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侏罗纪破解版最新:房山贾岛墓与贾公祠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05:45:45
房山贾岛墓与贾公祠考杨亦武贾岛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牢落不偶、磋跎一世,然而傲骨峻增不谐于俗,在中唐时极意苦吟,自成一体,因而闻名于世,至今为后代人所推崇。但是知道房山贾岛墓的人并不多。至于曾建在墓侧的贾公祠,知道的人就更少了。房山贾岛墓在房山城南十五华里左右的二站村,现在作为房山区重点文物暂保单位。一般的说法,贾岛墓有三处,一处在安徽当途,一处在四川安岳,一处在河北涿县(即唐范阳)。所谓河北涿县的贾岛墓实际上在房山。贾岛墓为什么在房山呢?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房山实为贾岛故里的所在。清房山知县罗在公在《创建贾公祠记》中说:“公房人也,房山如公者不多。”明房山的《修乡贤名室祠碑》中写到:“若浪仙之诗名家彦敬之,博学有文弥张之,德行政事俱见诸记载昭焯如生……”《房山县志》称:“县西北十数里有贾岛峪。”明《一统治》载道:内(指贾岛峪内)有石室,世传为贾岛所居,明末清初的人写的《贾岛墓记略》中也载道:“今房山有石庵曰贾岛庵(故房山八景之一),西南(西北之误)之十里有贾岛村,一曰贾岛峪,盖诗人邱里名岛多为身后名岛为久。”《房山县志》还载到:“房山城南外有贾岛故里碑碣,今已无存。”据说贾岛早年曾在云盖寺为僧。云盖寺的遗址,就在房山城南稍偏西的次洛村(旧称次乐村)贾岛生前有《过木岩寺日暮》一诗,木岩寺遗址在房山城西南,距房山城数里的周口店西。《唐书》上说:贾岛是范阳人,范阳该是今河北省涿州市。说贾岛故里在房山,似乎和史书不符。其实并非如此。《旧唐书地理志》在谈到范阳时是这样记载的:“范阳,汉涿郡涿县也。武德七年,改为范阳县,大历四年复县置涿州。”《元史地理志》记载道:“涿洲,唐范阳县,复改涿洲。”可见今河北涿洲在唐时称范阳,又称涿洲。唐人刘济在他的《小西天石经堂记》中说“……涿洲有涿鹿山石经堂者”。其中提到的涿鹿山就是闻名中外的今房山石经山。由此可知,房山一带,在唐时隶属于涿洲或范阳。换而言之,唐时的范阳或涿洲包括今房山一带。因此说贾岛的故里在房山,贾岛墓在房山是情理之内的。言贾岛墓在河北涿洲该是一种误说。在二站贾岛墓地上,现有两块碑碣,一块是创建贾公祠两年后即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为贾岛祀地一事勒的,一块是重建贾公祠一年后,即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为重建贾公祠勒的。前者距今二百八十余年,后者距今一百六十余年。前后两碑相距一百一十八年。至于二站贾岛墓较早的墓碑在清代就下落不明了。据明人的《帝京景物略》记载:明弘治年间(即公元1488—公元1505)御史卢某寻访贾岛墓。找到了一块断碑,于是重新修葺贾岛墓,把断碑复之于墓地上。当时二站村还没有今二站贾岛墓地。那时属石楼地面。所以《帝京景物略》中称“得断碑于石楼村”。明李东阳的一首七律中也曾提到这件事“地无椒浆供庙祀,有人骢马问村名。”后来到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大学士李东阳又重新为贾岛残墓勒了一块墓碑。碑额是四个篆书大字“唐贾岛墓”,碑面是整理的断碑旧记和重新撰写的碑记,其中还有他为贾岛墓题的一首七律。墓碑勒毕,由当时的房山县知县曹俊经手立到贾岛墓上。从此贾岛墓为之一新。房山贾岛墓建自何年?史料没有确实的记载。明弘治年间发现的断碑和李东阳的墓碑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遗憾的是,前者早已遗失,后者虽然还在但是由于二十余年来被二站村民们作为井边的垫脚石,字迹消磨,也无从凭考了,不过假如我们回顾一下唐以后的历史,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答案。唐以后是五代。这一时期,在短短的五十三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而且还有其它十个封建政权同五代并存。五代人在这种朝代频繁更替,及封建割据的情况下,建造贾岛墓是不太可能的。继而是宋,五代人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北方外族,至使宋一建立就坠入了与辽的战斗中,房山一代正处在双方争战的战场。此时,在这刀光剑影下的土地上,谁会去顾及一个相隔数代的诗人。辽亡后,金又取而代之。不久金便以两路大军南征,直抵宋都城汴京,从此宋被迫开始了和金的长期战争。金以其强大攻势向南扩展,包括房山一代的河北广大地区处于金人的控制之下。在这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金人会在自己控制的地区为一个汉民族古代诗人建墓是不可想象的。至于宋人,正值国土沦丧,虽欲建而不可得。继而是元代。(查史书),元统治中国只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一般地说,贾岛墓如果建在后代,最可能建在某个朝代的鼎盛之时,至于元代,除去它确立巩固政权的前期及走向崩溃的后期,其和平稳定的中叶实在太短暂了。那么元代建立贾岛墓的可能性也不大。元代之后就是明代,贾岛墓是不是在明代建的呢?我们知道房山贾岛墓是在明弘治年间寻查到的。当时已是墓没碑残。从明建立到明弘治年间的一百多年里,明正处在日益兴盛的时代。贾岛墓如果建立在明代,目下就不会如此凄惨。从上述分析中可见,从五代到明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都没有可能建贾岛墓。那么房山贾岛墓该是建在唐代贾岛死后一段时间。这并不完全是一种推测,我们从古代文献中还可以找到一些根据。唐代诗人姚合,在他的《过贾岛故里》一诗中有“新坟松三尺,空阶月二更”的诗句。从诗的题目和“新坟”中可知,这是姚合在贾岛死后不久,在贾岛故里写的。而且当时贾岛墓已经在他的故里建成。上文我们讲过据载贾岛故里在房山一带,那么诗中的新坟应该指房山贾岛墓吧。姚合是贾岛的好友。贾岛在世时,两人常杯酒相邀,诗歌唱和可谓情深意笃,贾岛死后不久,姚合过其故里以酒相吊是很自然的。此外据《长安客话》记载“岛卒于易,归葬房山。”可见房山贾岛墓该是建在唐代贾岛死后不久。对于归葬说,有人持否定态度。在《旅游》杂志刊登的,《贾岛墓》一文中,就否定了归葬说,同意贾岛葬在四川安岳的说法,主要理由如下:贾岛家境寒苦,官职低微,死后迢迢千里归葬原籍是不可能的。我们认为这个观点理由不太充分,从古代的史料和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可知,归葬是古人的一种习俗,和家境与身份关系不大。有些人无论家境还是身份都不如贾岛仍能得以归葬故里。对这一习俗,古人非常重视。有些人为了使亲人得以归葬,不惜千辛万苦。况且贾岛也并非一贫如洗,位同匹夫,他毕竟还是个普州司户。说他贫困潦倒,只是和一时的达官显贵相比,再说他是个诗名誉世的人。赫赫的京兆尹韩愈竟然屈身和他交游,当朝皇帝唐宣宗微行与他相遇,言称久闻诗名。这样一个朝野闻名的人,死后被归葬到故里,怎么没有可能呢?可惜的是事隔数载,我们很难找到比较直接切实的证据。这里我们要提到明弘冶年间御史卢某发现的断碑,假如今天还在对贾公归葬故里说的理由也许要更充分一些。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房山贾岛墓是在贾岛死后不久落成的。或是有人扶柩归葬,或是他死后,其故里人为了悼念他,凭空而建的也未可知。诗人生前蹉跎一世,死后又倍受冷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房山贾岛墓绝少问津者。到明中叶卢李二人葺墓植碑前,已是碑缺坟残,目不忍睹。难怪清人孙锦在《重修贾公祠碑记中》叹道:“何以历数百年,始现于西崖相国(即李东阳)之碑乎!”明末清初,贾岛墓又曾一度荒芜,泯然于世。清康熙年间的房山知县罗在公,在他的《创建贾公祠记》中,提到了他在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偶遇贾岛墓的情景,“康熙丙子仲冬,余以公事至琉璃河归,维时水涸草枯,马蹄轻快。由旷野取捷,至二站村南,见残碑高三尺余,篆额为‘唐贾岛墓’云……观其地,广不盈丈,其塚,高不过尺,践踏已甚也。”这期间,明对内对外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无疑贾岛墓历经过兵马的践踏。而后一朝即灭,一朝方立,穷乡古丘,谁人相顾,贾岛墓的再度荒芜是自然的。罗在公在位任房山之初,曾向人打听贾岛墓的所在。众人竟然不知,于是他驱身查访,结果徒劳而归,后来竟无意遇到了。找到了贾岛墓的下落后,罗在公喜出望外,开始筹建贾公祠。两年后,即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贾公祠在贾岛墓南侧落成。知县罗在公在为贾公祠的落成亲自撰写了《创建贾公祠记》。勒碑祠中(碑已断失,记见《房山县志》)。在《创建贾公祠记》中记述了创建贾公祠的概况:当时是在贾岛墓前建了三间祠堂。用来供奉贾岛遗像,因为贾岛早年当过和尚又在祠堂前建了三间佛殿。考虑到贾公祠建成后如果没人主持,久后是必荒芜,于是又在祠堂东西两侧各盖三间禅房招募僧人居住。贾公祠落成之日,知县罗在公欣然带领乡里人士前往拜谒。众人赞叹道:“美哉,彬彬乎!敝邑之文运自此兴矣。”从众人的赞语中可见贾岛祠气宇非凡。创建贾公祠时,还有这样一段趣闻。清顺治初年,户部圈地时顾念贾岛是房山一带的乡贤,留了五十五亩祀地,可是后来一向被一个叫修实的和尚窃为已有。这次在创建贾公祠时被清查出来。于是,房山县衙门向洲府呈请,把祀地收归贾公祠所有。呈请一直递到户部,户部查核属实,批准了县衙门的请求。并称:“僧非善类也,日后恐起争端。”又言称:“至僧人修实既属无行,应饬县驱逐”,并缴令房山县为五十五亩祀地,择选有德耆老,责成典守。每年的地租,除备办祭祀之外,剩余的留作修祠之费。事在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即创建贾公祠两年后,同年,知县罗在公为此事勒碑于贾公祠。碑碣尚存,即今贾岛墓南。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贾公祠又经修葺一次。从康熙三十七年到嘉庆二十二年以前,由于一百余年雪雨风霜的侵蚀,贾公祠已大失旧观。清嘉庆年间良乡县拣选知县孙锦在他的《重修贾公祠碑记》中曾记载了他在嘉庆二十一年秋,拜尚贾公祠时的情景:“进则三教殿,入后屋三楹,先生(贾岛)之遗像在焉。满壁琳琅题咏甚众,惟是栋宇倾圮,不足以肃观瞻。”来年春天,即嘉庆二十二年春,祠内住持道人,贾元明、孙元玉等积极到各处募捐筹款。鸠工庀材,重修贾公祠。几个月以后,贾公祠便修葺完毕。一年后住持道人贾元明等委托良乡县拣选知县孙锦写的《重修贾公祠碑记》连同为重修贾公祠捐资的人事与金额一起勒碑祠中。这次虽然只进行局部的修整,但贾公祠的面貌焕然一新。当时为重修贾公祠,人们纷纷踊跃捐资。捐资范围:有京都的,如大庆局、金山店等。有四乡八镇的,如二站村(祠所在地)、杨胡屯村(今杨户屯与杨胡屯,在祠南八里许)、杨附马庄(即今北庄,祠西四里许)等。捐资人员:有地方军政官员,如护军叅领兼□长苏兴阿施钱一千文;有乡绅富豪如二站贾进成施钱拾千文,杨胡屯杨福全施钱二千,涞水镇石亭村崔成施钱二千。有一般工商业者,如聚盛厂施文银四千文,德昌号施钱二千,元古当施钱二千五。还有一些工匠艺人,如瓦作宋喜施钱—千,木作于顺施钱一千,画作宋杰施钱一千,石作胡斌施钱一千。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也施钱相助,如蒙古人富宁阿代化施钱三千文。房山二站贾公祠在解放初期还在,所以二站村的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对它记忆犹新,据他们讲,贾公祠在贾岛墓的南侧,坐北朝南,轩昂的殿宇被四周高大的院墙包容着。祠的正南,一个朱红大门把你引进院内,眼前便是一间小殿,径直进小殿出后门,再入一个院落,迎面是三间佛殿,再进佛殿出后门,进入最后一个院落,便是贾岛的祠堂了。祠堂也是三间大小,贾岛的泥塑遗像南后端居于祠堂中央,遗像背后的墙壁上,墨迹连绵,满是拜竭者题咏的诗句,从有关材料看,贾公祠在清代颇负盛名。自康熙年间创建以来,一些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来谒者往往不绝,瞻仰之余或题咏于壁或勒诗于石。一时间堪称京畿名胜。祠堂的两侧有东西禅房六间,那是僧侣居住的所在。贾公祠的背后,就是贾岛墓了,在墓前祠后,还有一个飞檐翘瓦,小巧玲珑的亭子。亭下立着一块三尺多高的圆顶墓碑,碑额是四个俊秀的篆书大字“唐贾岛墓”,碑面的文中有一首七言律诗,诗云:百尺桑乾绕帝京,浪仙曾此寄浮生。葬来诗骨青山瘦,望尽荒原百草平。地无椒浆供庙祀,有人骢马问村名。穹碑四尺标题在,诗赋风流万古情。这即是明朝大学士李东阳,为贾岛墓重勒的墓碑,墓上的文字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这块墓碑,本来立在贾岛的丘塚上,贾公祠建成后,人们便在后边建了一个亭子,把墓碑移到亭下。在贾公祠的东侧,还有一个跨院,院南设一个柴门供人出入,进了跨院一条北去的小径把院子分为东西两侧,西边是一个菜园,是供僧侣们吃菜用的,东边是一个谷场,农闲时空着,农忙时村民们用此打轧。场的北端备有碾磨,也是为方便村民们设的。大约对着碾磨的位置小径便向西转去,穿过一个朗月圆门进入贾公祠后院,院内三间正殿便是贾岛的祠堂。从这条路线也可以出入贾公祠。那时,出入贾公祠的除社会上层及一些封建文人外,还有一些普通老百姓。他们没有文化,固然对贾岛其人不甚了解,也没有那么多闲情逸志。然而,贾岛是他们神化了的偶像。为进香祈祷,他们也常来贾公祠。况且祠内的道士,往往会治些病,例如:据说民国初年祠内有个姓马的老道,人称马老道的就能治些浓肿胞疮,他们又乐于方便百姓,所以,当地出入贾公祠的人就更多了。但是贾公祠的正门是不常开的,百姓们只能从跨院出入。只有当有身份的人前来拜谒时,或重大传统节日才打开正门。清人有关贾公祠的题咏中有这样的诗句:“千载令名谁不念,岁时斗酒集村翁。”可以想见,每逢年关,贾公祠内的道士们开门候迎,四乡的绅士耆老陆续而至,而后他们举杯欢宴,纪念贾岛这个垂名千载的乡贤。另外,听当地的一些老人讲,早年二站村有吵子会,每年正月初一、十五,贾公祠便朱门大开,任凭欢乐的人们在祠内欢聚一堂。吵子会进祠后散灯花儿就开始了,会人献技,观者喝彩。还有那村童放的三三两两的爆竹声,真是热闹非凡。然而,这一切都成了过去。1956年贾公祠被拆毁,用来盖了小学校和其他公共用房。1963年贾岛墓也被掘损。据说是想用墓穴的砖,结果挖出来一些石头,也没再挖下去。这固然有些侥幸,但珍贵的古迹终究遭得严重破坏。往日贾岛墓和贾公祠的所在而今夷为田野和麦场,所谓雕梁画栋者,曾不留断壁残垣。墓祠中有价值的碑碣文物大多也荡然无存,明弘治年间发现的原始断碑,固然早就佚失了。明朝李东阳立的墓碑虽然还在二站七队饲养室的废井边,但字迹泯然,名存实亡。康熙年间罗在公为创建贾公祠立的碑,至今下落不明,幸好碑文还录载在《房山县志》上。现在,唯有康熙三十九年知县罗在公为贾岛祀地一事立的碑,及嘉庆二十三年良乡县拣选知县孙锦为重修贾公神祠撰写的碑尚存,而今立在贾岛墓上的便是。至于清拜谒者的题咏除《房山县志》录载的一部分之外,更是无得而存之。前不久二站村翻盖小学校,竞意外地拆出了一首属名定甫德保的七律石刻,这便是前人题咏中仅存的实物了。千载古迹,一朝名胜。如今竟落得如此境地,实在令人可悲。而今现存的三处贾岛墓中,四川安岳的最负盛名。然而,四川安岳贾岛墓,只有1954年建的一间祠堂,及几块明清文人的碑刻,至于建自清代的瘦诗亭在民国初年已圮。对比之下,四川安岳贾岛墓的规模及历史价值远不如房山贾岛墓与贾公祠,况且在房山贾岛墓与贾公祠周围,还有其他贾岛遗迹(见前文),这些都是年代久远久负盛名的。例如座落在大房山间的贾岛遗庵,早在明代以前就闻名于世,清康熙年间户部的公文曾有“该县(即房山县)旧有贾公庵三楹”云云(见康熙三十九年《一。明清时的一些社会上流及封建知识分子前来拜谒,有的还留下题咏。这该是四川安岳贾岛墓所不可比拟的。由此看来,房山贾岛墓与贾公祠本来应该比四川安岳贾岛墓更负盛名。遗憾的是1956年、1963年房山贾公祠与贾岛墓先后被毁,至使今天泯然于世。目前房山贾岛墓与贾公祠已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房山区文化文物局已搜集两块遗碑,立在墓祠旧址上,把它列为区重点文物暂保单位。几经兴废的房山贾岛墓与贾公祠残局初整,恢复有日。房山贾岛墓与贾公祠,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古代名胜,它座落在弛名中外的大房山角下,与人们去上方山、石经山、十渡等处的所经之途相隔不远。有兴者不妨亲来一访,或在游览房山其它名胜之余,顺便来此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