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之探险队技能代码:傅青主女科临症歌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00:14

接上:

血崩昏暗(六)

 

    妇人血崩一时临,不省人事甚昏沉。    只因虚火盛动血,止崩切勿忘滋阴。    固本止崩宜补阴,熟地白芍当归参。       黄黑姜同煎服,不用止涩功亦深。

 

      若血崩数日,血下数斗,六脉俱无,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气将脱不能受峻补也。有力者用辽人参去芦三钱煎成,冲贯众炭末一钱服之,待气息微旺然后服此方,仍加贯众炭末一钱,无不见效;无力者用无灰黄酒冲贯众炭末三钱服之,待其气接神清始可服此方。人参以党参代之,临服亦加贯众炭末一钱冲入。

 

   固本止崩汤。    大熟地(一两,九蒸)白术(一两,土炒焦)黄(三钱,生用)当归(五钱,酒洗)黑姜(二钱)人参(三钱)水煎服。一剂崩止,十剂不再发。倘畏药味之重而减半,则力薄而不能止。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惟补血,又不止补血而更补气,非惟补气而更补火。盖血崩而至于黑暗昏晕,则血已尽去,仅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然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单补血而不补火则血又必凝滞,而不能随气而速生。况黑姜引血归经,是补中又有收敛之妙,所以同补气补血之药并用之耳。

 

年老血崩(七)

 

    老妇血崩证同前,房帏不慎使之然。    必须断欲始除根,再起色欲证难痊。    加减当归补血汤,归三七叶儿桑。    四剂再入麦熟地,白术山药五味尝。

 

    亦有孀妇年老血崩者,必系气冲血室,原方加杭芍炭三钱,贯众炭三钱,极效。

 

   加减当归补血汤。       当归(一两,酒洗)黄(一两,生用)三七根末(三钱)桑叶(十四片)水煎服。二剂而血少止,四剂不再发。然必须断欲始除根,若再犯色欲未有不重病者也。夫补血汤乃气血两补之神剂,三七根乃止血之圣药,加入桑叶者,所以滋肾之阴,又有收敛之妙耳。但老妇阴精既亏,用此方以止其临时之漏,实有奇功,而不可责其永远之绩者,以补精之味尚少也。服此四剂后,再增入∶白术(五钱)熟地(一两)山药(四钱)麦冬(三钱)北五味(一钱)服百剂,则崩漏之根可尽除矣。

 


少妇血崩(八)

 

  歌括∶    妊娠三月发血崩,多因行房不慎重。    投方宜用固气汤,止血寓于补气中。    固气汤中参术苓,熟地当归炒杜仲。    甘草远志五味子,再加萸肉可止崩。

 

 

  固气汤。    人参(一两)白术(五钱,土炒)大熟地(五钱,九蒸)当归(三钱,酒洗)白茯苓(二钱)甘草(一钱)杜仲(三钱,炒黑)山萸肉(二钱,蒸)远志(一钱,去心)五味子(十粒,炒)水煎服,一剂而血止,连服十剂全愈。此方固气而兼补血。已去之血,可以速生,将脱之血,可以尽摄。凡气虚而崩漏者,此方最可通治,非仅治小产之崩。其最妙者,不去止血,而止血之味,含于补气之中也。

 

交感血出(九)

 

 歌括∶    妇人交合宫血流,恐有血枯精闭忧。    治法须通胞胎气,补精益气病可瘳。    引精止血熟地黄,参术茯苓萸肉姜。    黄柏荆芥车前子,服药还须慎帏房。

 

      欲种子者,必将落红后,即三十时辰,两日半也。经来之时,数足三十时辰,便可入房。一日男,二日女,三日男,四日女,五日男,六日女,过七日即不能受孕矣。

 

   引精止血汤。    人参(五钱)白术(一两,土炒)茯苓(三钱,去皮)熟地(一两,九蒸)山萸肉(五钱,蒸)黑姜(一钱)黄柏(五分)芥穗(三钱)车前子(三钱,酒炒)水煎。连服四剂愈,十剂不再发。此方用参术以补气,用地萸以补精,精气既旺,则血管流通;加入茯苓、车前以利水与窍,水利则血管亦利;又加黄柏为引,直入血管之中,而引夙精出于血管之外;芥穗引败血出于血管之内;黑姜以止血管之口。一方之中,实有调停曲屈之妙,故能祛旧病而除陈。然必须慎房帏三月,破者始不至重伤,而补者始不至重损,否则不过取目前之效耳。其慎之哉!宜寡欲。

 

郁结血崩(十)

 

  歌括∶    郁结血崩病在肝,舌干口渴呕吞酸。    治宜平肝兼开郁,对症投药病可安。    平肝开郁止血汤,归芍术丹生地黄。    三七柴草黑芥穗,加贯仲炭效更彰。

 

此方入贯仲炭三钱更妙。

[女科上卷\血崩] 郁结血崩(十)     妇人有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夫肝主藏血,气结而血亦结,何以反至崩漏?盖肝之性急,气结则其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开郁为主,若徒开其郁,而不知平肝,则肝气大开,肝火更炽,而血亦不能止矣。
    方用
    平肝开郁止血汤。
    白芍(一两,醋炒)白术(一两,土炒)当归(一两,酒洗)丹皮(三钱)三七根(三钱,研末)生地(三钱,酒炒)甘草(二钱)黑芥穗(二钱)柴胡(一钱)水煎服。一剂呕吐止,二剂干渴除,四剂血崩愈。方中妙在白芍之平肝,柴胡之开郁,白术利腰脐,则血无积住之虞。荆芥通经络,则血有归还之乐。丹皮又清骨髓之热。生地复清脏腑之炎。当归、三七于补血之中,以行止血之法,自然郁结散而血崩止矣。
闪跌血崩(十一)
  歌括∶
    坠落闪挫致血崩,面萎形枯按之痛。
    瘀血作祟是病因,活血化瘀新血生。
    逐瘀止血用生地,大黄赤芍粉丹皮。
    归尾枳壳炙龟版,泡炒桃仁用十粒。
凡跌打损伤致唾血、呕血皆宜如此治法。若血聚胃中,宜加川浓朴一钱半,姜汁炒。
 逐瘀止血汤。
    生地(一两,酒炒)大黄(三钱)赤芍(三钱)丹皮(一钱)当归尾(五钱)枳壳(五钱,炒)龟版(三钱,醋炙)桃仁(十粒,泡炒,研)水煎服。一剂疼轻,二剂疼止,三剂血亦全止,不必再服矣。此方之妙,妙于活血之中,佐以下滞之品,故逐瘀如扫,而止血如神。或疑跌闪升坠,是由外而伤内,虽不比内伤之重,而既已血崩,则内之所伤,亦不为轻,何以只治其瘀而罔顾气也?殊不知跌闪升坠,非由内伤以及外伤者可比。盖本实不拨,去其标病可耳,故曰急则治其标。
血海太热血崩(十二)
歌括∶
    血海大热致血崩,君相二火翕然动。
    肝不能藏脾难摄,滋阴降火法最灵。
    麦味熟地清海丸,山萸山药术芍丹。
    龙骨地骨干桑叶,元参沙参石斛团。
 凡血崩症,最宜绝欲避房,无奈少年人彼此贪欲,故服药往往不效。若三月后崩止病愈,而房事仍无节制,病必复作,久则成劳。慎之!
    清海丸。
    大熟地(一斤,九蒸)山萸(十两,蒸)山药(十两,炒)丹皮(十两)北五味(二两,炒)麦冬肉(十两)白术(一斤,土炒)白芍(一斤,酒炒)龙骨(二两)地骨皮(十两)干桑叶(一斤)元参(一斤)沙参(十两)石斛(十两)上十四味,各为细末,合一处,炼蜜丸桐子大,早晚每服五钱,白滚水送下,半载全愈。此方补阴而无浮动之虑,缩血而无寒凉之苦,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潜移默夺,子宫清凉,而血海自固。倘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徒以发灰、白矾、黄连炭、五倍子等药末,以外治其幽隐之处,则恐愈涩而愈流,终必至于败亡也。可不慎与!
妇人鬼胎(十三)
 歌括∶
    妇人有腹似怀妊,鬼祟恋情暗雨云。
    淫妖气结成鬼孕,面黄肌瘦气血损。
    荡鬼汤中用人参,当归牛膝小桃仁。
    雷丸枳壳粉丹皮,浓朴红花与川军。
    红花霹雳效如神,三两雷丸五两军,
此乃天师真妙法,煎服鬼胎立离身。
 鬼祟之事,儒者弗道,然城市乡庄往往有是症,不可不察,甚勿以此言为荒唐也。
   荡鬼汤。
    人参(一两)当归(一两)大黄(一两)雷丸(三钱)川牛膝(三钱)红花(三钱)丹皮(三钱)枳壳(一钱)浓朴(一钱)小桃仁(三十粒)水煎服。一剂腹必大鸣,可泻恶物半桶而愈矣,断不可复用三剂也。盖虽补中用逐,未免迅利,多用恐伤损元气。此方用雷丸以祛秽,又得大黄之扫除,且佐以浓朴、红花、桃仁等味,皆善行善攻之品,何邪之尚能留腹中而不尽逐下也哉?尤妙在用参、归以补气血,则邪去而正不伤。若单用雷丸、大黄以迅下之,必有气脱血崩之患矣。
    倘或知是鬼胎。如室女、寡妇辈,邪气虽盛而真气未漓,可用歧天师新传
    红花霹雳散。
    红花(半斤)大黄(五两)雷丸(三两)水煎服,亦能下胎。然未免太过于迅利,过伤气血,不若荡鬼汤之有益无损为愈也,在人临症时斟酌而善用之耳。
室女鬼胎(十四)
 歌括∶
    室女未嫁腹如妊,误认胎瘕俱非真。
    实未与人偕云雨,淫邪鬼祟暗戏人。
    治法宜用荡邪散,桃仁当归与雷丸。
    丹皮甘草水煎服,祛邪补正病自痊。
    鬼胎落后血分伤,宜投白术调正汤。
    茯苓陈皮薏贝母,连服气旺血亦旺。
   此方阴骘大矣!见有因此病羞愤而蹈于非命,劳瘵而丧于少年,深为可悯。若服此方不应,宜服桂香平胃散,无不见效,愈后宜调养气血,节饮食。
    肉桂(去粗皮一钱)麝香(一钱)以上二味,共研细末,开水为丸,如桐子大,空心开水下,服后半日时,煎平胃散一剂服之。
    苍术(米泔炒,三钱)浓朴(二钱,姜汁炒)广皮(一钱)枳实(二钱,土炒)全当归(三钱,酒洗)川芎(一钱,酒洗)服后必下恶物,若不见下恶物,次日再服平胃散,不用桂、香。
  荡邪散。
    雷丸(六钱)桃仁(六十粒)当归(一两)丹皮(一两)甘草(四钱)水煎服。一剂必下恶物半桶,再服
    调正汤
    治之。
    白术(五钱)苍术(五钱)茯苓(三钱)陈皮(一钱)贝母(一钱)薏米(五钱)水煎服。连服四剂则脾胃之气转而经水渐行矣。前方荡邪后方补正,实有次第。或疑身怀鬼胎,必大伤其血,所以经闭。今既坠其鬼胎矣,自当大补其血。乃不补血而反补胃气何故?盖鬼胎中人,其正太虚,可知气虚则血必不能产生。欲补血,必先补气,是补气而血自然生也。用二术以补胃阳,阳气旺则阴气难犯,尤善后之妙法也。
    倘重用补阴之品,则以阴招阳,吾恐鬼胎虽下而鬼气未必不再侵,故必以补阳为上策,而血自随气而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