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莱茵河畔小区位置:第五章 培养语言能力 选择思维载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46:18
  

第五章 培养语言能力 选择思维载体

语言是集体思维的工具,它作为思维载体、人类交流的工具,使人类形成各种群体和民族,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通常人们把以民族划分的各个语种如英语、汉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叫语言,一种语言中的说话、言谈叫言语。孩子言语的语言是母语,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学好语言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首要任务,也是关系国家民族的大事。

第一节  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孩子的语言是在和成人的交往中获得的。学前期主要掌握口语。学习开始于无意识,大约在四个月,孩子就觉察言语出自人口,并开始全神贯注地观察和模仿;到一周岁时,便能发出第一个代表一定意义的单词。大约一岁半孩子便知道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名称。孩子的潜力远大于外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有许多想法要告诉他人,但由于不会说话,而不能表达出来。他下意识地学习大人说话,而取得惊人的成功。在所有的民族语言中,发音都存在世代相传的连续性,其难度是很不相同的。但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难易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这时还是无意识心理。无意识心理是吸收心理,他们的学习就像摄影一样,对环境全部吸收,同时形成自己的心理内容。两岁半以前的学习是无意识的、渐进的,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准备阶段。

两岁半是孩子心理形成的分界线。此后,孩子开始了组织语言的新阶段。因为他们的心理开始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而有意识过程又继承了无意识活动的全部成果。在这个阶段,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十分困难的,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有的孩子甚至表现为烦躁、爱发脾气。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学习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其能力增强和发展,二是出现困难和缺陷。也就是语言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存在着退化现象。两岁以前是第一阶段,正常发展是词语形成机制的获得;相应的退化是发音不良。两岁一过进入第二阶段,正常发展是获得句子形成机制和表达思想的能力,相应的退化是造句时犹豫不决、结巴。这个时期使孩子创造性受到困扰而产生的退化现象,将影响孩子一生,除非在八岁以前采取措施得到纠正。 Btt的父母对儿子的期望很高,5岁要他开始学英语。他常乘机偷懒,被发现后受到父母责骂,被罚一遍又一遍读英语单词。受到呵斥的Btt从那以后,每次读英语都结巴起来,见此情景母亲更生气,不断让他重复拼读,可是结巴的情况始终没有好转。三个月后,连说汉语也不由自主地结巴起来。南京金利波儿童心理咨询中心专业人士分析认为:“Btt第一次口吃是受到了惊吓以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当时父母没有及时纠正,反而一味地让他重复读英文。这样,在大脑皮层形成了异位兴奋点,孩子的这种不良的说话模式也就从此形成了”。世界上一些上层人物,他们尽管信心十足,但说起话来也会战战兢兢、疑惑不定,或者用词不准、结结巴巴,原因就在于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孩子具有巨大的心理潜力,但也十分敏感,任何冷漠态度或粗暴行为,不仅会引起即刻的反应,而且还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产生终生的缺陷。

第二节  幼儿语言学习的任务

孩子出生到学会说话,大体上要经过生理感受语音表达、心理感受形情表达、心理感受语言表达三个阶段。包括听懂别人说话和自己会说话两个方面。孩子先听懂别人说话,然后才学会自己说话。其中最基本的是语音和词汇,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组词造句的规则,也就是语法。

一、生理感受语音表达阶段。孩子自发性语音是他学习语言的准备阶段,这时孩子发出的声音,只表达孩子的不同情绪,并不是语言。孩子在出生到二个月前的所有发声都是哭,最初的哭是婴儿开始呼吸的标志,随后是对环境的反射活动。如不舒服、饥饿时都会哭。若在二到三个月时,孩子开始发出a 、o 、u、e等母音,但这并不是语言,没有信号意义。到半岁左右,孩子能发出的音节就更多了,如:ma-ma da、da等,这时孩子用不同声音表示不同情绪。如:饥饿、疼痛、不舒服的哭声都有区别。但这仍不是语言,是生理感受的反映,只是为语言的发生准备条件。

二、心理感受形情表达阶段。这是生理感受语音到心理感受语言的过渡阶段。孩子的言语活动是从听懂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到八、九个月,当孩子多次听说某一物体或动作的词时,在感知的同时,就在这一物体形象或动作的词与声音之间建立起暂时的神经联系,以后只要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如:再见、拍手等。孩子经过训练,只要听到这声音,就会兴奋地招手和拍手。心理感受形情表达阶段孩子虽然仍不能说话,但他已表现出哇哇学语的兴奋状态;具有视听知觉能力,包括对感受词的意义的理解、发音与音调和说话者的手势、面部表情等因素。这是在生命的最初十二个月中,通过与亲人的认知活动而产生发展的,并且这些能力是生命的第二年起表达语发展的先决条件。

三、心理感受语言表达阶段。当孩子一岁左右,讲出了第一批能被别人理解的词时,便标志着孩子进入言语的发展期。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语言发展有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从初始阶段逐渐走向完善。从口语看是先从浑沌一体到逐渐分化,孩子早期的词语是不分词性的。如“滴滴”,指汽车,这里作名词,也指开动汽车,这里作动词。由于表达能力不够,常常夹杂一些手势和表情。从语法看,首先获得笼统的一般的语言规则,然后把这些规则分化为较细致而具体的规则,一直分化到成人言语的水平为止。心理感受表达语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单词句。即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包括音、意和动作。此时孩子无句子结构和语义范畴方面的知识,只能用单词对整个情境作笼统的表述。E·Leen在一岁零二个月时找我们要葡萄吃时,只会说一个“皮”字,因为奶奶每次把葡萄他吃时,先说“我给你剥皮”。

(二)、双词句。这种句子在一岁半到两岁左右开始出现。如:爸爸上班、上街玩等。主要用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实词,很少用虚词。虽比单句强,但简略、不完整,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故统称为电报句。Bxdy一岁半时,妈妈到上海照顾父亲作肺切除手术,把他寄养在人家。他可以说爸爸“上海开刀”的不完整句子。

(三)、完整句。有简单句、复杂句和复合句等。

1、简单句。指句法结构完整的简单句,孩子用得最早最多的基本句型是陈述句。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能说出完整而无修饰语的简单句,两岁半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句,三岁开始使用较复杂的修饰语,如名词性修饰句,“我的书”,介词结构的把字句,“我把图画送结妈妈看”。三岁半的孩子使用复杂修饰句的数量增长最快,约为三岁儿童的两倍。此后,直至六岁每年都有增长。

2、复杂句。指由几个结构相互联结或包含所组成的单句。幼儿言语中出现的复杂句有三种:

[1]、由几个动词性结构连用的连动句。如:“我拿积木搭房子”。二岁儿童开始说出连动句。

[2]、由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组成。如:“妈妈叫我起床”。两岁半儿童开始能说这样的句子。

[3]、句子中的主语或宾语中又包含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如:“小朋友讲‘那里有坏蛋’”。三类句子结构中第一、二类出现频率较高,儿童在两岁半开始使用这几类结构,数量极少,以后逐年增加,这些句子的发展将延续到入学以后。

3、复合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关联的单句组成复合句,单句有时用关联成分来连接。如他的脸蛋又白又胖又好看,头发又短。复合句有并列复合句、连贯复合句、补充复合句、主从复合句四种句型。并列复合句容易掌握,儿童使用最多;连贯复合句前后两个分句说的事实是连续发生的,次序不可调换;如:“吃完晚饭,我和小华到客厅玩了一会儿,就回书房看报纸去了”。补充复合句后一分句是前一分句的补充;如:“我和小明一起唱歌,唱小呀么小儿郎……”主从复合句出现最多的是因果复合句,如:“我的书上图画多,小朋友都爱看”。

第三节  幼儿口语的训练

幼儿时期是掌握口语的敏感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家研究证明,四岁前后的幼儿有着惊人的学习语言的能力,在一般条件下,可以同时学习两国以上的语言。但超过十岁的孩子学习能力就差了。

训练孩子的口语,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语音听觉、培养辨音能力,说话时吐字清楚。幼儿时期是词汇发展最迅速时期,要注意丰富幼儿语汇。调查表明:二岁的孩子己能初步使用十一种词类,在他们的话语中,可以使用90%的实词,也能使用10%的虚词。二岁至六岁使用的名词和动词约占70%,其它九种词类的使用约占30%。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中的发展趋势是,一般按7:3逐年增长,其中有三岁和六岁两个高速发展期。一般说,在正确教育下,三岁可掌握800—1000个词,四岁可掌握1600—2000个词,五岁可掌握2200—3000个词,六岁可掌握3000—4000个词。孩子虽能说出词汇,但理解不深往往出错,用词不当的事会时有发生。所以,在丰富孩子词汇的同时,要教会他们词义,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要教孩子按语法规则造句,按规定的语序讲完整的语句,把主语放在前面,谓语放在后面,定语放在名词前面。注意纠正语病,培养说话的好习惯。

训练孩子口语的具体方法,要遵循儿童口语形成的规律,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来选择。

一、要掌握语言的敏感期。一至五岁是孩子最有语言才能的时期,要抓紧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其做法是:在孩子开始说话前后,要有意识地教他身边事物的名称,并可同时教孩子看图片,发音要做到准确无误;在学说大量物体名称和周围人的各种称呼中,教孩子说各种短句,如“这是书”,“这是铅笔盒”,“爸爸去上班”,“我上幼儿园”等;在造句时,名词和动词可以相对集中一点来练习;要经常给孩子讲简短故事、歌谣,并尽可能让他们复述,以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在适当时机,让孩子掌握比较抽象的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的用法,例如:“今天不去外婆家,明天才去呢”,“刚才你吃了一块糖,现在别吃了”,“你在前面走,爸爸在后面跟着你”等;要结合日常生活,教会代词、连词等,话语里把常用的代词“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自己、咱们……挂在嘴边,使孩子逐渐理解各个代词的指代关系。通过讲“不能一边吃一边玩”,“爸爸和妈妈准备去外婆家,我也要跟他们一起去”,让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连词和副词;日常生活孩子常和大人一起逛公园、散步、上街买东西,要注意多和孩子交谈,以训练他的口语能力。

二、让孩子多模仿。孩子是通过模仿学习口语的,要给他们提供学习环境。家长和幼教老师要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这样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水平,教歌谣、讲故事,对孩子作口语表达示范。

三、让孩子多观察、多议论。通过观察各种事物,使他们增长知识,丰富词汇,并引导孩子复述和议论,逐渐养成孩子敢于说话,善于辩论的习惯。

四、训练孩子口语表达能力。下面介绍几个方法。

1、复述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会引起孩子浓厚的兴趣,复述故事就得开口讲,而且必须讲得连贯,.这就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言语来表达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因为故事本身己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使孩子在讲故事中,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自己的注意力、表达力、思维力、想象力,提高了语言的逻辑性;同时又训练培养了他们敢于开口,大胆表达自己感情的勇气,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有一位作家曾说:“只要有文字底子,会讲故事就会写小说。故事讲得越好,小说也写得越动人。”

2、看图说话。让孩子看着有图画的书,先向他提出问题,让他看着图画讲给大人听。如:“大灰狼在干什么?”“小山羊在干什么?”。然后要他看着图画讲给大人听,讲得好时及时鼓励,这样能促进孩子大胆讲话,做到完整而连贯,多次训练以后,会越讲越好。

3、背诗歌、唱儿歌,讲规范、优美的语言。诗歌、儿歌最好是浅显易懂、优美动听、朗朗上口的作品,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到四、五岁时也可以背诵少量精选的古诗文。这个时期孩子的机械记忆特别好,通过背诵,可以记住一些优美的词句,有利今后的语言学习。也提高了机械记忆能力。

4、做游戏。一是词联物游戏,无论什么场所都可以开展。如做饭时可问:“我现在切什么菜?”答曰“切罗卜”……二是猜谜语,可利用一切短暂空闲时间,出谜语让孩子猜,但不要太难,让孩子能猜出,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联句游戏,大人和孩子每人讲一句,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例如:“星期日我们到动物园去”,“先去看猴子”,“猴子聪明活潑真好玩”……

以上这些训练方法,被国内外广泛采用,取得良好效果。

第四节  教孩子认汉字

教孩子识字,要和训练孩子说话结合,并可适当提前进行。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就能事半功倍。家庭中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根据需要选用和制作识字材料。

能否取得良好的识字效果,与识字材料的选择有着一定的关系,现在书店里有多种版本的看图识字小册子和卡片,这种材料符合孩子的认识特点,能使孩子在图画的示意下,理解和记住某个字或词。家长可根据情况采用,在使用中可适当地编辑或改制。也可亲自动手做些识字卡片,把硬纸板剪成一寸见方的小块,上面糊上白纸,用粗笔在两面写上不同的字。这种卡片有利孩子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两个汉字上,更好地听清家长讲解字形、字义和字音,但教学时仍要结合卡片或实物进行。随着孩子识字数的增加,可在每张卡片上打个洞,套在一个环形圈上以便于复习。

二、结合日常生活教汉字。教孩子认识一些标志不常见事物的汉字,如海、山、鸟、燕、龟等,以采用看图识字的方法为好。但在教常见事物的汉字时则要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进行,也就是结合孩子经常感知的实物、情景和所做的一些动作来施行识字教育。比如:晚上吃鱼,家长可指着卡片上的“鱼”字说:这就是“鱼”字。孩子会盯着看,并跟着说“鱼”字。吃水菓、看电影等一切活动,都可以结合教认字。还可以根据孩子识字顺序,在家中的一些家具日用品上,不断贴上标致物品名称的字。随时教孩子认读。在扫地、拍皮球、搭积木等游戏中,都可结合教孩子认字。总之,要在十分自然的条件下进行,不带有强迫性。

三、利用字形教孩子认字。汉字是象形文字,可以利用某些字形上的特点,形象地向孩子讲解字的形状和意义。如教“羊”字时,可指着“羊”字的字头说,“这是小羊的两只角”……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结合得紧,便会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又加深了记忆,分辩得更清楚。

四、要合理安排识字内容。

结合训练口语,先教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孩子感兴趣的、儿童图书中常见的有意义的字。如:爸、妈、爷、奶、哥、妹、姐、玩具、糖、饼、鸡、鸭、狗、猫、羊、狼、虎、说、笑、走、跑等。然后再逐步教一些离生活较远的较抽象的名词。如南、北、在、这等。每次识字不要太多,以2-3个为宜,同时教的字最好能有些联系,以便孩子联想。

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方法要灵活多样。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同一年龄的孩子也有个体差异。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如孩子的记忆力不很强,应加强形象讲解,及时帮助复习巩固;若理解能力欠佳,要多结合实际,通俗浅显地解释字的意义;观察不仔细,字与字经常混淆,可将字形上或发音相近的字拿出来加以比较[如上、下、千、干、心、星];注意力难以集中时,可多变换教字的方法。多做些识字游戏。

五、要善于捕捉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瞬间教识字。

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三岁左右的孩子对所看到的物体能注意的时间,平均不到十分钟,到上学前孩子连续注意力也只有十分钟至十五分钟。所以,不可能命令孩子坐几十分钟来认字;只要有三、五分钟注意力能集中到识字上,就能收到好的效果。教孩子识字要在玩乐中进行,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决不能勉强,要让孩子觉得不是负担,而是乐趣。

第五节  教孩子学外语

儿童开始学外语的最佳年龄是三—四岁。研究表明:人脑细胞数目的增加约可持续到二岁为止;,满二岁时,脑细胞的突起已相当丰富,与成人几乎一样了。人学习语言的理解力,在二岁半左右开始急速发展,到八、九岁时达到顶峰,尔后逐渐减退。孩子在一岁开始说话学习母语,到三、四岁时,己经使大脑的言语区神经细胞得到了发展,因为外语和母语的控管神经是属同一范畴的,所以幼儿期学习外语要比学龄期有效得多。它的优势表现在:

一、语言模仿能力和机械记忆能力强。机械记忆在儿童前期占优势,儿童反复背诵一些有用的东西,虽不解其义,但可作为学习语言的手段,同时也促进了机械记忆的发展。人们发现儿童时代背的诗文,记得特别牢。让儿童从小学外语,充分发挥这一有利条件,使所学的材料连续出现,多次重复和强化,记得多了,也就为将来学习书面语言和理解记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从心理特点来说,孩子不会有害怕和害羞的感觉,敢在陌生人或一些人面前进行言语实践。练习机会多了,掌握外语就快些。

三、母语和外语可以相互促进。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笕治角田说,能讲两种语言的学前儿童,学习阅读比只学一种语言的同龄人快。许多家长担心,他们的孩子会因为同时吸收两种语言而被搞混。然而,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两种语言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虽然开始讲话的时间稍晚一点,但他们一旦讲话,会表现出对语言的理解比其它孩子强。学习两种语言的孩子常常会把两种语言混在一起,这是一种语言的混淆。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他们正利用一种语言的词汇来证实和强调另一种语言,笕治角田说:“他们利用了语言的丰富性”。

华侨和留学生家庭的孩子就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以留美学生为例,三岁以前去美国或在美国出生的所谓ABC[American-Born Chinese],他们的语言敏感期完全生活在双语条件下,在家里说中文,到幼儿园里说英文,一切都会是顺理成章的。大一点的孩子去美以后,他们离开了父母以外的亲人和同龄伙伴,语言不通一时无法与老师同学交流。但由于他们在学汉语时,大脑的言语区得到了较好发展,到了美国后,通常只要进一种叫“ESL”[English second language]的英语补习班,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便能赶上同龄孩子的英语水平。为了保持他们中文学习的连续性,每个周末家长都会送他们到中文学校学习一次。Gjy五岁随父母去美国,她只在“ESL”补习班学习了半年,就赶上了美国同龄孩子的英语水平。由于坚持学习,她的中文读写流利,中学阶段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多次发表文章,两次参加海华基金会征文比赛均获奖,20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

外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而教孩子学外语应以听、说为中心。因为学外语的效果与使用直接相关,孩子的注意力又不能集中太久。所以,教孩子学外语的次数要多些,每次的时间不能超十五分钟。不要采用课堂教学方式,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听到外语。让孩子听的外语语句可以长一些,要他们回答的则要简短。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是理解言语的能力比使用言语的能力发展得早,水平也要高。开始,孩子只要学着说就行了,不要急于追求发音准确,时间长了,只要教的人语音正确,他们自会学到正确的发音。幼儿一般喜欢唱歌,可利用这种心理教孩子唱外语歌,既有助于记忆,又能使孩子自然地体会到外语的语音、声调和节奏。

第六节  让孩子早日进入阅读

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尽早进入阅读,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成人的阅读是依靠原有的知识,从文字中构建意义的过程。儿童阅读则是完全不同的方式。专家把出生到2岁称为前阅读时期。这时,幼儿会恁借变化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图画,相应的语言文字以及成人的讲述,把大量的信息作为实物来刺激和充实自己的大脑活动,这是幼儿早期探索这个大干世界的过程。到了两岁进入早期阅读,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内容,学会了说话,对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认知。此时最有效的阅读内容应当是把幼儿周围的生活,及适合他们认知水准的内容同时搬上“阅读书籍”,再加上与实物相对应的各种符号,孩子对这样的“阅 读物”才会感到亲切,熟悉、喜欢。特别是图文并茂的声像、触摸,都是属于幼儿阅读的范畴。从这些和他息息相关的阅读物开始,到逐渐引进陌生并逐步熟悉的符号的过程,就是幼儿早期阅读,它会促进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3-6岁是伴随阅读阶段,在家长和教师的有效参与下,开始正式阅读故事书。这样的阅读和训练,能较早地获得独立阅读能力,从而较早地进入博览群书的状态。早期阅读是对幼儿早期全面智力的开发过程,这种喜欢、容易、和网络式的方式 ,会使孩子产生长久的记忆,有利于语言学习,并爱上读书。

掌握了语言,就为思维插上了翅膀,获得了学习和交流的手段。为学龄期的成长铺平了道路。