静,外在之敬,儒家强调这个敬。对这个敬,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人能敬天地、敬父母、敬一切,当人敬万物的时候,会自然地达到一种无欲无争、一种平和的境界。就象“道德”似的,内在之体验为道,外在行为之表象为德;换句话说,自身的境界为道,德是别人评价的。就是一个东西从两边看,这是整体观,静与敬也是一样。人能做到静与敬这两个字,便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大定为本,之后如果在修炼中出现任何障碍,都能闯过去,都会坦然处之。泰山崩前灰飞散,过眼烟云我坦然,这叫大定。内魔不起,外魔不入,一缕白云上青天,就修成了不敢为天下先之先的境界。

    这些前人说的理,真的挺好,所以我们要看书。心明而静自得,这种变化是自然产生的,才能养心,养性,性得以自化,精气神才能互相融一而化。

    2、筑基

    筑基的目的就是培元,培养气。就静法修持而言,只靠意守小腹来达到筑基的目的是不够的,还得靠平时的运动来活动气血,舒展筋骨,否则就淤滞了。还有调整呼吸,通过调息,慢慢地使气血融合,通过气血融合,冲开百脉,逐渐进入内外交融,这样才进入胎息。胎息得先有胎,这个胎指内在生命之胎,大周天不开,神不显现,神不得以养,永远不叫胎。内外能量交流叫息。调息就是调气血。所以先炼正常的呼吸,不是炼腹式呼吸,这是养生的内容,不是修行内容。调呼吸养生需通过吐纳,吐纳有外吐纳、内吐纳、鼻吐纳、口吐纳之分。当然修持而言的呼吸;是靠气脉,如果玄关窍已经开启,采聚天地之气就方便了。当初时期修炼,窍没有开,可以通过吐纳来调整气血,这是调息最初的简单运用。

    在筑基阶段,只有在静中,人的想法、念头、意识,才可能有真意的内容,才会产生心液之气。真意即是心液之气,这即为火。水是什么呢?水是精。在《阴符经》里说:“机在目”,人与天地相通,其机窍在目,通过自身的气血变化,感知外界与温养内在,皆在目。根据阴阳论,目为周身唯一之阳窍,其它窍位包括耳、鼻、口等皆为阴。所以要想炼精化气,得靠一点真阳来闯破万般黑暗,这也算性光。眼藏神,所以有眼神之说。 
    眼神为阳,下注于心坎即为真意,真意通心液,心液下沉于腹,才能炼精化气。通过叩齿,使全身经脉之气发动,发动之后,口中产生津液,名之玉液,一下咽,内气就沉下去了。感觉是意念,事实上,能感觉到玉液至小腹,达至小腹,就能把精引出来,所以这个精可以叫玉液之精,这是概念。也叫坎离交,也叫心肾交融,坎为水,离为火,玉液为坎,内有真阳,心液为离,内有真阴。怎么去做呢?机在目,回光返照,回归祖窍。什么都是找根本,其他窍位都是气窍,那不是根本,神是人的根本,神的窍为祖窍。通过眼神内敛下注到黄庭,真意一走,有心液之气下注,以中丹田的气下注到腹内之气,互相勾引交参。简单说来就是用上丹田的神光作用到中丹田的气,使中丹田的气下注于小腹,然后在小腹中烹炼,来筑基。

    在修炼命法之初,人体之气从督脉上升至印堂位置时,眼睛要往回含,过山根,回到祖窍,这样就通神了,之后到达泥丸宫,由此下落到心坎绛宫,继续下行至小腹丹田,然后默默观照。象烧水一样,水烧开了,就气化了。气化之后,小腹发热,有充实感、圆融感,但没有力量感与饱胀感。慢慢气会转动,四处乱窜,但力量不强,又缓缓地汇聚成球状。只有球状的东西才能做到周边没有障碍。出现的这个气化了的球体,就叫小丹。有些修炼者所出现的精气外泄现象,也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气不纯时才容易外走。主要是因为督脉不通畅,气过不去就变成精而泄了。

    靠揉腹也能做到小腹发热,即揉小腹时也能使神往回含,再落意腹内,如常说的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只要这样静静地呆着,就会逐渐地做得好,丹气就会自然的产生。只要神光能达到心坎,就是真意。 

    在下丹田水火相济,之后运化、结丹,这时小周天还没有通。修炼不要着急,不要觉得有气了,就引着它走,那不合适。当丹田气足了时,它自然会发动,这即是火候,丹苗是最有用的,充足了,就不听使唤了,自然会走,一次就通了。不要炼一点就引一点,那样很容易散成筋骨之气。这就是结小丹的过程。结小丹,通小周天,然后玄关窍开达到天人合一的第一步。再结中丹。大丹在大周天之后,通过三花聚鼎结大丹,通过五气朝元结金丹。金丹跟神相合烹炼出元神、出婴儿,这才是命胎阶段,才是根本,到此,修行才算入门。

    修持脉络,第一阶段讲断缘,佛家称戒行,道家是筑基结小丹。第二阶段是佛家的化缘,道家是小周天结中丹过程。第三阶段佛家的金光位置,即是道家大周天结大丹阶段。第四阶段佛家的舍利子,即是道家的金丹层次,中间有舍利光、舍利珠,那都是五气朝元的过程,金光之后才出舍利子,火化之后得到的那些东西不是真舍利子,舍利于跟金丹一样,是空灵之气,具空灵之性。通过舍利子达到第五阶段的佛子,佛子显现,之后出法身。道家第五阶段讲元神出婴儿出法身,两者在此阶段是一致的。

    道家走的是化气之道,佛家走的是化性之道,相比较而言,只要踏踏实实地走,还是道家容易实行。佛家的戒律要分人,有人贪、咳、痴极强,如果难以戒掉,那么化性之道就没法走。当然有些素质好的,筑基根本不需要修,几天就出金光了。其实,素质好的人修什么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