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求生主要内容60字:中国人的信仰危机:“文革”后一窝蜂地烧香拜菩萨(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06:06

中国人的信仰危机:“文革”后一窝蜂地烧香拜菩萨(3)

石天河

2011年05月26日10:15  

【字号 大 中 小】        微博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推荐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 密码:  看看微博

那时候,我看到许多衣冠楚楚的中青年人,其中不乏白领的帅哥、红妆的倩女,有一定身份的国家干部,有相当学历的知识分子以及气宇轩昂衣装阔绰的商人,曾经煊赫一时的造反派头头等等,忽然一个劲地挨挨挤挤,挤到庙子里去拜菩萨、烧香,我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杂酱味……

 


  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是儒、释、道杂糅的。在国家政治层面上(即所谓“庙堂之上”)是以儒家为主;而在民间,则释、道二家的信奉者往往比儒家更多。而在国家丧乱的时候,即使是士大夫,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人生取向。例如明朝亡国的时候,从皇帝到许多在朝的士大夫都按照儒家的礼数,自杀殉国(投降的人,连他自己也觉得是没脸见人的)。不投降又不殉国的人,有的便削发受戒遁入空门去做和尚,或是乌衣黄冠地成为云游道士,用这种方式,表示自己已经选择超然世外的人生归宿,不再承当国家兴亡的责任(这并没有谁能责备他,而且通常都是被谅解和受尊重的)。可自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不仅释、道信仰在民间已大为衰落,就连儒家的教义,也不再是对国家政治与社会兴衰起重要作用的东西。现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无论是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或共产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传统文化都是采批判态度或半保留、半批判态度的。不过,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根子扎得很深,革命并没有真正铲除掉它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大学生为破除迷信去打庙子、烧菩萨时,还曾经遭到过农民的强烈抵制。记得我小时候听老辈子说过,那时农民甚至曾把湖南大学的大学生丢在火里面活活地烧死,可见那抵制情绪之暴烈程度。“文化大革命”中,虽然没有听说过火烧大学生的事件,但“红卫兵”初下乡时,被农民打死的也不少。

  但“文化大革命”毕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发动的史无前例的大事,是民间力量所难于阻挡的。从孔林文庙到各地的佛寺道观、历代帝王将相留下的文物古迹,直到中山陵和蒋介石原配夫人的坟墓,几乎都被打打砸砸闹了个遍。(“文革”之后,我到中山陵去看的时候,发现原先国民党立的“党葬碑”已经换了,孙中山重要著作的石刻全文,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好像是被砂石磨洗过的,字迹已有些模糊。那“党葬碑”是张继写的,那些石刻文字,传说是汪精卫写的,这两人的历史罪孽可能是招致破坏的原因。“红卫兵”痛恨他们,也是有道理的,但我觉得,他们的字写得好,作为中山陵的文物,看在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的份上,也未必非破坏不可。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过:“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这篇文章是1956年写的,后来收入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由此可见,如果“文革”时有人依据这篇“最高指示”事先打个招呼,中山陵便可能不致遭到破坏。)出人意料的是,在“文革”对传统文化与一切文物古迹那么凶狠地破坏,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并没有被真正“革”掉,在批判了“四人帮”搞“封建社会主义”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而整个人民生活富裕之后,人们却忽然一窝蜂地去烧香、拜菩萨,这无疑是一幕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剧。但这到底是历史的滑稽剧还是历史的讽刺剧呢?这问题却没人回答。我们唯一能认识到的是:这是一种“信仰危机”的现象,而且,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它似乎意味着“极左派”所鼓吹的那种“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全面专政”,确乎已经按照“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规律,半遮半掩、半含糊半赖账地在不甚心甘情愿的情况下破产了。它破产虽然是一件好事,它破产后遗留下来的“信仰危机”,却是一个不好收拾的麻烦。

  我们这个五千年历史、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泱泱大国,从辛亥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搞了近一百年,比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还长,死了几千万人,却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影响。原先以为“文化大革命”将会惊天动地,却不料收场时的“信仰危机”,几乎使人感到“不好意思向全世界瞪大眼睛看中国演‘样板戏’的好心观众谢幕”。因此,中国的有识之士,便不能不为这种“信仰危机”尽一切可能地去寻求有效的药方。

  俗话说,“膏药人人有卖,各人熬炼不同”。这医治“信仰危机”的药方,也好像是张家医生说要补,李家医生说要泄,王家医生要开刀,赵家医生叫输血,有各种不同的主张。比如说:有人主张“读经”,这是要用民族传统文化意识来为病人“固本”;有人主张“反对利用外来文化意识搞自由化”,这是要把病人关进隔离室,在病人身上“打防疫针”、“泄毒”;有人主张扫除一切非主流的黄色黑色书刊,这是要在社会文化领域动手术,“开刀”;也有人主张要输入外国新兴的人文科学理论知识,这是要给中国文化“输入人造血浆”,帮助他恢复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力。由于这些医生的诊断不同、处方各异,病家也便不免于有瞻前顾后、难于决断的犹豫,因而对这“信仰危机”的治疗,也就只好在各种医方的补补泄泄之中,治一治、停一停、试一试、拖一拖地拖延下去,好像并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的办法。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