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bt:说说“笔杆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3:15:27
来源: 中国秘书科学联盟,河南现代秘书研究院 作者:小笑 发表日期: 2008-7-31 16:57:51 阅读次数: 42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说说“笔杆子”
杜鹏程 隋福军

“笔杆子”,是对写材料人员的戏称。在日常工作中,常听到不少领导为没有过硬的“笔杆子”慨叹: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能准确表达领导意图;或不能及时地、真实地反映基层情况,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或嫌这项工作清苦,不愿为此费心劳神。诸如此类,都会直接影响领导的工作效果。
“笔杆子”不过硬,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机制上的原因。一是定位不准。部分领导只把“笔杆子”当成“闭个门儿,写个稿儿”的“枪手”来看待,而没有发挥其在出思想、出谋略、出政策、出方案、出办法上举足轻重的谋划作用,也没有发挥其在领导决策的形成、发布、实施、反馈和修正中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二是鞭打快牛。有的领导光顾用人,培养不够,一味强调“笔杆子”自我努力,致使“笔杆子”光“输血”不“造血”,三年五年之后江郎才尽。三是培养不够。不能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选人,迷信学历和出身,总希望挑选一些能直接撰写大材料、担当重任、独挡一面的人才,而把个别文字功底扎实、真正爱好写作但学历较低的人拒之门外。不能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有些文字工作者选进机关后,往往因经验不足、阅历太浅在关键时候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在一些大材料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历练和提高,写些“小打小闹”的东西,进步提高很慢,成不了“气候”。四是机制不活。“笔杆子”是一份苦差事,标准高,要求严,但在待遇上并无特殊。有人曾经编过一段顺口溜:伤脑筋,少睡觉;省媳妇,费灯泡;喝白水,撒黄尿,一宿写个大报告,领导看了说胡闹。
培养和造就大批称职优秀的“笔杆子”是提高各级机关领导水平、指导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干部应尽的一份责任。毛主席说: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仍然要靠这两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笔杆子绝对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从单位和领导来说,培养和造就大批“笔杆子”非常重要。应做到:
一要经常指导。指导,就是指方向、出路子、教方法。如果方向不对头,仅在个别字句上修改,那是舍本逐末。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少领导虽然也重视文字材料,但对如何有效、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意图和写好材料的方法技巧说的不到位。对下交待写作任务,只说写个材料,要多少字,什么时候交稿,却不出思想,不谈结构,不提方法;审阅呈送材料,只说“立意不新”、“材料平淡”、“质量不高”,究竟不好的原因在哪儿,怎样修改,都提不出具体的意见,让执笔者无所适从;还有的更让人头疼,“明天要开会,弄个稿子。”笔杆子就得紧忙活。殊不知领导讲话是领导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用“自己的”话阐明形势,讲清政策,说明道理,谈透措施,是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做领导的应向写者交待清楚,讲什么,讲多少,讲到啥程度,一一道明。这样做,有利于培养“笔杆子”跟领导学,跟领导干。心知肚明,心甘情愿。各级领导干部在指导“笔杆子”立足岗位成才的同时,要注重搞好传帮带。一位曾在组织部门工作过9年的老领导,晚年回忆起自己学习写作的情景,深有感触地说:“我在组织部工作过9年,与四任组织部长共过事,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孙部长,白天让我们年青人到下属单位调查了解情况,安排细致周到,给年青人压担子。晚上回来写材料,写好后,交给部长审阅。孙部长从标点符号到文字一一修改,并且讲明为什么这样改。有的段落几乎是部长重写的。那时,我20多岁,根本不会写材料,是孙部长手把手教会的。现在,回想起来,写材料既是老部长思想和观点的展示,也是他做事、做学问,乃至做人的生动体现。如果没有老领导的传帮带,哪有我们的后来?越到晚年,越觉得这种情义珍贵。”人生苦短,能遇到几位良师、益友的指点,实为幸事。当然,“笔杆子”在许多方面不可能有领导想得远,站得高。唯有领导多指导、多指教,才能写起来顺气,说起来硬气,听起来服气,看起来有精神气。
二要经常示范。领导的兴趣爱好、行为举止,无不对部属产生影响。领导干部在写作方面多用些精力,把自己的示范性演变为“感染力”,久而久之,身边的工作人员就会受到感染,热爱“写作”。下达任务时,召集相关人员集思广益,引导下属“找问题”,激发写作灵感,相互碰撞思想“火花”。思路开阔了,主题选好了,写起来自然顺畅,很容易与领导思维“接轨”。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调查之后,若能勤于动笔,则善莫大焉。不但能带动身边工作人员勤奋写作,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成稿后,领导要亲自动手修改,认真推敲,这样会逐步形成“自己不马虎,下级不搪塞”的严谨文风。我的处长,就是这样的人,他下基层,出差在外,总是一边调查一边思索,遇到有用的事情就写作,写了就寄送报社杂志社,最快的稿子还没等他回来已经被刊用。多少年来他就养成了这样的写作习惯,调查得来的材料,只要他感兴趣就有灵感产生,就立马进行构思写作,写好之后修改几遍,感到没有问题就发送。
三要经常鼓励。就是激发和勉励,也就是运用心理的、精神的、物质的手段激发“笔杆子”的写作兴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领导者一声问候、一句鼓励,常令下级肝脑涂地,终身受益。有意无意地泼凉水、说怪话,容易使“笔杆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产生“费力不讨好”的失落感和“与其辛苦不如改行”的厌烦心理。再就是要除去求全责备之偏见,论资排辈之陋习,忌贤妒能之狭隘,亲疏远近之私心,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让“笔杆子”在单位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只有这样,才能拴住“笔杆子”。我遇到的一位领导就非常好,他很少批评“笔杆子”,对“笔杆子”多是鼓励。有一次,我在起草一个报告被他看见了,他就拿起来看,他非常认真地看,并给我修改。看着,他说,写的不错,很有长进。然后他就对我写“初稿”进行修改,包括标点符号、词句、举例都进行修改,最后,加上一句:“我对你写的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不妥的地方你再斟酌。剩下的部分你自己修改为好,一定要确保质量。”我一看领导这样对待我,信任我,我一定得为领导负责。然后,我就将剩余部分进行了全面认真地修改,最终写好了这篇报告,领导看了很满意。就“笔杆子”而言,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多向领导请教,多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多让同事批评指正,勤奋写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对常用的文稿要多写、多练、多改,善积、善思、善析,在反复磨砺中锻炼成才。作为“笔杆子”,要学会适应不同领导的思维方式和领导方法,无论单位的领导怎样更替变化,“笔杆子”都要始终坚守阵地,及早摸准领导的思维方式和写作风格,以尽快适应工作。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宣传部、山东烟台市经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