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xml 4.0 win7 64:当旅行变成欲罢不能的流浪 人人网陶李要办杂志的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11:22
当旅行变成欲罢不能的流浪 2011-10-04 01:01 | (分类:默认分类) 这是一篇通过手机发布的日志

旅程无非两种,一种只是为了到达终点,那样生命便只剩下生与死的亮点;另一种则把视线和心灵投入沿途的风景和遭遇中,那么他的生命将会丰富无比。——米兰?昆德拉

当旅行变成欲罢不能的流浪

1969年世界发生了一些事儿:一个叫卡扎菲的青年登上了利比亚的政治舞台;一个叫胡志明的老人在越南死去……但是这些事情不是我要关心的。我关心的事情是那一年五十万疯狂的嬉皮士在纽约亚斯格农场举行音乐集会,在滂沱大雨中疯狂整整三天三夜;一个叫凯鲁亚克的家伙招呼也不打声就独自死去,留下那部名叫《在路上》的小说,让无数人为之抓狂;同年,一部名叫《逍遥骑士》的电影横空出世,它开创“新好莱坞”电影风潮,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片种——公路电影。

带着漂泊的心上路
公路电影要表现的是不拘一格的人生,但是它本身的表现手法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公路电影也就几板斧,它就是用以下的伎俩蛊惑人。

骑士精神的旅程
公路电影都是描写主人公们逃离繁华城市投入到荒漠释放内心情感的过程,因此得找准装备来流亡。徒步旅行费力劳神而又慢似蜗牛,直接被PASS掉。哈雷摩托外形高大拉风、质感十足,代表狂野、叛逆和不羁,是生性无忌的流浪客的最佳出行选择。《逍遥骑士》中的主角就是用他来藉慰自己的骑士情怀。此外汽车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既然踏上公路就渴望的占有整个世界,岂能允许自己被限制在方寸之间,因此主角们如果选择汽车的话,那集动力与个性于一身的凯迪拉克是首选,而且车一定得是敞篷。《我心狂野》中Sailor便是一边飙车逃窜一边对Lula唱《Love me tender》……也许,哈雷和凯迪拉克只是表相,旅行中唯一需要带上的便是自己,以及那颗漂泊的心。

旅途最迷人的风景
旅途让人神往是因为一路上有很多未知风景,而艳遇则是这风景中最迷人的一幕。但是艳遇却如沿途风景,只可驻足观赏,不能打包带走。又好比罂粟花,可观其艳却不能偿其鲜,不然轻者如《末路狂花》中Thelma邂逅搭便车的帅哥,失财失色后郁闷一时;重者如《廊桥遗梦》中叼着骆驼牌香烟的男主角,一夜风流后痛楚一生。当艳遇袭来时,公路电影中的主角会坚守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因为公路才是他们永远的情人。分别时用志摩的诗是最好的籍慰: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转瞬间互放的光亮。

有公路就会有旅伴
公路电影中的行者总是成队出现。《摩托日记》中的哼哈二将,《末路狂花》中的绝世双姝,《邦尼和克莱德》中的雌雄大盗,《天生杀人狂》中的黑风双煞。导演如此安排是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有唱有合才会有戏剧效果。男女搭当可演义出美女与野兽、罗密欧与祝英台等诸多故事;二男组合可发散出兄弟情加同志义;二女组合由此类推。有公路就会有旅人,有旅人就会有旅伴,有旅伴就会有故事,有故事才会有公路电影。

响满公路的灵魂之音
还记得《逍遥骑士》中那场景么?北美壮美的荒原之中,银色哈雷如闪电游走,《born to be wild》音乐响起,那一刻我相信和这两嬉皮士一样,我也是个胆血质,有一腔热血,生就狂野。几乎每一部公路电影都会有迷人风光展示,每当这迷人的画面闪现时都会唱响动人的音乐。乡村、爵士还有摇滚乐;列侬、猫王还有杰克逊。风景只是公路电影的表像,音乐才是灵魂。

踏上公路,走到底
其实流浪是一根潜伏在心底的雷管。一首乡村歌曲、一副风光画都能充当导火索。公路没有终点,流浪不需要理由,就像《阿甘正传》中阿甘对自己为何跑步的自白:“那天,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决定跑一跑,当到达路的尽头,我可以继续跑往镇的末端……不知为何,我继续跑,当到达大洋,到达了,既然来到这么远,何不再掉头,继续下去……饿了我就吃,倦了我就睡,当我觉得想去时,我就去……”
如果硬要给流浪找个理由的话,《练习曲》中骑单车旅行的阿明会说:喜欢伏在车把上听车轮辗过地面的沙沙声,听掠过耳伴的风声;《逍遥骑士》中的嬉皮士会告诉你:哈雷摩托强劲的马达声听起来比吸大麻更过瘾;《末路狂花》中的双姝则默默的把敞蓬车速奔到一百迈,用行动展示一路突破艰难险阻在西部荒原驰骋才是人生大快……
公路电影为了使剧情紧凑,往往会给流浪找出个充分的理由,即使主人公开始时无意识的出游,但“人在公路,身不由已”,行者会陌名其妙的跟复仇、逃亡或者其它情愫扯上关系,无意识的旅行便变成了欲罢不能的流浪。

悄悄成长:扛着青春去流浪
据说男生到男人的转变有绿色通道可走,那就是轰轰轰烈烈谈场恋爱。但是男人到男子汉的蜕化却无捷径,很多男生穷其一生,只混上了一个男人的名号而贴不上男子汉的标签。因为如今的社会把男子汉的标杆竖得老高,不仅要双肩挑道义,还要妙手著文章。因此每一个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男子就得找到好的熔炉才能让自己百炼成钢。公路旅行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练习曲》中大学将要毕业的青年阿明选择了单车环台湾岛做为自己的毕业纪念,他一路背着一把硕大的吉他,尽管不会弹奏,但旅途中每有感触便拿出来练习——在环岛的路上,奏响了吉他练习曲,更演练了人生;《摩托日记》中的主人公,初露脸时还是大革命前昔不谙世事的“火爆小子”,骑着诺顿500摩托球游南美后人生有了新的目标——他变成了切?格瓦纳,伟人的故事在旅途落幕后拉开序幕……
许巍在歌声中唱道:“走不完的路,望不尽的天涯”。犯不着用一辈子来找寻天涯海角,却有必要截取青春的一个片段去历练,结局是无需考虑的,因为旅行本不为得到什么;过程才是重要的,因为得明白到底想得到什么。

放逐自我:拎着生命投色子
曾有痴迷公路旅行的驴友说:公路比海洛因还猛,我想停止脚步,却欲罢不能。公路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杂交体,当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无法改变后,就义无反顾的上路了,沉醉在没有终点的流浪中。就像凯鲁亚克在《在路上》中描写:“是一群疯狂的人,他们为疯狂而活,为疯狂的寻找而得到拯救……”在他们的世界中只有公路才会让热血再度沸腾,其它的都是微尘。他们彻底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也许这种生活并不逍遥快活,但是这世界忙碌而无趣,找不到更精彩的活法。那就让这种生活随着公路一起延续,直到生命的终点。《逍遥骑士》中二人为什么要骑车穿越美洲大陆,不要问我,我不清楚。不要问那骑士,他们也说不出理由——两位哈雷骑士在参加完一场吸毒者的聚会后继续上路,在路上被一个卡车司机无征兆的开枪打死,打死他们的原因仅仅是他们着装奇特、留着长发。《邦尼和克莱德》对社会不满,企图在路上得到解脱,却在路上迷失了自我,化身雌雄大盗,把流浪、劫富济贫当成了自己的终极理想,她们的旅程随着生命结束在乱枪扫射之中;《末路狂花》中Thelma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Louise则是普通的餐厅女侍,两人相偕开车同游。原本只为进行一次简单而愉快的旅行,但这男性社会充满威胁,两个女人在与男性社会压迫的对抗中明白,生活不可能再回复到以前平静如水的状态,也无需复原。在穷途末路时她们把油们踩得最大,车划出优美的弧线飞进了大峡谷,如花的生命在旅途中终结……
公路电影中要表现的人群就是这些家伙,他们看不惯现实的世界,而现实的世界也看不惯他们。他们一次次上路只是为了一再逃避。就像古时的隐士,如果连做隐士的机会也不给了,只有选择抗争,直到生命终止。

执着寻找:风朝哪个方向吹
城市的道路错踪复杂,穿行其中,方向迷失,心灵也迷失。公路电影给那迷惘的旅人提供了一个契机:逃离城市,到那无尽的荒原中吧!那里有迷人的风景,有朝天的大路。与天地直接对话或许会让心更接近天堂。只要感观没麻木,心灵还能感受到情感的风向,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还记得《中央车站》中那老与小的对白么:朵拉,你喜欢TAXI还是公共汽车? “你呢?约舒亚?”我当然是TAXI了。“不,你错了,还是公共汽车好,公共汽车有目的地,有路线。而一旦你坐上了TAXI你就会在这城市里迷失方向。”在路上,这一老一小找到了她们一生想守候的东西:执着寻找那份温情;而《我心狂野》中Sailor和Lula都有着狂野不安的内心,躁支的火焰随时都可能迸发出来,吞噬他人,也毁灭自己,但是因为他们都清楚自己最珍惜什么,两个狂乱的心灵就因爱情的浸润而被“驯服”;《德州巴黎》中travis从沙漠走到文明世界又再度回归荒原,皆因难舍那份情义,兄弟情、父子情以及夫妻之情,但正是因为这情感的羁绊太过强烈,以至于他无法承受之重。Travis的情感回归之路以失败而告终,他的内心世界再度沉沦,但是这不是他的错,因为内心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是无法逾越的。他的一生始于是流浪,也将终于流浪,但是他从来没停止过寻找。
在无限的荒原面前,人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疏离、冷漠是城市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爱这城市,但是我不要孤独与隔阂,因此我离开城市到公路上寻找,尽管带来的后果是更孤独、更疏远。但是请记住我踏上公路的动机。

一眨眼间公路电影已诞生四十年,四十年过去了,第一部公路电影《逍遥骑士》中的嬉皮士做为一个种族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他们的精神内核已分散到每一部公路电影中,透过电影影响着每一个人。如果透过公路电影,你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说上路时你想到公路电影。那么,恭喜,你已成为了公路电影的一部分。在路上的感觉是无法戒掉的毒瘾,当不幸被公路电影击中,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踏上公路,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