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想的事能成真吗:学学周总理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20:35:23
学学周总理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   作者:  谭炳昱/文   来源:《中国烟草》2008年第12期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总理对党的政治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生命力,也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创新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

原则坚定 策略灵活

周恩来总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高度来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鲜明的党性特点。他在黄埔军校期间,就学习借鉴苏联红军的经验,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坚持用马列主义指导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使官佐、士兵及一切群众晓得党的理论、主义、政策,因为革命军是党的军队,革命军的行动要依着党的政策。”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他又坚持唯物辩证法,针对不同条件、不同场合,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积极同许多国民党元老、高级官员和社会各界贤达交往,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不是教条地用党的理论去教育和要求他们,而是在真诚的交往、相互的理解和关心中,拉近彼此的感情,真心实意地争取他们弃暗投明,得到了一大批人的认可,为后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他在指导国统区的学生运动中也坚持这一思想政治工作方针,提出“灵活地运用斗争策略,有时直进、有时迂回、有时集中、有时分散,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既区别又结合,使一切群众斗争都为着开辟蒋管区的第二战场,把人民的爱国和平民主运动大大地向前推进”,成功地为解放战争开辟了第二条战线。

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特点,也应是我们今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宗旨,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一点绝不能动摇。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受教育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效果。

求同存异 因势利导

周恩来总理历来重视听取不同的意见,他说:“有不同意见的人跟我们来讨论、争论,真理才能愈辩愈明。”他认为在任何时候对于不同的意见,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把别人好的意见吸取过来,才能解放思想,才能发现真理。在重庆谈判期间,他经常接触各界人士,宣传我党主张。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主张,说:“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在交往过程中,他总是认真仔细地倾听,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和当时的心情,寻找和扩大双方的共同点和联系点,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进而形成共同的诉求,产生共同的行为。周恩来通过这种求同存异、因势利导的方法,使许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国民党地方势力以及国民党内有矛盾的各派力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成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重要力量。

在信息发达、思想活跃的今天,要在企业内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正视干部职工的现实思想问题,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交换看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倾向,并据此进行有的放矢的释疑解惑,达到消除疑虑、克服消极思想的目的。

互相尊重 以理服人

周恩来总理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解决一般人认为难以解决的矛盾,而且能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对此,当年驻重庆的美国大使馆外交官谢伟思感受颇深。谢伟思讲:“周恩来试图让我们赞同他对中国和世界的看法,尽管他对这些看法深信不疑,但是他还是靠冷静的说理、清晰的措辞、温和的谈话、广博的历史和世界知识,以及对事实和细节的深入了解让你信服。”周恩来一生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谈判无数次。在谈判中,为阐明我方的立场与观点,他总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他同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国民党代表谈判时,总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雍容大度,尊重对手的“党见”和“党格”,与之推诚相见,以便经过认真商谈,争取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前提下达成互信互让。这就使得他与谈判对手不仅建立了“公谊”,而且还能“由公谊而增私谊”。像张冲、张治中等国民党要员就是在谈判过程中逐步接受了我党的主张,最终站到了人民的一边。周恩来一贯主张对同盟者一定要以理服人。他说:“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说服,决不是命令。”他还曾说过,强加于人,就只会丢掉朋友,把他推到反对我们的方向去。在延安同张学良的秘密谈判中,他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耐心地向对方摆形势、讲道理,启发对方,使其提高认识。

什么样的理论才能真正说服人?周恩来曾提出:“要想把领导者的觉悟、领导者的智慧变成群众的力量,需要经过教育的过程,说服的过程……”人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即使是真理,若对方一时接受不了,也应耐心等待,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等待的态度并非消极,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积极的,因为等待仍是在做工作,只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放弃努力,总会慢慢地影响受教育者,并促其发生变化。即使今天听不进去,将来想起来还可以起作用。

言传身教 以身示范

周恩来总理是真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典范。以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修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这正是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所在。早在1926年,他从事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时,就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指出“政治工作人员本身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够做全体官兵的模范……”当年,29岁的周恩来率领几万人的南昌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向南挺进。有战士写道:“每天,当行军休息下来的时候,因为过度疲劳,我们总是一倒地就呼呼入睡。往往一觉醒来睁眼看见周恩来同志还在油灯下工作,或者踱着步子,默默沉思。”“我们对待周恩来同志的命令是绝对服从的,从不敢懈怠。这是因为周恩来同志对部下要求非常严格,而他对自己的要求尤其严格。”

周恩来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他必定率先垂范,反对别人做的事情他自己绝对不做。正是这种崇高的人格魅力,使凡受过他教育的人,无不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向心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其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不管他的道理讲得多么生动,也不会有丝毫的说服力,因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不但“闻其言”,还会“观其行”,“其行不善,其言也无力”。

正面引导 以情感人

周恩来总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柔克刚、以情感人,多商量、少强制,多宽容、少指责。他说,批评是为了改进,而不是为了让人难堪。因此,他很注意批评人的方式和策略,无论对任何人,他都站在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真诚相待,提出中肯的批评。演员于是之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恩来同志批评我台词不清》。文中说:“出乎我的意外,总理并没有一开口就批评我,他先说起了‘大跃进’,由此说到那种不正常的空气,使人无法做到劳逸结合;又说他每当作政府工作报告,总是为了做准备需要熬几个通宵,等到作报告的时候嗓子就哑了,念不好了,由此讲到剧团对演员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而且说到下边的这些问题,都是上边的责任。他就是这样设身处地分析犯错误的同志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各方面的因素,将心比心,批评入情入理,并同时做自我批评。”周恩来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心服口服。

总理自己做得好,并不要求别人也一定达到自己的水平。他还善于理解人,用真情感化人。有位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偶尔陷于情感不能自已,做了件出格的事。周恩来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甚至怒不可遏地拍了桌子。事后,总理对这件事又严格保密,不使这件事影响这位同志的威信。而且,每次谈到这位同志,总是谈他的功勋及工作上取得的新成绩,从不再提那次错误,同时严格要求知道这件事的人不许再有任何议论或传播。这位大将曾无限感动地说:“我最服总理。他批评人严厉,不留一点情面,但我服气。因为他自己一身正气,对待同志也是一片真诚可对天!”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情感的。只要工作做得入情、入理、入人心,就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如果采取居高临下、训斥责骂,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缺乏情感,缺少沟通和关怀,就可能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形成隔阂,产生相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烟草专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